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曆史,凡女強人者,必涉足皇權。大多都具有:性格強,能力優,處事決,手段多,心夠狠,命夠長,話題多,影響大等特點。


    這一段,我們要說的封建女強人,是一個比較特例的存在。可以說,以上這些女強人的特點,在她的身上,有的不存在,有的不突出。她的身上,最讓後人推崇的,是一個賢字。


    有人說,她是封建曆史,第一賢後。她就是唐太宗唯一的皇後,文德皇後長孫氏,也稱為,長孫皇後。這位傳奇女子以其卓越的智慧、溫柔善良和高尚品德而聞名於世。她不僅是唐太宗的賢內助,更是整個唐朝宮廷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根據曆史記載,長孫氏起源於鮮卑族,其家族背景深厚且地位顯赫。長孫一族作為北魏的皇室宗親,擁有高貴的血統和特殊的身份地位。這使得他們成為當時社會中的士族大戶之一,享有崇高的威望和權力。


    由於長孫一族與北魏皇室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往往能夠得到朝廷的重用和信任。這種政治資源為長孫一族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並使其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嶄露頭角。此外,長孫一族的親屬和朋友也因為與其家族的緊密聯係而受到重視,進一步擴大了他們的影響力。


    在這個時期,士族大戶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憑借自己的財富、學識和人脈等優勢,掌控著社會的經濟、文化和政治等方麵的話語權。長孫一族作為其中的一員,無疑在當時的社會中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長孫一族作為北魏的皇室宗親,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特權和優勢,使其成為那個時代的重要士族大戶之一。他們的存在對於了解當時的曆史背景和社會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長孫氏作為家裏的幼女,很受疼愛。在家裏長輩的安排之下,自小就和另一個顯貴李淵家族,定了娃娃親。


    雖然,長孫氏八歲喪父,遭遇變故。不過,在她舅舅的助力之下。十三歲那年,她還是嫁給了,年長自己三歲的李世民為妻。後來,唐朝建立。李世民成為了秦王,長孫氏,自然成為了秦王妃。


    長孫氏出生於洛陽,她的父親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母親高氏則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她在家中排行最小,上麵還有兩個哥哥:長孫無忌、長孫無憲以及四個姐姐。因此,長孫氏自幼便備受家人的寵愛。


    由於家庭背景顯赫,長孫氏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許配給了唐國公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當時,兩家都處於上流社會,門當戶對。這段娃娃親的婚約,也讓兩家人的關係更為緊密。


    也就是唐朝初定,李世民成為秦王開始。長孫氏賢內助的作用,展現無遺。能征善戰的李世民,手下歸附的能人誌士很多。能力太強的他,連年在外征戰。獲得很大戰功。同時,也引來了皇帝父親李淵,和太子哥哥李建成的猜忌。


    時間來到了唐朝初定時期,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後,長孫氏作為他的妻子,充分發揮了她賢內助的作用。這位才華橫溢、善於謀略的女子,展現出了無盡的智慧與勇氣。


    李世民英勇善戰,手下有眾多歸附的能人誌士。他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出色的領導能力,連年在外征戰,屢戰屢勝,建立起赫赫戰功。然而,隨著他的聲望日益高漲,也引起了皇帝父親李淵以及太子哥哥李建成的猜忌。


    李淵對李世民的成就感到擔憂,擔心他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而李建成則嫉妒李世民的功績,認為他是自己繼承皇位的最大威脅。在這樣緊張的局勢下,長孫氏並沒有退縮,而是積極地幫助丈夫處理政務,安撫民心,穩定後方。她深知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但她堅信自己的丈夫李世民一定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裏,長孫氏以她的聰明才智和堅定信念,默默地支持著李世民,為他排憂解難,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


    自然,處在後方的秦王府。成為了,沒有硝煙的政治戰場。可是,秦王府在長孫氏的打理之下。有條不紊,沒有露出任何的破綻。沒有給李世民扯後腿,也沒有讓政敵尋找到攻破的漏洞。


    原來,長孫氏在府內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管理製度。她深知一個家族要想繁榮昌盛,必須要有規矩和秩序。因此,她將府內的事務劃分成不同的部門,並指定專人負責管理。這些部門包括財務、人事、廚房、花園等等,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職責範圍和工作流程。


    長孫氏對府內的人員要求非常高,他們不僅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責任感。府內的每個人都明白,隻有做好本職工作,才能保證整個家族的正常運轉。同時,長孫氏也鼓勵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這種嚴格的管理製度下,府內的各項事務都得到了妥善處理。沒有了外界的幹擾因素,長孫氏可以專心致誌地處理家族內部的事務。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讓這個龐大的家族變得更加和諧、穩定。


    在外人麵前,長孫氏總是將自己視為皇家兒媳婦,而非一般的王妃。她頻繁地進入宮廷,替身在外地的李世民履行孝道。不僅如此,就連李淵的妃子們,她也能侍奉得無微不至,令她們感到滿意。這種行為使得李淵及其後宮對秦王府的猜疑有所減少,同時也為李世民的生存與發展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長孫氏深知,作為秦王妃,她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她要以柔克剛,化解矛盾,消除誤解,讓大家明白秦王府並無野心,隻是希望和睦相處。因此,她時常入宮請安,關心公公婆婆的生活起居,盡力滿足他們的需求。


    同時,她也不忘關注李淵的妃子們。她知道這些妃子在宮中地位頗高,對李淵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於是,她常常親自拜訪她們,送上珍貴的禮物,表達對她們的尊重。


    在宮中,長孫氏總是笑容滿麵,親切和藹。她傾聽每個人的心聲,用溫柔的話語安慰她們,幫助她們解決問題。她的善良和耐心讓人們感受到溫暖,也讓大家對秦王府的印象逐漸改變。


    通過長孫氏的努力,李淵和他的後宮漸漸放下了對秦王府的成見。他們開始理解李世民的難處,不再輕易聽信外界的謠言。這一切,都為李世民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李世民的秦王黨,和哥哥李建成的太子黨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已經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雙方的爭鬥也變得愈發激烈,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生死對決——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決定命運的戰鬥中,長孫氏沒有因為自己是女子而退縮,相反,她勇敢地站出來,積極參與其中。


    長孫氏深知丈夫李世民麵臨的巨大壓力,但她毫不畏懼,毅然決然地支持他。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提供幫助。同時,她還親自出麵激勵士氣低落的士兵們,鼓舞他們奮勇作戰。長孫氏的舉動讓士兵們感受到了溫暖和力量,他們對這位王妃充滿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長孫氏的支持和鼓勵給了李世民極大的動力,讓他更加堅定了殊死一搏的決心。她的存在成為了李世民背後堅強的後盾,給予他無盡的勇氣和力量。正是因為有了長孫氏的陪伴與支持,李世民才能在這場驚心動魄的鬥爭中堅持下來,並最終取得勝利。


    長孫氏展現出的堅韌、果敢和智慧令人敬佩不已。她不僅是一個出色的女性,更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伴侶。她的故事告訴我們,性別並不是限製一個人發揮作用的因素,隻要有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任何人都可以在曆史舞台上留下輝煌的一筆。


    玄武門之變,秦王一黨,獲得成功。接著,李世民如願成為太子。很快接班李淵,登上帝位。賢內助長孫氏,也隨行就市,成為了皇後,時年26歲。


    成為皇後,母儀天下。長孫皇後,不僅有著一般女子所不具備的智慧和見識,其賢德更是令人讚歎不已。而作為一國之母,她賢的一麵,則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皇後的本職工作自然就是管理好後宮了。後宮之中,往往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之地,但長孫皇後卻以自己的方式將這裏打理得井井有條。她深知一個和睦的後宮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一直努力維護著後宮的和諧與穩定。


    除了治理後宮之外,長孫皇後還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她親自教導皇子們讀書識字,並告訴他們要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等道理。在她的悉心教導下,皇子們個個都成長為有才華、有禮貌的人。


    長孫皇後的行為舉止也影響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她時常提醒皇帝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同時也要關注民生,關心百姓的疾苦。在長孫皇後的影響下,唐太宗李世民更加注重國家的治理和發展,使得唐朝逐漸走向繁榮昌盛。


    總之,長孫皇後在相夫教子方麵做得十分妥帖。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成為了曆史上備受稱讚的皇後之一。


    我們知道,李世民也算個風流天子。俗話說,就是好色。什麽弟弟的齊王妃,前朝的公主,宮中的侍女。隻要是入得了他的眼,他全都要。不講規矩,任憑自己喜歡。


    麵對這種情況,長孫皇後沒有妒,而是和。在這個方麵,她沒有刻意的去節製李世民的欲望,自討沒趣。反而,去團結這些後妃。給李世民,營造了一個安穩的後宮環境。


    對於自己和李世民的幾個子女,長孫皇後也是要求嚴格,約束有加。她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有道德、有才華、有責任感的人。她經常教導他們要謙虛、勤奮、善良、忠誠,並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我想,如果長孫皇後能夠長命的話,那麽李世民的繼位人,就不會出現那麽多次的風波。畢竟,她是一個非常聰明和有智慧的女人,她對李世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和信任,也對國家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認識和規劃。如果她還活著,她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維護唐朝的穩定和繁榮。


    對於自己娘家外戚勢力,長孫皇後也是極力抑製他們的膨脹。她知道,一旦外戚勢力開始膨脹,就會對皇權產生威脅。她深知曆史上許多朝代都是因為外戚專權而導致國家動蕩不安,甚至走向滅亡。因此,她不想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她明白,外戚勢力的膨脹不僅會影響到皇帝的統治地位,也會給百姓帶來災難。而且,她更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家族成為眾矢之的,遭受眾人的唾棄和謾罵。所以,她決定要采取措施來防止外戚勢力的膨脹。


    長孫皇後通過各種方式來限製外戚勢力的發展。她嚴格控製著外戚成員的官職晉升,不讓他們輕易獲得高位。同時,她也加強了對外戚家族的監管力度,確保他們不會濫用權力、貪汙受賄等行為。此外,她還時常提醒自己的娘家人要保持謙遜低調,不要過於張揚跋扈。


    盡管這些措施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但長孫皇後並不在意。她認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家族免受政治鬥爭的牽連,同時也能維護皇權的穩定。最後,她成功地遏製住了外戚勢力的膨脹趨勢,避免了一場潛在的危機。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長孫皇後,能給李世民合理的規勸。而李世民,也願意聽長孫皇後的話。比如,李世民和大臣之間,因政見不合,大發雷霆。長孫皇後,總能充當滅火隊長。平息李世民的怒火,迴歸冷靜。讓他用正確的姿態,去麵對國事。


    公元636年7月28日,長孫皇後病逝,終年三十六歲。結束了,自己和李世民二十三年的婚姻。也斷絕了,李世民再立皇後的心。


    與大多數封建女強人,不一樣的是。長孫皇後,一生都沒有攝權,沒有那麽剛強的一麵。


    但似乎,對於皇權,她又有著絕對的影響力。她不需要通過攫取權力,吆五喝六,來彰顯自己的女權人形象。而是,通過一個賢內助的形象,來左右和影響權力。


    我想,這種以柔化剛的女權人形象,也是封建女強人,另一種風味和體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建曆史女權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嗑郎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嗑郎王並收藏封建曆史女權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