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王城,金鑾殿。
帝王身穿紋龍墨袍端坐在上,九級禦階下是跪坐玉蒲上的三公,再下一箭之地,就是大齊的棟梁之臣們。
殿中跪著兩名封疆大吏,分別管轄著大齊九州中的中州與宛州。他們聯名參奏的是齊帝疼寵入骨的嫡公主逸寧殿下。
——以渭河水患為由。
“渭城覆沒就在眼前,當務之急應是舍渭保宛,殿下卻遲遲不肯撤出征夫奔赴宛州,還要從宛州征調藥材,這實在是舍本逐末啊,陛下!”宛州牧高舉玉笏,話裏還帶著激憤。
“臣懇請陛下召迴逸寧公主!”中州牧接著說道:“渭城收納兩萬征夫已經十分擁堵,殿下卻還是用虎符調遣遼陽兵馬入渭,此舉實在是令人擔憂!”
高坐的帝皇不說話,撚須的動作有些緩慢。
劉敏陽察言觀色,看了帝王的神情,在心裏思量了一番,朝禦史大夫左懷青看了一眼。
左懷青不動如山,完全不理會丞相大人的眼色。
“臣有事啟奏。”最終是禦史中丞出了頭。
齊帝掃他一眼,淡聲道:“奏。”
“臣以為,逸寧公主身為帝姬,實在不應為國事奔波操勞。”禦史中丞采取迂迴之術,“一則,陛下膝下四位皇子,太子殿下和吳王殿下都已經成年,可以為陛下分憂了;二則,逸寧公主乃先皇後嫡公主,諸位公主都在京都,卻獨獨讓嫡公主冒險居住渭城這樣一個小城,實在是不符宗法……”
齊帝意味不明地“嗯”一聲,盯著他繼續說下去。
禦史中丞莫名覺得有些冷,卻還是強撐著說道:“臣以為逸寧殿下心存仁善,做不了舍城之事,應當換太子殿下或吳王這樣果決的男子去坐鎮渭城。”
“舍城?”帝王終於開口,“卿等已經一致決定舍棄渭城了?”
所有朝臣都屏息垂首,一時鴉雀無聲。
“欽天監怎麽說?”齊帝朝一側投去目光。
角落裏精瘦的老臣啞聲迴話:“稟陛下,卦象預示,暴雨至少還有半月。”
其實照這樣的雨勢,不需要半個月,幾天就能淹了渭城,然後覆沒宛州大半土地。
齊帝沉吟不語,宛州牧膝行半步,重重磕了一個頭,:“陛下不要宛州了麽?”
劉敏陽不再沉默,額頭貼地,沉聲道:“渭城之事是臣留下的爛攤子,臣懇請陛下給臣一個補救的機會。”
齊帝尚未應聲,文太尉先一步開口:“相爺想要怎麽補救?”
“下官也很好奇。”左懷青難得地出聲應和武將。
三公鬥起來,百官都不再出言,帝王高坐其上,垂眸並不言語。
劉敏陽直接把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臣以為,與其年年受渭城水患之擾,不如直接舍去這個小城,築起長堤將宛州圍住。”
“劉相此言為何不在兩月前說呢?”文太尉捋著胡須,話說的刻薄:“渭城都要泡在水裏了,別說是兩萬征夫,就是加上遼陽三萬駐軍,整整五萬人也不能在暴雨洪水裏築堤吧!”
“老太尉誤解了。”劉敏陽不緊不慢,“陛下,臣的意思是現在就放棄渭城,把城民和征夫都轉移到宛州境內,在宛州邊界築堤。”
“洪水滔天,長堤要多長才能防住?暴雨裏又將如何築堤?這樣大的工程,所需時日是多久?洪水會不會等相爺的長堤築好再撲過來?渭城的百姓流向宛州,今後又將如何安置?”左懷青連珠炮似的提出質問,最後不鹹不淡地補了一句:“劉相是要補救這個爛攤子,還是要擴大事態?”
劉敏陽招架不住,想要反駁又無從下手,隻能勉強維持麵上的鎮定,不失了一國丞相的氣度。
“兒臣以為,渭河水患還是要從根源治起。”吳王齊顯出列,利落地跪在地上。
齊帝的眼神略晦暗了一些,臉上卻還是看不出如何表情,“說說看。”
“渭河受山嶺阻隔,在雷州與渭城之間有許多曲折,也正是因為如此,每每暴雨時節,河水都要匯集在渭城一帶,時時都有淹沒之險……”
齊顯不緊不慢,隱隱有賣弄的意思,旁人不知什麽感受,左懷青卻率先嘲弄道:“吳王殿下看看渭城的水漲到哪裏了吧!等殿下說完先祖皇帝造渭城的始末,臣怕渭城已經消失於大齊史冊了!”
被左懷青擠兌,齊顯也有些訕訕,他摸了摸鼻子,開始直奔正題:“雷州常年幹旱,礦產也幾乎開采枯盡,兒臣以為,可以將洪水引入雷州。舍雷保宛,並不吃虧。”
左懷青皺了皺眉,看一眼劉敏陽,忍著沒有先出聲。
“雷州百姓如何安置?”劉敏陽顯然也有些錯愕於齊顯的提議。
齊顯挑眉,“若宛州陷於洪水,宛州百姓又如何安置?”
如果硬要在宛州和雷州之間做選擇,確實如齊顯所說,舍雷保宛是最好的選擇。
宛州有大齊最適宜耕種的土壤,最繁華的貿易,最富有的商賈,居住著大齊最多的百姓;這些雷州都沒有。
雷州隻有黃沙、幹旱、采礦留下的坑坑窪窪,以及一群蠻橫蒙昧的刁民。
“說下去。”帝王似乎也已經有了取舍。
齊顯自懷中取出奏章,眼尖的宦臣立刻呈到了齊帝的麵前。
裏麵繪有渭城和雷州邊界、渭城和宛州邊界兩兩接壤的粗略地圖。如果江樵在場,他一眼就可以認出,那和阿薑畫的一模一樣。
隻是方法大不相同。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逸寧公主說炸山就炸山的魄力。
“雷州牧沈誌明似乎是劉相的女婿,他作出犧牲,也算是為劉相彌補十年前犯的過錯了。”文太尉看出了劉敏陽的遲疑,立刻就站到了齊顯的陣營。
渭河改道,是劉敏陽一輩子也洗不去的汙點。他也明白,所以咬咬牙,還是隻能吃了這個悶虧:“臣附議。”
沈誌明丟了雷州也不要緊,他找機會再把人調進京就是了。
齊顯心裏得意,高聲說道:“兒臣算過,直接從渭城調集征夫,冒雨貫通這幾個彎道,雷州那邊也派人一起施工,不出五日就可以打通河道,這時雷州百姓也已經撤走,剛好把洪水引入雷州。”
齊帝並不著急下定論:“卿等怎麽看?”
宛州牧率先叩首,高喊:“臣附議!”
群臣思量再三,確定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陸陸續續表態:“臣附議。”
大局似乎已定,齊顯洋洋自得地掃視百官,第一次發覺自己裏皇位如此的近。
“晟兒!”
帝王一聲輕喚,驚得群臣立刻屏息,落針可聞的靜默裏,軋軋的軲轆聲響徹大殿。
在侍婢簇擁下出現的是個坐在輪椅上的文弱青年,他相貌英俊非凡,卻難掩滿麵病容,蠟黃著臉色,似乎下一刻就要暈厥過去。
即使如此,群臣還是俯首高唿:“拜見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大齊皇儲,不容輕視。
帝王身穿紋龍墨袍端坐在上,九級禦階下是跪坐玉蒲上的三公,再下一箭之地,就是大齊的棟梁之臣們。
殿中跪著兩名封疆大吏,分別管轄著大齊九州中的中州與宛州。他們聯名參奏的是齊帝疼寵入骨的嫡公主逸寧殿下。
——以渭河水患為由。
“渭城覆沒就在眼前,當務之急應是舍渭保宛,殿下卻遲遲不肯撤出征夫奔赴宛州,還要從宛州征調藥材,這實在是舍本逐末啊,陛下!”宛州牧高舉玉笏,話裏還帶著激憤。
“臣懇請陛下召迴逸寧公主!”中州牧接著說道:“渭城收納兩萬征夫已經十分擁堵,殿下卻還是用虎符調遣遼陽兵馬入渭,此舉實在是令人擔憂!”
高坐的帝皇不說話,撚須的動作有些緩慢。
劉敏陽察言觀色,看了帝王的神情,在心裏思量了一番,朝禦史大夫左懷青看了一眼。
左懷青不動如山,完全不理會丞相大人的眼色。
“臣有事啟奏。”最終是禦史中丞出了頭。
齊帝掃他一眼,淡聲道:“奏。”
“臣以為,逸寧公主身為帝姬,實在不應為國事奔波操勞。”禦史中丞采取迂迴之術,“一則,陛下膝下四位皇子,太子殿下和吳王殿下都已經成年,可以為陛下分憂了;二則,逸寧公主乃先皇後嫡公主,諸位公主都在京都,卻獨獨讓嫡公主冒險居住渭城這樣一個小城,實在是不符宗法……”
齊帝意味不明地“嗯”一聲,盯著他繼續說下去。
禦史中丞莫名覺得有些冷,卻還是強撐著說道:“臣以為逸寧殿下心存仁善,做不了舍城之事,應當換太子殿下或吳王這樣果決的男子去坐鎮渭城。”
“舍城?”帝王終於開口,“卿等已經一致決定舍棄渭城了?”
所有朝臣都屏息垂首,一時鴉雀無聲。
“欽天監怎麽說?”齊帝朝一側投去目光。
角落裏精瘦的老臣啞聲迴話:“稟陛下,卦象預示,暴雨至少還有半月。”
其實照這樣的雨勢,不需要半個月,幾天就能淹了渭城,然後覆沒宛州大半土地。
齊帝沉吟不語,宛州牧膝行半步,重重磕了一個頭,:“陛下不要宛州了麽?”
劉敏陽不再沉默,額頭貼地,沉聲道:“渭城之事是臣留下的爛攤子,臣懇請陛下給臣一個補救的機會。”
齊帝尚未應聲,文太尉先一步開口:“相爺想要怎麽補救?”
“下官也很好奇。”左懷青難得地出聲應和武將。
三公鬥起來,百官都不再出言,帝王高坐其上,垂眸並不言語。
劉敏陽直接把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臣以為,與其年年受渭城水患之擾,不如直接舍去這個小城,築起長堤將宛州圍住。”
“劉相此言為何不在兩月前說呢?”文太尉捋著胡須,話說的刻薄:“渭城都要泡在水裏了,別說是兩萬征夫,就是加上遼陽三萬駐軍,整整五萬人也不能在暴雨洪水裏築堤吧!”
“老太尉誤解了。”劉敏陽不緊不慢,“陛下,臣的意思是現在就放棄渭城,把城民和征夫都轉移到宛州境內,在宛州邊界築堤。”
“洪水滔天,長堤要多長才能防住?暴雨裏又將如何築堤?這樣大的工程,所需時日是多久?洪水會不會等相爺的長堤築好再撲過來?渭城的百姓流向宛州,今後又將如何安置?”左懷青連珠炮似的提出質問,最後不鹹不淡地補了一句:“劉相是要補救這個爛攤子,還是要擴大事態?”
劉敏陽招架不住,想要反駁又無從下手,隻能勉強維持麵上的鎮定,不失了一國丞相的氣度。
“兒臣以為,渭河水患還是要從根源治起。”吳王齊顯出列,利落地跪在地上。
齊帝的眼神略晦暗了一些,臉上卻還是看不出如何表情,“說說看。”
“渭河受山嶺阻隔,在雷州與渭城之間有許多曲折,也正是因為如此,每每暴雨時節,河水都要匯集在渭城一帶,時時都有淹沒之險……”
齊顯不緊不慢,隱隱有賣弄的意思,旁人不知什麽感受,左懷青卻率先嘲弄道:“吳王殿下看看渭城的水漲到哪裏了吧!等殿下說完先祖皇帝造渭城的始末,臣怕渭城已經消失於大齊史冊了!”
被左懷青擠兌,齊顯也有些訕訕,他摸了摸鼻子,開始直奔正題:“雷州常年幹旱,礦產也幾乎開采枯盡,兒臣以為,可以將洪水引入雷州。舍雷保宛,並不吃虧。”
左懷青皺了皺眉,看一眼劉敏陽,忍著沒有先出聲。
“雷州百姓如何安置?”劉敏陽顯然也有些錯愕於齊顯的提議。
齊顯挑眉,“若宛州陷於洪水,宛州百姓又如何安置?”
如果硬要在宛州和雷州之間做選擇,確實如齊顯所說,舍雷保宛是最好的選擇。
宛州有大齊最適宜耕種的土壤,最繁華的貿易,最富有的商賈,居住著大齊最多的百姓;這些雷州都沒有。
雷州隻有黃沙、幹旱、采礦留下的坑坑窪窪,以及一群蠻橫蒙昧的刁民。
“說下去。”帝王似乎也已經有了取舍。
齊顯自懷中取出奏章,眼尖的宦臣立刻呈到了齊帝的麵前。
裏麵繪有渭城和雷州邊界、渭城和宛州邊界兩兩接壤的粗略地圖。如果江樵在場,他一眼就可以認出,那和阿薑畫的一模一樣。
隻是方法大不相同。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逸寧公主說炸山就炸山的魄力。
“雷州牧沈誌明似乎是劉相的女婿,他作出犧牲,也算是為劉相彌補十年前犯的過錯了。”文太尉看出了劉敏陽的遲疑,立刻就站到了齊顯的陣營。
渭河改道,是劉敏陽一輩子也洗不去的汙點。他也明白,所以咬咬牙,還是隻能吃了這個悶虧:“臣附議。”
沈誌明丟了雷州也不要緊,他找機會再把人調進京就是了。
齊顯心裏得意,高聲說道:“兒臣算過,直接從渭城調集征夫,冒雨貫通這幾個彎道,雷州那邊也派人一起施工,不出五日就可以打通河道,這時雷州百姓也已經撤走,剛好把洪水引入雷州。”
齊帝並不著急下定論:“卿等怎麽看?”
宛州牧率先叩首,高喊:“臣附議!”
群臣思量再三,確定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陸陸續續表態:“臣附議。”
大局似乎已定,齊顯洋洋自得地掃視百官,第一次發覺自己裏皇位如此的近。
“晟兒!”
帝王一聲輕喚,驚得群臣立刻屏息,落針可聞的靜默裏,軋軋的軲轆聲響徹大殿。
在侍婢簇擁下出現的是個坐在輪椅上的文弱青年,他相貌英俊非凡,卻難掩滿麵病容,蠟黃著臉色,似乎下一刻就要暈厥過去。
即使如此,群臣還是俯首高唿:“拜見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大齊皇儲,不容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