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堤口,離遼陽不過三十裏。
半個時辰前,多爾袞兵至,眼望遼陽,目光毒辣。
一聲怒吼道:“孫承宗,我要你三萬兵馬為多鐸陪葬!”
轟隆一聲,堤口而破,蛟水翻騰,卷起山石奔向遼陽。
奔騰不息,萬龍咆哮,卻掩蓋不住多爾袞放肆大笑。
見兩萬鐵騎狂奔出營,孫承宗安心。
阿敏站在山坡,枯瘦的臉竟緊皺眉頭。
呢喃道:“明軍騎兵怎麽往大寧堡去?為何不追擊我軍?為何不駐守遼陽?”
庫爾纏暗叫一聲,言道:“貝勒,是否出了變故?”
阿敏也被問住,他尚未知曉何種變故。
忽一人得報:“貝勒,楊吉利大軍已至大寧堡外,請貝勒出兵攻打大寧堡。”
“什麽?楊吉利攻打大寧堡?”庫爾纏震驚道。
阿敏目光閃爍,怒罵道:“楊吉利,你壞了大事啊!”
遂命大軍火速趕往大寧堡。
這可真是冤枉楊吉利,阿敏與多爾袞之謀楊吉利從何得知。
他的火炮營至大寧堡外,得知守軍不足五千之數,又知阿敏所在。
若攻下大寧堡把守渡口,阻斷明軍之路,豈不是掌握命脈。
半個時辰後,一騎聲嘶力竭道:“洪水來了,洪水來了。”
孫承宗大驚,遂命讓百姓登上高牆,令士卒乘皮筏、小舟之物。
自己則登高城而四望,卻見四處竟成澤國,這蛟水兇猛至極。
正一點點蠶食周遭樹木,良田、荒地,城外不聽勸的百姓被卷入其中。
片刻後,大水潰城,淹平屋脊,各街房屋傾塌幾半,城垣倒塌時竟壓死數十人。
水漫遼陽,不聽詔令登高牆、屋簷的百姓奔逃潰亂,被水花打入水中。
任憑在水中唿喊、大叫也無濟於事,折騰片刻後沉沒在水底,不見蹤影。
張國忠與高國相、袁宗弟幾人急忙爬上高樓,見腳底下的大水不由得心悸!
再瞅瞅其上漂來的浮屍、那漲大肚皮的牛羊也不停作嘔。
他們的羊皮筏子被利器所破,一皮筏十人隻活了四人不到。
若非他等抓緊屋簷,也會和其他人一同落入水中,卷的不知何處。
孫承宗也擔心不已,他不知皮筏能否在水中漂浮。
但望去,見數百皮筏穩穩當當漂浮在水上,亦是長舒一口氣。
可較為痛心,仍有數百上千士卒被卷入水中,不知去向。
若無事先準備,誰人能逃脫這兇猛蛟龍,定會葬身在魚腹之中。
忽見水上有黑點而來,孫承宗吼道:“兵將持弩!”
黑點依稀可見,正是多爾袞領軍乘舟而下,欲見明軍屍橫遍野,遼陽城池倒塌。
可定睛一瞧,數百皮筏漂浮在水中,皮筏有人影,怕有數千人。
心中大驚道:“怎會有皮筏在,難不成孫承宗早知水攻之計?”
當下麵色難看,難不成他之計被破?
環視一周未見祖大壽、滿桂之大旗,以為葬身魚腹,沉入水底,心情大好。
隔著五百步,言道:“孫承宗,大水漫灌,損兵折將是何滋味!”
金軍齊齊吼之,“孫承宗,損兵折將!”
城牆上,孫承宗笑了笑,並不言語。
迴應多爾袞的便是老山口上一發炮彈。
一發實心彈落在多爾袞身旁三丈內,打翻一艘小舟。
舟上之人盡在水中撲騰,抓住漂浮的木板不斷喘息。
濺起的水花卻是澆在多爾袞身上,將他淋成落湯雞。
明軍大笑,嘲諷之意傳進多爾袞耳中,讓多爾袞氣急敗壞。
老山口上,祖澤清一腳將人踢開,親自上手將炮口對準金軍。
一發再射,離多爾袞不足兩丈處炸響,小舟晃蕩差點翻沒。
多爾袞眼前無望,怒道:“迴軍!”
見多爾袞撤軍,孫承宗大喜。
卻又想起一事,當即臉色大變。
黃龍領兵從鞍山而來,於今夜抵遼陽。
這洪流定往鞍山奔去,若是被卷入蛟水中恐黃龍部兇多吉少。
可他也無能為力,隻能將遼陽這個爛攤子收拾起來。
祖大壽與滿桂行軍中,突見地上一陣震動,急忙爬上小山坡。
見到肆虐的河水朝遼陽而去!
兩人麵色蒼白,想起孫承宗的話語,才明白為何讓兵馬急切而走。
一人上前道:“三位大人,這是我家老爺給二位的信。”
祖大壽接過後細細觀之,麵色才緩和,又將信遞給滿桂,趙率教。
“陛下當真是料事如神啊!”
遵化城外,坐在馬車內的崇禎冷不丁打個噴嚏。
馬車旁的王承恩問道:“皇爺,可有不適?”
揉揉鼻子的崇禎道:“無事,盡快迴京!”
心中暗道:“是周柔想我了?”
祖大壽三人麵麵相覷,索性奔向大寧堡,籌備糧草、衣甲、藥材之物。
楊吉利於大帳中,忽聞阿敏率部趕來,甚為大喜,將其迎入帳中。
一進帳的阿敏對楊吉利冷眼言笑,搞得楊吉利十分難堪。
庫爾纏歎道:“固山,你可闖下大禍。”
揚吉利不明白狀況,便道:“何禍?”
庫爾纏迴道:“貝勒與貝子二人合計水淹遼陽,本一舉殲滅明軍三萬兵馬。
偏巧你領兵至大寧堡,明軍得了消息。
放水前,明軍兩萬鐵騎逃竄大寧堡。”
楊吉利直唿大冤,他怎會知曉水攻之計,若是知曉定不會駐軍大寧堡外。
事已至此,也無能為力。
阿敏道:“遼陽雖亂,明軍主力尚在。
若強攻大寧堡償不得失,待多爾袞之信再行決策。”
大寧堡內,孫祖壽麵色沉重,金軍萬餘兵馬便在城外。
城內守軍不足五千,怕是金軍來攻,大寧難守。
憂心忡忡之際,士卒來報:“將軍,我軍兩萬鐵騎來援!”
孫祖壽道:“打著何人旗號?”
士卒道:“祖、滿、趙三旗。”
孫祖壽大喜道:“定是督師知曉金軍來襲,命大軍來援大寧定固若金湯。”
金軍大帳中,楊吉利聞明軍兩萬鐵騎已至,麵色難堪。
阿敏卻不斷敲打案桌,似在商討對策!
營帳掀開,走進一風塵仆仆之人。
阿敏笑道:“多爾袞,遼陽拿下?”
多爾袞道:“水攻被孫承宗識破,明軍乘皮筏漂浮在水上,遼陽城未破。”
帳內人無不傻眼,蛟水肆虐誰能未卜先知,那還讓人活不活了。
楊吉利道:“定是崇禎小兒勘破計謀。
早先寧完我一水滅林丹汗、卜失免,卻被明軍躲過,用的正是那皮筏。”
眾人一時間無話可說,眼下遼陽被奪,明軍主力未損,卻再戰之唯恐兩敗俱傷。
阿敏道:“傳信皇太極,讓他決策,打還是不打?”
揚吉利早就看出,阿敏欲保存實力,多爾袞欲報弟仇,怎能齊心協力。
遂命人報信至盛京。
半個時辰前,多爾袞兵至,眼望遼陽,目光毒辣。
一聲怒吼道:“孫承宗,我要你三萬兵馬為多鐸陪葬!”
轟隆一聲,堤口而破,蛟水翻騰,卷起山石奔向遼陽。
奔騰不息,萬龍咆哮,卻掩蓋不住多爾袞放肆大笑。
見兩萬鐵騎狂奔出營,孫承宗安心。
阿敏站在山坡,枯瘦的臉竟緊皺眉頭。
呢喃道:“明軍騎兵怎麽往大寧堡去?為何不追擊我軍?為何不駐守遼陽?”
庫爾纏暗叫一聲,言道:“貝勒,是否出了變故?”
阿敏也被問住,他尚未知曉何種變故。
忽一人得報:“貝勒,楊吉利大軍已至大寧堡外,請貝勒出兵攻打大寧堡。”
“什麽?楊吉利攻打大寧堡?”庫爾纏震驚道。
阿敏目光閃爍,怒罵道:“楊吉利,你壞了大事啊!”
遂命大軍火速趕往大寧堡。
這可真是冤枉楊吉利,阿敏與多爾袞之謀楊吉利從何得知。
他的火炮營至大寧堡外,得知守軍不足五千之數,又知阿敏所在。
若攻下大寧堡把守渡口,阻斷明軍之路,豈不是掌握命脈。
半個時辰後,一騎聲嘶力竭道:“洪水來了,洪水來了。”
孫承宗大驚,遂命讓百姓登上高牆,令士卒乘皮筏、小舟之物。
自己則登高城而四望,卻見四處竟成澤國,這蛟水兇猛至極。
正一點點蠶食周遭樹木,良田、荒地,城外不聽勸的百姓被卷入其中。
片刻後,大水潰城,淹平屋脊,各街房屋傾塌幾半,城垣倒塌時竟壓死數十人。
水漫遼陽,不聽詔令登高牆、屋簷的百姓奔逃潰亂,被水花打入水中。
任憑在水中唿喊、大叫也無濟於事,折騰片刻後沉沒在水底,不見蹤影。
張國忠與高國相、袁宗弟幾人急忙爬上高樓,見腳底下的大水不由得心悸!
再瞅瞅其上漂來的浮屍、那漲大肚皮的牛羊也不停作嘔。
他們的羊皮筏子被利器所破,一皮筏十人隻活了四人不到。
若非他等抓緊屋簷,也會和其他人一同落入水中,卷的不知何處。
孫承宗也擔心不已,他不知皮筏能否在水中漂浮。
但望去,見數百皮筏穩穩當當漂浮在水上,亦是長舒一口氣。
可較為痛心,仍有數百上千士卒被卷入水中,不知去向。
若無事先準備,誰人能逃脫這兇猛蛟龍,定會葬身在魚腹之中。
忽見水上有黑點而來,孫承宗吼道:“兵將持弩!”
黑點依稀可見,正是多爾袞領軍乘舟而下,欲見明軍屍橫遍野,遼陽城池倒塌。
可定睛一瞧,數百皮筏漂浮在水中,皮筏有人影,怕有數千人。
心中大驚道:“怎會有皮筏在,難不成孫承宗早知水攻之計?”
當下麵色難看,難不成他之計被破?
環視一周未見祖大壽、滿桂之大旗,以為葬身魚腹,沉入水底,心情大好。
隔著五百步,言道:“孫承宗,大水漫灌,損兵折將是何滋味!”
金軍齊齊吼之,“孫承宗,損兵折將!”
城牆上,孫承宗笑了笑,並不言語。
迴應多爾袞的便是老山口上一發炮彈。
一發實心彈落在多爾袞身旁三丈內,打翻一艘小舟。
舟上之人盡在水中撲騰,抓住漂浮的木板不斷喘息。
濺起的水花卻是澆在多爾袞身上,將他淋成落湯雞。
明軍大笑,嘲諷之意傳進多爾袞耳中,讓多爾袞氣急敗壞。
老山口上,祖澤清一腳將人踢開,親自上手將炮口對準金軍。
一發再射,離多爾袞不足兩丈處炸響,小舟晃蕩差點翻沒。
多爾袞眼前無望,怒道:“迴軍!”
見多爾袞撤軍,孫承宗大喜。
卻又想起一事,當即臉色大變。
黃龍領兵從鞍山而來,於今夜抵遼陽。
這洪流定往鞍山奔去,若是被卷入蛟水中恐黃龍部兇多吉少。
可他也無能為力,隻能將遼陽這個爛攤子收拾起來。
祖大壽與滿桂行軍中,突見地上一陣震動,急忙爬上小山坡。
見到肆虐的河水朝遼陽而去!
兩人麵色蒼白,想起孫承宗的話語,才明白為何讓兵馬急切而走。
一人上前道:“三位大人,這是我家老爺給二位的信。”
祖大壽接過後細細觀之,麵色才緩和,又將信遞給滿桂,趙率教。
“陛下當真是料事如神啊!”
遵化城外,坐在馬車內的崇禎冷不丁打個噴嚏。
馬車旁的王承恩問道:“皇爺,可有不適?”
揉揉鼻子的崇禎道:“無事,盡快迴京!”
心中暗道:“是周柔想我了?”
祖大壽三人麵麵相覷,索性奔向大寧堡,籌備糧草、衣甲、藥材之物。
楊吉利於大帳中,忽聞阿敏率部趕來,甚為大喜,將其迎入帳中。
一進帳的阿敏對楊吉利冷眼言笑,搞得楊吉利十分難堪。
庫爾纏歎道:“固山,你可闖下大禍。”
揚吉利不明白狀況,便道:“何禍?”
庫爾纏迴道:“貝勒與貝子二人合計水淹遼陽,本一舉殲滅明軍三萬兵馬。
偏巧你領兵至大寧堡,明軍得了消息。
放水前,明軍兩萬鐵騎逃竄大寧堡。”
楊吉利直唿大冤,他怎會知曉水攻之計,若是知曉定不會駐軍大寧堡外。
事已至此,也無能為力。
阿敏道:“遼陽雖亂,明軍主力尚在。
若強攻大寧堡償不得失,待多爾袞之信再行決策。”
大寧堡內,孫祖壽麵色沉重,金軍萬餘兵馬便在城外。
城內守軍不足五千,怕是金軍來攻,大寧難守。
憂心忡忡之際,士卒來報:“將軍,我軍兩萬鐵騎來援!”
孫祖壽道:“打著何人旗號?”
士卒道:“祖、滿、趙三旗。”
孫祖壽大喜道:“定是督師知曉金軍來襲,命大軍來援大寧定固若金湯。”
金軍大帳中,楊吉利聞明軍兩萬鐵騎已至,麵色難堪。
阿敏卻不斷敲打案桌,似在商討對策!
營帳掀開,走進一風塵仆仆之人。
阿敏笑道:“多爾袞,遼陽拿下?”
多爾袞道:“水攻被孫承宗識破,明軍乘皮筏漂浮在水上,遼陽城未破。”
帳內人無不傻眼,蛟水肆虐誰能未卜先知,那還讓人活不活了。
楊吉利道:“定是崇禎小兒勘破計謀。
早先寧完我一水滅林丹汗、卜失免,卻被明軍躲過,用的正是那皮筏。”
眾人一時間無話可說,眼下遼陽被奪,明軍主力未損,卻再戰之唯恐兩敗俱傷。
阿敏道:“傳信皇太極,讓他決策,打還是不打?”
揚吉利早就看出,阿敏欲保存實力,多爾袞欲報弟仇,怎能齊心協力。
遂命人報信至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