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病從口入!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龍一聽,心思一轉就明白是怎麽一迴事了。
“哈哈!華公可是到青州去了?”
華佗見謝龍發笑,撫須道:
“那熱水蒸煮之法還真是子雲所傳?”
“迴華公確是小子。”
華佗一聽眼睛一亮,連忙道:
“那子雲是從何得知?佗走南闖北十幾年雖知用熱水的好處,卻不知這用熱水蒸煮就能隔絕瘟疫,子雲若能坦言乃造福百姓也!”
華佗說著說著就站起身來準備拱手了,謝龍見此自然連忙站起身拉住華佗道:
“華公折煞小子也!華公既然想知道,小子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再說這也沒有什麽不可說的。”
華佗一聽謝龍願意說,心中一喜,又聽謝龍後麵的話,連忙追問道:
“子雲請細言!”
謝龍見此微微一笑後道:
“華公醫術高超,當知對症下藥的道理。”
“子雲所言甚是,不過子雲還是未說清楚為何用水蒸煮可隔絕瘟疫。”
華佗自然知道謝龍說的意思, 畢竟華佗這麽多年行醫就是對症下藥的。
謝龍聞言也不迴答,反而再問道:
“不知華公覺得人體之病從何來?”
華佗聞言思索片刻後道:
“外有病邪,後因人體衰弱而入人體致病也。”
謝龍聽了雖然華佗說的玄乎,其實意思就是跟現代一個道理,就是病從外入,人體虛弱也就是免疫力降低而病邪入體也就是病菌入體,導致生病的,謝龍微微頷首後又道:
“華公所言真乃至理也,不過大部分病皆是從口入,不知華公覺得然否?”
華佗聽完這一句也沒有追問水蒸煮一事了,而是陷入思索,片刻後道:
“說來也是,佗自遊醫多地,大部分患病皆是飲食有害所致!”
謝龍見此總算將華佗繞了過來,連忙接話道:
“古之先民,茹毛飲血所以身體頹弱,後薪火傳遞食用熟食,至此吾先民逐漸身強體壯,才能慢慢壯大發展為部落,成為如今的華夏,既然加熱食物能從不潔變的潔,那麽同理加熱衣物等也能減少病邪,而直接火燒則不可,所以用水蒸煮則可也!”
華佗一聽對謝龍的解釋大為驚奇,陷入沉思,謝龍自然不會出聲打擾,華佗過了小半個時辰,才迴過神來道:
“子雲,此是你想的麽?這也是子雲之前讓青州百姓燒掉感染瘟疫的屍體的緣故?那為何後麵又選擇深埋呢?這又是什麽道理?”
謝龍笑道:
“哈哈,華公過獎,吾也是受奇人所指點才知道此法,至於深埋地底,大地乃萬物之母,若深埋地下則化為虛無,自然也可!”
華佗聞言微微頷首道:
“原來如此,今日,老夫也是又得一法也!日後處理瘟疫更加得心應手!子雲此法功德無量啊!”
“華公謬讚,不過瘟疫不在治而在防,若是沒有大規模傳染之時,就需互相隔絕使用之物都需用水蒸煮,如此當可讓瘟疫傳播速度減慢,至於火燒則是傳染大了之後必須所為,死者當統一燒之,或者深埋地底,不然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隨後謝龍也將高溫消毒變相的解釋的清清楚楚,而且解釋青州之所以沒有瘟疫,主要還是劉備仁德沒有大肆殺戮,都讓因戰亂而死的人都安眠於地下沒有暴屍荒野,自然出現瘟疫的可能性就小,再加上謝龍這番預防才沒有發生變故。
華佗聽完後深以為然,隨後又念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華佗念叨一遍後看向謝龍道:
“子雲用此詩句形容病邪真是無比貼切,老夫行醫多年隻覺這世間得病受苦的無辜之人何其多也!也常感乏力!”
華佗說到這也神情暗淡了不少,謝龍見此自然連忙道:
“華公所言甚是,當今天下人受苦受難,華公四處懸壺濟世也讓小子頗為佩服,不過小子請華公前來也是有事拜托爾。”
華佗一聽也不意外,畢竟華佗來洛陽之前心中就有數,畢竟謝龍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叫他來洛陽。
“子雲有何事,但講無妨,老夫能辦到絕不推辭!”
謝龍見此也不猶豫,拱手道:
“吾有一舊友之子,先天體弱,不知華公可有法子?此子乃吾舊友之獨子也!”
華佗聞言也不猶豫道:
“若非天生殘缺,老夫應該是有些法子,請子雲帶來吾一看便是!”
“吾舊友不在洛陽,不知華公可有滋補藥方,當先與之,隨後趕來洛陽可也!”
華佗見此也不推脫,迴道:
“既然如此,也可!”
華佗話音剛落,就見謝龍迴書房取出筆墨、紙張,華佗看著眼前精美的紙遲疑道:
“子雲?這是否太過豪奢也?”
華佗走南闖北自然也見多識廣,在華佗看來這般精美的紙恐怕價值不菲。
謝龍見此笑道:
“華公誤會,此紙乃青州所產,所費甚少,隻是流通到各州價高了一些。”
青州紙雖然賣的不貴,但是架不住有人抬價呀!青州紙和青州鹽不同,紙張販賣的量在謝龍的控製之下其實不算特別多,大部分都內部使用方便青州行政,之所以如此也是為了不讓世家警覺,你分分鍾造這麽多紙,那世家手裏的獨有的書籍慢慢都會流傳出來,畢竟太學石經可還安安穩穩的立著呢!再說紙張抄寫可比竹簡簡單多了。
所以世家自然要抬價,一是確實青州紙質量不差還算值得,二是讓那些寒門買不起,要知道一本典籍可至少都是上百頁,若是抄寫必然要耗費許多紙張的,世家這麽一抬價自然寒門子弟就買不起了,而且青州紙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甚至到了近百文一張紙。
“子雲!如此說來,這紙張也是子雲所製的?”
“華公此言差矣,多虧了青州典器從事左公才是。”
“原來如此,倒是老夫大驚小怪了。”
華佗見謝龍提起左伯,覺得多半是真,畢竟左伯紙也算頗有名聲了,隻是沒想到左伯在青州任職還負責造紙,隨後華佗放下心來,自然也開始寫藥方了。
過了片刻,華佗將藥方寫好了,主要是滋補身體的,謝龍從華佗手中接過後,小心的收了起來。
“多謝華公!”
華佗擺擺手道:
“區區小事,不足掛齒,待子雲舊友來洛陽之後可來見老夫。”
“哈哈!華公可是到青州去了?”
華佗見謝龍發笑,撫須道:
“那熱水蒸煮之法還真是子雲所傳?”
“迴華公確是小子。”
華佗一聽眼睛一亮,連忙道:
“那子雲是從何得知?佗走南闖北十幾年雖知用熱水的好處,卻不知這用熱水蒸煮就能隔絕瘟疫,子雲若能坦言乃造福百姓也!”
華佗說著說著就站起身來準備拱手了,謝龍見此自然連忙站起身拉住華佗道:
“華公折煞小子也!華公既然想知道,小子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再說這也沒有什麽不可說的。”
華佗一聽謝龍願意說,心中一喜,又聽謝龍後麵的話,連忙追問道:
“子雲請細言!”
謝龍見此微微一笑後道:
“華公醫術高超,當知對症下藥的道理。”
“子雲所言甚是,不過子雲還是未說清楚為何用水蒸煮可隔絕瘟疫。”
華佗自然知道謝龍說的意思, 畢竟華佗這麽多年行醫就是對症下藥的。
謝龍聞言也不迴答,反而再問道:
“不知華公覺得人體之病從何來?”
華佗聞言思索片刻後道:
“外有病邪,後因人體衰弱而入人體致病也。”
謝龍聽了雖然華佗說的玄乎,其實意思就是跟現代一個道理,就是病從外入,人體虛弱也就是免疫力降低而病邪入體也就是病菌入體,導致生病的,謝龍微微頷首後又道:
“華公所言真乃至理也,不過大部分病皆是從口入,不知華公覺得然否?”
華佗聽完這一句也沒有追問水蒸煮一事了,而是陷入思索,片刻後道:
“說來也是,佗自遊醫多地,大部分患病皆是飲食有害所致!”
謝龍見此總算將華佗繞了過來,連忙接話道:
“古之先民,茹毛飲血所以身體頹弱,後薪火傳遞食用熟食,至此吾先民逐漸身強體壯,才能慢慢壯大發展為部落,成為如今的華夏,既然加熱食物能從不潔變的潔,那麽同理加熱衣物等也能減少病邪,而直接火燒則不可,所以用水蒸煮則可也!”
華佗一聽對謝龍的解釋大為驚奇,陷入沉思,謝龍自然不會出聲打擾,華佗過了小半個時辰,才迴過神來道:
“子雲,此是你想的麽?這也是子雲之前讓青州百姓燒掉感染瘟疫的屍體的緣故?那為何後麵又選擇深埋呢?這又是什麽道理?”
謝龍笑道:
“哈哈,華公過獎,吾也是受奇人所指點才知道此法,至於深埋地底,大地乃萬物之母,若深埋地下則化為虛無,自然也可!”
華佗聞言微微頷首道:
“原來如此,今日,老夫也是又得一法也!日後處理瘟疫更加得心應手!子雲此法功德無量啊!”
“華公謬讚,不過瘟疫不在治而在防,若是沒有大規模傳染之時,就需互相隔絕使用之物都需用水蒸煮,如此當可讓瘟疫傳播速度減慢,至於火燒則是傳染大了之後必須所為,死者當統一燒之,或者深埋地底,不然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隨後謝龍也將高溫消毒變相的解釋的清清楚楚,而且解釋青州之所以沒有瘟疫,主要還是劉備仁德沒有大肆殺戮,都讓因戰亂而死的人都安眠於地下沒有暴屍荒野,自然出現瘟疫的可能性就小,再加上謝龍這番預防才沒有發生變故。
華佗聽完後深以為然,隨後又念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華佗念叨一遍後看向謝龍道:
“子雲用此詩句形容病邪真是無比貼切,老夫行醫多年隻覺這世間得病受苦的無辜之人何其多也!也常感乏力!”
華佗說到這也神情暗淡了不少,謝龍見此自然連忙道:
“華公所言甚是,當今天下人受苦受難,華公四處懸壺濟世也讓小子頗為佩服,不過小子請華公前來也是有事拜托爾。”
華佗一聽也不意外,畢竟華佗來洛陽之前心中就有數,畢竟謝龍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叫他來洛陽。
“子雲有何事,但講無妨,老夫能辦到絕不推辭!”
謝龍見此也不猶豫,拱手道:
“吾有一舊友之子,先天體弱,不知華公可有法子?此子乃吾舊友之獨子也!”
華佗聞言也不猶豫道:
“若非天生殘缺,老夫應該是有些法子,請子雲帶來吾一看便是!”
“吾舊友不在洛陽,不知華公可有滋補藥方,當先與之,隨後趕來洛陽可也!”
華佗見此也不推脫,迴道:
“既然如此,也可!”
華佗話音剛落,就見謝龍迴書房取出筆墨、紙張,華佗看著眼前精美的紙遲疑道:
“子雲?這是否太過豪奢也?”
華佗走南闖北自然也見多識廣,在華佗看來這般精美的紙恐怕價值不菲。
謝龍見此笑道:
“華公誤會,此紙乃青州所產,所費甚少,隻是流通到各州價高了一些。”
青州紙雖然賣的不貴,但是架不住有人抬價呀!青州紙和青州鹽不同,紙張販賣的量在謝龍的控製之下其實不算特別多,大部分都內部使用方便青州行政,之所以如此也是為了不讓世家警覺,你分分鍾造這麽多紙,那世家手裏的獨有的書籍慢慢都會流傳出來,畢竟太學石經可還安安穩穩的立著呢!再說紙張抄寫可比竹簡簡單多了。
所以世家自然要抬價,一是確實青州紙質量不差還算值得,二是讓那些寒門買不起,要知道一本典籍可至少都是上百頁,若是抄寫必然要耗費許多紙張的,世家這麽一抬價自然寒門子弟就買不起了,而且青州紙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甚至到了近百文一張紙。
“子雲!如此說來,這紙張也是子雲所製的?”
“華公此言差矣,多虧了青州典器從事左公才是。”
“原來如此,倒是老夫大驚小怪了。”
華佗見謝龍提起左伯,覺得多半是真,畢竟左伯紙也算頗有名聲了,隻是沒想到左伯在青州任職還負責造紙,隨後華佗放下心來,自然也開始寫藥方了。
過了片刻,華佗將藥方寫好了,主要是滋補身體的,謝龍從華佗手中接過後,小心的收了起來。
“多謝華公!”
華佗擺擺手道:
“區區小事,不足掛齒,待子雲舊友來洛陽之後可來見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