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年,朱棣禦駕親征阿魯台凱旋迴京,卻在京城遭遇了刺殺。孫愚和聶興幾人廝殺了一番,才發現轎輦裏空空如也,這才意識到中了圈套,孫愚匆忙拉著孫若薇撤退。


    迴到宮中後,朱棣立即召見了太子、漢王以及五城兵馬司,當眾讚賞了朱高煦的未雨綢繆,使自己免於一場刺殺。


    比起漢王朱高煦的提前預判反賊動向,太子朱高熾麵對朱棣的質問反而一直結結巴巴迴答不上來,朱棣內心一陣失望。


    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占據了朱棣的內心,當著眾人的麵,他準備訓斥朱高熾,卻被朱瞻基攔住了。


    朱瞻基有心替父親解圍,但麵對氣頭上的朱棣,他也沒有十全的把握,但他有絕招。


    朱瞻基朝朱棣做了個口型:妹妹。


    朱棣輕咳兩聲,對朱高熾的態度瞬間變得和顏悅色,“想必太子也受了驚嚇,便先行迴宮休息吧。”


    有了朱瞻基的提醒,朱棣哪還敢罵朱高熾,生怕兒子迴去告狀,他的寶貝孫女闖進大殿指著他鼻子罵。


    漢王垂頭,隱藏自己陰霾的眼神,朱高熾不就是比他會投胎,成了嫡子,又生了一對討喜的兒女嗎?憑什麽他的平庸就能因此被掩蓋?


    朱高煦一直力求軍權,說是方便在城中搜捕刺客,但朱棣現在滿腦子都是怎麽應付阿寧的質問,哪兒還會把軍權給朱高煦,三言兩語打發了他,自己派人去查刺客了。


    朱瞻基想要跟著一起去,卻被朱棣攔下,“你不能去,就在這兒待著,朕已經命人叫了阿寧來。”


    朱瞻基嘴角抽搐,大約猜到了爺爺的想法,這是怕阿寧生氣,想讓自己當中間人勸勸呢。


    談話間,內侍的請安聲已經傳進來了。


    “奴才給永寧公主請安!”


    或許是存了通風報信的心思在,內侍說話的聲音格外的大。


    朱棣連忙整理著裝,又正了正發冠,然後便一直盯著門口看。


    阿寧身著水藍雲紋錦長衫,下身搭配著織金馬麵裙,怎麽瞧都是一副溫柔賢淑的樣子,但隻有朱家人才知道,這位表麵溫柔的公主罵起人來有多狠。


    朱高熾背對著門口,仿佛掐著點一樣,在阿寧進門的那一刻抽噎了起來,“爹爹若是瞧不慣我的作為,大可將這太子之位給二弟,賜我一個偏遠的封地,我帶著妻兒遠離京城。”


    朱棣在聽見朱高熾抽抽嗒嗒的樣子的時候,就預感不妙,但來不及阻止,朱高熾的話就劈裏啪啦地說完了。


    阿寧走到朱棣麵前的時候,朱高熾的這句話剛好說完。


    “不是,阿寧啊,你爹爹這是...”


    阿寧打斷朱棣的話,“爺爺是不是又罵爹爹了?”


    朱棣有口難辯,他真的沒罵朱高熾,但實話實說,先前對朱高熾的質問也是真的,他心虛地很。


    “怎麽會呢?你爹爹也是爺爺最疼愛的兒子,爺爺怎舍得罵他?”


    朱棣一世英名,馳騁沙場,讓多少人聞風喪膽,但在孫女的麵前,半句謊言都不敢說。


    阿寧輕哼一聲,表示她不相信。


    “爹爹都哭了,爺爺還說沒罵。”


    朱棣連忙拉過朱瞻基,“真的,不信你問你哥哥。”


    朱瞻基點頭,“確實如此,爺爺並沒有罵爹爹,隻是當著眾人的麵表揚了二叔。”


    阿寧眉眼冷淡,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抬頭看著朱棣,等著解釋。


    朱棣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他表揚朱高煦是為了鞭策朱高熾,但誰知道這個倒黴孫子告訴了阿寧,他總不能當著朱高熾的麵直接說明緣由吧,那他的臉還要不要了?


    阿寧也不催促,隻是淡淡道:“我覺得爹爹說得有理,不如爺爺廢了爹爹的太子之位,改封為王,再賜一個封地,我們一家人遠離京城。”


    朱棣眼一閉,心一橫,承認了:“爺爺表揚你二叔隻是想讓你爹爹求上進,不要整日隻讀聖書而忘了武術,被諸王壓一頭,受朝臣參議。”


    朱高熾為人和善,會是個仁君,但未必是個明君。明君需殺伐果斷,朱高幟心軟,遠遠沒有這個決心。


    朱棣的三個兒子都是與發妻徐皇後所生,尚未稱帝的時候三個兒子也是手足情深,但為了這麽一個皇位,卻鬧翻了,相互算計。


    朱棣人至晚年,格外想念闔家歡樂的時候,總想著在三個兒子調和,卻忘了一碗水端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影視之美色撩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中月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中月下並收藏綜影視之美色撩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