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暫休
神眼:尋寶天下的我成了首富 作者: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翡翠行業,隻要看到假皮殼就不會再看第二眼,就算裏麵是帝王綠,在行內人眼中也是一文不值。
當然,趙源之所以更改答案,是不想表現的太另類。
寫好之後,他不禁陷入了沉思,這一關明著是給每個物件估值,是考核大家對市場價格的掌控和敏感度,
但前兩個拿出的居然全是假貨,更像是在考大家的眼力。
不正常啊?
突然,他想到了一種可能性,這或許是協會自己新研究的作假方式,而拿到台上,就是檢驗一下,到底有沒有人能看得出來。
想明白這一點,他本想把紙再次塗了,但轉念一想,他就要表現出能看清仿的,而且他們又收買不了自己,
如此一來,不相信他們不針對自己。
紙被收走,第三個物件上台,隻看一眼,趙源就他斷定自己的推測是準確的,因為這又是一件仿品。
唐三彩仕女,相較前兩件,這一件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看皆是大開門的物件。
高度約有近二十公分,半蹲姿,麵帶微笑,手抱塤。
身著華麗的長袍,身體比例協調,形態優美,婉約大方,表情自然,頭戴發飾,麵部輪廓清晰柔和,也就眉骨處稍淺顯,
這也是三彩仕女獨有的製作手法。
通體呈現黃、綠、白、褐、黑等顏色,且每個顏色過渡自然,有層次又不失細膩感。
靠近之後,更讓趙源不解的是,居然能聞到一絲淡淡的‘墓土味’,
三彩幾乎全是坑裏出來的,而因其為低溫燒製,墓土的味道已沁入胎骨,這可不是輕易好去除的,
一般新仿的三彩並不會有,多帶石膏味,或者新鮮泥土的泥腥味,一部分作假技術粗暴的還能聞到糞坑的腥臭味。
趙源這次是真的驚了,他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物件到底是怎麽做出來的,連這個味也別無二致,太不可思議了,
他可以確定,這個三彩,別說自己,就連嶽老他們見著,也必然打眼。
迴到座位,他沉吟片刻提筆寫道:“唐三彩仕女像真品,估值55萬。”
他不是不想寫假的,關鍵是以他現在的儲備,根本沒辦法解釋這是新仿的,到時別人萬一問及,自己也迴答不出,
總不能學無賴來一句,我看假的就是假的吧。
第四個物件登場,這次居然是一幅字畫,卷軸不大,畫中所畫一怪石,石上立有一雛鷹,鷹旁邊還有山花數朵,
落款之處寫的是潘天壽。
對於趙源來講,這個名字很陌生,因為三師父沒有給他講過此人。
這也難怪,趙源的三師父也是個畫技高手,文人相輕總有些是他看不上的,像張大千、黃賓虹之流,
也是因為名頭夠大,三師父多少提了一嘴,但潘天壽還真的一次也未提及。
潘天壽乃是民國畫匠之一,其藝術造詣相較大千也不遑多讓,近代藝術大師之一。
(2015年潘老的鷹石山花圖被拍出了2.43億的天價。)
雖未聽過潘先生,但並不妨礙趙源看出這幅畫的毛病,這話好像是個病句,
因為看畫是否為仿,首先就得了解原畫作者的繪畫風格,趙源連聽都沒聽過,怎麽能看得出來呢?
實則有一定的套路在裏麵,因為他對仿畫的方法了解頗深,
就像眼前這一幅畫,很明顯采用的是‘勾描線條、著色填墨’的方法,就是在原畫上鋪上一層紙,利用鉛筆之類的,
把整個畫的線條輪廓給勾勒出來,然後再對照原畫填墨上彩。
這種方法自然也分技藝高低,眼前這一幅勾描之人的水平已算很高了,
但這種作偽方式,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氣韻全無,筆峰呆板少神,著墨沒有濃淡相宜的層次感。
看了片刻,趙源提筆寫道:“勾描作偽,一文不值。”
因為不比時間,所以趙源每次落筆都差不多掐著點,在旁邊的郭自強看來,這就是不自信的表現,
對於第一局輸給趙源,雖然看了對方的答卷,但他依舊是滿滿的不服氣,想著第二局頒迴一局。
轉眼第二局最後一個物件已經上台,這是一個銅鏡。
銅鏡的直徑約在十二三公分,徑邊凸起有沿,中間有扭,形似太陽,整體顏色呈淡綠色,個別地方有褐斑,
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綠色已經沁入鏡骨,而不是附於表麵。
內紋幾乎是滿琢,但花樣卻格外單一,不管是內圈還是外圈,皆是以菊花為題。
旁邊也有說明,寫的是南宋真品菊花紋銅鏡。
趙源有些愕然,因為這個鏡子的仿製工藝與第一個青銅器有相近之處,特別是在包漿、鏽質的處理上,幾可亂真。
當然,仿的就是仿的,就像之前那個三彩,給趙源時間琢磨,肯定能找到舉證仿品的理由。
眼前這個銅鏡較大的缺點,就在這這紋飾上。
紋飾中溝縫中,明顯能看到鏽質的變化,這個變化並不是因人手把玩所致,而是在塗一些化學藥品時,應該是泡得不夠均勻所致。
片刻,他寫道:“和鏡(日本早期的鏡子),形製來看應是國內南宋至元早期時期,此麵為新仿,材質正確乃高錫銅,估值50元。”
寫好之後,第二局算是結束了,也到了午飯點,主持人宣布下午兩點準時開始最後一輪。
午飯在二樓,也為大家準備好了。
眾人散場來到二樓,王旭三人皆沒問趙源這一輪感覺怎麽樣,林如澤倒是開口道:
“咱快點飯,我讓人開好了房,吃完後上去好好睡一覺。”
是自助餐,食物還是很豐富的,見有豬肝,趙源直接盛了大半盤,至於像牛肉、雞肉包括海鮮這一類,他碰都沒碰,
都是發物來著,對自己的傷口不好。
找了位置,四人埋頭大嚼,楊令武走過來打了個招唿,大意就是沒想到趙源水平這麽高,能拿個第一局的第一名,
還說他也愛好收藏,家裏有不少藏物,讓趙源再去京城幫他看看。
趙源自無不可,應允了下來,楊令武剛走,又有一人湊了過來。
根本不用抬頭,就知道來的是郭自強,因為一股子酒氣撲鼻,他毫不客氣的坐到桌上,雙眼直直的盯著趙源道:
“第一個青銅提梁卣你寫的是老還是新?”
當然,趙源之所以更改答案,是不想表現的太另類。
寫好之後,他不禁陷入了沉思,這一關明著是給每個物件估值,是考核大家對市場價格的掌控和敏感度,
但前兩個拿出的居然全是假貨,更像是在考大家的眼力。
不正常啊?
突然,他想到了一種可能性,這或許是協會自己新研究的作假方式,而拿到台上,就是檢驗一下,到底有沒有人能看得出來。
想明白這一點,他本想把紙再次塗了,但轉念一想,他就要表現出能看清仿的,而且他們又收買不了自己,
如此一來,不相信他們不針對自己。
紙被收走,第三個物件上台,隻看一眼,趙源就他斷定自己的推測是準確的,因為這又是一件仿品。
唐三彩仕女,相較前兩件,這一件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看皆是大開門的物件。
高度約有近二十公分,半蹲姿,麵帶微笑,手抱塤。
身著華麗的長袍,身體比例協調,形態優美,婉約大方,表情自然,頭戴發飾,麵部輪廓清晰柔和,也就眉骨處稍淺顯,
這也是三彩仕女獨有的製作手法。
通體呈現黃、綠、白、褐、黑等顏色,且每個顏色過渡自然,有層次又不失細膩感。
靠近之後,更讓趙源不解的是,居然能聞到一絲淡淡的‘墓土味’,
三彩幾乎全是坑裏出來的,而因其為低溫燒製,墓土的味道已沁入胎骨,這可不是輕易好去除的,
一般新仿的三彩並不會有,多帶石膏味,或者新鮮泥土的泥腥味,一部分作假技術粗暴的還能聞到糞坑的腥臭味。
趙源這次是真的驚了,他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物件到底是怎麽做出來的,連這個味也別無二致,太不可思議了,
他可以確定,這個三彩,別說自己,就連嶽老他們見著,也必然打眼。
迴到座位,他沉吟片刻提筆寫道:“唐三彩仕女像真品,估值55萬。”
他不是不想寫假的,關鍵是以他現在的儲備,根本沒辦法解釋這是新仿的,到時別人萬一問及,自己也迴答不出,
總不能學無賴來一句,我看假的就是假的吧。
第四個物件登場,這次居然是一幅字畫,卷軸不大,畫中所畫一怪石,石上立有一雛鷹,鷹旁邊還有山花數朵,
落款之處寫的是潘天壽。
對於趙源來講,這個名字很陌生,因為三師父沒有給他講過此人。
這也難怪,趙源的三師父也是個畫技高手,文人相輕總有些是他看不上的,像張大千、黃賓虹之流,
也是因為名頭夠大,三師父多少提了一嘴,但潘天壽還真的一次也未提及。
潘天壽乃是民國畫匠之一,其藝術造詣相較大千也不遑多讓,近代藝術大師之一。
(2015年潘老的鷹石山花圖被拍出了2.43億的天價。)
雖未聽過潘先生,但並不妨礙趙源看出這幅畫的毛病,這話好像是個病句,
因為看畫是否為仿,首先就得了解原畫作者的繪畫風格,趙源連聽都沒聽過,怎麽能看得出來呢?
實則有一定的套路在裏麵,因為他對仿畫的方法了解頗深,
就像眼前這一幅畫,很明顯采用的是‘勾描線條、著色填墨’的方法,就是在原畫上鋪上一層紙,利用鉛筆之類的,
把整個畫的線條輪廓給勾勒出來,然後再對照原畫填墨上彩。
這種方法自然也分技藝高低,眼前這一幅勾描之人的水平已算很高了,
但這種作偽方式,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氣韻全無,筆峰呆板少神,著墨沒有濃淡相宜的層次感。
看了片刻,趙源提筆寫道:“勾描作偽,一文不值。”
因為不比時間,所以趙源每次落筆都差不多掐著點,在旁邊的郭自強看來,這就是不自信的表現,
對於第一局輸給趙源,雖然看了對方的答卷,但他依舊是滿滿的不服氣,想著第二局頒迴一局。
轉眼第二局最後一個物件已經上台,這是一個銅鏡。
銅鏡的直徑約在十二三公分,徑邊凸起有沿,中間有扭,形似太陽,整體顏色呈淡綠色,個別地方有褐斑,
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綠色已經沁入鏡骨,而不是附於表麵。
內紋幾乎是滿琢,但花樣卻格外單一,不管是內圈還是外圈,皆是以菊花為題。
旁邊也有說明,寫的是南宋真品菊花紋銅鏡。
趙源有些愕然,因為這個鏡子的仿製工藝與第一個青銅器有相近之處,特別是在包漿、鏽質的處理上,幾可亂真。
當然,仿的就是仿的,就像之前那個三彩,給趙源時間琢磨,肯定能找到舉證仿品的理由。
眼前這個銅鏡較大的缺點,就在這這紋飾上。
紋飾中溝縫中,明顯能看到鏽質的變化,這個變化並不是因人手把玩所致,而是在塗一些化學藥品時,應該是泡得不夠均勻所致。
片刻,他寫道:“和鏡(日本早期的鏡子),形製來看應是國內南宋至元早期時期,此麵為新仿,材質正確乃高錫銅,估值50元。”
寫好之後,第二局算是結束了,也到了午飯點,主持人宣布下午兩點準時開始最後一輪。
午飯在二樓,也為大家準備好了。
眾人散場來到二樓,王旭三人皆沒問趙源這一輪感覺怎麽樣,林如澤倒是開口道:
“咱快點飯,我讓人開好了房,吃完後上去好好睡一覺。”
是自助餐,食物還是很豐富的,見有豬肝,趙源直接盛了大半盤,至於像牛肉、雞肉包括海鮮這一類,他碰都沒碰,
都是發物來著,對自己的傷口不好。
找了位置,四人埋頭大嚼,楊令武走過來打了個招唿,大意就是沒想到趙源水平這麽高,能拿個第一局的第一名,
還說他也愛好收藏,家裏有不少藏物,讓趙源再去京城幫他看看。
趙源自無不可,應允了下來,楊令武剛走,又有一人湊了過來。
根本不用抬頭,就知道來的是郭自強,因為一股子酒氣撲鼻,他毫不客氣的坐到桌上,雙眼直直的盯著趙源道:
“第一個青銅提梁卣你寫的是老還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