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最好的選擇
大秦:自稱穿越者,祖龍跪了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疏而不塞是最好的選擇。與其讓他們的立場與秦國有衝突,何不吸納他們納入麾下呢?這不也是個值得欣賞的情景嗎?
\"待各家來齊,妥善接待便是。尤其提到墨家,請確保不要過於苛責他們,因為他們曆來對秦國有反感。不過記得我好像還聽到過,墨家中有位徐姓高士擅長鑄器之道,我們也許有機會邀請他們加盟。
為秦銘量身定製的戰服原料已全部準備到位,雖然匯集了許多秦地的工匠,但在有如‘鍛器聖手’的徐高士的幫助之下,打造極致優良的護甲才會事半功倍。
徐氏族是鑄器界最為卓絕的世家之一,百載研修鑄器之道使得多件震驚天下的神兵出自其手。
曆史記載中荊軻用的是徐老高所創的“殘虹”。這是一把斬龍利器,“殘虹”與其他銅製兵器的原材料不同,取用隕星碎屑鍛成,看上去如岩石卻又燃起熊熊火焰。
這把劍的強大令人讚歎不已,但因其過於兇險,不僅傷害他人,同時也威脅到持劍者的安全。失敗後的刺殺行動,殘虹最終被秦始皇帝奪得。
在“殘虹”的基礎上,結合多位頂級鑄造師傅的智慧,打造出新劍‘深邃彩虹‘,去除其鋒芒,增強力量。後被蓋聶擁有。
此刻嬴政輕聲說道:\"擁有如此高技藝的家族,他們總是力爭上遊,連墨家長子的創造的神器都位居天下排名第二-深邃彩虹,
不僅是徐家高士心中抱有的夢想,打造一件超越''深邃彩虹''的裝甲是否也是可能?\" 嬴政自己都沒有察覺,在這個細節問題上,他的關注程度竟是這樣的深切。
僅是一項技藝的考量,若是在過去,嬴政絕對不會有這些深入思考,但現今他對每一個決策都細致斟酌。完成這項任務後,嬴政攜同扶蘇又一次前往詔天府,繼續他未竟之事的考察之路。
見到了在監督煉鐵進程的秦銘。秦銘笑道,“見到陛下了。”嬴政迴應說,“不必那麽拘謹。我們之間就好比普通的知己一般相處。閑暇之時我來看看你。”秦銘輕輕地笑了一聲,“不過是在忙一點小事罷了。”
\"我可以知道這到底是何物嗎?\"
秦銘並沒有藏著掖著,“這東西叫玻璃。”
\"玻璃是什麽?\"
接著,秦銘拿出了剛剛製成的玻璃球給贏政欣賞。
扶蘇接過了一個,並摸了一下後,不覺提出疑問:“是不是水晶?又或者說琉璃?”公子高幾人的內心也產生了共鳴。
“這東西太純粹了!”,“簡直就是天降神物下凡間!”而秦銘則進一步解釋說,“提煉玻璃嘛,大致的理論很簡單。即把細沙在極高溫度的狀態融化為類似於琉璃的狀態。
說白了也不是純粹的琉璃,隻是形狀類似。”
琉璃的工藝其實早在商周就已經出現,在唐宋時期的工藝發展到達巔峰。
那段時間裏的琉璃工藝被世界各族追捧熱衷,特別是當時的華夏人,癡迷至極,不惜重金購進琉璃製品。
但是,即使是那時,唐朝的琉璃技術尚未成熟,造成的琉璃製品內含有不同金屬的雜質,未能達到完美的標準,就更不用說秦朝時期的製品了。
因此,這純粹的玻璃雖美不勝收卻也略顯粗獷稚嫩,可以視為次級品質的作品。 現代的社會裏,玻璃的廣泛運用與獨特點使得其價格高昂。但在過去時代裏,受限於生產技術限製,能達到透明純澈無瑕疵的標準非常罕見。
贏政看著玻璃,提出了心中的疑問:“秦銘,這東西有什麽用途呢?或者僅僅是外表好看一點嗎?”
贏政欣賞這個純白的透明感玻璃製品,但也清楚此物價值並不顯著,在貴族階層之間可能隻作為小玩意兒。他堅信秦銘不會造這種無實際用途之物。
秦銘笑了笑,向贏政闡述道,“當然,如果僅止於此,則確如您所說,太過雞肋。”
“但陛下,請您想一想。這新事物猶如初生嬰兒,起初的確沒什麽明顯功效。然而隨著人們對它日漸熟悉、適應使用過程中逐漸發現其獨特功能。”
“在我看來,繼透明玻璃之後所衍生產出來的裝飾品,有著一項極其實用的製品—鏡。對,是鏡子。”
所有人都對此提出了不解之謎,透明之物怎能作為鏡子呢?而秦銘肯定地點了點頭,“就是鏡子。我們隻需要用平板壓模後,在一側覆蓋一層白銀,便可打造出一麵完美的鏡子。”
“我的鏡子要比大秦的銅質鏡子更清晰。”
對此提議,朱銘早已表示讚同。即使經過再仔細的打磨,銅麵依然帶著顏色且難以達到鏡片極致光滑的狀態。那些暗沉的銅鏡表麵實在令人心生厭膩,有了玻璃,就可以輕鬆製造出鏡麵更為光潔、反射更明豔的銀色之鏡了。
當銀鏡出現在世人眼前,必將引起整個大秦帝國貴族階層的極度興奮。
凡是一旦見識了這銀鏡的風采,必然不再對那泛黃銅鏡的色調感到滿意。
且銀鏡之後的應用,遠不止於此——從簡易的望遠鏡、精密的放大鏡,到巨大的玻璃門窗、多種基於玻璃構建的事物應運而生。
秦銘如此解說:“當我們手捧銀鏡,映照自己的麵貌,猶如窺見清水之下的自我,卻比清澈之水更為鮮明。
它摒棄了銅鏡的粗糙與反射的缺陷,讓映照效果如同鏡子映象般的細膩無瑕。”
“若將銀鏡比作人眼,它所展映的自身麵貌與他人之貌已相差不遠,而銀鏡的通透性更勝過任何肉眼。”
秦銘的言辭激起扶蘇等人內心的向往之瀾,連威震一方的大秦始皇帝嬴政亦為所動,渴望即時擁有這一神異之物。
洞察到了嬴政的期盼之意,秦銘微笑著說:“陛下勿焦躁,今日首塊銀鏡即臨問世,陛下稍耐此候片刻即可擁有。
自玻璃製成的前一天開始,吾已著手打磨銀鏡之工藝,按此節奏,最後的工序應在今朝完成。”
於是,在扶蘇、子由等人的目光聚焦之下,嬴政與團隊成員一同待於研修室內耐心以觀。
猶如發現奇珍的寶庫,眾人的熱情如日增光華,紛紛為秦銘匠心獨運所鑄之各式小玩意兒感到癡迷與驚歎。
即便不過是對自娛的工具而言,對於前所未見的始皇帝一眾而言,也飽含前所未有的新鮮感與 ** 。
未過多時,匠人們迅速送來首塊銀鏡的成品——這塊鏡體尚未臻善至後世標準的生產級別工藝水平,但在此時,它已是時代的裏程碑。
當銀鏡傳入嬴政手心,隻一麵的翻動,即可見到清晰而接近於肌膚本身的倒影。
這真實的景象震撼了嬴政,以至於差點失手掉落銀鏡,好在其及時被在一旁等待多時,早已做好相應應對的秦銘伸手穩住了這珍貴的饋贈。
緊接著,嬴政再度將這鏡麵端詳在前,凝視鏡中的自己,臉上始終維持著威嚴,卻因那鏡麵帶來的神秘與新奇逐漸而減淡了剛來的肅穆。
仿佛一位新得奇趣玩物的孩子,嬴政緊抱不放,細細揣摩每一線紋理與光影交錯間的細微之處。
“……朕似乎已不再年輕了。”許久之後,始皇帝輕聲嘀咕道一句。
周圍跟隨左右的四位皇孫們忙不迭跪答:“臣不知此話怎講?陛下身姿龍顏如仙,長青之壽猶似日輪東升,永掌天下之重責。”
對於兒子、孫子們的溢美之詞,嬴政向來不在意,轉而轉向身旁的秦銘,“秦銘,之前你曾言:
以青銅為鏡,正服裝之姿;
以史為鏡,觀王朝變遷的興衰交替;
以人為鏡,察自我得失的深思熟慮。”
“因鏡映諸般情事,在鏡之中的‘自己’,是唯一不假遮蔽的真實寫照。”
\"然而,如今,我已經親眼見到,自己確實正在老去。\"
秦始皇撫過自己眼下的皺紋,瞳眸定在鏡中的自己上:\"我也渴望著像扶蘇他們說的,沐浴於太陽,永駐青春。\"
然而他也清楚,他永遠隻是一名凡人罷了。
無論是人,終將經曆生老病死的輪迴。
而他,正在緩慢地變老......\"
拿著白銀製成的鏡子,他的眸子裏多了一份落寞。
仿佛攀登過最高峰後,轉身迴望自己走過的路程,猛然間看懂了許多事情。
高處並非常有人駐足。
對於這一份賞賜,他的迴應十分熱烈:
“秦國的工匠們打造出了首麵銀鏡。既然這鏡子裏映出的曆史光輝屬於秦始帝國,
那麽,它就屬於我手中吧。
通過此鏡,我能夠如同手持銅鏡、人之照鑒和曆史的迴顧。”秦始皇帝如是決定。
麵對如此懇切的要求,秦銘自然無法迴拒。盡管隻是尋常的鏡子,對於其特殊的第一麵身份而言具有含義非凡。
等到未來日月累積,整個華夏大地將遍是銀製的鏡像。
其中所蘊含的“銀”,不過是極為薄微的一層存在,並不需要過分擔心銀質流失;同時,即便從現代視角審視,
這樣的珍貴元素亦不是稀世稀珍。
此時,這麵鏡子已入秦銘研究院,他的知識和技藝不再受限。
\"待各家來齊,妥善接待便是。尤其提到墨家,請確保不要過於苛責他們,因為他們曆來對秦國有反感。不過記得我好像還聽到過,墨家中有位徐姓高士擅長鑄器之道,我們也許有機會邀請他們加盟。
為秦銘量身定製的戰服原料已全部準備到位,雖然匯集了許多秦地的工匠,但在有如‘鍛器聖手’的徐高士的幫助之下,打造極致優良的護甲才會事半功倍。
徐氏族是鑄器界最為卓絕的世家之一,百載研修鑄器之道使得多件震驚天下的神兵出自其手。
曆史記載中荊軻用的是徐老高所創的“殘虹”。這是一把斬龍利器,“殘虹”與其他銅製兵器的原材料不同,取用隕星碎屑鍛成,看上去如岩石卻又燃起熊熊火焰。
這把劍的強大令人讚歎不已,但因其過於兇險,不僅傷害他人,同時也威脅到持劍者的安全。失敗後的刺殺行動,殘虹最終被秦始皇帝奪得。
在“殘虹”的基礎上,結合多位頂級鑄造師傅的智慧,打造出新劍‘深邃彩虹‘,去除其鋒芒,增強力量。後被蓋聶擁有。
此刻嬴政輕聲說道:\"擁有如此高技藝的家族,他們總是力爭上遊,連墨家長子的創造的神器都位居天下排名第二-深邃彩虹,
不僅是徐家高士心中抱有的夢想,打造一件超越''深邃彩虹''的裝甲是否也是可能?\" 嬴政自己都沒有察覺,在這個細節問題上,他的關注程度竟是這樣的深切。
僅是一項技藝的考量,若是在過去,嬴政絕對不會有這些深入思考,但現今他對每一個決策都細致斟酌。完成這項任務後,嬴政攜同扶蘇又一次前往詔天府,繼續他未竟之事的考察之路。
見到了在監督煉鐵進程的秦銘。秦銘笑道,“見到陛下了。”嬴政迴應說,“不必那麽拘謹。我們之間就好比普通的知己一般相處。閑暇之時我來看看你。”秦銘輕輕地笑了一聲,“不過是在忙一點小事罷了。”
\"我可以知道這到底是何物嗎?\"
秦銘並沒有藏著掖著,“這東西叫玻璃。”
\"玻璃是什麽?\"
接著,秦銘拿出了剛剛製成的玻璃球給贏政欣賞。
扶蘇接過了一個,並摸了一下後,不覺提出疑問:“是不是水晶?又或者說琉璃?”公子高幾人的內心也產生了共鳴。
“這東西太純粹了!”,“簡直就是天降神物下凡間!”而秦銘則進一步解釋說,“提煉玻璃嘛,大致的理論很簡單。即把細沙在極高溫度的狀態融化為類似於琉璃的狀態。
說白了也不是純粹的琉璃,隻是形狀類似。”
琉璃的工藝其實早在商周就已經出現,在唐宋時期的工藝發展到達巔峰。
那段時間裏的琉璃工藝被世界各族追捧熱衷,特別是當時的華夏人,癡迷至極,不惜重金購進琉璃製品。
但是,即使是那時,唐朝的琉璃技術尚未成熟,造成的琉璃製品內含有不同金屬的雜質,未能達到完美的標準,就更不用說秦朝時期的製品了。
因此,這純粹的玻璃雖美不勝收卻也略顯粗獷稚嫩,可以視為次級品質的作品。 現代的社會裏,玻璃的廣泛運用與獨特點使得其價格高昂。但在過去時代裏,受限於生產技術限製,能達到透明純澈無瑕疵的標準非常罕見。
贏政看著玻璃,提出了心中的疑問:“秦銘,這東西有什麽用途呢?或者僅僅是外表好看一點嗎?”
贏政欣賞這個純白的透明感玻璃製品,但也清楚此物價值並不顯著,在貴族階層之間可能隻作為小玩意兒。他堅信秦銘不會造這種無實際用途之物。
秦銘笑了笑,向贏政闡述道,“當然,如果僅止於此,則確如您所說,太過雞肋。”
“但陛下,請您想一想。這新事物猶如初生嬰兒,起初的確沒什麽明顯功效。然而隨著人們對它日漸熟悉、適應使用過程中逐漸發現其獨特功能。”
“在我看來,繼透明玻璃之後所衍生產出來的裝飾品,有著一項極其實用的製品—鏡。對,是鏡子。”
所有人都對此提出了不解之謎,透明之物怎能作為鏡子呢?而秦銘肯定地點了點頭,“就是鏡子。我們隻需要用平板壓模後,在一側覆蓋一層白銀,便可打造出一麵完美的鏡子。”
“我的鏡子要比大秦的銅質鏡子更清晰。”
對此提議,朱銘早已表示讚同。即使經過再仔細的打磨,銅麵依然帶著顏色且難以達到鏡片極致光滑的狀態。那些暗沉的銅鏡表麵實在令人心生厭膩,有了玻璃,就可以輕鬆製造出鏡麵更為光潔、反射更明豔的銀色之鏡了。
當銀鏡出現在世人眼前,必將引起整個大秦帝國貴族階層的極度興奮。
凡是一旦見識了這銀鏡的風采,必然不再對那泛黃銅鏡的色調感到滿意。
且銀鏡之後的應用,遠不止於此——從簡易的望遠鏡、精密的放大鏡,到巨大的玻璃門窗、多種基於玻璃構建的事物應運而生。
秦銘如此解說:“當我們手捧銀鏡,映照自己的麵貌,猶如窺見清水之下的自我,卻比清澈之水更為鮮明。
它摒棄了銅鏡的粗糙與反射的缺陷,讓映照效果如同鏡子映象般的細膩無瑕。”
“若將銀鏡比作人眼,它所展映的自身麵貌與他人之貌已相差不遠,而銀鏡的通透性更勝過任何肉眼。”
秦銘的言辭激起扶蘇等人內心的向往之瀾,連威震一方的大秦始皇帝嬴政亦為所動,渴望即時擁有這一神異之物。
洞察到了嬴政的期盼之意,秦銘微笑著說:“陛下勿焦躁,今日首塊銀鏡即臨問世,陛下稍耐此候片刻即可擁有。
自玻璃製成的前一天開始,吾已著手打磨銀鏡之工藝,按此節奏,最後的工序應在今朝完成。”
於是,在扶蘇、子由等人的目光聚焦之下,嬴政與團隊成員一同待於研修室內耐心以觀。
猶如發現奇珍的寶庫,眾人的熱情如日增光華,紛紛為秦銘匠心獨運所鑄之各式小玩意兒感到癡迷與驚歎。
即便不過是對自娛的工具而言,對於前所未見的始皇帝一眾而言,也飽含前所未有的新鮮感與 ** 。
未過多時,匠人們迅速送來首塊銀鏡的成品——這塊鏡體尚未臻善至後世標準的生產級別工藝水平,但在此時,它已是時代的裏程碑。
當銀鏡傳入嬴政手心,隻一麵的翻動,即可見到清晰而接近於肌膚本身的倒影。
這真實的景象震撼了嬴政,以至於差點失手掉落銀鏡,好在其及時被在一旁等待多時,早已做好相應應對的秦銘伸手穩住了這珍貴的饋贈。
緊接著,嬴政再度將這鏡麵端詳在前,凝視鏡中的自己,臉上始終維持著威嚴,卻因那鏡麵帶來的神秘與新奇逐漸而減淡了剛來的肅穆。
仿佛一位新得奇趣玩物的孩子,嬴政緊抱不放,細細揣摩每一線紋理與光影交錯間的細微之處。
“……朕似乎已不再年輕了。”許久之後,始皇帝輕聲嘀咕道一句。
周圍跟隨左右的四位皇孫們忙不迭跪答:“臣不知此話怎講?陛下身姿龍顏如仙,長青之壽猶似日輪東升,永掌天下之重責。”
對於兒子、孫子們的溢美之詞,嬴政向來不在意,轉而轉向身旁的秦銘,“秦銘,之前你曾言:
以青銅為鏡,正服裝之姿;
以史為鏡,觀王朝變遷的興衰交替;
以人為鏡,察自我得失的深思熟慮。”
“因鏡映諸般情事,在鏡之中的‘自己’,是唯一不假遮蔽的真實寫照。”
\"然而,如今,我已經親眼見到,自己確實正在老去。\"
秦始皇撫過自己眼下的皺紋,瞳眸定在鏡中的自己上:\"我也渴望著像扶蘇他們說的,沐浴於太陽,永駐青春。\"
然而他也清楚,他永遠隻是一名凡人罷了。
無論是人,終將經曆生老病死的輪迴。
而他,正在緩慢地變老......\"
拿著白銀製成的鏡子,他的眸子裏多了一份落寞。
仿佛攀登過最高峰後,轉身迴望自己走過的路程,猛然間看懂了許多事情。
高處並非常有人駐足。
對於這一份賞賜,他的迴應十分熱烈:
“秦國的工匠們打造出了首麵銀鏡。既然這鏡子裏映出的曆史光輝屬於秦始帝國,
那麽,它就屬於我手中吧。
通過此鏡,我能夠如同手持銅鏡、人之照鑒和曆史的迴顧。”秦始皇帝如是決定。
麵對如此懇切的要求,秦銘自然無法迴拒。盡管隻是尋常的鏡子,對於其特殊的第一麵身份而言具有含義非凡。
等到未來日月累積,整個華夏大地將遍是銀製的鏡像。
其中所蘊含的“銀”,不過是極為薄微的一層存在,並不需要過分擔心銀質流失;同時,即便從現代視角審視,
這樣的珍貴元素亦不是稀世稀珍。
此時,這麵鏡子已入秦銘研究院,他的知識和技藝不再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