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袁氏!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紹聞言睜開雙眼看著眼前老者,低眉順眼道:
“叔父之意吾知矣!”
原來眼前正是袁隗,袁隗聽完袁紹的話點點頭,撫須笑道:
“如此最好,吾最看中的就是你了,本初!現在局勢動蕩不可和黨人牽扯過深,吾知你的打算,既然如此老夫便助你一臂之力!”
袁紹聞言雙眼閃過精光,看著袁隗道:
“多謝叔父!”
袁隗見如此袁紹都不說實話心中更是滿意,笑道:
“本初且隨老夫來!”
“唯!”
袁隗往後院走去,袁紹亦步亦趨的緊緊跟隨,不一會就到了後院,袁氏四世三公自然院子不小,隻見袁府後院裏麵有兩棵樹,一棵很大,一棵要小一些好像沒栽多久,袁隗盯著這兩棵樹發神,好像在迴憶什麽,袁紹自然也不會開口,袁隗過了好一會才迴過神來,笑道:
“本初可知這棵大樹有何來曆?”
袁紹抬眼望著大樹,眼中意味不明,隨後開口緩緩道:
“吾聞是高祖親手種下!”
袁隗聞言微微頷首道:
“對呀!這棵樹自高祖種下茁壯成長,可是這棵樹要死了,吾袁氏祖地還有一棵樹是吾之高祖種下的,還茁壯成長,本初可知為何有如此區別?”
“興許是此地過於狹小已經容不下這棵大樹了!”
袁紹恭敬道。
袁隗聞言笑道:
“本初此言在理,所以吾說這棵大樹要死了,此地太小容不下了,所以老夫又種下了一棵樹,若是以這棵大樹為養分是否能讓這棵樹超過祖地那棵樹呢?”
袁隗說完就盯著袁紹,袁紹雖然被袁隗緊緊盯著卻不見緊張,而是緩緩道:
“侄兒覺得興許行呢?”
袁紹此言一出,袁隗眼中神采一閃隨後內斂,袁隗迴道:
“若如此老夫死而無憾!從今日起,老夫不再禁足本初,願本初能達成所願!不知本初是否怪過老夫幫助公路更多一些?”
袁紹聞言連忙拜倒道:
“叔父此言差矣,侄兒怎敢心生怨念!叔父厚恩侄兒必不會忘!”
袁隗見此心中滿意,袁隗知道怎麽可能沒有怨念呢?不過能讓袁隗看不出破綻就已經夠了,袁隗隨後擺擺手,袁紹會意連忙退下,獨留袁隗自己盯著兩棵樹。
待袁紹走後,袁隗轉身看了一眼袁紹背影,暗歎道:
“本初、公路、士紀(袁基)不知你們三人誰能成功呢?本初?王莽?罷了罷了老夫子嗣既然能力不夠那就延續血脈罷了,放心吧!兄長!”
袁隗看向那棵小樹一直發神!
------------------
張府。
“來人!上茶!”
張讓一聲令下,隨後看向謝龍道:
“老夫聞子雲甚愛飲茶,這茶水可是宮中的,子雲嚐嚐看是否符合心意。”
謝龍見此也不客氣,待上茶後就淺嚐了一下,讚道:
“吾沒喝過如此好的茶,多謝張公!”
“那好說,待會子雲帶一些走便是,無須與老夫客氣!”
謝龍見此含笑不語,張讓如此熱情肯定不光是因為和何進結親,張讓見謝龍光笑又不說,終究還是按捺不住道:
“咳咳,子雲,老夫想明白了,老夫獻出全部家產贖罪天子必然原諒老夫,不過不知子雲是否知道洛陽城中多了幾十萬難民乎?
天子整日焦頭爛額,要是子雲有什麽好辦法,與老夫一同進獻於天子必然大功一件。”
黃巾起義的殘餘勢力一直剿滅不了,也正是因為這些難民,一直成惡性循環,反正人活不下去了隻有造反了,畢竟都是死,要是其他地方劉宏不管還能過得去,但是在洛陽要是再次暴動還要不要命了,所以劉宏那怕沒有多餘的錢糧了,擠都要擠出來賑濟畢竟劉宏又不傻,不過劉宏西園小金庫平定黃巾就花的差不多了,所以有個屁的錢,劉宏現在自然愁的不得了。
謝龍聞言眼睛閃爍,謝龍自然有了主意不過謝龍還在猶豫,“張公!如此多的流民,小子也沒有好的辦法,不過終究還是錢糧的原因。”
張讓聞言微微失望卻也覺得在情理之中,張讓眺望著遠處的朱門大戶怒道:
“連天子都缺錢,那些世家卻極盡奢華!真該死!”
當然老實說,張讓的府邸也不小。
“天下世家一般姿態,實屬正常,張公何必動怒呢?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久聞子雲才名,果然不俗!”
張讓聞言自然讚歎,隨後張讓眼睛一轉道:
“要是能從這世家身上搞出錢糧來就好了!”
張讓作為斂財小能手,什麽苛捐雜稅都收,甚至都收到後年了,張讓可不怕什麽世家,隻要能討得天子歡心就行。
“子雲,你真沒有什麽辦法?”
“剛才聽張公所言,小子覺得當對世家收稅。”
其實謝龍心中早就有這麽個計劃隻是找個機會順水推舟說出來。
“收稅?如何收稅?”
張讓都蒙了,確實剛剛黃巾起義天下一遍狼藉,張讓都不敢胡亂收稅,那知道謝龍給他來一句收稅,不過張讓也沒有立馬嗬斥而是立馬詢問。
謝龍見此微微一笑道:
“吾聞地方豪族、天下世家無不隱藏人口是否?”
張讓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後,示意謝龍繼續說、
“如此一來朝廷收不到人頭稅自然稅收少了,而世家豪族等等借此富可敵國,豈可放任?”
張讓聞言自然明白過來謝龍說的意思,畢竟張讓自己的家族也隱藏人口為自己的佃農,而且還可以不交人頭稅,兩漢時期的稅收其實不高,田稅三十抽一,當然這也一直被拿來吹,但是你也得看看人頭稅呀!
人頭稅被稱之為口賦和算賦,成年人要一年交幾百錢的算賦,小孩是交幾十錢的口賦,當然還有徭役,徭役不幹也行不過要交錢,所以東漢的稅收都壓在了自耕農身上,地方豪族隱瞞人口也就交三十抽一的田稅夠啥呀!
而後麵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自耕農破產,無數流民被地方豪族收攏就隻管飯給自己種地,最後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地方豪強隱瞞人口隻交田稅那一點點稅,相當於將人口稅都給吃掉了,所以東漢也就越來越收不上稅了,如此一來東漢朝廷自然就不可能還有錢,最後整個國家運作不下去就會轟然倒塌。
隻是沒人注意到這一切,被三國的風采所掩蓋了,其實東漢末年跟任何王朝末期一樣,是財政出了問題。
“叔父之意吾知矣!”
原來眼前正是袁隗,袁隗聽完袁紹的話點點頭,撫須笑道:
“如此最好,吾最看中的就是你了,本初!現在局勢動蕩不可和黨人牽扯過深,吾知你的打算,既然如此老夫便助你一臂之力!”
袁紹聞言雙眼閃過精光,看著袁隗道:
“多謝叔父!”
袁隗見如此袁紹都不說實話心中更是滿意,笑道:
“本初且隨老夫來!”
“唯!”
袁隗往後院走去,袁紹亦步亦趨的緊緊跟隨,不一會就到了後院,袁氏四世三公自然院子不小,隻見袁府後院裏麵有兩棵樹,一棵很大,一棵要小一些好像沒栽多久,袁隗盯著這兩棵樹發神,好像在迴憶什麽,袁紹自然也不會開口,袁隗過了好一會才迴過神來,笑道:
“本初可知這棵大樹有何來曆?”
袁紹抬眼望著大樹,眼中意味不明,隨後開口緩緩道:
“吾聞是高祖親手種下!”
袁隗聞言微微頷首道:
“對呀!這棵樹自高祖種下茁壯成長,可是這棵樹要死了,吾袁氏祖地還有一棵樹是吾之高祖種下的,還茁壯成長,本初可知為何有如此區別?”
“興許是此地過於狹小已經容不下這棵大樹了!”
袁紹恭敬道。
袁隗聞言笑道:
“本初此言在理,所以吾說這棵大樹要死了,此地太小容不下了,所以老夫又種下了一棵樹,若是以這棵大樹為養分是否能讓這棵樹超過祖地那棵樹呢?”
袁隗說完就盯著袁紹,袁紹雖然被袁隗緊緊盯著卻不見緊張,而是緩緩道:
“侄兒覺得興許行呢?”
袁紹此言一出,袁隗眼中神采一閃隨後內斂,袁隗迴道:
“若如此老夫死而無憾!從今日起,老夫不再禁足本初,願本初能達成所願!不知本初是否怪過老夫幫助公路更多一些?”
袁紹聞言連忙拜倒道:
“叔父此言差矣,侄兒怎敢心生怨念!叔父厚恩侄兒必不會忘!”
袁隗見此心中滿意,袁隗知道怎麽可能沒有怨念呢?不過能讓袁隗看不出破綻就已經夠了,袁隗隨後擺擺手,袁紹會意連忙退下,獨留袁隗自己盯著兩棵樹。
待袁紹走後,袁隗轉身看了一眼袁紹背影,暗歎道:
“本初、公路、士紀(袁基)不知你們三人誰能成功呢?本初?王莽?罷了罷了老夫子嗣既然能力不夠那就延續血脈罷了,放心吧!兄長!”
袁隗看向那棵小樹一直發神!
------------------
張府。
“來人!上茶!”
張讓一聲令下,隨後看向謝龍道:
“老夫聞子雲甚愛飲茶,這茶水可是宮中的,子雲嚐嚐看是否符合心意。”
謝龍見此也不客氣,待上茶後就淺嚐了一下,讚道:
“吾沒喝過如此好的茶,多謝張公!”
“那好說,待會子雲帶一些走便是,無須與老夫客氣!”
謝龍見此含笑不語,張讓如此熱情肯定不光是因為和何進結親,張讓見謝龍光笑又不說,終究還是按捺不住道:
“咳咳,子雲,老夫想明白了,老夫獻出全部家產贖罪天子必然原諒老夫,不過不知子雲是否知道洛陽城中多了幾十萬難民乎?
天子整日焦頭爛額,要是子雲有什麽好辦法,與老夫一同進獻於天子必然大功一件。”
黃巾起義的殘餘勢力一直剿滅不了,也正是因為這些難民,一直成惡性循環,反正人活不下去了隻有造反了,畢竟都是死,要是其他地方劉宏不管還能過得去,但是在洛陽要是再次暴動還要不要命了,所以劉宏那怕沒有多餘的錢糧了,擠都要擠出來賑濟畢竟劉宏又不傻,不過劉宏西園小金庫平定黃巾就花的差不多了,所以有個屁的錢,劉宏現在自然愁的不得了。
謝龍聞言眼睛閃爍,謝龍自然有了主意不過謝龍還在猶豫,“張公!如此多的流民,小子也沒有好的辦法,不過終究還是錢糧的原因。”
張讓聞言微微失望卻也覺得在情理之中,張讓眺望著遠處的朱門大戶怒道:
“連天子都缺錢,那些世家卻極盡奢華!真該死!”
當然老實說,張讓的府邸也不小。
“天下世家一般姿態,實屬正常,張公何必動怒呢?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久聞子雲才名,果然不俗!”
張讓聞言自然讚歎,隨後張讓眼睛一轉道:
“要是能從這世家身上搞出錢糧來就好了!”
張讓作為斂財小能手,什麽苛捐雜稅都收,甚至都收到後年了,張讓可不怕什麽世家,隻要能討得天子歡心就行。
“子雲,你真沒有什麽辦法?”
“剛才聽張公所言,小子覺得當對世家收稅。”
其實謝龍心中早就有這麽個計劃隻是找個機會順水推舟說出來。
“收稅?如何收稅?”
張讓都蒙了,確實剛剛黃巾起義天下一遍狼藉,張讓都不敢胡亂收稅,那知道謝龍給他來一句收稅,不過張讓也沒有立馬嗬斥而是立馬詢問。
謝龍見此微微一笑道:
“吾聞地方豪族、天下世家無不隱藏人口是否?”
張讓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後,示意謝龍繼續說、
“如此一來朝廷收不到人頭稅自然稅收少了,而世家豪族等等借此富可敵國,豈可放任?”
張讓聞言自然明白過來謝龍說的意思,畢竟張讓自己的家族也隱藏人口為自己的佃農,而且還可以不交人頭稅,兩漢時期的稅收其實不高,田稅三十抽一,當然這也一直被拿來吹,但是你也得看看人頭稅呀!
人頭稅被稱之為口賦和算賦,成年人要一年交幾百錢的算賦,小孩是交幾十錢的口賦,當然還有徭役,徭役不幹也行不過要交錢,所以東漢的稅收都壓在了自耕農身上,地方豪族隱瞞人口也就交三十抽一的田稅夠啥呀!
而後麵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自耕農破產,無數流民被地方豪族收攏就隻管飯給自己種地,最後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地方豪強隱瞞人口隻交田稅那一點點稅,相當於將人口稅都給吃掉了,所以東漢也就越來越收不上稅了,如此一來東漢朝廷自然就不可能還有錢,最後整個國家運作不下去就會轟然倒塌。
隻是沒人注意到這一切,被三國的風采所掩蓋了,其實東漢末年跟任何王朝末期一樣,是財政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