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第三項。朱厚照沒有發表看法而是看向弘治皇帝,希望他能夠給出決定。後者卻是不急著給出反應,反而饒有興致的看著朱厚照。
朱厚照一時是有些麻爪,這是什麽意思啊。
所以,朱厚照隻能繼續向弘治皇帝講解王越的奏疏。待到朱厚照這邊結束,弘治皇帝就說“壽兒,你覺得王越是否可信呢?而你又怎麽看王越?”
“兒臣並不喜歡他,可兒臣很難不承認他的確有統兵之才。將易得而帥難尋,這是太祖留下的經驗。所以他可信,父皇能夠用他也是證明。”
“那就是你是支持王越的想法,與韃靼人開啟戰事!”
“父皇,怒兒臣直言。不是支持而是必須,其原因有兩點,一是無論河套還有寧夏都不容有失,二是我們需要借此轉移一下朝中的注意力。”
朱厚照的話需要迴到哈密的問題上來,哈密衛與寧夏諸衛一樣它們都前出出草原,它們遙相唿應可以成為一把鉗子。所以大明朝廷之上對於哈密的問題一直是力保大於放棄,其中尤其以兵部尚書馬文升為首要求盡一切辦法保住哈密。
因為在馬文升看來哈密是甘肅鎮的緩衝區,不僅僅是與瓦剌、韃靼的緩衝,哈密還承擔著為大明和吐魯番充當緩衝地帶的任務。
馬文升認為包括哈密在內的關西七衛雖然貧瘠,且看起來完全沒有去管的必要。可是作為如今的大明兵部尚書、幾朝元老他有著在大明朝絕對頂尖的戰略眼光。
哈密失,則三邊之地糜爛!三邊糜爛,關中得失便是大明朝可以自己決定的事了。
同理,寧夏鎮、河套地區也是這樣。
在兩地中間是漠南(大約相當於後世中阿拉善草原)也是韃靼人永謝布部的主要活動地方,隔著一個寧夏鎮的就是河套。韃靼人的想法是加強對哈密的幹預從而讓大明被牽製,施行自己取的河套與寧夏衛的戰略想法,從而真正的將整個長城以外的漠南草原貫穿連通在一起。
以此,整個大明長城一線不過是他們氈房外的木柵欄,他能騎著馬可以從大同宣府一帶順著長城跑到哈密!以最大的限度發揮出他們天生就是強大與明軍的機動能力。
那時,離大明京城的距離幾乎可以被忽略。英廟時他能來,這個時候又如何不能來?
長城,發揮最大功能的情況是它需要一個緩衝。河套是,哈密衛也是。
遊牧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住所,沒有固定的生存環境。他們生來就是遊走在草原之上,他們的文化同樣不固定。但這不代表他們沒有碾壓中原農耕文明的實力,當元朝的皇帝坐在大都的皇宮時,整個中原從北到南都是蒙古人的牧場,蒙古人抖動一下鞭子就可以讓漢人跪在地上。
如果蒙古人喜愛他們的草原,那麽漢人也癡迷腳下的土地。朱厚照不想說大道理,隻是想說國雖大可有幾處土地是可以隨意丟棄?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現在人家已經是騎在臉上挑釁了,甚至把戰略意圖就擺在明麵上等著你來打。你不打,怎麽說的過去。
沒辦法了,開戰吧!
王越很謹慎,所以他在奏疏之外第一次使用密信。
信中,他對弘治皇帝極為詳細的描述了目前韃靼人在賀蘭山以及河套一帶的活動情況,他斷定在賀蘭山外一定有韃靼人的高層駐紮,這裏他給出了自己的判定,他認為在賀蘭山外駐紮的韃靼高層是是右翼三萬戶(韃靼被統一之後征服瓦剌,整個蒙古被從內部部落劃分,分左右翼各三萬戶。文中不按曆史時間,隻做內容需要改動)中永謝布部的領主亦不剌。
對於這一說法的佐證,王越給出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從近期甘肅邊牆外永謝布部對於邊牆的密集襲擾就可以斷定。
在以往,永謝布部也會對邊牆發起襲擊,但是其目的很多時候是挑釁以及劫掠,得手與否都會很快離去。
但最近他們一改以往套路,每每會出現有目的性的、有計劃性的、且長時間的襲擾。而且根據甘肅鎮上報的情況來看,他們似乎在醞釀著一場大規模的襲擊。具體目的卻不是甘肅,而是向東方向,而永謝布部向東就是寧夏鎮所在。
據此,王越斷定永謝布部的亦不剌在賀蘭山。而且他還說,韃靼內部右翼三萬戶之間似乎又開始了新一輪爭鬥,這次是永謝布部與河套的襖兒都司部。
巴圖孟克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妄圖恢複黃金家族往日的榮光。但是終究是徒勞,即便後世曆史中將他也稱為蒙古的中興之主,但是被他統一的蒙古在其死後又重新分化,且較之前草原上的蒙古人更為分化,黃金家族真的成了塵埃被牛羊踏進草原的土層之下。
現在的他,雖然是韃靼人的大汗頂著黃金家族後裔的正統名聲,但是他如今能夠掌握在手中的力量隻是一個察哈爾部而已!整個韃靼人內部,對他都是表麵迎合暗裏是也誰也不理睬。
永謝布部的亦不剌與襖兒都司部的阿爾禿斯對其都是極力的反對,因為這個原因兩部之間一直都是和和氣氣有來有往的。如今,兩部之間如果有衝突。那麽,代表著兩部之中有一部在慢慢倒向達延汗巴圖孟克!
這對於大明來說是非常可怕的,所以當務之急需要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王越的三項建議被批準,迴複立即離開北京城發往西北。
而與此同時,王恕與秦紘被天子在文華殿召見。君臣三人與殿內商議至晚間,弘治皇帝還賜了宴,待到宮門落鎖前刻兩人才是離開。
外人對於這次召見內容表現出了求賢若渴般的急切,所有人都想知道皇帝到底和他們兩個說了什麽。但是,鑒於兩位大人的地位,並沒有人敢前去打探口風。
但接下來兩位老大人自己卻坐不住了,他們頻繁前往吏部兵部戶部拜訪。因為是老尚書駕到,吏部天官屠滽也是一直陪著笑臉招待著,王恕說一句話他便是答一句。
王恕說我這邊需要上一個奏疏,事關我大明邊地與國家安危,要設置一個新的部門你身為吏部尚書你得幫著署一下名。
屠滽知道這位老前輩是個什麽人,所以想都沒想。好,我答應了,誰叫前輩您開口了。你放心,我現在就署名。除了他之外吏部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隻要是能夠得上身份、叫的出官職的人,都在老大人的注視下逐一簽字!
在兵部,見到王恕的馬文升並沒有多年老友再相見的激動,反而是剛剛見麵兩人就吵起來了。兩人之間的爭論聲很大,引得兵部之中無論是本府官員還有前來辦事的官員皆好奇不已。這到底是什麽事,能夠讓兩位老大人有如此大火氣。
馬文升一聽完王恕所說的大明邊境管理院的事,立即就是表達了反對,他不受控製的聲音也表達了他心中的強烈不滿。他認為老大人這那是迴京教書育人的,分明就是來搶班奪權的。
好嘛,這是怎麽了。
前不久皇帝一計渾水摸魚,讓兵部徹底失去了對五城兵馬司的控製,親軍府讓兵部想要徹底的從實際與法理上控製親軍的目的落空;還讓兵部對三大營實際控製的合理性變的模糊起來,讓那棒子僵而不死的勳貴們心中又有了想法。
這會子又要來一個什麽勞什子的邊境管理院,集民政、軍事、稅收、鹽馬茶等商事權力於一身。想要幹什麽?想要邊軍啊,告訴你,絕對可能。
我馬文升今天答應了,明天就得被罵成臭死魚。
馬文升的借題發揮和故意胡攪蠻纏被王恕一眼看穿,心想好你個馬負圖竟然和老夫玩這個。告訴你,你今天願意願不願意,你都答應。
隨後,兩位便在馬文升的公房裏開始“曠日持久”的辯論。從內政到下九流的商事無所不爭。王恕是誰啊,馬文升再是硬骨頭的人卻也沒有他的經驗豐富啊。
王恕就突出了一點,新成立的部門兵部可以出一人任侍郎!對此,馬文升必須要好好考慮一下了,王恕的所作所為說明這邊境管理院不隻是他個人所為,背後一定有天子甚至東宮的影子。
那麽也說明他無論反對與否,其實就是定局。而他的反對也是為了王恕的這句話,新部門兵部有份參與!
朱厚照一時是有些麻爪,這是什麽意思啊。
所以,朱厚照隻能繼續向弘治皇帝講解王越的奏疏。待到朱厚照這邊結束,弘治皇帝就說“壽兒,你覺得王越是否可信呢?而你又怎麽看王越?”
“兒臣並不喜歡他,可兒臣很難不承認他的確有統兵之才。將易得而帥難尋,這是太祖留下的經驗。所以他可信,父皇能夠用他也是證明。”
“那就是你是支持王越的想法,與韃靼人開啟戰事!”
“父皇,怒兒臣直言。不是支持而是必須,其原因有兩點,一是無論河套還有寧夏都不容有失,二是我們需要借此轉移一下朝中的注意力。”
朱厚照的話需要迴到哈密的問題上來,哈密衛與寧夏諸衛一樣它們都前出出草原,它們遙相唿應可以成為一把鉗子。所以大明朝廷之上對於哈密的問題一直是力保大於放棄,其中尤其以兵部尚書馬文升為首要求盡一切辦法保住哈密。
因為在馬文升看來哈密是甘肅鎮的緩衝區,不僅僅是與瓦剌、韃靼的緩衝,哈密還承擔著為大明和吐魯番充當緩衝地帶的任務。
馬文升認為包括哈密在內的關西七衛雖然貧瘠,且看起來完全沒有去管的必要。可是作為如今的大明兵部尚書、幾朝元老他有著在大明朝絕對頂尖的戰略眼光。
哈密失,則三邊之地糜爛!三邊糜爛,關中得失便是大明朝可以自己決定的事了。
同理,寧夏鎮、河套地區也是這樣。
在兩地中間是漠南(大約相當於後世中阿拉善草原)也是韃靼人永謝布部的主要活動地方,隔著一個寧夏鎮的就是河套。韃靼人的想法是加強對哈密的幹預從而讓大明被牽製,施行自己取的河套與寧夏衛的戰略想法,從而真正的將整個長城以外的漠南草原貫穿連通在一起。
以此,整個大明長城一線不過是他們氈房外的木柵欄,他能騎著馬可以從大同宣府一帶順著長城跑到哈密!以最大的限度發揮出他們天生就是強大與明軍的機動能力。
那時,離大明京城的距離幾乎可以被忽略。英廟時他能來,這個時候又如何不能來?
長城,發揮最大功能的情況是它需要一個緩衝。河套是,哈密衛也是。
遊牧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住所,沒有固定的生存環境。他們生來就是遊走在草原之上,他們的文化同樣不固定。但這不代表他們沒有碾壓中原農耕文明的實力,當元朝的皇帝坐在大都的皇宮時,整個中原從北到南都是蒙古人的牧場,蒙古人抖動一下鞭子就可以讓漢人跪在地上。
如果蒙古人喜愛他們的草原,那麽漢人也癡迷腳下的土地。朱厚照不想說大道理,隻是想說國雖大可有幾處土地是可以隨意丟棄?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現在人家已經是騎在臉上挑釁了,甚至把戰略意圖就擺在明麵上等著你來打。你不打,怎麽說的過去。
沒辦法了,開戰吧!
王越很謹慎,所以他在奏疏之外第一次使用密信。
信中,他對弘治皇帝極為詳細的描述了目前韃靼人在賀蘭山以及河套一帶的活動情況,他斷定在賀蘭山外一定有韃靼人的高層駐紮,這裏他給出了自己的判定,他認為在賀蘭山外駐紮的韃靼高層是是右翼三萬戶(韃靼被統一之後征服瓦剌,整個蒙古被從內部部落劃分,分左右翼各三萬戶。文中不按曆史時間,隻做內容需要改動)中永謝布部的領主亦不剌。
對於這一說法的佐證,王越給出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從近期甘肅邊牆外永謝布部對於邊牆的密集襲擾就可以斷定。
在以往,永謝布部也會對邊牆發起襲擊,但是其目的很多時候是挑釁以及劫掠,得手與否都會很快離去。
但最近他們一改以往套路,每每會出現有目的性的、有計劃性的、且長時間的襲擾。而且根據甘肅鎮上報的情況來看,他們似乎在醞釀著一場大規模的襲擊。具體目的卻不是甘肅,而是向東方向,而永謝布部向東就是寧夏鎮所在。
據此,王越斷定永謝布部的亦不剌在賀蘭山。而且他還說,韃靼內部右翼三萬戶之間似乎又開始了新一輪爭鬥,這次是永謝布部與河套的襖兒都司部。
巴圖孟克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妄圖恢複黃金家族往日的榮光。但是終究是徒勞,即便後世曆史中將他也稱為蒙古的中興之主,但是被他統一的蒙古在其死後又重新分化,且較之前草原上的蒙古人更為分化,黃金家族真的成了塵埃被牛羊踏進草原的土層之下。
現在的他,雖然是韃靼人的大汗頂著黃金家族後裔的正統名聲,但是他如今能夠掌握在手中的力量隻是一個察哈爾部而已!整個韃靼人內部,對他都是表麵迎合暗裏是也誰也不理睬。
永謝布部的亦不剌與襖兒都司部的阿爾禿斯對其都是極力的反對,因為這個原因兩部之間一直都是和和氣氣有來有往的。如今,兩部之間如果有衝突。那麽,代表著兩部之中有一部在慢慢倒向達延汗巴圖孟克!
這對於大明來說是非常可怕的,所以當務之急需要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王越的三項建議被批準,迴複立即離開北京城發往西北。
而與此同時,王恕與秦紘被天子在文華殿召見。君臣三人與殿內商議至晚間,弘治皇帝還賜了宴,待到宮門落鎖前刻兩人才是離開。
外人對於這次召見內容表現出了求賢若渴般的急切,所有人都想知道皇帝到底和他們兩個說了什麽。但是,鑒於兩位大人的地位,並沒有人敢前去打探口風。
但接下來兩位老大人自己卻坐不住了,他們頻繁前往吏部兵部戶部拜訪。因為是老尚書駕到,吏部天官屠滽也是一直陪著笑臉招待著,王恕說一句話他便是答一句。
王恕說我這邊需要上一個奏疏,事關我大明邊地與國家安危,要設置一個新的部門你身為吏部尚書你得幫著署一下名。
屠滽知道這位老前輩是個什麽人,所以想都沒想。好,我答應了,誰叫前輩您開口了。你放心,我現在就署名。除了他之外吏部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隻要是能夠得上身份、叫的出官職的人,都在老大人的注視下逐一簽字!
在兵部,見到王恕的馬文升並沒有多年老友再相見的激動,反而是剛剛見麵兩人就吵起來了。兩人之間的爭論聲很大,引得兵部之中無論是本府官員還有前來辦事的官員皆好奇不已。這到底是什麽事,能夠讓兩位老大人有如此大火氣。
馬文升一聽完王恕所說的大明邊境管理院的事,立即就是表達了反對,他不受控製的聲音也表達了他心中的強烈不滿。他認為老大人這那是迴京教書育人的,分明就是來搶班奪權的。
好嘛,這是怎麽了。
前不久皇帝一計渾水摸魚,讓兵部徹底失去了對五城兵馬司的控製,親軍府讓兵部想要徹底的從實際與法理上控製親軍的目的落空;還讓兵部對三大營實際控製的合理性變的模糊起來,讓那棒子僵而不死的勳貴們心中又有了想法。
這會子又要來一個什麽勞什子的邊境管理院,集民政、軍事、稅收、鹽馬茶等商事權力於一身。想要幹什麽?想要邊軍啊,告訴你,絕對可能。
我馬文升今天答應了,明天就得被罵成臭死魚。
馬文升的借題發揮和故意胡攪蠻纏被王恕一眼看穿,心想好你個馬負圖竟然和老夫玩這個。告訴你,你今天願意願不願意,你都答應。
隨後,兩位便在馬文升的公房裏開始“曠日持久”的辯論。從內政到下九流的商事無所不爭。王恕是誰啊,馬文升再是硬骨頭的人卻也沒有他的經驗豐富啊。
王恕就突出了一點,新成立的部門兵部可以出一人任侍郎!對此,馬文升必須要好好考慮一下了,王恕的所作所為說明這邊境管理院不隻是他個人所為,背後一定有天子甚至東宮的影子。
那麽也說明他無論反對與否,其實就是定局。而他的反對也是為了王恕的這句話,新部門兵部有份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