第165章 宣揚灶神信仰的人
不卷了,迴家繼承灶君之位 作者:六二六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板塊突然出現劇烈運動,引發了一場恐怖的海嘯,滔天巨浪席卷了整個倭國,現在我們已經幾乎要看不到倭國,隻有零星一些高處還在海麵上,全球各國的救援隊已經出發,對幸存者進行援救。
我們隻能向死難者送上誠摯的默哀,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毀掉了倭國四島,島上的民眾大多都已經命喪大海,隻剩下部分生活在高處的人幸存下來。”
張重黎家的小餐館裏,來吃飯的老人們正在聽著新聞。
從新聞報道上,大家都已經知道倭國被海水吞沒的消息。
盡管不少華夏人對倭國有著一定仇視情緒。
但是得知這樣一場恐怖天災發生,多少還是有那麽一點點“兔死狐悲”。
在老人們討論中。
突然有一位老人說:“我聽說啊,倭國那邊有一些獲救的人,被我們國家的救援隊救上岸之後,立刻就要到我們這邊來祭拜灶王爺。”
另一位老人跟著說:“對對,我也聽說了,那些人說是灶王爺救了他們。”
有老人不解地問:“還真有灶王爺啊?可是就算是有,怎麽會去救倭國的人呢?”
一個來餐館吃飯的年輕人,聽到老人們的談論忍不住插話。
“爺爺奶奶,你們不知道嗎?我聽說,那些獲救的倭國人,一直都會祭拜灶王爺,在家裏會專門放置神龕去祭拜的,所以在海水灌入倭國的時候,那些人才會被灶王爺給救下。”
聽到年輕人說的是有模有樣,讓老人們頓時全都更加的好奇。
“是嗎?真的是被灶王爺救的啊?”
“那應該是很虔誠祭祀灶王爺,才會被救下吧?”
“這麽說,還真的是有灶王爺。”
……
在成功吸引老人們的注意,年輕人繼續說:“所以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嘛,連那些倭國人都知道,在家裏祭祀灶王爺,我們自己的神,還是應該要自己祭祀。”
年輕人接下來的話就開始有些不對勁了。
“爺爺奶奶,你們知道嗎?我們這邊也有一個很靈的灶王廟,在北槐山呢,你們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可以從那邊請灶王爺的神像迴家祭拜,可以保你們家宅平安。”
張重黎站在後廚門口,盯著那個年輕人打量一番。
很快看破了年輕人的一切信息。
年輕人名叫李峰,是個遊手好閑的痞子,以前幹過不少坑蒙拐騙的事情,更是曾經進過大獄。
最近應該也是剛出獄不久。
然後他口中說的那個所謂灶王廟。
實際上,也是最近幾天在北槐山下突然弄出來的。
應該是看了網上一些新聞報道和傳言後。
李峰和一些有心人,專門跑去北槐山附近的村子裏,專門租下一個人家村子上以前破屋子,進行一番裝點後變成了所謂灶王廟。
李峰跟和他合夥的人倒也是聰明,他們竟然利用這次倭國被淹沒的事情。
把網絡上的一些流言給加工後,作為他們那個灶王廟的宣傳。
而李峰他們為了讓灶王廟顯得更加真實。
也有很明確的分工,幾個人分開去周邊一些城市宣傳。
他們宣傳的對象不是年輕人,就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
原因是,城市裏的老人大多是比較有空閑,而且又有可觀的退休金。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會對什麽灶王信仰之類的事情更容易相信。
不得不說,李峰他們這幫人也算是動了腦筋。
隻不過,李峰今天的運氣不太好,剛好撞上了張重黎這位真灶君。
一眼看破了李峰的全部身家。
張重黎並沒有著急去直接揭破他。
因為張重黎還想要去看一看他們弄的那個灶王廟。
要看一看這幫人到底是怎麽去騙人的。
同時,張重黎也要給這幫人一點點教訓。
順便,若是可以的話,把那座灶王廟給收入自己的手上,至少要讓灶王廟變得更加正規,不至於再被有心人用來騙人。
李峰眼見有些老人被自己說得心動,他也是開始口若懸河進行一番吹噓。
“爺爺奶奶我跟你們說,這一次倭國沉沒的事情,已經向我們證明了,神那是真的存在的,所以啊,我們一定要尊重和祭拜神。
其他的神我不知道是不是靈,但是灶王爺都能保下那些倭國人,說明肯定是非常靈驗。
如果爺爺奶奶你們有時間,一定要去北槐山下灶王廟去看看。”
一些老人聽李峰說的,覺得確實是很有道理。
但也有一些老人對李峰表示懷疑。
“你這小年輕,看著是挺有模有樣,怎麽還宣揚這種迷信的東西呢?”
“是啊,你說的那麽厲害,我們沒病沒災的,為什麽要去拜什麽灶王爺呢?”
“沒錯,灶王爺在家裏就能拜啊,我們小年的時候,不都是要在家裏祭灶嗎?”
“你不會是那個灶王廟的人吧?想要騙我們去花錢?”
……
聽到小餐館裏老人們的話,把張重黎都給逗樂了。
沒想到如今老人們防騙警惕性竟然這麽高。
李峰被老人們這麽一通逼問,也都是給問得有點啞口無言。
到最後,似乎是看出這些老人不那麽好騙。
他索性直接說:“各位爺爺奶奶,你們要是不信我也沒辦法,我也就是一說,你們當個傳聞聽聽就是,反正那灶王廟就在那,我也不可能強迫你們去的。”
說完了這些話,李峰收拾東西,付了飯錢準備要離開。
臨出門的時候,她留下一句。
“現在亂七八糟的怪事很多,與其去拜佛,還有去相信什麽上帝,真的不如拜拜我們自己的神,拜拜離我們最近的灶神。”
看著李峰離開背影,張重黎倒是不禁覺得,這人的話也有幾分道理。
不過張重黎還是走出來,笑嗬嗬提醒了一下老人們。
“各位爺爺奶奶,灶神啊,其實就在我們家家戶戶的灶火上,所以我覺得,要拜灶神何必舍近求遠?在家裏灶台上上個香,隻要心誠,相信灶君是會能感受到,根本不用跑去什麽灶王廟,爺爺奶奶你們覺得呢?”
聽張重黎這麽一說,老人們也都紛紛點頭覺得是這個道理。
我們隻能向死難者送上誠摯的默哀,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毀掉了倭國四島,島上的民眾大多都已經命喪大海,隻剩下部分生活在高處的人幸存下來。”
張重黎家的小餐館裏,來吃飯的老人們正在聽著新聞。
從新聞報道上,大家都已經知道倭國被海水吞沒的消息。
盡管不少華夏人對倭國有著一定仇視情緒。
但是得知這樣一場恐怖天災發生,多少還是有那麽一點點“兔死狐悲”。
在老人們討論中。
突然有一位老人說:“我聽說啊,倭國那邊有一些獲救的人,被我們國家的救援隊救上岸之後,立刻就要到我們這邊來祭拜灶王爺。”
另一位老人跟著說:“對對,我也聽說了,那些人說是灶王爺救了他們。”
有老人不解地問:“還真有灶王爺啊?可是就算是有,怎麽會去救倭國的人呢?”
一個來餐館吃飯的年輕人,聽到老人們的談論忍不住插話。
“爺爺奶奶,你們不知道嗎?我聽說,那些獲救的倭國人,一直都會祭拜灶王爺,在家裏會專門放置神龕去祭拜的,所以在海水灌入倭國的時候,那些人才會被灶王爺給救下。”
聽到年輕人說的是有模有樣,讓老人們頓時全都更加的好奇。
“是嗎?真的是被灶王爺救的啊?”
“那應該是很虔誠祭祀灶王爺,才會被救下吧?”
“這麽說,還真的是有灶王爺。”
……
在成功吸引老人們的注意,年輕人繼續說:“所以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嘛,連那些倭國人都知道,在家裏祭祀灶王爺,我們自己的神,還是應該要自己祭祀。”
年輕人接下來的話就開始有些不對勁了。
“爺爺奶奶,你們知道嗎?我們這邊也有一個很靈的灶王廟,在北槐山呢,你們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可以從那邊請灶王爺的神像迴家祭拜,可以保你們家宅平安。”
張重黎站在後廚門口,盯著那個年輕人打量一番。
很快看破了年輕人的一切信息。
年輕人名叫李峰,是個遊手好閑的痞子,以前幹過不少坑蒙拐騙的事情,更是曾經進過大獄。
最近應該也是剛出獄不久。
然後他口中說的那個所謂灶王廟。
實際上,也是最近幾天在北槐山下突然弄出來的。
應該是看了網上一些新聞報道和傳言後。
李峰和一些有心人,專門跑去北槐山附近的村子裏,專門租下一個人家村子上以前破屋子,進行一番裝點後變成了所謂灶王廟。
李峰跟和他合夥的人倒也是聰明,他們竟然利用這次倭國被淹沒的事情。
把網絡上的一些流言給加工後,作為他們那個灶王廟的宣傳。
而李峰他們為了讓灶王廟顯得更加真實。
也有很明確的分工,幾個人分開去周邊一些城市宣傳。
他們宣傳的對象不是年輕人,就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
原因是,城市裏的老人大多是比較有空閑,而且又有可觀的退休金。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會對什麽灶王信仰之類的事情更容易相信。
不得不說,李峰他們這幫人也算是動了腦筋。
隻不過,李峰今天的運氣不太好,剛好撞上了張重黎這位真灶君。
一眼看破了李峰的全部身家。
張重黎並沒有著急去直接揭破他。
因為張重黎還想要去看一看他們弄的那個灶王廟。
要看一看這幫人到底是怎麽去騙人的。
同時,張重黎也要給這幫人一點點教訓。
順便,若是可以的話,把那座灶王廟給收入自己的手上,至少要讓灶王廟變得更加正規,不至於再被有心人用來騙人。
李峰眼見有些老人被自己說得心動,他也是開始口若懸河進行一番吹噓。
“爺爺奶奶我跟你們說,這一次倭國沉沒的事情,已經向我們證明了,神那是真的存在的,所以啊,我們一定要尊重和祭拜神。
其他的神我不知道是不是靈,但是灶王爺都能保下那些倭國人,說明肯定是非常靈驗。
如果爺爺奶奶你們有時間,一定要去北槐山下灶王廟去看看。”
一些老人聽李峰說的,覺得確實是很有道理。
但也有一些老人對李峰表示懷疑。
“你這小年輕,看著是挺有模有樣,怎麽還宣揚這種迷信的東西呢?”
“是啊,你說的那麽厲害,我們沒病沒災的,為什麽要去拜什麽灶王爺呢?”
“沒錯,灶王爺在家裏就能拜啊,我們小年的時候,不都是要在家裏祭灶嗎?”
“你不會是那個灶王廟的人吧?想要騙我們去花錢?”
……
聽到小餐館裏老人們的話,把張重黎都給逗樂了。
沒想到如今老人們防騙警惕性竟然這麽高。
李峰被老人們這麽一通逼問,也都是給問得有點啞口無言。
到最後,似乎是看出這些老人不那麽好騙。
他索性直接說:“各位爺爺奶奶,你們要是不信我也沒辦法,我也就是一說,你們當個傳聞聽聽就是,反正那灶王廟就在那,我也不可能強迫你們去的。”
說完了這些話,李峰收拾東西,付了飯錢準備要離開。
臨出門的時候,她留下一句。
“現在亂七八糟的怪事很多,與其去拜佛,還有去相信什麽上帝,真的不如拜拜我們自己的神,拜拜離我們最近的灶神。”
看著李峰離開背影,張重黎倒是不禁覺得,這人的話也有幾分道理。
不過張重黎還是走出來,笑嗬嗬提醒了一下老人們。
“各位爺爺奶奶,灶神啊,其實就在我們家家戶戶的灶火上,所以我覺得,要拜灶神何必舍近求遠?在家裏灶台上上個香,隻要心誠,相信灶君是會能感受到,根本不用跑去什麽灶王廟,爺爺奶奶你們覺得呢?”
聽張重黎這麽一說,老人們也都紛紛點頭覺得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