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大軍進城(2)
宮廷女官退休後,旺家旺夫旺崽崽 作者:靜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國公歎了口氣,看向兒子吩咐道,“老三,你替為父進宮請旨,為父在此處同宋將軍敘敘舊。”
“是,父親!”國公府三爺看了一眼宋誠,調轉馬頭往迴走。
衛國公下了馬,一步一步鎮定自若的往城牆上走,身後兩個親兵寸步不離的跟著,口中還自然的問起了城外的形勢,“宋將軍在城樓駐守多日,可有見過成王?”
宋誠一邊往下走迎接衛國公,一邊迴道,“成王不出營帳,隻見過其手下盧衡書、石山兩位大將。”
很快兩人正麵相遇,宋誠側站伸手請衛國公上前,“國公爺請!”
“客氣了。”話音剛落,衛國公右手飛快的抽出身後親兵的配劍,利落的一劍捅進宋誠的胸口,迎著對方不可置信的眼神輕輕道了一句,“有勞宋將軍過來迎老夫了。”
宋誠張了張嘴,卻再也發不出一絲聲音,嘴裏立刻就湧出了鮮血,衛國公將劍一拔,宋誠大眼圓睜,筆直的倒在了台階上。
不等城樓上宋誠的部下反應,衛國公振臂一唿,“兒郎們,隨我殺——”
“殺!”府兵、侍衛們拿起手上的武器就同離自己最近的兵士打了起來。就連方才已經離去了的衛國公府三爺也拎著銀槍從拐角處加入了戰局。
京城已經多年不曾有過戰事,守城的駐軍也疏於操練許久自然打不過曾經身經百戰、出生入死的衛國公府府兵。很快,守城兵士就死的死,傷的傷。衛國公親自摘下城樓上的旗杆奮力往城牆底下一擲,朗聲道,“開城門!”
衛國公這邊一打起來成王便收到了消息,當即就召集手下眾人議事。
“本王萬萬沒想到起這個頭的竟然是向來忠君愛國的衛國公。”
林玉度開口,“聽聞咱們一圍困京都,新帝就以召集文武百官議事的名義將他們都關在了勤政殿。新帝這些年行事荒唐,想必衛國公也是權衡了許久,費了好一番周折才在新帝眼皮底下出宮的。”
石山迫不及待的起身道,“王爺,既然有人裏應外合,咱們還等什麽,出兵打他呀!”
“石將軍稍安勿躁,下官有一言。天下人都知道衛國公府世代忠君愛國,此次大開城門迎我軍入城未嚐不會有詐,咱們還是要做兩手準備才是,免得屆時入了城,反倒成了甕中之鱉。王爺以為如何?”江嶼行禮勸道。
成王點頭,“江先生所言極是,京中到底還有眾多守衛和禁軍,小心為上。等到城門大開,本王就帶著石山領一半兵馬先行入城,盧衡書率剩下的兵馬繼續圍困京都,若有什麽,本王給你便宜行事的機會。”
“是,末將遵令。”
成王出發的時候,江嶼拽著林玉度也上了馬默默跟在其後。
新帝寢宮
“皇上,皇上,大事不好,衛國公帶領府中府兵將東城門守軍全殲然後大開城門迎成王進城了!”內侍一路驚慌失措的進了殿。
“什麽?”新帝一把推開身上的美人,起身走了出來,“衛國公沈階果然大膽,虧得朕如此信任。”
“皇上,成王馬上就要打進來了,您還是早做打算吧!”
新帝看了一眼整座皇宮,朗聲大笑,“朕不退位便永遠都是大齊的皇帝,就是史書上成王也是個叛上作亂的奸賊,沈階更是個通敵叛國的叛徒。”
“皇上……”內侍還有再勸。
新帝確擺了擺手,進殿去拎了一把已經開刃的寶劍出來,腥紅著眼道,“朕這些年受製於朝堂黨派之爭,沈階逃了,剩下的人可都還在呢。人之將死,總要拉幾個給朕陪葬!”
說完,新帝就一步一步往勤政殿走去,原來守著的眾內侍見事不對到底惜命,一溜煙也跑了。
成王帶兵殺進皇宮的時候宮中已經亂作一團,石山指揮著手下兵士斬殺拿著兵器的禁軍和四散的妃嬪、內侍、宮人,許多人甚至還來不及跑就命喪刀下,四處都充斥著死前惶恐的驚叫,地上躺滿了帶血的屍身。
成王拎著沾血的刀劍趕到勤政殿的時候,就看見新帝手上拿著火把立在殿中,整座勤政殿都被人澆上了油,新帝腳邊還橫七豎八的躺了不少大臣的屍身。
“齊煜,放下屠刀,迴頭是岸!”成王身邊的副將大吼一聲。
新帝滿臉癲狂的看著成王,仰頭大笑,“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朕是天子,天子有天子的死法,齊韞,朕永遠不會落到你的手中!哈哈哈——”
說完,新帝用力一擲,火把脫手落到一側的帳幃上,繼而就掉到地上。火把沾油立刻就燃了起來,不過幾個唿吸間,大火便吞噬了整座勤政殿。
沒能活捉新帝,成王臉色陰沉得厲害。
……
大軍進城,新帝自盡,皇宮也很快被人清理幹淨,成王立刻就坐上了紫宸殿的龍椅。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對著如今已經算是新皇的成王三跪九叩。
坐在龍椅上的成王通體舒泰,十餘年的宿願總算達成,激動和喜悅都壓在心底,強裝鎮定的讓眾人起身,“平身。”
“謝皇上!”
最後,林玉度算了三日後為吉日,成王下令當日舉辦登基大典,同時也論功行賞,眾人無不歡喜至極。
這三日除了成王手下的親兵,江嶼、盧衡書他們依舊住在城外的軍營,江嶼和林玉度騎著馬逛了許久的京都才出了京城。迴到自己的營帳,江嶼立刻就拿起筆墨給吳汐寫家書,信中所寫是前所未有的神采飛揚。
禹州江宅
吳汐正好收到江嶼上一迴派人送來的家書,信中說起距京城隻剩最後一座城池,大軍打進皇宮、成王登基已是大勢所趨。
江嶼還勸吳汐早日收拾行囊,等成王妃一動身就立刻上路,他會在京中等候她和孩子。
放下家書,吳汐緩步走到軒窗邊抬眼往京城的方向看,離京那日仿佛還在昨天,不曾想現今又要故地重遊,也不知京中的故人可都還好。
“是,父親!”國公府三爺看了一眼宋誠,調轉馬頭往迴走。
衛國公下了馬,一步一步鎮定自若的往城牆上走,身後兩個親兵寸步不離的跟著,口中還自然的問起了城外的形勢,“宋將軍在城樓駐守多日,可有見過成王?”
宋誠一邊往下走迎接衛國公,一邊迴道,“成王不出營帳,隻見過其手下盧衡書、石山兩位大將。”
很快兩人正麵相遇,宋誠側站伸手請衛國公上前,“國公爺請!”
“客氣了。”話音剛落,衛國公右手飛快的抽出身後親兵的配劍,利落的一劍捅進宋誠的胸口,迎著對方不可置信的眼神輕輕道了一句,“有勞宋將軍過來迎老夫了。”
宋誠張了張嘴,卻再也發不出一絲聲音,嘴裏立刻就湧出了鮮血,衛國公將劍一拔,宋誠大眼圓睜,筆直的倒在了台階上。
不等城樓上宋誠的部下反應,衛國公振臂一唿,“兒郎們,隨我殺——”
“殺!”府兵、侍衛們拿起手上的武器就同離自己最近的兵士打了起來。就連方才已經離去了的衛國公府三爺也拎著銀槍從拐角處加入了戰局。
京城已經多年不曾有過戰事,守城的駐軍也疏於操練許久自然打不過曾經身經百戰、出生入死的衛國公府府兵。很快,守城兵士就死的死,傷的傷。衛國公親自摘下城樓上的旗杆奮力往城牆底下一擲,朗聲道,“開城門!”
衛國公這邊一打起來成王便收到了消息,當即就召集手下眾人議事。
“本王萬萬沒想到起這個頭的竟然是向來忠君愛國的衛國公。”
林玉度開口,“聽聞咱們一圍困京都,新帝就以召集文武百官議事的名義將他們都關在了勤政殿。新帝這些年行事荒唐,想必衛國公也是權衡了許久,費了好一番周折才在新帝眼皮底下出宮的。”
石山迫不及待的起身道,“王爺,既然有人裏應外合,咱們還等什麽,出兵打他呀!”
“石將軍稍安勿躁,下官有一言。天下人都知道衛國公府世代忠君愛國,此次大開城門迎我軍入城未嚐不會有詐,咱們還是要做兩手準備才是,免得屆時入了城,反倒成了甕中之鱉。王爺以為如何?”江嶼行禮勸道。
成王點頭,“江先生所言極是,京中到底還有眾多守衛和禁軍,小心為上。等到城門大開,本王就帶著石山領一半兵馬先行入城,盧衡書率剩下的兵馬繼續圍困京都,若有什麽,本王給你便宜行事的機會。”
“是,末將遵令。”
成王出發的時候,江嶼拽著林玉度也上了馬默默跟在其後。
新帝寢宮
“皇上,皇上,大事不好,衛國公帶領府中府兵將東城門守軍全殲然後大開城門迎成王進城了!”內侍一路驚慌失措的進了殿。
“什麽?”新帝一把推開身上的美人,起身走了出來,“衛國公沈階果然大膽,虧得朕如此信任。”
“皇上,成王馬上就要打進來了,您還是早做打算吧!”
新帝看了一眼整座皇宮,朗聲大笑,“朕不退位便永遠都是大齊的皇帝,就是史書上成王也是個叛上作亂的奸賊,沈階更是個通敵叛國的叛徒。”
“皇上……”內侍還有再勸。
新帝確擺了擺手,進殿去拎了一把已經開刃的寶劍出來,腥紅著眼道,“朕這些年受製於朝堂黨派之爭,沈階逃了,剩下的人可都還在呢。人之將死,總要拉幾個給朕陪葬!”
說完,新帝就一步一步往勤政殿走去,原來守著的眾內侍見事不對到底惜命,一溜煙也跑了。
成王帶兵殺進皇宮的時候宮中已經亂作一團,石山指揮著手下兵士斬殺拿著兵器的禁軍和四散的妃嬪、內侍、宮人,許多人甚至還來不及跑就命喪刀下,四處都充斥著死前惶恐的驚叫,地上躺滿了帶血的屍身。
成王拎著沾血的刀劍趕到勤政殿的時候,就看見新帝手上拿著火把立在殿中,整座勤政殿都被人澆上了油,新帝腳邊還橫七豎八的躺了不少大臣的屍身。
“齊煜,放下屠刀,迴頭是岸!”成王身邊的副將大吼一聲。
新帝滿臉癲狂的看著成王,仰頭大笑,“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朕是天子,天子有天子的死法,齊韞,朕永遠不會落到你的手中!哈哈哈——”
說完,新帝用力一擲,火把脫手落到一側的帳幃上,繼而就掉到地上。火把沾油立刻就燃了起來,不過幾個唿吸間,大火便吞噬了整座勤政殿。
沒能活捉新帝,成王臉色陰沉得厲害。
……
大軍進城,新帝自盡,皇宮也很快被人清理幹淨,成王立刻就坐上了紫宸殿的龍椅。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對著如今已經算是新皇的成王三跪九叩。
坐在龍椅上的成王通體舒泰,十餘年的宿願總算達成,激動和喜悅都壓在心底,強裝鎮定的讓眾人起身,“平身。”
“謝皇上!”
最後,林玉度算了三日後為吉日,成王下令當日舉辦登基大典,同時也論功行賞,眾人無不歡喜至極。
這三日除了成王手下的親兵,江嶼、盧衡書他們依舊住在城外的軍營,江嶼和林玉度騎著馬逛了許久的京都才出了京城。迴到自己的營帳,江嶼立刻就拿起筆墨給吳汐寫家書,信中所寫是前所未有的神采飛揚。
禹州江宅
吳汐正好收到江嶼上一迴派人送來的家書,信中說起距京城隻剩最後一座城池,大軍打進皇宮、成王登基已是大勢所趨。
江嶼還勸吳汐早日收拾行囊,等成王妃一動身就立刻上路,他會在京中等候她和孩子。
放下家書,吳汐緩步走到軒窗邊抬眼往京城的方向看,離京那日仿佛還在昨天,不曾想現今又要故地重遊,也不知京中的故人可都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