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詩酒的首張專輯發行,推廣並不是鋪天蓋地,而是自然發酵的。
第一天,《痛快》。
第二天,《倔強》。
第三天,《奔跑》。
第四天,《想唱就唱》。
第五天,《b what u want to b》。
第六天,《dream is possible》。
第七天,《玫瑰少年》。
第八天,《綠光》。
第九天,《爸爸媽媽》。
第十天,《姐妹》。
第十一天,《兒時》。
第十二天,《稻香》。
對,這張專輯是實打實地塞了十二首歌,而不是像某些精簡版專輯,隻有七八首。
樂評人都覺得葉詩酒是瘋了。
要知道,一般的專輯,都是由“主打歌+優質歌曲+一般歌曲”構成,其中主打歌一定是質量最好的,或是最能反映專輯概念的,優質歌曲則是有可能形成流行爆款的,一般不會超過三首,剩下的都是一般歌曲。
但是葉詩酒她不按常理出牌啊!
她這首專輯裏,隨便一首,都是可以拿去做主打歌的精品。
前三天發新歌時,還沒有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從第四天開始,喜歡聽歌的樂迷們發現不對了。
飆升榜上前幾名怎麽全是葉詩酒的歌?!做數據了?讓我聽聽是什麽垃圾……對不起,我是垃圾。
之後從微博到音樂平台,人們開始猜測起葉詩酒下一首歌會不會衰——進而開始蹲點守著聽她一天一首的新歌……
到十二首歌發完的時候,葉詩酒已經在廣大樂迷的自發轉發中,成功在飆升榜和人氣榜上霸榜前十。
這是非常離譜的一件事。
如果說最早期葉詩酒會榮登飆升榜,是因為她的粉絲反複聽歌增長了數據,那麽到了後期她能實現霸榜,則是靠的歌曲質量的過硬。
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很大程度上隻關注歌曲合不合胃口,很少關注歌手——除非你特別出名或是給他留下過深刻印象。
而這一次,葉詩酒是實實在在給這些聽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畢竟,任誰一打開歌曲榜,從第一到第十,從演唱者到創作人,都是一個人,這種情況,實在是罕見。
更別提在這些歌曲裏,多樣的風格,有非常戳年輕人的流行搖滾,有展露自己態度的慵懶rap,有溫情脈脈的民謠,有充滿憧憬的勵誌曲。
雖然風格各異,但是在葉詩酒遊刃有餘的歌力中,如臂指使,轉化得相當自如。
連續的爆款歌曲,讓葉詩酒這三個字再一次在大眾麵前加深了印象,又吸引了不少粉絲。
而在所有歌曲都發布之後,葉詩酒工作室做了一個行內人看起來特別離譜的決定。
數字專輯免費。
也就是說,線上聽,是完全不要錢的。
這種舉動,不是家裏有礦,很難做出來——做音樂更加要錢啊!
同時,線下實體專輯黑膠唱片128元一份,實名限購三份,附贈海報與印刷id。
老實說,在通貨膨脹的現在,這個黑膠唱片實體專輯是非常便宜的了,限購這一舉措更加限製了黃牛的倒賣囤貨。
這兩項措施加起來,就決定了,購買葉詩酒實體專輯的,一定是非常喜歡她,或者她的歌的人。
大多數路人或粉絲,更多的會傾向於白嫖——手機電腦聽歌不是很方便嗎?黑膠唱片又沒有別的福利,還要買專門的唱片機才能聽!
——絕對會賠本吧?
如果這張專輯不是葉詩酒一手包辦的話。
但是也絕對賺不了多少錢。
業內人士如此判斷道。
這一舉動對於廣大樂迷和路人來說是福音,畢竟免費就能聽歌嘛。
對於葉詩酒及她的團隊來說,其實是對真正歌迷的一次篩選。
數字專輯免費,可以讓更多人聽到,讓葉詩酒的影響力和歌曲傳播度更廣;黑膠唱片限購,避免粉絲狂熱購買和衝榜,間接查看粉絲粘性和歌迷人數。
出乎意料地,這張注定不賺錢的專輯,首周內實體居然賣出了十多萬張。
考慮到三張限購,把這個數字除以三,也是一個相當了不得的成績。
而在下半月中,則發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貓之使徒】的馬甲掉落。
這次的掉馬甲,並非是有人泄了密,或者有人犯了一點錯,而是因為在粉絲中,有人憑借自己的慧眼如炬,通過細節確定的。
他們是通過【貓之使徒】的原創歌曲在版權庫的注冊信息順藤摸瓜確定。
還記得那首電子舞曲嗎?
葉詩酒的這首歌是在韓國寫的,在韓國錄的,而玩著偵探遊戲的他們直接把版權申請時間與個人出現時間相結合,根據從歌曲裏扒出的錄音棚所在地點,確定這一定是【貓之使徒】本人原創——至少也是它身邊的人原創。
再根據詞曲創作人的名字……
嗯?
葉詩酒?
怎麽又是你!
一群推理人摸著日漸稀疏的頭發左思右想,終於蓋棺定論: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葉詩酒就是【貓之使徒】!
隻有這樣,不管是從歌曲的創作還是從時間的安排上來說都能解釋。
畢竟,一年內高產二十首優質歌曲,再多創作幾首歌,也不奇怪吧?
雖然因為簽了合同,不能主動坦白,但是,葉詩酒在參賽期間是有和那些本國的參賽選手交流的,尤其是賽後,他們自然是知道【貓之使徒】的真實身份的。
而作為揭了麵的敗者,他們集體在葉詩酒的微博下團建的聊天,也被作為其中一個有力的鐵證。
然後很快地,這個證論充足的分析貼就被轉發到了youtube上,【貓之使徒】的海外粉絲團立刻尋跡而來,關於葉詩酒的相關舞台剪輯點擊量暴漲。
【教團來人+1+1+1】
【真的是使徒嗎!】
【其實使徒長什麽樣子我都能接受……哇這孩子也長得太好看了吧!】
【這個舞台表現力!歌力!絕對是使徒啊!】
【去考古了,感覺確實和使徒一模一樣,我已經從歌迷晉升了!我能去參加她的握手會嗎?】
【傻x公司,快給使徒大人開演唱會!來海外啊!海外也是有粉絲的啊!】
不出意外的,在四月的下半旬,葉詩酒的粉絲數量又迎來了一波增長。
而這份粉絲量,也讓逐漸逼近,即將開啟的五月大戰,打上了懸念。
第一天,《痛快》。
第二天,《倔強》。
第三天,《奔跑》。
第四天,《想唱就唱》。
第五天,《b what u want to b》。
第六天,《dream is possible》。
第七天,《玫瑰少年》。
第八天,《綠光》。
第九天,《爸爸媽媽》。
第十天,《姐妹》。
第十一天,《兒時》。
第十二天,《稻香》。
對,這張專輯是實打實地塞了十二首歌,而不是像某些精簡版專輯,隻有七八首。
樂評人都覺得葉詩酒是瘋了。
要知道,一般的專輯,都是由“主打歌+優質歌曲+一般歌曲”構成,其中主打歌一定是質量最好的,或是最能反映專輯概念的,優質歌曲則是有可能形成流行爆款的,一般不會超過三首,剩下的都是一般歌曲。
但是葉詩酒她不按常理出牌啊!
她這首專輯裏,隨便一首,都是可以拿去做主打歌的精品。
前三天發新歌時,還沒有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從第四天開始,喜歡聽歌的樂迷們發現不對了。
飆升榜上前幾名怎麽全是葉詩酒的歌?!做數據了?讓我聽聽是什麽垃圾……對不起,我是垃圾。
之後從微博到音樂平台,人們開始猜測起葉詩酒下一首歌會不會衰——進而開始蹲點守著聽她一天一首的新歌……
到十二首歌發完的時候,葉詩酒已經在廣大樂迷的自發轉發中,成功在飆升榜和人氣榜上霸榜前十。
這是非常離譜的一件事。
如果說最早期葉詩酒會榮登飆升榜,是因為她的粉絲反複聽歌增長了數據,那麽到了後期她能實現霸榜,則是靠的歌曲質量的過硬。
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很大程度上隻關注歌曲合不合胃口,很少關注歌手——除非你特別出名或是給他留下過深刻印象。
而這一次,葉詩酒是實實在在給這些聽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畢竟,任誰一打開歌曲榜,從第一到第十,從演唱者到創作人,都是一個人,這種情況,實在是罕見。
更別提在這些歌曲裏,多樣的風格,有非常戳年輕人的流行搖滾,有展露自己態度的慵懶rap,有溫情脈脈的民謠,有充滿憧憬的勵誌曲。
雖然風格各異,但是在葉詩酒遊刃有餘的歌力中,如臂指使,轉化得相當自如。
連續的爆款歌曲,讓葉詩酒這三個字再一次在大眾麵前加深了印象,又吸引了不少粉絲。
而在所有歌曲都發布之後,葉詩酒工作室做了一個行內人看起來特別離譜的決定。
數字專輯免費。
也就是說,線上聽,是完全不要錢的。
這種舉動,不是家裏有礦,很難做出來——做音樂更加要錢啊!
同時,線下實體專輯黑膠唱片128元一份,實名限購三份,附贈海報與印刷id。
老實說,在通貨膨脹的現在,這個黑膠唱片實體專輯是非常便宜的了,限購這一舉措更加限製了黃牛的倒賣囤貨。
這兩項措施加起來,就決定了,購買葉詩酒實體專輯的,一定是非常喜歡她,或者她的歌的人。
大多數路人或粉絲,更多的會傾向於白嫖——手機電腦聽歌不是很方便嗎?黑膠唱片又沒有別的福利,還要買專門的唱片機才能聽!
——絕對會賠本吧?
如果這張專輯不是葉詩酒一手包辦的話。
但是也絕對賺不了多少錢。
業內人士如此判斷道。
這一舉動對於廣大樂迷和路人來說是福音,畢竟免費就能聽歌嘛。
對於葉詩酒及她的團隊來說,其實是對真正歌迷的一次篩選。
數字專輯免費,可以讓更多人聽到,讓葉詩酒的影響力和歌曲傳播度更廣;黑膠唱片限購,避免粉絲狂熱購買和衝榜,間接查看粉絲粘性和歌迷人數。
出乎意料地,這張注定不賺錢的專輯,首周內實體居然賣出了十多萬張。
考慮到三張限購,把這個數字除以三,也是一個相當了不得的成績。
而在下半月中,則發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貓之使徒】的馬甲掉落。
這次的掉馬甲,並非是有人泄了密,或者有人犯了一點錯,而是因為在粉絲中,有人憑借自己的慧眼如炬,通過細節確定的。
他們是通過【貓之使徒】的原創歌曲在版權庫的注冊信息順藤摸瓜確定。
還記得那首電子舞曲嗎?
葉詩酒的這首歌是在韓國寫的,在韓國錄的,而玩著偵探遊戲的他們直接把版權申請時間與個人出現時間相結合,根據從歌曲裏扒出的錄音棚所在地點,確定這一定是【貓之使徒】本人原創——至少也是它身邊的人原創。
再根據詞曲創作人的名字……
嗯?
葉詩酒?
怎麽又是你!
一群推理人摸著日漸稀疏的頭發左思右想,終於蓋棺定論: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葉詩酒就是【貓之使徒】!
隻有這樣,不管是從歌曲的創作還是從時間的安排上來說都能解釋。
畢竟,一年內高產二十首優質歌曲,再多創作幾首歌,也不奇怪吧?
雖然因為簽了合同,不能主動坦白,但是,葉詩酒在參賽期間是有和那些本國的參賽選手交流的,尤其是賽後,他們自然是知道【貓之使徒】的真實身份的。
而作為揭了麵的敗者,他們集體在葉詩酒的微博下團建的聊天,也被作為其中一個有力的鐵證。
然後很快地,這個證論充足的分析貼就被轉發到了youtube上,【貓之使徒】的海外粉絲團立刻尋跡而來,關於葉詩酒的相關舞台剪輯點擊量暴漲。
【教團來人+1+1+1】
【真的是使徒嗎!】
【其實使徒長什麽樣子我都能接受……哇這孩子也長得太好看了吧!】
【這個舞台表現力!歌力!絕對是使徒啊!】
【去考古了,感覺確實和使徒一模一樣,我已經從歌迷晉升了!我能去參加她的握手會嗎?】
【傻x公司,快給使徒大人開演唱會!來海外啊!海外也是有粉絲的啊!】
不出意外的,在四月的下半旬,葉詩酒的粉絲數量又迎來了一波增長。
而這份粉絲量,也讓逐漸逼近,即將開啟的五月大戰,打上了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