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聞毒計順水推舟,閻伯誠再出一計!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遝氏城,軍營大帳。
徐榮看完公孫度傳來的書信,眼神一冷,看向旁邊的閻誌。
“果如閻公所言,公孫度欲誆吾也!多年舊誼可謂恩斷義絕!!!吾必殺之以謝天下!”
前日,閻誌一收到李良的傳信就連忙來告知徐榮和張遼,今日徐榮就收到了公孫度的書信。
“公孫度果有不臣之心,嗬嗬,還欲麵南稱孤?吾張遼必殺之!”
張遼聞言亦不由怒道。
現在漢室威嚴雖大不如前,但是還是那句話,位置決定立場。
劉備尊崇漢室,又是宗親之後,少不得以後還能中興漢室,所以青州上下的將領自然對漢室最為尊崇,對公孫度這種僭越的諸侯最沒好感。
劉備都還沒想稱王,你公孫度區區遼東一郡之地,兵不過三萬,將不過百人,也敢圖謀王位?
閻誌見此,撫須笑道。
“文良、文遠勿急,此公孫度死期不遠矣,吾等此番正好將計就計!”
徐榮聞言連忙道。
“不知伯誠公以為該如何?”
隻見閻誌走到輿圖麵前,以手示意。
“此乃遝氏城,距離最近的平郭亦有數百裏,離襄平自然就更遠了。
文良可假裝相信公孫度,邀其前來平郭商談,其必定不肯離開老巢,定邀文良前去。
吾等托辭糧草不濟,要求其給吾等補給,就可占據平郭,平郭距離襄平雖也不算近。
但沿途城池如汶縣等城,皆可故技重施,待公孫度反應過來,吾軍已兵臨城下矣!”
“伯誠公此計甚妙,如此也可不需一城一城攻打,必可速定遼東完成主公所命!”
張遼忍不住開口讚道。
三人商量妥當之後,徐榮迴信,同時整頓大軍向平郭進發!
........
遼東,平襄,太守府。
“哈哈哈,徐榮果然中計,如此吾遼東無憂矣。”
公孫度收到徐榮迴信,忍不住大喜,隨後喚來柳毅、陽儀二人商議。
柳毅自然連忙拱手道。
“徐榮稱軍中乏糧,欲要平郭、汶縣二城供糧,不知主公之意?”
陽儀自然不知道徐榮那邊情況,怎麽還中計了,心裏正七上八下的,也沒開口。
公孫度沉吟片刻,“徐榮領大軍前來也屬正常,其邀吾去平郭會麵絕計不可。
遼東唯有襄平算大城,而且襄平經營日久還有把握守住,其他如新昌、遼隊、安市,城雖不小,卻怕有何變故悔之晚矣。
至於平郭、汶縣不過小城,讓之亦無妨,但兩城已是極限,吾隻管邀請其前來襄平,若其來則殺之,不來則隻能與戰之!
反正安市、新昌、遼隊三城絕不可再失了,若失則兵臨襄平矣。”
公孫度不是庸才,其本就是遼東人,各城池優劣距離早已判斷妥當。
再加上遼東人馬不多,實在摸不清徐榮兵馬人數,擔心若分散多城也難以抵擋徐榮大軍。
所以幹脆讓兩城以更加迷惑徐榮,再加上自己對徐榮的了解,自然心中有些把握,才如此決定。
柳毅、陽球自然讚同,畢竟公孫度確實太過暴虐,遼東還是有不少反骨仔的,平日還好,在這個關鍵時刻,什麽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
隨後公孫度也召集遼東郡內兵力,遼東郡雖是大郡,但是也地處邊地,公孫度也最多能抽調兩萬餘大軍。
一萬多屯於襄平,安市、遼隊則各有兩千餘人馬,新昌則最為關鍵有三千餘人馬。
安排妥當之後,公孫度就靜待徐榮前來了。
.........
汶氏城,軍營大帳。
徐榮自收到公孫度的迴複後,也不遲疑,迅速領兵占據平郭、汶氏兩城,至於眼前安市、新昌就有些難辦了。
“看來公孫度也不傻,不可能讓出所有城池,如今欲取襄平則需破安市、新昌兩城!”
徐榮看了一眼輿圖,隨後向張遼二人開口道。
張遼聞言也走到輿圖麵前,看了片刻後,“安市、新昌、遼隊三城互為依仗,兵力近萬,後方更有襄平為後援,若一城一城攻打恐怕遷延日久。
依遼隻見當分精銳繞後直取新昌,前斷遼隊、襄平之援軍,後絕安市之退路,一鼓而下兩城,直逼襄平!”
徐榮沉思片刻,雖覺張遼所言有些冒險,但還是被說動,於是開口道。
“文遠此計頗為兇險,可成則直逼襄平,文遠有幾成把握?”
張遼聞言,昂聲道。
“末將願立軍令狀!!!”
徐榮見張遼如此,也不再多說,令道。
“如此,張遼聽令!”
“在!”
“命你領揚武軍精銳,日夜兼程奔襲新昌!”
“末將領命!”
閻誌見此也插話道。
“文遠欲襲新昌,兵不需多卻在於精,此戰唯在一個速字上!不知文遠欲帶多少兵馬!”
張遼思索片刻,“吾揚武軍六千之眾皆乃精銳,可簡拔二千餘人馬奔襲之,取新昌易如反掌!”
閻誌聞言微微頷首,“如此兵力與守軍不過相當,恐事不成,吾有一計,定讓文遠輕取新昌!”
“請伯誠公細言之!”
“這汶縣城中有遼東兵士衣甲,想必文良麾下亦有遼東人,隻需其換上衣甲,前去新昌言安市被吾軍攻打甚急,急需增援。
略待半日,若其守將性急,則定然出兵安市,文遠半道而擊破之易如反掌。
若不出兵則可選拔百餘精銳假扮敗兵,奪取城門,既得城門以吾青州軍之驍銳必得此城!”
張遼聞言大喜!
“伯誠公足智多謀,遼受教了!”
三人商議得當,張遼領兵出征!!!
.........
新昌城,城頭。
新昌守將柳強也在仔細的檢查防務,看有沒有不妥之處。
“此處再站五名弓箭手!不錯不錯,其他的都沒啥問題。”
新昌守將柳強乃是柳毅族弟,也是最近柳毅受公孫度愈發看重,公孫度才將其提拔起來守新昌。
柳強自然也想抓住機會,才這般積極,當然其才能也一般,比如剛才增加的五名弓箭手,也不過屬於聊勝於無罷了。
“報!將軍,安市城來人。”
柳強正巡視呢,就見有名軍士急匆匆的趕來。
“帶來!”
“唯!”
不一會,那個軍士就帶了個十分狼狽的人上城頭來,那人一上來就拜倒道。
“將軍!青州大軍圍攻安市城甚急,請將軍速速發兵救之!”
柳強吃了一驚,但是想著兄長柳毅此前說過青州軍來者不善,倒也沒意外。
“汝細說之,到底是怎麽迴事。”
“昨夜時分,青州大軍突然夜襲安市城,幸虧公孫將軍英勇奮戰才打退青州攻勢。
但是敵眾我寡,若將軍再不增援恐怕安市城必失,公孫將軍必亡,公孫將軍亦派人向遼隊、襄平求援了。 ”
柳強見這個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心中已是信了七分,不過還是道。
“你是何人?吾好像沒見過,再者吾守城有責,恐怕不能輕離!”
“迴將軍,吾乃公孫將軍麾下曲軍侯公孫止。
若將軍不願發兵,請給吾換匹快馬,吾去襄平向主公求援。”
柳強聞言陷入糾結了,這要去稟告主公,若因為自己沒有支援,導致安市城失守自己可就全完了,更別提安市守將公孫喜乃是主公頗為看重的族弟!
徐榮看完公孫度傳來的書信,眼神一冷,看向旁邊的閻誌。
“果如閻公所言,公孫度欲誆吾也!多年舊誼可謂恩斷義絕!!!吾必殺之以謝天下!”
前日,閻誌一收到李良的傳信就連忙來告知徐榮和張遼,今日徐榮就收到了公孫度的書信。
“公孫度果有不臣之心,嗬嗬,還欲麵南稱孤?吾張遼必殺之!”
張遼聞言亦不由怒道。
現在漢室威嚴雖大不如前,但是還是那句話,位置決定立場。
劉備尊崇漢室,又是宗親之後,少不得以後還能中興漢室,所以青州上下的將領自然對漢室最為尊崇,對公孫度這種僭越的諸侯最沒好感。
劉備都還沒想稱王,你公孫度區區遼東一郡之地,兵不過三萬,將不過百人,也敢圖謀王位?
閻誌見此,撫須笑道。
“文良、文遠勿急,此公孫度死期不遠矣,吾等此番正好將計就計!”
徐榮聞言連忙道。
“不知伯誠公以為該如何?”
隻見閻誌走到輿圖麵前,以手示意。
“此乃遝氏城,距離最近的平郭亦有數百裏,離襄平自然就更遠了。
文良可假裝相信公孫度,邀其前來平郭商談,其必定不肯離開老巢,定邀文良前去。
吾等托辭糧草不濟,要求其給吾等補給,就可占據平郭,平郭距離襄平雖也不算近。
但沿途城池如汶縣等城,皆可故技重施,待公孫度反應過來,吾軍已兵臨城下矣!”
“伯誠公此計甚妙,如此也可不需一城一城攻打,必可速定遼東完成主公所命!”
張遼忍不住開口讚道。
三人商量妥當之後,徐榮迴信,同時整頓大軍向平郭進發!
........
遼東,平襄,太守府。
“哈哈哈,徐榮果然中計,如此吾遼東無憂矣。”
公孫度收到徐榮迴信,忍不住大喜,隨後喚來柳毅、陽儀二人商議。
柳毅自然連忙拱手道。
“徐榮稱軍中乏糧,欲要平郭、汶縣二城供糧,不知主公之意?”
陽儀自然不知道徐榮那邊情況,怎麽還中計了,心裏正七上八下的,也沒開口。
公孫度沉吟片刻,“徐榮領大軍前來也屬正常,其邀吾去平郭會麵絕計不可。
遼東唯有襄平算大城,而且襄平經營日久還有把握守住,其他如新昌、遼隊、安市,城雖不小,卻怕有何變故悔之晚矣。
至於平郭、汶縣不過小城,讓之亦無妨,但兩城已是極限,吾隻管邀請其前來襄平,若其來則殺之,不來則隻能與戰之!
反正安市、新昌、遼隊三城絕不可再失了,若失則兵臨襄平矣。”
公孫度不是庸才,其本就是遼東人,各城池優劣距離早已判斷妥當。
再加上遼東人馬不多,實在摸不清徐榮兵馬人數,擔心若分散多城也難以抵擋徐榮大軍。
所以幹脆讓兩城以更加迷惑徐榮,再加上自己對徐榮的了解,自然心中有些把握,才如此決定。
柳毅、陽球自然讚同,畢竟公孫度確實太過暴虐,遼東還是有不少反骨仔的,平日還好,在這個關鍵時刻,什麽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
隨後公孫度也召集遼東郡內兵力,遼東郡雖是大郡,但是也地處邊地,公孫度也最多能抽調兩萬餘大軍。
一萬多屯於襄平,安市、遼隊則各有兩千餘人馬,新昌則最為關鍵有三千餘人馬。
安排妥當之後,公孫度就靜待徐榮前來了。
.........
汶氏城,軍營大帳。
徐榮自收到公孫度的迴複後,也不遲疑,迅速領兵占據平郭、汶氏兩城,至於眼前安市、新昌就有些難辦了。
“看來公孫度也不傻,不可能讓出所有城池,如今欲取襄平則需破安市、新昌兩城!”
徐榮看了一眼輿圖,隨後向張遼二人開口道。
張遼聞言也走到輿圖麵前,看了片刻後,“安市、新昌、遼隊三城互為依仗,兵力近萬,後方更有襄平為後援,若一城一城攻打恐怕遷延日久。
依遼隻見當分精銳繞後直取新昌,前斷遼隊、襄平之援軍,後絕安市之退路,一鼓而下兩城,直逼襄平!”
徐榮沉思片刻,雖覺張遼所言有些冒險,但還是被說動,於是開口道。
“文遠此計頗為兇險,可成則直逼襄平,文遠有幾成把握?”
張遼聞言,昂聲道。
“末將願立軍令狀!!!”
徐榮見張遼如此,也不再多說,令道。
“如此,張遼聽令!”
“在!”
“命你領揚武軍精銳,日夜兼程奔襲新昌!”
“末將領命!”
閻誌見此也插話道。
“文遠欲襲新昌,兵不需多卻在於精,此戰唯在一個速字上!不知文遠欲帶多少兵馬!”
張遼思索片刻,“吾揚武軍六千之眾皆乃精銳,可簡拔二千餘人馬奔襲之,取新昌易如反掌!”
閻誌聞言微微頷首,“如此兵力與守軍不過相當,恐事不成,吾有一計,定讓文遠輕取新昌!”
“請伯誠公細言之!”
“這汶縣城中有遼東兵士衣甲,想必文良麾下亦有遼東人,隻需其換上衣甲,前去新昌言安市被吾軍攻打甚急,急需增援。
略待半日,若其守將性急,則定然出兵安市,文遠半道而擊破之易如反掌。
若不出兵則可選拔百餘精銳假扮敗兵,奪取城門,既得城門以吾青州軍之驍銳必得此城!”
張遼聞言大喜!
“伯誠公足智多謀,遼受教了!”
三人商議得當,張遼領兵出征!!!
.........
新昌城,城頭。
新昌守將柳強也在仔細的檢查防務,看有沒有不妥之處。
“此處再站五名弓箭手!不錯不錯,其他的都沒啥問題。”
新昌守將柳強乃是柳毅族弟,也是最近柳毅受公孫度愈發看重,公孫度才將其提拔起來守新昌。
柳強自然也想抓住機會,才這般積極,當然其才能也一般,比如剛才增加的五名弓箭手,也不過屬於聊勝於無罷了。
“報!將軍,安市城來人。”
柳強正巡視呢,就見有名軍士急匆匆的趕來。
“帶來!”
“唯!”
不一會,那個軍士就帶了個十分狼狽的人上城頭來,那人一上來就拜倒道。
“將軍!青州大軍圍攻安市城甚急,請將軍速速發兵救之!”
柳強吃了一驚,但是想著兄長柳毅此前說過青州軍來者不善,倒也沒意外。
“汝細說之,到底是怎麽迴事。”
“昨夜時分,青州大軍突然夜襲安市城,幸虧公孫將軍英勇奮戰才打退青州攻勢。
但是敵眾我寡,若將軍再不增援恐怕安市城必失,公孫將軍必亡,公孫將軍亦派人向遼隊、襄平求援了。 ”
柳強見這個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心中已是信了七分,不過還是道。
“你是何人?吾好像沒見過,再者吾守城有責,恐怕不能輕離!”
“迴將軍,吾乃公孫將軍麾下曲軍侯公孫止。
若將軍不願發兵,請給吾換匹快馬,吾去襄平向主公求援。”
柳強聞言陷入糾結了,這要去稟告主公,若因為自己沒有支援,導致安市城失守自己可就全完了,更別提安市守將公孫喜乃是主公頗為看重的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