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蔡邕!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蔡邕聽完謝龍的話微微頷首。
馬日磾出聲道:“那子雲覺得那種仁是真的仁?”
謝龍看向馬日磾道:“馬公,君子論跡不論心,在小子看來,當行孔子所言考道!能避免過失!”
馬日磾和蔡邕對視一眼,互相點頭。
“好了,翁叔不用再考究子雲了,子幹沒有誇張,子雲已經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思想了”
“子雲日後必成大器!”
盧植聽完蔡邕二人的評價心中高興,朗聲道:“那當然,也不看看是誰的弟子。”盧植朝著蔡邕二人示意。
“子幹,真是得寸進尺,子雲也是其自己天資聰穎關你何事?”蔡邕見盧植那般高興,開口道。
“伯喈說的沒錯,不知道子幹在得意什麽!”馬日磾自然也附和蔡邕道。
“蔡公、馬公非也,小子多虧師君栽培才有今日,不敢相忘!”謝龍拱手。
盧植見此微微頷首。
蔡邕和馬日磾相視一笑,“子雲品德亦是過人,大善!”剛才蔡邕和馬日磾也不過是調侃一二,盧植也知道二人,不過見到謝龍的反應盧植也十分歡喜,蔡邕和馬日磾也對謝龍好感倍增!
“今日可稱樂(le)矣!既樂不可無樂(yue)!”蔡邕說完就轉身進入側殿。
謝龍好奇詢問道:“蔡公此去何為?”
盧植笑笑,“今日我和翁叔也算沾你的光了,好久沒聽到伯喈的琴聲了呀!”原來蔡邕進側殿拿自己的焦尾琴去了,盧植歎了口氣,“平日想聽伯喈彈琴可不是這般容易的!”
馬日磾也附和道:“沒錯,不過子雲也是第一次聽伯喈彈琴吧?此乃絕色!隻要聽了一迴就再也聽不下去他人所彈之琴了呀!”馬日碑說完看向側殿表情期待。
謝龍雖然也知道蔡邕是音律大家,不過卻也隻是耳聞沒有聽過,現在也知道蔡邕入殿拿的正是焦尾琴,當然現在尾巴還沒有燒焦,這可是四大名琴之一,自然謝龍也心生期待。
不一會,蔡邕從殿內轉出。
謝龍定睛一看自然發現蔡邕手中多了一把琴,琴身十分優美,蔡邕微微試音,就十分動聽引人注目!
隻見蔡邕先是輕輕撫摸琴身,然後走到一旁坐了下來,把琴放平,手指十分靈動,開始在琴身上流動起來,十分輕盈。
三人就聽見一陣琴聲,琴聲裏好像有一幅鮮明美麗的風景畫,幽泉自山澗叮當流出,匯成一泓碧玉般的深潭,水潭裏蕩起一層層細碎的漣漪,水中播曳著一輪金黃的明月。
此可謂之高山流水了,哪怕謝龍經曆現代音樂和樂器的洗禮,在這一刻也不得不拜服在蔡邕的琴技之下,也為老祖宗的古琴樂器所折服。
而且就在三人沉浸其中體會寧靜之時,琴音一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謝龍也才真正體會到寫下《琵琶行》的白居易所聽的琴聲,待蔡邕收琴,過了許久,三人都默默不語,好似還在品味餘音。
最後還是盧植擊掌讚道:“伯喈真是技藝高超!感覺比上次更勝一籌!”
“沒錯,伯喈琴音真是百聽不厭,每聽一遍都感覺伯喈的琴音與眾不同!”
馬日磾也由衷的稱讚道。
蔡邕見此自然心中高興迴道:“子幹、翁叔此言過矣!”
隨後蔡邕看向謝龍問道:“不知子雲,覺得如何?”謝龍好像被蔡邕之言突然驚醒一般。
謝龍拱手道:“蔡公之技,真乃神乎其神,可謂之為神仙之樂也!不想小子今日有幸聽到,一時失態,蔡公勿怪!”謝龍連忙解釋。
蔡邕聞言高興,朗聲道:“子雲過獎。”
謝龍見此出聲道:“蔡公、馬公,今日之事可稱文雅也,可惜無酒!”
漢代到魏晉時期,文人騷客都喜歡風花雪月或者各種雅事自然也要有酒助興,所以謝龍有感而發。
馬日磾也有些可惜道:“早知今天伯喈彈琴,必以酒會友,不醉不歸呀!”
“子雲和翁叔倒是想到一塊去了,不過不礙事,下次也有機會。”蔡邕淡淡道。
“還有文先,下次一起!”馬日磾想起了楊彪道。
“對對對!”盧植讚同道。
這邊蘭台倒是風雅,雲台卻也有事在商議。
---------------
雲台殿。
天子劉宏靜靜看著王甫,看了一會開口道:“王公,剛才所言是真?”
王甫頓首,“陛下,老臣怎麽敢欺騙陛下,老臣乃肺腑之言。”
劉宏見此心道:“這老家夥還挺上道的,居然看出朕想辦此事!”
原來劉宏去年刻錄熹平石經之時,劉宏喜好詩賦自然也寫了不少,所以就借故召集了不少士子來抄錄這些詩賦和石經,劉宏讓這些士子在鴻都居住,而且這些士子基本都是寒門子弟是沒有資格上太學的,當然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時候很多有心之人也有些察覺劉宏的意圖了,畢竟身為皇帝一舉一動都會被人揣摩,雖然劉宏找了個很好的借口,可經過這半年來很多聰明人已經反應過來了,天子劉宏準備培養和自己一條心的士子!
寒門士子就是劉宏最好的選擇,畢竟寒門屬於有家學傳承,有些能力,最主要的是大部分都是家道中落,如果劉宏給他們機會,他們都會牢牢抓住,寒門本質也是一些落寞的世家,不過隻要能為劉宏所用在劉宏看來就行了。
有人可能會說太學裏麵的不是有士子麽?但是其實太學就是世家的根本,裏麵大部分是世家子弟不說,剩下的也基本和世家是有很深的羈絆的,太學生出仕的起點很高,這讓世家自然趨之若鶩將太學基本變成了自己的基本盤,所以天子自然不會相信這些太學生。
而之所以劉宏選擇任用寒門子弟一是製衡,二是想徹底掌握朝堂,同時本能的察覺到世家的威脅,但是劉宏也不好找借口,畢竟如果大肆任用寒門子弟自然會擠占世家子弟的位置,沒有機會或者願意頂雷的人也不好貿然行動。
王甫人老成精早就看出來了,但是也知道如果支持天子會為天子背黑鍋,畢竟這種動世家的蛋糕的事,自然會被世家打擊,但是問題王甫現在不幫天子背黑鍋就徹底失寵了,王甫不得不頂住世家壓力,支持天子征辟寒門士子,所以王甫就給了劉宏這個借口。
劉宏也想明白了,眼睛一轉對著王甫溫聲道:“王公請起,既如此明日朕就下詔招攬天下士子入宮為朕寫詞賦!”
王甫已經想明白了,也不會退縮所以幹脆道:“陛下聖明,臣遵旨!”
馬日磾出聲道:“那子雲覺得那種仁是真的仁?”
謝龍看向馬日磾道:“馬公,君子論跡不論心,在小子看來,當行孔子所言考道!能避免過失!”
馬日磾和蔡邕對視一眼,互相點頭。
“好了,翁叔不用再考究子雲了,子幹沒有誇張,子雲已經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思想了”
“子雲日後必成大器!”
盧植聽完蔡邕二人的評價心中高興,朗聲道:“那當然,也不看看是誰的弟子。”盧植朝著蔡邕二人示意。
“子幹,真是得寸進尺,子雲也是其自己天資聰穎關你何事?”蔡邕見盧植那般高興,開口道。
“伯喈說的沒錯,不知道子幹在得意什麽!”馬日磾自然也附和蔡邕道。
“蔡公、馬公非也,小子多虧師君栽培才有今日,不敢相忘!”謝龍拱手。
盧植見此微微頷首。
蔡邕和馬日磾相視一笑,“子雲品德亦是過人,大善!”剛才蔡邕和馬日磾也不過是調侃一二,盧植也知道二人,不過見到謝龍的反應盧植也十分歡喜,蔡邕和馬日磾也對謝龍好感倍增!
“今日可稱樂(le)矣!既樂不可無樂(yue)!”蔡邕說完就轉身進入側殿。
謝龍好奇詢問道:“蔡公此去何為?”
盧植笑笑,“今日我和翁叔也算沾你的光了,好久沒聽到伯喈的琴聲了呀!”原來蔡邕進側殿拿自己的焦尾琴去了,盧植歎了口氣,“平日想聽伯喈彈琴可不是這般容易的!”
馬日磾也附和道:“沒錯,不過子雲也是第一次聽伯喈彈琴吧?此乃絕色!隻要聽了一迴就再也聽不下去他人所彈之琴了呀!”馬日碑說完看向側殿表情期待。
謝龍雖然也知道蔡邕是音律大家,不過卻也隻是耳聞沒有聽過,現在也知道蔡邕入殿拿的正是焦尾琴,當然現在尾巴還沒有燒焦,這可是四大名琴之一,自然謝龍也心生期待。
不一會,蔡邕從殿內轉出。
謝龍定睛一看自然發現蔡邕手中多了一把琴,琴身十分優美,蔡邕微微試音,就十分動聽引人注目!
隻見蔡邕先是輕輕撫摸琴身,然後走到一旁坐了下來,把琴放平,手指十分靈動,開始在琴身上流動起來,十分輕盈。
三人就聽見一陣琴聲,琴聲裏好像有一幅鮮明美麗的風景畫,幽泉自山澗叮當流出,匯成一泓碧玉般的深潭,水潭裏蕩起一層層細碎的漣漪,水中播曳著一輪金黃的明月。
此可謂之高山流水了,哪怕謝龍經曆現代音樂和樂器的洗禮,在這一刻也不得不拜服在蔡邕的琴技之下,也為老祖宗的古琴樂器所折服。
而且就在三人沉浸其中體會寧靜之時,琴音一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謝龍也才真正體會到寫下《琵琶行》的白居易所聽的琴聲,待蔡邕收琴,過了許久,三人都默默不語,好似還在品味餘音。
最後還是盧植擊掌讚道:“伯喈真是技藝高超!感覺比上次更勝一籌!”
“沒錯,伯喈琴音真是百聽不厭,每聽一遍都感覺伯喈的琴音與眾不同!”
馬日磾也由衷的稱讚道。
蔡邕見此自然心中高興迴道:“子幹、翁叔此言過矣!”
隨後蔡邕看向謝龍問道:“不知子雲,覺得如何?”謝龍好像被蔡邕之言突然驚醒一般。
謝龍拱手道:“蔡公之技,真乃神乎其神,可謂之為神仙之樂也!不想小子今日有幸聽到,一時失態,蔡公勿怪!”謝龍連忙解釋。
蔡邕聞言高興,朗聲道:“子雲過獎。”
謝龍見此出聲道:“蔡公、馬公,今日之事可稱文雅也,可惜無酒!”
漢代到魏晉時期,文人騷客都喜歡風花雪月或者各種雅事自然也要有酒助興,所以謝龍有感而發。
馬日磾也有些可惜道:“早知今天伯喈彈琴,必以酒會友,不醉不歸呀!”
“子雲和翁叔倒是想到一塊去了,不過不礙事,下次也有機會。”蔡邕淡淡道。
“還有文先,下次一起!”馬日磾想起了楊彪道。
“對對對!”盧植讚同道。
這邊蘭台倒是風雅,雲台卻也有事在商議。
---------------
雲台殿。
天子劉宏靜靜看著王甫,看了一會開口道:“王公,剛才所言是真?”
王甫頓首,“陛下,老臣怎麽敢欺騙陛下,老臣乃肺腑之言。”
劉宏見此心道:“這老家夥還挺上道的,居然看出朕想辦此事!”
原來劉宏去年刻錄熹平石經之時,劉宏喜好詩賦自然也寫了不少,所以就借故召集了不少士子來抄錄這些詩賦和石經,劉宏讓這些士子在鴻都居住,而且這些士子基本都是寒門子弟是沒有資格上太學的,當然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時候很多有心之人也有些察覺劉宏的意圖了,畢竟身為皇帝一舉一動都會被人揣摩,雖然劉宏找了個很好的借口,可經過這半年來很多聰明人已經反應過來了,天子劉宏準備培養和自己一條心的士子!
寒門士子就是劉宏最好的選擇,畢竟寒門屬於有家學傳承,有些能力,最主要的是大部分都是家道中落,如果劉宏給他們機會,他們都會牢牢抓住,寒門本質也是一些落寞的世家,不過隻要能為劉宏所用在劉宏看來就行了。
有人可能會說太學裏麵的不是有士子麽?但是其實太學就是世家的根本,裏麵大部分是世家子弟不說,剩下的也基本和世家是有很深的羈絆的,太學生出仕的起點很高,這讓世家自然趨之若鶩將太學基本變成了自己的基本盤,所以天子自然不會相信這些太學生。
而之所以劉宏選擇任用寒門子弟一是製衡,二是想徹底掌握朝堂,同時本能的察覺到世家的威脅,但是劉宏也不好找借口,畢竟如果大肆任用寒門子弟自然會擠占世家子弟的位置,沒有機會或者願意頂雷的人也不好貿然行動。
王甫人老成精早就看出來了,但是也知道如果支持天子會為天子背黑鍋,畢竟這種動世家的蛋糕的事,自然會被世家打擊,但是問題王甫現在不幫天子背黑鍋就徹底失寵了,王甫不得不頂住世家壓力,支持天子征辟寒門士子,所以王甫就給了劉宏這個借口。
劉宏也想明白了,眼睛一轉對著王甫溫聲道:“王公請起,既如此明日朕就下詔招攬天下士子入宮為朕寫詞賦!”
王甫已經想明白了,也不會退縮所以幹脆道:“陛下聖明,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