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報國寺
神眼:尋寶天下的我成了首富 作者:山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俞買丁的威脅,趙源自然不怕,躺在床上,他還真有些期待,
盧開平、俞買丁,兩人到底會采用什麽樣的手段。
在小碗剛到自己手中時,他本想著寄放在嶽老那裏,
但又怕嶽老警惕心低又被人順了,到時說不得嶽老會過於內疚,他不擅表達,但他並不是無沒心沒肺之人,
該為身邊人和朋友考慮的,他自然要多考慮一番。
一夜無話,晚上他居然夢到了李思婉,而且那姑娘老是背對著他,結果就是下半夜跑起來洗內褲。
清早起床,他發現精神相較前兩日反而更好些,首當其衝的就是胃口更大,
自助早餐的炒飯,他愣是吃了三碗,看得旁邊一對夫妻不時扭頭看他,還小聲的嘀咕起來。
飯後,他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直接退了房,與嶽拙等人約定的是中午,他自然不會一直在房間裏等,
出門打了個車,直奔報國寺。
下車之後,就見一個牌坊的門樓,上邊藍底黃字行楷書報國寺三字,下邊還有一行字,紅底黃字書報國寺收藏市場。
他沒有直接進去,而是從旁邊的銀行取了一萬塊錢裝進包,弄好之後,他這才往裏走。
進入牌坊之後,道路兩邊就是整齊的攤位。
入口處一邊是賣郵票的,另一邊是賣古泉的,報國寺有別於潘家園就在於此,
剛興盛時,就是靠古泉和集郵愛好者把這個市場給盤活了,
與潘家園還有一點不同的是,潘家園裏天南地北的口音,不僅是逛的人,連做生意的攤主也是,
而在報國寺,更多的則是老京城味兒,
路上慢悠悠閑逛的人,有的手裏握著一個葫蘆,有的手裏盤著一對核桃,有的更是拎著個鳥籃子。
對於郵票,趙源並沒有什麽研究,但出於好奇還是在攤位前駐足看了起來,
目前炒的最火的自然是猴票,攤位上也有,但都是一眼仿的東西,
倒是不少八十年代較平常的郵票,卻是真的。
趙源看的攤位上,就有不少,如81年郵政發行的國母逝世一周年紀念郵票,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八分的,一個是二十分的(也就是兩毛,但郵票全是以分幣計價。)
還有82年為了保護益鳥發行的益鳥類郵票,保存的都很不錯,也足夠精美。
趙源好奇拿起一枚問了價,對方開口就是八百,嚇得他立馬小心的給放了迴去。
右手邊的古幣攤位他也沒興趣,索性接著往裏走,
他看到一個複古的建築門楣上掛著中國民間收藏館,邊上還有一個條幅,寫著慶祝第三屆京城收藏博覽會圓滿成功,
他本想進去看看,但掃到招牌下麵,發現還掛著一行字,寫著中秋臨近、五折酬賓,他頓時沒了興趣。
接著往裏走,有不少字畫的攤位,他一略而過,再往裏就是雜項以及瓷器的攤位了。
趙源又發現這裏與潘家園不同的地方,這裏的攤位雜卻有章,比如說陶瓷的攤位,
雖然也很雜,有瓷片,有陶製品,整器也是五花八門,但多是陶瓷一類,
不像潘家園,幾乎每個攤位啥都賣。
他在一個攤位駐足,看到了不少的碎瓷片兒,分門別類,他拿起一個清末民窯的瓷片,比掌心略小,問了價,
讓他沒想到的是,就這一塊碎瓷片攤主居然報價450塊,
他終於明白,楊慶和收拾那些碎瓷片幹啥了,肯定會有人專門收這些,他出手的話可能也就十塊八塊一片,
到了這裏價格直接漲到了天價。
轉至中間,在一個賣雜項的攤位前他停住了腳,他看上的是一個類似於麵包圈一樣的銅環,顏色整體呈銅紅色,局部發黑。
“能上手嗎?”
“好說好說。”攤主迴了一句。
趙源將東西拿到手裏,並不壓手,銅環的內裏是中空的,外圓直徑頂多也就八公分左右,中環寬一公分半,
銅環兩邊各鑄有八卦的圖案,環外側留有半公分的開口。
他將兩指撐在環內壁,手掌快速晃動,手臂也隨之上下翻動,隨即環中發出響聲,響聲清脆悅耳,
停了之後,也會短時間縈繞在耳間。
“老板,這個門環怎麽賣的?”
攤主愣了愣,隨即麵上一喜,之所以如此表情,是因這玩意他看著是老的,下鄉時花了五塊錢從老鄉手中收來,
老鄉不知是啥,他之前也沒碰到過,這會聽趙源說是門環,他這一看可不是嘛。
一豎大拇指道:“小兄弟好眼力,這門環可不得了,家主人低於提督都不給用,
看這上邊的八卦了不,不僅鎮宅安寧,還能引財呢,這您要是請迴去,那財就指定跟著你走。”
趙源也漸漸熟悉了攤主的套路,之前他還會不耐煩打斷,現在索性當相聲聽,
這個攤主也有意思,自己說是門環,他還真就跟著路子來。
“我看是老的,但也老不到哪去,解放前後的,我家原來就有,老板,你也別扯淡,說個實價。”
攤主以為碰到識貨的了,直接報價道:“600塊,您請走成不?”
“150塊,我幫你開個張。”
“兄弟,這可是精銅的,要是鐵的這個價差不多,我再讓點,580塊,圖個吉利。”
“180塊,不賣你就留著自己玩吧。”
“你這小兄弟是真厲害,非要砍到腳後跟,讓我一點利潤都沒有,得,誰叫咱倆有緣碰上了,掏錢吧您呐。”
會賬之後,趙源從攤上抽了張報紙,將銅環一包,打開包夾層就塞了進去。
他一直在沿著右邊攤位逛,到頭之後,他轉到左邊,再轉出去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擔心嶽拙他們趕早撲了個空,他掏出手機給嶽拙打了個電話,讓他們到報國寺集合,這才接著往迴逛。
十多分鍾後,他再度停到一個賣陶瓷的攤位前。
攤位還真的不小,並不是落地的,而是用木板支起的一個台子,上邊琳琅滿目的擺著各種陶瓷,
當然最邊上也有幾樣落地的,但都是大件瓷。
趙源的目光在大件瓷中一掃而過,其中最好的一對也就是民國的嫁妝瓶,其中一個有衝線,另一個還掉了一隻耳,
他之所以駐足,是因為台中間有一個圓柱形的筆筒吸引了他的注意。
相較之前所撿的乾隆款書愛蓮說小葉紫檀的筆筒,這一件明顯要小太多,沿口最粗處直徑也就在七公分左右,
底足約在五公分,高度不足十五公分。
表麵為青色,顏色頗翠,沿口勾有雙線,中間劃幾竿竹枝,並非釉料所畫,而是燒製中用刀所劃。
盧開平、俞買丁,兩人到底會采用什麽樣的手段。
在小碗剛到自己手中時,他本想著寄放在嶽老那裏,
但又怕嶽老警惕心低又被人順了,到時說不得嶽老會過於內疚,他不擅表達,但他並不是無沒心沒肺之人,
該為身邊人和朋友考慮的,他自然要多考慮一番。
一夜無話,晚上他居然夢到了李思婉,而且那姑娘老是背對著他,結果就是下半夜跑起來洗內褲。
清早起床,他發現精神相較前兩日反而更好些,首當其衝的就是胃口更大,
自助早餐的炒飯,他愣是吃了三碗,看得旁邊一對夫妻不時扭頭看他,還小聲的嘀咕起來。
飯後,他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直接退了房,與嶽拙等人約定的是中午,他自然不會一直在房間裏等,
出門打了個車,直奔報國寺。
下車之後,就見一個牌坊的門樓,上邊藍底黃字行楷書報國寺三字,下邊還有一行字,紅底黃字書報國寺收藏市場。
他沒有直接進去,而是從旁邊的銀行取了一萬塊錢裝進包,弄好之後,他這才往裏走。
進入牌坊之後,道路兩邊就是整齊的攤位。
入口處一邊是賣郵票的,另一邊是賣古泉的,報國寺有別於潘家園就在於此,
剛興盛時,就是靠古泉和集郵愛好者把這個市場給盤活了,
與潘家園還有一點不同的是,潘家園裏天南地北的口音,不僅是逛的人,連做生意的攤主也是,
而在報國寺,更多的則是老京城味兒,
路上慢悠悠閑逛的人,有的手裏握著一個葫蘆,有的手裏盤著一對核桃,有的更是拎著個鳥籃子。
對於郵票,趙源並沒有什麽研究,但出於好奇還是在攤位前駐足看了起來,
目前炒的最火的自然是猴票,攤位上也有,但都是一眼仿的東西,
倒是不少八十年代較平常的郵票,卻是真的。
趙源看的攤位上,就有不少,如81年郵政發行的國母逝世一周年紀念郵票,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八分的,一個是二十分的(也就是兩毛,但郵票全是以分幣計價。)
還有82年為了保護益鳥發行的益鳥類郵票,保存的都很不錯,也足夠精美。
趙源好奇拿起一枚問了價,對方開口就是八百,嚇得他立馬小心的給放了迴去。
右手邊的古幣攤位他也沒興趣,索性接著往裏走,
他看到一個複古的建築門楣上掛著中國民間收藏館,邊上還有一個條幅,寫著慶祝第三屆京城收藏博覽會圓滿成功,
他本想進去看看,但掃到招牌下麵,發現還掛著一行字,寫著中秋臨近、五折酬賓,他頓時沒了興趣。
接著往裏走,有不少字畫的攤位,他一略而過,再往裏就是雜項以及瓷器的攤位了。
趙源又發現這裏與潘家園不同的地方,這裏的攤位雜卻有章,比如說陶瓷的攤位,
雖然也很雜,有瓷片,有陶製品,整器也是五花八門,但多是陶瓷一類,
不像潘家園,幾乎每個攤位啥都賣。
他在一個攤位駐足,看到了不少的碎瓷片兒,分門別類,他拿起一個清末民窯的瓷片,比掌心略小,問了價,
讓他沒想到的是,就這一塊碎瓷片攤主居然報價450塊,
他終於明白,楊慶和收拾那些碎瓷片幹啥了,肯定會有人專門收這些,他出手的話可能也就十塊八塊一片,
到了這裏價格直接漲到了天價。
轉至中間,在一個賣雜項的攤位前他停住了腳,他看上的是一個類似於麵包圈一樣的銅環,顏色整體呈銅紅色,局部發黑。
“能上手嗎?”
“好說好說。”攤主迴了一句。
趙源將東西拿到手裏,並不壓手,銅環的內裏是中空的,外圓直徑頂多也就八公分左右,中環寬一公分半,
銅環兩邊各鑄有八卦的圖案,環外側留有半公分的開口。
他將兩指撐在環內壁,手掌快速晃動,手臂也隨之上下翻動,隨即環中發出響聲,響聲清脆悅耳,
停了之後,也會短時間縈繞在耳間。
“老板,這個門環怎麽賣的?”
攤主愣了愣,隨即麵上一喜,之所以如此表情,是因這玩意他看著是老的,下鄉時花了五塊錢從老鄉手中收來,
老鄉不知是啥,他之前也沒碰到過,這會聽趙源說是門環,他這一看可不是嘛。
一豎大拇指道:“小兄弟好眼力,這門環可不得了,家主人低於提督都不給用,
看這上邊的八卦了不,不僅鎮宅安寧,還能引財呢,這您要是請迴去,那財就指定跟著你走。”
趙源也漸漸熟悉了攤主的套路,之前他還會不耐煩打斷,現在索性當相聲聽,
這個攤主也有意思,自己說是門環,他還真就跟著路子來。
“我看是老的,但也老不到哪去,解放前後的,我家原來就有,老板,你也別扯淡,說個實價。”
攤主以為碰到識貨的了,直接報價道:“600塊,您請走成不?”
“150塊,我幫你開個張。”
“兄弟,這可是精銅的,要是鐵的這個價差不多,我再讓點,580塊,圖個吉利。”
“180塊,不賣你就留著自己玩吧。”
“你這小兄弟是真厲害,非要砍到腳後跟,讓我一點利潤都沒有,得,誰叫咱倆有緣碰上了,掏錢吧您呐。”
會賬之後,趙源從攤上抽了張報紙,將銅環一包,打開包夾層就塞了進去。
他一直在沿著右邊攤位逛,到頭之後,他轉到左邊,再轉出去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擔心嶽拙他們趕早撲了個空,他掏出手機給嶽拙打了個電話,讓他們到報國寺集合,這才接著往迴逛。
十多分鍾後,他再度停到一個賣陶瓷的攤位前。
攤位還真的不小,並不是落地的,而是用木板支起的一個台子,上邊琳琅滿目的擺著各種陶瓷,
當然最邊上也有幾樣落地的,但都是大件瓷。
趙源的目光在大件瓷中一掃而過,其中最好的一對也就是民國的嫁妝瓶,其中一個有衝線,另一個還掉了一隻耳,
他之所以駐足,是因為台中間有一個圓柱形的筆筒吸引了他的注意。
相較之前所撿的乾隆款書愛蓮說小葉紫檀的筆筒,這一件明顯要小太多,沿口最粗處直徑也就在七公分左右,
底足約在五公分,高度不足十五公分。
表麵為青色,顏色頗翠,沿口勾有雙線,中間劃幾竿竹枝,並非釉料所畫,而是燒製中用刀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