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這樣的場合,不僅吵而且不安全,趙源應該是睡不實的,


    但身體虧的過於嚴重,讓他陷入了一種半昏迷的狀態。


    主持人上場話筒的聲音,才讓他一下子驚醒,接過林如澤遞過來的水,他猛灌了幾口,這一會的感覺好多了。


    主持人引出了這個協會的理事,由對方致開幕詞。


    上台講話的人趙源認識,之前在與日本人相互看物件時,有一個老者和嶽老打趣了一句,聽嶽老稱唿對方,好像是姓薛。


    薛老頭說的是片湯話,大致是說組織這個交流會的會議,促進傳統文化交流,培養行業人才啥的。


    當然他也說了,這次人才選拔,評分最高的前三名,一是獲得協會頒發的民間鑒賞家證書,


    如果同意,還可以入職協會,大家一起為保護文物做一些貢獻。


    他下台之後,主持人再度登場,這次則是宣布會議的第一項議程,就是人才選拔。


    賽程分為三項,第一項是考相關知識,其二則是議價,最後一項是拍賣。


    接著,主持人又詳細說了第一項的規則,等參賽選手就位之後,台上會放上物件兒,


    參賽選手要說出這個物件的曆史,源自何時,工藝如何發展的,眼前這一件是何時期,當然也要辨別真偽。


    這是考基本功,當然也算是考曆史知識。


    總共五樣東西,全部答完之後,由現場評審團即時評分,宣布得分和名次。


    “下麵有請,各區域的代表進入參賽區。”


    舞台很大,在舞台的上邊擺有一排排的桌子,每個桌子之間相距約在一米左右,


    參賽選手與現場觀眾是麵對麵的,這是讓觀眾能更加清晰的看見。


    趙源起身,王旭本想拍一下他後背說一句加油,隻是手伸到一半想起他身上有傷。


    “咱不指這個。”林如澤在他耳邊低語了一句。


    趙源微一點頭,順著中間過道上了舞台。


    有服務人員引領著他們來到各自的座位,趙源是坐在靠左的位置第二排,右邊居然坐的就是那個酒鬼,


    就算上台了,他還抱著自己的酒葫蘆。


    舞台高,這下能看清台下的情況。


    趙源看到了俞買丁,對方同樣也在看著他,還露出一個意味不明的笑容。


    “為保證公平性,這一次所有挑選的物件,全由京城博物館、津門博物館雙方教授給予過斷代和解釋,


    當然現場若有與我們不同意見的也可以要求察看物件,


    廢話不多說,活動開始,有請第一個物件登場。”


    漂亮的司儀小姐推著一個帶輪子的小台子上來,台子上的物件被紅布蓋著,


    台子推至中間,主持人手抓著紅布對參賽眾人道:“你們可以靠前查看,但不許上手,全憑眼力,每個物件十分鍾的作答時間,開始。”


    隨著開始聲落,紅布被揭開。


    趙源不想表現的太另類,正待起身靠近了看,結果下一刻周邊人一窩蜂的圍上去,將台子圍得水泄不通。


    有的人看一眼就跑迴來了,有的人則怔怔的看著物件發呆。


    畢竟是要寫出來的,所以大家看完快速迴到座位作答,趙源這才起身靠近看了眼。


    這是一件楠木根雕筆筒,時間並不長,大概也就民國時期,這個對大家來講應該都不難看出,


    但這個物件難就難在該怎麽闡述?


    首先要寫出筆筒的發展史,接著又要寫出材質根雕的演化史,這樣十分鍾就有些擠了,當然前提是你要知道。


    趙源迴到座位,落筆就寫:


    “楠木根雕歲寒三友筆筒,民國大師周光洪作品,真品。”


    “筆筒產生年代不考,史學家兩言,一言自戰國始,二言自晉始,


    但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螟蛉有子》:‘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或書簡筆筒中,七日而化。’


    說明三國已有筆筒,晉言不真。


    早為竹,後為木,至唐末宋時見瓷用,至清時材質更多,金、銀亦或翡翠筆筒亦可見。”


    “根雕創於誰亦不可考,現發現最早之根雕乃是戰國楚墓中的‘辟邪’,根雕早期是作為飾品和禮器存在,


    至南北朝時期始見家具和陳設品,隋唐更為興盛…”


    趙源寫的很快,總用時也就六分鍾左右,寫完之後,在紙下角簽上自己的名字以及參賽的編號,


    目光看向他人,發現不少人也已經寫完,麵上帶著輕鬆之色,


    而坐在他右邊的那個酒鬼,也在此刻停了筆,之前麵上的緊張沒了,帶著淺淺的笑容,還拿起葫蘆喝了一口。


    顯然第一道題的簡單,讓不少之前緊張的人也有了信心。


    十分鍾一到,就有人上前收紙,全部收齊就交給了一邊的評審,接著第二個物件被推了上來。


    隨著紅布揭開,計時再度開始。


    這次是一個宣德爐,主持人還專門拿起亮了一下底,底下正是刻著:大明宣德年製。


    與上次相同,眾人先是一擁而上,轉瞬之間又如流水般散開。


    趙源這次看得較仔細,甚至還向主持人申請,讓對方再拿起讓他看一眼底款,樣子做完之後,他坐下開始開寫。


    心中不由感歎,這一行水是真的深,這個爐子如果他沒有眼中異能,根本就發現不了其中的花活,


    當然,他也可以確定,這個爐會讓現場大部分人誤判。


    此爐敞口、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口沿上置橋形耳,


    表麵銅質極細,雖未上手也知其必是柔潤光滑,其色內融,紫帶青黑似茄皮,行內稱之為茄皮色。


    他平複一番,落筆寫道:


    “宣德款衝天耳爐,此件為仿品,並不在宣德帝令製的一萬八千件之內,但亦是當朝仿。


    所謂的當朝仿,即由宣德爐的監造者之一吳邦佐,在完成帝令之後,召集原有鑄爐工匠,用剩下之材料所製,


    底款多見‘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員吳邦佐造’或‘工部員外臣李澄德監造’等,


    然此件便是當朝仿,至清時期被人重塑底部,並刻款大明宣德年製,以仿充真。”


    “香爐為民祭祀或宗教之法器,始於何期不考,早見雛形於春秋,時稱燎爐,所以便有‘談及香爐,當以燎爐為始’的說法,


    自漢始,有了專為焚香之用的香爐,多為銅鑄,以博山爐為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眼:尋寶天下的我成了首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峰並收藏神眼:尋寶天下的我成了首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