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曹孟德大破陶袁,劉玄德欲擊曹操!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平元年,九月中旬。
曹操領精銳大軍一路急行五天至成武,一日拔城!
濟陰郡,成武,曹操大帳。
隻見曹操坐於主位,麵露喜色笑道。
“袁術、陶謙貪得無厭,占據豫州汝南、沛國還不知足,竟敢犯吾兗州。
今日已收複成武,袁術糧道輕易可斷,若破袁術,敗陶謙易如反掌!”
陳宮起身迴道。
“主公,雖據成武,但需防袁、陶二人合力而來,恐不易破也。”
曹操聞言收斂喜色,撚著自己胡須陷入思索,隨後道。
“公台所言甚是,但若不破二賊,恐二賊複來,到時候劉備西出,恐難以抵擋呀!”
曹操處境也不好,首先劉備青州若西出,自己兗州就是首當其衝。
若此次不把陶謙、袁術兩人打疼讓二人心生忌憚,要不然下次劉備三人再合力,曹操必敗!
戲忠拱手道。
“主公勿憂,吾觀陶謙、袁術二人必不齊心。
何不向陶謙示弱,隨後猛攻袁術,讓陶謙以為能得漁翁之利。若破袁術,再破陶謙則易爾。”
“誌才之言,甚合吾意!”
曹操遂納戲誌才所言,派人送信給陶謙,同時也不隱瞞成武被其收服的消息。
陶謙大營。
陶謙收到曹操書信,信中言。
“公受袁術賊子蠱惑而入吾兗州,公與操素無仇怨,操與術有仇。
公可坐觀待操討袁術以自效,公可取梁國!望公三思,曹操頓首!”
陶謙得了書信大喜,暗招臧霸等人前來以書信示之。
臧霸雖從陶謙卻相對獨立,陶謙劃了三城給其養兵,臧霸擁五千泰山軍皆乃精銳,甚得陶謙看重。
所以臧霸先開口道。
“明公,曹操頗為狡詐,這是否有詐?”
臧霸倒是十分不信任曹操。
陶謙心中偏向坐山觀虎鬥,遂麵色不悅。
主簿曹宏諂媚小人,察言觀色之下,開口道。
“宣高所言差矣,曹操雖狡詐,但其兵少,讓袁術與其大戰,主公可收漁翁之利!”
臧霸素來不喜曹宏為人,臧霸看向陳登,陳登出列拱手道。
“明公,宣高所言頗有道理,明公不可不防呀!”
陶謙素來看重徐州陳登所在的陳氏,隻得給麵子道。
“不知如何防範?”
臧霸拱手道。
“明公可先假意退兵,待曹操猛擊袁術之時,背擊之!
如此可破曹操,袁術也元氣大傷,明公可獨得兗州也!”
曹宏見此不滿道。
“宣高大言,之前還言曹操狡詐,如今又言之易破,何其矛盾!”
臧霸大怒,按住佩刀就欲要斬殺曹宏!
陶謙見此連忙讓曹宏給臧霸道歉,曹宏見臧霸動了真火,也不敢多言,隻得唯唯!
不過陶謙亦對臧霸心生不滿。
陳登見此緩和道。
“明公,還可趁曹操攻袁術之時,先據方與,再並任城國,與劉使君連成一片,也不失為上策。”
陶謙不滿臧霸,遂從陳登之言,向袁術道。
“如今昌邑難下,何不暫退?”
袁術此時也收到成武失守的消息。
袁術又聞陶謙所言大怒,暗罵,“退?往哪退?”
袁術雖進退失據,卻也無可奈何,隻得同意。
不過袁術也不傻,沒有迴梁丘城,而是選擇先跟陶謙一起退迴東緡,隨後陶謙往方與而去,袁術則準備過防東而迴梁國下邑!
...........
初平二年,十月。
劉備一日即破魯縣,斬殺郭太,收降大部,威震兗州!
劉備徹底占據魯國,耗費月餘整編郭太大軍得精銳大軍近兩萬,劉備表胡才、李樂二人為校尉各領三千人馬屯於薛縣、汶陽兩城。
劉備用韓當為主將建虎威軍,提拔降兵中的孫厲、王決二人為副將,合計六千人,剩餘人馬則補充到各部中。
劉備以典韋斬將之功調入白毦兵與許褚並領白毦!
一番休整之後,劉備麾下不算屯田兵也已經有近十萬大軍,大半精銳,剩餘也都是老兵,戰力不弱!
………
初平二年,十一月。
劉備大帳。
“大哥!果然曹操大破袁術、陶謙聯軍,陶謙敗走。
袁術被曹孟德追擊,不能立足連梁國都丟了。”
謝龍歎道。
劉備微微頷首,“袁術、陶謙本就不是孟德對手,被孟德所敗,也實屬正常!”
隨後劉備、謝龍仔細了解了一下曹操、袁術、陶謙三人的戰事過程。
原來曹操當日送了書信給陶謙後,留千餘人馬把守成武,領大軍奇襲防東,三日後袁術大軍到。
初平二年,十月初,曹操大軍齊出遂破袁術。
陶謙聞訊還在方與,陶謙也沒想到袁術這麽快就敗了。
遂領兵北上先破亢父,卻在攻打任城時,遇到任城人呂虔的抵擋。
一時間,陶謙難以攻破任城。
而袁術一路南逃至梁國下邑,卻不料曹操不理陶謙,一路窮追猛打袁術。
三日,下邑城破,樂進先登!
袁術再敗,向南逃入沛國,曹操誓不罷休再破袁術,袁術一路敗退連汝南都沒有機會迴去,敗入九江郡。
曹操這時候才領軍北上會合朱靈部,進擊陶謙。
陶謙之前見曹操入沛國恐被斷後路,遂棄任城國,剛迴到豐縣就正遇曹操大軍。
曹操大軍連戰連勝,盡獲袁術輜重、甲具,士氣正盛,兵鋒頗銳!陶謙膽寒!
初平二年,十月中旬。
雙方大戰於豐縣,陶謙敗走,曹操連番大戰亦不追擊,至此曹操威行兗、豫!
初平二年,十月末。
曹操遍訪汝、沛、梁、陳四郡國之英才!遇徐繆,曹操素知其能,用為山陽郡守,又聞呂虔之舉,表為校尉、任城國相!
同時曹操收編降兵,實力大增,又表袁渙為沛縣令,袁渙雖受卻未就任。
郭貢見袁術慘敗、陶謙敗走,遂心生懼意退迴穎川,陳留郡亦安。
兗州八郡,泰山、濟北為劉備所據,東郡黃河以北諸縣被袁紹所據,相當於曹操得了五郡半的地盤,而且除了濟陰、以外皆遭兵禍、皆殘破不堪!
所以曹操看似雄武,其實也已經是強弩之末。
劉備仔細了解後,又道。
“如今吾等已破郭太占據魯國,不知諸君覺得可擊孟德否?”
劉備之前是在種種原因下選擇退兵,但是現在見曹操奮起大破陶謙、袁術,又害怕曹操勢大難製,遂起再擊曹操之心!
荀攸拱手道。
“主公,攸恐公孫將軍難敵袁本初,若是深陷兗州泥潭,恐為袁紹火中取栗也!”
荀攸不支持再攻擊曹操。
沮授也不支持。
“公達所言有理,吾軍一年之間迅速擴軍,又占三郡之地需要消化一二。
而且曹操剛剛大破陶、袁聯軍,士氣正盛,擊之不易!”
劉備知二人所言頗有道理,一時間,有些左右為難。
魯肅出列拱手道。
“不然,吾軍雖迅速擴軍,可補充兵員俱是精銳,吾軍戰力不降反增!
吾軍不過數月就掃平黃巾,士氣亦盛,若擊曹操必能勝之!”
徐庶也出列道。
“子敬所言有理,吾軍再擊曹操,必出乎其意料,若能突襲一戰滅其主力。
加之袁術、陶謙也敗於曹操之手,如此兗、豫之地必盡入主公之手!此乃王霸之基!”
至於陳斯等文臣則各有附和。
劉備見此看向謝龍道。
“三弟覺得如何行事?”
謝龍聞言笑道。
“公達、公與考慮甚妥,子敬、元直言之有理。
曹操乃英雄也!今既奮發不可放任,但如元直所言突襲曹操,恐難行之。
可起大軍入任城國,威逼曹操迴援,遏製其發展勢頭,再擇機觀是戰是退!”
謝龍還是支持劉備出兵,畢竟曹操本事可不小。而且曹操擊走陶謙後,意圖全吞梁國,謝龍是不能容忍的。
當然有機會,謝龍也不介意一戰擊滅曹操主力,最低要求是將曹操勢頭打斷,爭取下次一舉擊滅之!
謝龍所言比較折中,劉備遂從之!
初平二年,十一月初。
劉備起五萬大軍號稱十萬!自魯縣兵入任城國。
呂虔隻領數千人馬守任城,聞訊連忙派人通知曹操求援。
曹操正誌得意滿,總攬四方英傑和改編陶、袁降兵,實力增長,有意吞並梁國。
結果得聞呂虔消息,大驚!
曹操不敢怠慢,選拔最為精銳的三萬大軍從豐縣北上任城國。
曹操領精銳大軍一路急行五天至成武,一日拔城!
濟陰郡,成武,曹操大帳。
隻見曹操坐於主位,麵露喜色笑道。
“袁術、陶謙貪得無厭,占據豫州汝南、沛國還不知足,竟敢犯吾兗州。
今日已收複成武,袁術糧道輕易可斷,若破袁術,敗陶謙易如反掌!”
陳宮起身迴道。
“主公,雖據成武,但需防袁、陶二人合力而來,恐不易破也。”
曹操聞言收斂喜色,撚著自己胡須陷入思索,隨後道。
“公台所言甚是,但若不破二賊,恐二賊複來,到時候劉備西出,恐難以抵擋呀!”
曹操處境也不好,首先劉備青州若西出,自己兗州就是首當其衝。
若此次不把陶謙、袁術兩人打疼讓二人心生忌憚,要不然下次劉備三人再合力,曹操必敗!
戲忠拱手道。
“主公勿憂,吾觀陶謙、袁術二人必不齊心。
何不向陶謙示弱,隨後猛攻袁術,讓陶謙以為能得漁翁之利。若破袁術,再破陶謙則易爾。”
“誌才之言,甚合吾意!”
曹操遂納戲誌才所言,派人送信給陶謙,同時也不隱瞞成武被其收服的消息。
陶謙大營。
陶謙收到曹操書信,信中言。
“公受袁術賊子蠱惑而入吾兗州,公與操素無仇怨,操與術有仇。
公可坐觀待操討袁術以自效,公可取梁國!望公三思,曹操頓首!”
陶謙得了書信大喜,暗招臧霸等人前來以書信示之。
臧霸雖從陶謙卻相對獨立,陶謙劃了三城給其養兵,臧霸擁五千泰山軍皆乃精銳,甚得陶謙看重。
所以臧霸先開口道。
“明公,曹操頗為狡詐,這是否有詐?”
臧霸倒是十分不信任曹操。
陶謙心中偏向坐山觀虎鬥,遂麵色不悅。
主簿曹宏諂媚小人,察言觀色之下,開口道。
“宣高所言差矣,曹操雖狡詐,但其兵少,讓袁術與其大戰,主公可收漁翁之利!”
臧霸素來不喜曹宏為人,臧霸看向陳登,陳登出列拱手道。
“明公,宣高所言頗有道理,明公不可不防呀!”
陶謙素來看重徐州陳登所在的陳氏,隻得給麵子道。
“不知如何防範?”
臧霸拱手道。
“明公可先假意退兵,待曹操猛擊袁術之時,背擊之!
如此可破曹操,袁術也元氣大傷,明公可獨得兗州也!”
曹宏見此不滿道。
“宣高大言,之前還言曹操狡詐,如今又言之易破,何其矛盾!”
臧霸大怒,按住佩刀就欲要斬殺曹宏!
陶謙見此連忙讓曹宏給臧霸道歉,曹宏見臧霸動了真火,也不敢多言,隻得唯唯!
不過陶謙亦對臧霸心生不滿。
陳登見此緩和道。
“明公,還可趁曹操攻袁術之時,先據方與,再並任城國,與劉使君連成一片,也不失為上策。”
陶謙不滿臧霸,遂從陳登之言,向袁術道。
“如今昌邑難下,何不暫退?”
袁術此時也收到成武失守的消息。
袁術又聞陶謙所言大怒,暗罵,“退?往哪退?”
袁術雖進退失據,卻也無可奈何,隻得同意。
不過袁術也不傻,沒有迴梁丘城,而是選擇先跟陶謙一起退迴東緡,隨後陶謙往方與而去,袁術則準備過防東而迴梁國下邑!
...........
初平二年,十月。
劉備一日即破魯縣,斬殺郭太,收降大部,威震兗州!
劉備徹底占據魯國,耗費月餘整編郭太大軍得精銳大軍近兩萬,劉備表胡才、李樂二人為校尉各領三千人馬屯於薛縣、汶陽兩城。
劉備用韓當為主將建虎威軍,提拔降兵中的孫厲、王決二人為副將,合計六千人,剩餘人馬則補充到各部中。
劉備以典韋斬將之功調入白毦兵與許褚並領白毦!
一番休整之後,劉備麾下不算屯田兵也已經有近十萬大軍,大半精銳,剩餘也都是老兵,戰力不弱!
………
初平二年,十一月。
劉備大帳。
“大哥!果然曹操大破袁術、陶謙聯軍,陶謙敗走。
袁術被曹孟德追擊,不能立足連梁國都丟了。”
謝龍歎道。
劉備微微頷首,“袁術、陶謙本就不是孟德對手,被孟德所敗,也實屬正常!”
隨後劉備、謝龍仔細了解了一下曹操、袁術、陶謙三人的戰事過程。
原來曹操當日送了書信給陶謙後,留千餘人馬把守成武,領大軍奇襲防東,三日後袁術大軍到。
初平二年,十月初,曹操大軍齊出遂破袁術。
陶謙聞訊還在方與,陶謙也沒想到袁術這麽快就敗了。
遂領兵北上先破亢父,卻在攻打任城時,遇到任城人呂虔的抵擋。
一時間,陶謙難以攻破任城。
而袁術一路南逃至梁國下邑,卻不料曹操不理陶謙,一路窮追猛打袁術。
三日,下邑城破,樂進先登!
袁術再敗,向南逃入沛國,曹操誓不罷休再破袁術,袁術一路敗退連汝南都沒有機會迴去,敗入九江郡。
曹操這時候才領軍北上會合朱靈部,進擊陶謙。
陶謙之前見曹操入沛國恐被斷後路,遂棄任城國,剛迴到豐縣就正遇曹操大軍。
曹操大軍連戰連勝,盡獲袁術輜重、甲具,士氣正盛,兵鋒頗銳!陶謙膽寒!
初平二年,十月中旬。
雙方大戰於豐縣,陶謙敗走,曹操連番大戰亦不追擊,至此曹操威行兗、豫!
初平二年,十月末。
曹操遍訪汝、沛、梁、陳四郡國之英才!遇徐繆,曹操素知其能,用為山陽郡守,又聞呂虔之舉,表為校尉、任城國相!
同時曹操收編降兵,實力大增,又表袁渙為沛縣令,袁渙雖受卻未就任。
郭貢見袁術慘敗、陶謙敗走,遂心生懼意退迴穎川,陳留郡亦安。
兗州八郡,泰山、濟北為劉備所據,東郡黃河以北諸縣被袁紹所據,相當於曹操得了五郡半的地盤,而且除了濟陰、以外皆遭兵禍、皆殘破不堪!
所以曹操看似雄武,其實也已經是強弩之末。
劉備仔細了解後,又道。
“如今吾等已破郭太占據魯國,不知諸君覺得可擊孟德否?”
劉備之前是在種種原因下選擇退兵,但是現在見曹操奮起大破陶謙、袁術,又害怕曹操勢大難製,遂起再擊曹操之心!
荀攸拱手道。
“主公,攸恐公孫將軍難敵袁本初,若是深陷兗州泥潭,恐為袁紹火中取栗也!”
荀攸不支持再攻擊曹操。
沮授也不支持。
“公達所言有理,吾軍一年之間迅速擴軍,又占三郡之地需要消化一二。
而且曹操剛剛大破陶、袁聯軍,士氣正盛,擊之不易!”
劉備知二人所言頗有道理,一時間,有些左右為難。
魯肅出列拱手道。
“不然,吾軍雖迅速擴軍,可補充兵員俱是精銳,吾軍戰力不降反增!
吾軍不過數月就掃平黃巾,士氣亦盛,若擊曹操必能勝之!”
徐庶也出列道。
“子敬所言有理,吾軍再擊曹操,必出乎其意料,若能突襲一戰滅其主力。
加之袁術、陶謙也敗於曹操之手,如此兗、豫之地必盡入主公之手!此乃王霸之基!”
至於陳斯等文臣則各有附和。
劉備見此看向謝龍道。
“三弟覺得如何行事?”
謝龍聞言笑道。
“公達、公與考慮甚妥,子敬、元直言之有理。
曹操乃英雄也!今既奮發不可放任,但如元直所言突襲曹操,恐難行之。
可起大軍入任城國,威逼曹操迴援,遏製其發展勢頭,再擇機觀是戰是退!”
謝龍還是支持劉備出兵,畢竟曹操本事可不小。而且曹操擊走陶謙後,意圖全吞梁國,謝龍是不能容忍的。
當然有機會,謝龍也不介意一戰擊滅曹操主力,最低要求是將曹操勢頭打斷,爭取下次一舉擊滅之!
謝龍所言比較折中,劉備遂從之!
初平二年,十一月初。
劉備起五萬大軍號稱十萬!自魯縣兵入任城國。
呂虔隻領數千人馬守任城,聞訊連忙派人通知曹操求援。
曹操正誌得意滿,總攬四方英傑和改編陶、袁降兵,實力增長,有意吞並梁國。
結果得聞呂虔消息,大驚!
曹操不敢怠慢,選拔最為精銳的三萬大軍從豐縣北上任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