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對論!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田豐、沮授見劉備麵色微變就知道此事嚴重了,接過紙絹一人看一半隨後交換不過片刻就看完了。
田豐先開口道:
“沒想到如此一個小小的平原城中居然有如此多的惡事!既如此這樣算來子雲還給了他們贖罪的機會,他們不願意接受那就怨不得我們了。”
那一遝紙絹上麵密密麻麻寫著平原大族的罪行,這還是百姓的口訴然後記錄的,還有不知道多少已經不能開口的百姓呢?
田豐性格剛直見此自然不能忍,所以直言道。
沮授說來出身也是豪族,也是雖然看似就當了兩個小小縣令,但是這都是家族支持的結果,妥妥的地方豪族了,沮授其實也多少知道豪族是什麽德行,不過也沒料到平原豪族做的如此過分。
沮授開口道:
“若如此那就任由子雲施展了!”
其實這也正常,往往作惡最多的就是平原這樣的豪族,但是慢慢發展就會變成沮氏這樣的大豪族,最後變成世家一切罪惡好像就被掩蓋了,當然中途發生變故也會煙消雲散,比如現在!
說白了謝龍已經是給了他們機會了,當然其實謝龍心裏也有數,知道這些豪族不會願意的白白拿出糧草的,謝龍見說服了田豐、沮授後轉頭看向劉備。
劉備盯著謝龍緩緩道:
“那就如此吧!不過子雲當小心行事!”
謝龍拱手應諾,隨後眾人四散。
劉備見眾人散去也閉目養神,過了片刻一道身影又轉進大帳。
劉備睜開雙眼奇道:
“子雲為何又來?”
“無事,想和大哥閑聊而已。”
劉備聞言看著麵前的謝龍笑道:
“難道你我兄弟還有何不可直說的麽?”
謝龍聞言沉默片刻道:
“不知大哥覺得小弟今日做的對否?”
“為何如此說?三弟有理有據可謂是為民除害也!為兄還害怕三弟因為劉平一事心生極端,看三弟拿出證據就知道並不是,既然如此為兄愚鈍,吾隻知三弟所做之事必有緣故!”
謝龍見劉備如此信任自然感動,“大哥大智若愚,小弟不能及,不知大哥如何看待天下世家、豪族?”
謝龍雖然知道劉備是重生卻也要了解一下劉備對世家豪族的看法。
劉備思索片刻道:
“此乃天下大害,可是也是人之常情,那怕吾漢室亦是世家也,為兄雖愚鈍也深知“人亡政息”的事情,不知如此解決,三弟必有高論,為兄洗耳恭聽!”
謝龍聽完劉備的話還是定了定心,其實從劉備入蜀後的執政方針和諸葛亮治蜀的作為結合來看劉備是不會容忍世家豪族的,隻是現在親口聽劉備說世家、豪族乃天下大害更加確認罷了。
“小弟以為當大力任用寒門,用人不光看其才也需看其品德,至於世家、豪族當分而化之,不可一概而論。”
謝龍現在說的當然是大而空,不過劉備還是頷首道:
“三弟所言甚是,可如何避免身後事呢?和如何分而化之?”
謝龍剛才說的劉備大部分自然知道該怎麽做,可是所謂百年王朝千年世家,劉備自然知道世家的力量,豪族還好畢竟根基很淺說白了物理消滅輕輕鬆鬆而且把柄也多,世家可就不一樣,沒有什麽大的把柄而且容易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劉備最關心的還是如何分而化之和避免人亡政息的事情。
謝龍就等著劉備問自然早就做好了準備,“誠如大哥所言,很多事情確實會人亡政息,可是商君之法卻沒有如此就可見隻要利益足夠則不會舍棄,如光靠一人則不可行,隻有製度可也!”
“製度?”
“沒錯,小弟博覽古今群書,了解先賢智慧,吾覺得唯有製度才可舊存,但是製度也不是萬能,秦因商君之法而強盛也因商君之法埋下禍根,若能及時改變還可傳世,可不變則秦亡也!”
謝龍嘎嘎往自己臉上貼金說博覽群書,麵不紅心不跳的。
劉備聽完也是大有感觸,不是說劉備或者說古人蠢,而是很多事情一個人想是很難想明白的,反而一句話就能點通,也叫開悟,劉備聞言大受啟發。
“那不知三弟可有製度?”
“小弟不敢自大隻能說有些眉目,如何將世家分而化之也在其中。”
劉備聞言自然喜道:
“三弟真乃大才也!今夜三弟當與吾抵足而眠徹夜長談也!”
謝龍見此臉色一變正準備開溜就被劉備拉住,隨後謝龍自然沒逃脫魔掌。
謝龍一晚上就給劉備解釋何為製度,其實準確來說世家的形成一樣有西漢時期察舉製度和連坐製度的原因,當然也有人性的原因。
當然謝龍摻加私貨給劉備多多灌輸思想,比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等,畢竟謝龍也不敢說什麽人人平等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自然謝龍還順便摸黑世家,仔細說世家的弊端和壞處讓劉備更加堅定的反世家。
謝龍這般未雨綢繆不光是避免後麵世家導致的五胡亂華和幾百年的世家政治,也是看不慣世家、豪族隨意壓榨百姓。
翌日。
劉備倒是一副神清氣爽的樣子,謝龍一副黑眼圈都要變成大熊貓了。
“三弟大才,愚兄真是佩服。”
謝龍有氣無力的拱手答道:
“大哥過獎!”
隨後謝龍自然告辭前去休息了。
————————————
漢軍大營。
無數百姓照常的排隊領取栗米粥,雖然百姓都見栗米粥越發稀了,不過也覺得能有粥喝已經是幸運自然也不抱怨。
結果今日除了頭一批百姓領到了一碗栗米粥以外就沒有了,隻聽得軍士高唿!軍中沒有糧草了!不少後麵的百姓聞言直接哭泣起來。
“這可如何是好?吾家中老母才剛剛緩過氣來,孩兒不孝啊!”
“嗚嗚!我等恐怕要餓死了!”
眾百姓都在哭訴卻也沒有辦法,畢竟劉備接濟這段時間已經算是僥天之幸了。
如此多的百姓裏麵自然還是有不少青壯連忙走大營麵前。
“吾等願從軍,望劉使君能給予些許糧草以濟家中!”
其實百姓不光不想當佃農,更不想當兵,畢竟當兵要全身而退可不容易,所謂“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要不是劉備名聲大而且仁義這些百姓也不會選擇從軍。
田豐先開口道:
“沒想到如此一個小小的平原城中居然有如此多的惡事!既如此這樣算來子雲還給了他們贖罪的機會,他們不願意接受那就怨不得我們了。”
那一遝紙絹上麵密密麻麻寫著平原大族的罪行,這還是百姓的口訴然後記錄的,還有不知道多少已經不能開口的百姓呢?
田豐性格剛直見此自然不能忍,所以直言道。
沮授說來出身也是豪族,也是雖然看似就當了兩個小小縣令,但是這都是家族支持的結果,妥妥的地方豪族了,沮授其實也多少知道豪族是什麽德行,不過也沒料到平原豪族做的如此過分。
沮授開口道:
“若如此那就任由子雲施展了!”
其實這也正常,往往作惡最多的就是平原這樣的豪族,但是慢慢發展就會變成沮氏這樣的大豪族,最後變成世家一切罪惡好像就被掩蓋了,當然中途發生變故也會煙消雲散,比如現在!
說白了謝龍已經是給了他們機會了,當然其實謝龍心裏也有數,知道這些豪族不會願意的白白拿出糧草的,謝龍見說服了田豐、沮授後轉頭看向劉備。
劉備盯著謝龍緩緩道:
“那就如此吧!不過子雲當小心行事!”
謝龍拱手應諾,隨後眾人四散。
劉備見眾人散去也閉目養神,過了片刻一道身影又轉進大帳。
劉備睜開雙眼奇道:
“子雲為何又來?”
“無事,想和大哥閑聊而已。”
劉備聞言看著麵前的謝龍笑道:
“難道你我兄弟還有何不可直說的麽?”
謝龍聞言沉默片刻道:
“不知大哥覺得小弟今日做的對否?”
“為何如此說?三弟有理有據可謂是為民除害也!為兄還害怕三弟因為劉平一事心生極端,看三弟拿出證據就知道並不是,既然如此為兄愚鈍,吾隻知三弟所做之事必有緣故!”
謝龍見劉備如此信任自然感動,“大哥大智若愚,小弟不能及,不知大哥如何看待天下世家、豪族?”
謝龍雖然知道劉備是重生卻也要了解一下劉備對世家豪族的看法。
劉備思索片刻道:
“此乃天下大害,可是也是人之常情,那怕吾漢室亦是世家也,為兄雖愚鈍也深知“人亡政息”的事情,不知如此解決,三弟必有高論,為兄洗耳恭聽!”
謝龍聽完劉備的話還是定了定心,其實從劉備入蜀後的執政方針和諸葛亮治蜀的作為結合來看劉備是不會容忍世家豪族的,隻是現在親口聽劉備說世家、豪族乃天下大害更加確認罷了。
“小弟以為當大力任用寒門,用人不光看其才也需看其品德,至於世家、豪族當分而化之,不可一概而論。”
謝龍現在說的當然是大而空,不過劉備還是頷首道:
“三弟所言甚是,可如何避免身後事呢?和如何分而化之?”
謝龍剛才說的劉備大部分自然知道該怎麽做,可是所謂百年王朝千年世家,劉備自然知道世家的力量,豪族還好畢竟根基很淺說白了物理消滅輕輕鬆鬆而且把柄也多,世家可就不一樣,沒有什麽大的把柄而且容易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劉備最關心的還是如何分而化之和避免人亡政息的事情。
謝龍就等著劉備問自然早就做好了準備,“誠如大哥所言,很多事情確實會人亡政息,可是商君之法卻沒有如此就可見隻要利益足夠則不會舍棄,如光靠一人則不可行,隻有製度可也!”
“製度?”
“沒錯,小弟博覽古今群書,了解先賢智慧,吾覺得唯有製度才可舊存,但是製度也不是萬能,秦因商君之法而強盛也因商君之法埋下禍根,若能及時改變還可傳世,可不變則秦亡也!”
謝龍嘎嘎往自己臉上貼金說博覽群書,麵不紅心不跳的。
劉備聽完也是大有感觸,不是說劉備或者說古人蠢,而是很多事情一個人想是很難想明白的,反而一句話就能點通,也叫開悟,劉備聞言大受啟發。
“那不知三弟可有製度?”
“小弟不敢自大隻能說有些眉目,如何將世家分而化之也在其中。”
劉備聞言自然喜道:
“三弟真乃大才也!今夜三弟當與吾抵足而眠徹夜長談也!”
謝龍見此臉色一變正準備開溜就被劉備拉住,隨後謝龍自然沒逃脫魔掌。
謝龍一晚上就給劉備解釋何為製度,其實準確來說世家的形成一樣有西漢時期察舉製度和連坐製度的原因,當然也有人性的原因。
當然謝龍摻加私貨給劉備多多灌輸思想,比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等,畢竟謝龍也不敢說什麽人人平等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自然謝龍還順便摸黑世家,仔細說世家的弊端和壞處讓劉備更加堅定的反世家。
謝龍這般未雨綢繆不光是避免後麵世家導致的五胡亂華和幾百年的世家政治,也是看不慣世家、豪族隨意壓榨百姓。
翌日。
劉備倒是一副神清氣爽的樣子,謝龍一副黑眼圈都要變成大熊貓了。
“三弟大才,愚兄真是佩服。”
謝龍有氣無力的拱手答道:
“大哥過獎!”
隨後謝龍自然告辭前去休息了。
————————————
漢軍大營。
無數百姓照常的排隊領取栗米粥,雖然百姓都見栗米粥越發稀了,不過也覺得能有粥喝已經是幸運自然也不抱怨。
結果今日除了頭一批百姓領到了一碗栗米粥以外就沒有了,隻聽得軍士高唿!軍中沒有糧草了!不少後麵的百姓聞言直接哭泣起來。
“這可如何是好?吾家中老母才剛剛緩過氣來,孩兒不孝啊!”
“嗚嗚!我等恐怕要餓死了!”
眾百姓都在哭訴卻也沒有辦法,畢竟劉備接濟這段時間已經算是僥天之幸了。
如此多的百姓裏麵自然還是有不少青壯連忙走大營麵前。
“吾等願從軍,望劉使君能給予些許糧草以濟家中!”
其實百姓不光不想當佃農,更不想當兵,畢竟當兵要全身而退可不容易,所謂“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要不是劉備名聲大而且仁義這些百姓也不會選擇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