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戰,斬殺突厥人五萬之多,繳獲戰馬近三千匹,更是逼得突厥汗王自殺。
捷報飛快傳入關中,擺到了唐皇李淵的案頭。
李淵看完捷報放聲大笑,“四郎之功當屬大唐第一人!”
至此舉朝震驚,四野嘩然,齊王李元吉在突厥人大軍來襲的危局之下斬殺劉武周,奪樓煩,雁門,馬邑諸多城池。
更是令突厥人有來無迴,就連突厥大汗都丟了性命。
頃刻間,李元吉的威名不僅威震唐朝,就連竇建德都瞠目結舌,王世充更不敢再與唐軍對陣,飛快的撤兵迴了中原,堅守城池,不再出兵。
在夏縣作亂的呂崇茂先前被宇文思純領兵擊退數次,如今齊王兵威大勝,手下將士心生膽寒,於是殺了呂崇茂,將其頭顱送至晉陽請罪。
一時間,並州境內再度恢複平靜。
晉陽城,大軍猶如長龍,慢慢的走進城池,領頭的李元吉一身甲胄,披著已經馴服的烏騅馬,緩緩的走過城門。
街道左右圍滿了前來觀望的人群,年過半百的老者無不是雙目含淚,這些年突厥時常侵襲,令無數人家破人亡。
他們之中,有的是至親是死在了突厥人的刀下,有的是自己深受突厥人折磨,如今聽聞突厥人大敗,突厥大汗更是丟了性命,對於保護他們周全的齊王怎能不感激涕零。
宇文思純等留守晉陽的官員見到李元吉,皆是笑著迎了過去,跪拜作禮。
李元吉自然也看到宇文思純,這些日子不見,人更加清瘦了,隻是一雙眸子光彩熠熠。
李元吉跳下馬,扶起行禮的竇誕與宇文歆,隨後走到宇文思純身前,“為正兄,你清瘦了。”
宇文思純心中湧出一股暖流,“大王前方對陣十萬突厥大軍,下臣所為不過是本職之事。”
李元吉在他肩頭拍了拍,“雁門與樓煩百姓被魚肉多年,餘糧所剩無幾,數萬大軍在前線,糧草都是靠你從晉陽押送,若非為正兄坐鎮後方,我也不敢如此行事。”
道完這句,李元吉轉過身,對著兩側百姓深深彎腰作禮。
這舉動,頓時讓圍觀的百姓驚愕了,一時間,鴉雀無聲,皆是滿臉惶恐的望向李元吉。
“諸位父老鄉親,此次大勝突厥人,雖說小王在前方對陣,但是如果沒有你們拿出家中的糧草供給將士們,並不畏辛勞的送至前線,突厥人來,我們哪還有力氣拿起兵器,小王與將士們早就餓得兩腿發軟了!”
說到這李元吉笑了,周圍的百姓也跟著笑了,特別是人群中那些相應招募押送糧草的男丁,在自家婆娘身前,腰板都不自覺的挺直了幾分。
李元吉頓了頓,環視那一張張淳樸的麵龐,將聲音提高了幾分,“傳我令,所有將士與百姓作禮!”
一聲令下,李道玄、李靖等人率先下馬,先進城的千餘人跟著李元吉一起抱拳行禮,隨後城外甲胄摩擦聲響起,幾萬大軍,皆是抱拳作禮之態。
有在街邊閣樓上的百姓,看到這一幕,無不是麵色動容。
“大王,使不得,使不得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叟滿臉淚水,顫顫巍巍的上前。
李元吉快步上橋了扶住了他,“這次大捷是並非小王一人之功,是屬於所有大唐將士與百姓共同所有”。
說著,李元吉又是提高了聲音,“將士殺敵之功,小王如實報奏朝廷,必有賞賜。並州百姓的付出,小王也會上報朝廷,請求聖人在今歲的田稅上有所減少,同時,齊王府將令人在城中建忠義祠,記下軍民齊心,保家衛國的壯舉!”
“我等拜謝大王!”
百姓與將士齊齊跪下。
李元吉負手而立,身後李道玄一臉思索的模樣,李靖則是目不轉睛的盯著李元吉,竇孝慈與宇文思純已然見怪不怪,相視一笑。
王家兄弟之間,是已經換了漢服的阿史那·什缽苾,一路上默然的臉龐上多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李元吉讓李靖等人安頓好將士,自己在竇孝慈等人的簇擁下走向齊王府。
一路上,李元吉發現晉陽城多了不少戴璞帽身穿長袍一副士子裝束的讀書人,遂不由與宇文思純問起緣由。
哪知宇文思純聽後自顧自的笑了起來,好一會才道,“大王莫不是忘了你興辦書院,建閱書樓,更使用印刷術大量印出經書,如今晉陽城已經在讀書人中傳了開。紛紛來此,見到裝訂的經書無不歡喜,更多人則是整日在閱書樓內免費讀書,當然,最後追捧的還是藏書閣的一旬日舉辦一次的辯經會,楊家小娘子當真是奇人,起初那些讀書人看不上她,可辯經之後居然無人出其左右,加上小娘子修繕古卷,執掌經書印刷,如今頗受讀書人追捧。”
宇文思純滔滔不絕的說著,李元吉聽後,明白自己先前所作起了效果,隻要繼續謀劃,何愁晉陽不能成為天下文人心中聖地。
隻是讓李元吉沒想到的是楊小娘子竟然如此多才,一眾讀書人都辯不過她,委實厲害,想到這裏,李元吉腦中浮現出了楊清秀的麵龐,隨即目光在人群中來迴找了幾圈,並沒有見到那俏麗的身影,心裏不知為何,竟然有幾分的失落。
迴到齊王府,李元吉脫下甲胄,換了身厚實的玄色纏金絲袍衣,將李靖等人喚到了書房。
對於這種場景,李道玄沒有拒絕,隻是靜靜的跪坐在李元吉的右邊上首。尉遲恭也靜默不語,但心裏卻又胸潮澎湃,他委實沒有料到自己這個降將能與齊王麾下一眾親信共同參與議事。
“諸位都是小王至親至信之人,朝廷的封賞我會去上書。”
李元吉這句話讓眾人心中大喜,突厥敗北,齊王在聖人心中的分量自然不言而喻,由齊王上書,朝廷的封賞可想而知。
李元吉頓了頓,又是道,“大敗突厥是件天大的好事,但也是麻煩事,參戰的將士功勞必須核實清楚,不能寒了弟兄們的心,另外也不能少了裴相與劉將軍的功勞,這事就由李靖將軍來草擬奏折吧。”
“諾”,李靖點首領命,“大王放心,下臣定公正行事。”
“並州百姓支援前線一事,為正你替我擬個請功的奏折,懇請朝廷能減少並州今年兩成稅賦。”想了想,李元吉又是道,“樓煩、雁門以及馬邑三郡受劉武周盤剝,民不聊生,請朝廷免一年的稅賦,以讓百姓歸心於我大唐。”
宇文思純連連點頭,“大王放心,但是你先前所說的立碑之事如何去做?”
立碑並非李元吉一時興起,在與突厥人交戰之時,看著一張張失去光彩的臉龐,便有了這念頭,要讓世人記住這些曾經為了保護身後百姓奮不顧身的生命。
“建一座忠義祠,立忠義碑,碑的兩側分別篆刻,正麵是此次突厥之戰,反麵則是所有命隕沙場將士的名字,務必不遺漏一人,不能讓忠魂得不到敬仰。”
宇文思純明白了,李元吉這是要為所有死去的將士豎碑立傳,當即肅然起敬,“大王仁義,我等牢記於心。”
說是議事,其實大多是李元吉在說,隻是他所言之事大家都極為信服,因而無不是點首領命。
捷報飛快傳入關中,擺到了唐皇李淵的案頭。
李淵看完捷報放聲大笑,“四郎之功當屬大唐第一人!”
至此舉朝震驚,四野嘩然,齊王李元吉在突厥人大軍來襲的危局之下斬殺劉武周,奪樓煩,雁門,馬邑諸多城池。
更是令突厥人有來無迴,就連突厥大汗都丟了性命。
頃刻間,李元吉的威名不僅威震唐朝,就連竇建德都瞠目結舌,王世充更不敢再與唐軍對陣,飛快的撤兵迴了中原,堅守城池,不再出兵。
在夏縣作亂的呂崇茂先前被宇文思純領兵擊退數次,如今齊王兵威大勝,手下將士心生膽寒,於是殺了呂崇茂,將其頭顱送至晉陽請罪。
一時間,並州境內再度恢複平靜。
晉陽城,大軍猶如長龍,慢慢的走進城池,領頭的李元吉一身甲胄,披著已經馴服的烏騅馬,緩緩的走過城門。
街道左右圍滿了前來觀望的人群,年過半百的老者無不是雙目含淚,這些年突厥時常侵襲,令無數人家破人亡。
他們之中,有的是至親是死在了突厥人的刀下,有的是自己深受突厥人折磨,如今聽聞突厥人大敗,突厥大汗更是丟了性命,對於保護他們周全的齊王怎能不感激涕零。
宇文思純等留守晉陽的官員見到李元吉,皆是笑著迎了過去,跪拜作禮。
李元吉自然也看到宇文思純,這些日子不見,人更加清瘦了,隻是一雙眸子光彩熠熠。
李元吉跳下馬,扶起行禮的竇誕與宇文歆,隨後走到宇文思純身前,“為正兄,你清瘦了。”
宇文思純心中湧出一股暖流,“大王前方對陣十萬突厥大軍,下臣所為不過是本職之事。”
李元吉在他肩頭拍了拍,“雁門與樓煩百姓被魚肉多年,餘糧所剩無幾,數萬大軍在前線,糧草都是靠你從晉陽押送,若非為正兄坐鎮後方,我也不敢如此行事。”
道完這句,李元吉轉過身,對著兩側百姓深深彎腰作禮。
這舉動,頓時讓圍觀的百姓驚愕了,一時間,鴉雀無聲,皆是滿臉惶恐的望向李元吉。
“諸位父老鄉親,此次大勝突厥人,雖說小王在前方對陣,但是如果沒有你們拿出家中的糧草供給將士們,並不畏辛勞的送至前線,突厥人來,我們哪還有力氣拿起兵器,小王與將士們早就餓得兩腿發軟了!”
說到這李元吉笑了,周圍的百姓也跟著笑了,特別是人群中那些相應招募押送糧草的男丁,在自家婆娘身前,腰板都不自覺的挺直了幾分。
李元吉頓了頓,環視那一張張淳樸的麵龐,將聲音提高了幾分,“傳我令,所有將士與百姓作禮!”
一聲令下,李道玄、李靖等人率先下馬,先進城的千餘人跟著李元吉一起抱拳行禮,隨後城外甲胄摩擦聲響起,幾萬大軍,皆是抱拳作禮之態。
有在街邊閣樓上的百姓,看到這一幕,無不是麵色動容。
“大王,使不得,使不得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叟滿臉淚水,顫顫巍巍的上前。
李元吉快步上橋了扶住了他,“這次大捷是並非小王一人之功,是屬於所有大唐將士與百姓共同所有”。
說著,李元吉又是提高了聲音,“將士殺敵之功,小王如實報奏朝廷,必有賞賜。並州百姓的付出,小王也會上報朝廷,請求聖人在今歲的田稅上有所減少,同時,齊王府將令人在城中建忠義祠,記下軍民齊心,保家衛國的壯舉!”
“我等拜謝大王!”
百姓與將士齊齊跪下。
李元吉負手而立,身後李道玄一臉思索的模樣,李靖則是目不轉睛的盯著李元吉,竇孝慈與宇文思純已然見怪不怪,相視一笑。
王家兄弟之間,是已經換了漢服的阿史那·什缽苾,一路上默然的臉龐上多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李元吉讓李靖等人安頓好將士,自己在竇孝慈等人的簇擁下走向齊王府。
一路上,李元吉發現晉陽城多了不少戴璞帽身穿長袍一副士子裝束的讀書人,遂不由與宇文思純問起緣由。
哪知宇文思純聽後自顧自的笑了起來,好一會才道,“大王莫不是忘了你興辦書院,建閱書樓,更使用印刷術大量印出經書,如今晉陽城已經在讀書人中傳了開。紛紛來此,見到裝訂的經書無不歡喜,更多人則是整日在閱書樓內免費讀書,當然,最後追捧的還是藏書閣的一旬日舉辦一次的辯經會,楊家小娘子當真是奇人,起初那些讀書人看不上她,可辯經之後居然無人出其左右,加上小娘子修繕古卷,執掌經書印刷,如今頗受讀書人追捧。”
宇文思純滔滔不絕的說著,李元吉聽後,明白自己先前所作起了效果,隻要繼續謀劃,何愁晉陽不能成為天下文人心中聖地。
隻是讓李元吉沒想到的是楊小娘子竟然如此多才,一眾讀書人都辯不過她,委實厲害,想到這裏,李元吉腦中浮現出了楊清秀的麵龐,隨即目光在人群中來迴找了幾圈,並沒有見到那俏麗的身影,心裏不知為何,竟然有幾分的失落。
迴到齊王府,李元吉脫下甲胄,換了身厚實的玄色纏金絲袍衣,將李靖等人喚到了書房。
對於這種場景,李道玄沒有拒絕,隻是靜靜的跪坐在李元吉的右邊上首。尉遲恭也靜默不語,但心裏卻又胸潮澎湃,他委實沒有料到自己這個降將能與齊王麾下一眾親信共同參與議事。
“諸位都是小王至親至信之人,朝廷的封賞我會去上書。”
李元吉這句話讓眾人心中大喜,突厥敗北,齊王在聖人心中的分量自然不言而喻,由齊王上書,朝廷的封賞可想而知。
李元吉頓了頓,又是道,“大敗突厥是件天大的好事,但也是麻煩事,參戰的將士功勞必須核實清楚,不能寒了弟兄們的心,另外也不能少了裴相與劉將軍的功勞,這事就由李靖將軍來草擬奏折吧。”
“諾”,李靖點首領命,“大王放心,下臣定公正行事。”
“並州百姓支援前線一事,為正你替我擬個請功的奏折,懇請朝廷能減少並州今年兩成稅賦。”想了想,李元吉又是道,“樓煩、雁門以及馬邑三郡受劉武周盤剝,民不聊生,請朝廷免一年的稅賦,以讓百姓歸心於我大唐。”
宇文思純連連點頭,“大王放心,但是你先前所說的立碑之事如何去做?”
立碑並非李元吉一時興起,在與突厥人交戰之時,看著一張張失去光彩的臉龐,便有了這念頭,要讓世人記住這些曾經為了保護身後百姓奮不顧身的生命。
“建一座忠義祠,立忠義碑,碑的兩側分別篆刻,正麵是此次突厥之戰,反麵則是所有命隕沙場將士的名字,務必不遺漏一人,不能讓忠魂得不到敬仰。”
宇文思純明白了,李元吉這是要為所有死去的將士豎碑立傳,當即肅然起敬,“大王仁義,我等牢記於心。”
說是議事,其實大多是李元吉在說,隻是他所言之事大家都極為信服,因而無不是點首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