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六,諸事不宜。


    天色剛亮,雄雞未眠,往常的這個時候,偌大的南京城還迴蕩著昨夜秦淮河畔的吳儂軟語,極少有人在街道上行走。


    但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今日的南京城卻是一反常態,早已收到消息的官吏們紛紛提早趕到署衙當值,不時還有差役穿梭其中,顯得熱火朝天。


    而在兵部署衙的官廳中,昨夜輾轉反側的南京兵部尚書高第頂著血紅的眼眶,麵無表情的注視著惴惴不安的兵部官員,以及聞訊趕來當值點卯的衛所將校。


    這南京城作為大明朝的"陪都",匯集了南方六省的精華所在,對於大明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千裏之外的京師,故此除卻駐紮在城外數裏的南京大營之外,還分布著多個衛所。


    其中最為精銳,依舊保持著一定戰鬥力的衛所,莫過於負責拱衛太祖朱元璋陵寢的"孝陵衛"。


    對於這支名義上負責保護太祖陵寢,但實際上擁有不俗戰鬥力的"禁軍",曆史上的多位南京兵部尚書和南京守備均曾試圖予以"瓦解",或是直接隸屬於南京兵部管轄。


    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支"禁軍"終究是成為了南直隸,乃至於整個大明,編製都最為特殊的一支禁軍,直接由北京中樞節製。


    而其軍中的指揮使,也是由國朝初年,駙馬梅殷的後代擔任,父死子繼,代代傳承。


    "卑職孝陵衛指揮使梅春,拜見尚書大人.."


    說曹操,曹操到。


    就在高第雙眼迷離,想入非非的時候,署衙外先是傳來了一陣淩亂的腳步聲,隨即便見得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將昂首邁入官廳,不卑不亢的躬身行禮。


    "梅大人免禮。"默默的點頭之後,自知今日主角不是自己的高第,便在官廳中其餘官員困惑多時的眼神中看向身旁與其並肩而坐的王在晉,主動介紹道:"此乃兵部王尚書,奉聖諭坐鎮南京,暫掌南京軍務.."


    嘩!


    聞言,官廳中便是響起了一陣嘩然聲,無論是匆忙趕來點卯的衛所將校,亦或者南京兵部的官員們均是嘩然一片。


    剛剛的時候,他們便在心中懷疑,究竟是何人能夠與南京兵部尚書高第並肩而坐,而且瞧高第一些不經意間的動作,好似隱隱還以此人為主?


    不過眼下卻是真相大白了,這名瞧上去孔武有力的中年人,居然便是天子的親信近臣,官拜兵部尚書的王在晉?


    "卑職梅春,拜見王大人.."


    聞聽眼前嘴角含著淡笑,默默打量自己的中年文官便是京師的那位兵部尚書,年過四旬的梅春心神便是一震,隨即便鄭重行禮,態度比之前要認真了不少。


    這位可是真真正正的天子心腹,位極人臣呐。


    "梅將軍一路辛苦。"


    四目相對,兵部尚書王在晉點頭還禮,並將梅春引薦給了坐在官廳左側首位的黃得功,展現出了對梅春的絕對重視。


    昨日晚間他抵達南京之後,便是將南京兵冊自署衙的庫房中找了出來,並瞬間捕捉到了來自於南直隸的"惡意"。


    不同於早已淪為京師勳貴斂財工具的"京營",這南京大營的將士們雖然早已失去了國朝初年的戰鬥力,但其兵額卻一直維持在十萬人上下。


    此等數字,雖然與理應在編的十二萬仍有一定距離,但考慮到如今大明各地衛所十不存一的情況,其實已然是可圈可點了。


    但自從天啟元年,天子開始整飭南京之後,這南京軍營的兵額便是迅速減少,幾乎每個月都會有數十人"病歿",其中還不包括杳無音信的"逃兵"。


    依著這署衙中的兵冊,他粗略統計了一番,從天啟元年開始,截止到上個月,在過去兩百餘年間兵力一直維持在十萬人上下的南京大營,足足"消失"了兩萬餘人。


    無需多說,這一切定然是那位南京守備的手筆。


    "梅將軍,咱家魏忠賢,奉命提督孝陵神宮監。"就在官廳中的將校們越聚越多,梅春也忍不住與身旁相識的袍澤攀談起來的時候,一道有些陰冷的聲音猛然在官廳中響起。


    放眼望去,全身上下籠罩在黑袍之中的魏忠賢旁先是朝著坐在上首的高第和王在晉點頭示意之後,便將目光投向了孝陵衛指揮使梅春。


    從永樂年間開始,這孝陵衛的指揮使便由駙馬都尉梅殷的後代擔任,足足傳承了四代之後,方才因彼時的梅家後裔少不更事,由另一名武勳後代擔任。


    但是在嘉靖朝之後,這孝陵衛指揮使的差事,又兜兜轉轉迴到了梅家人的手中,而這梅家人也確實對得起朝廷的信任。


    任憑南直隸局勢變幻莫測,這手中掌握著孝陵衛的梅家人始終恪守己身,沒有隨波逐流。


    "卑職拜見魏公公。"


    短暫的錯愕過後,梅春便是迅速隱去了臉上的笑容,轉而在身旁袍澤窸窸窣窣的議論聲朝著眼前的魏忠賢躬身行禮,心神愈發震驚。


    看來天子這一次,真的是要動真格的了,不然何至於將兵部尚書及貼身內侍盡數派到南直隸?


    而且與官廳中其餘受南京兵部節製的衛所將校所不同,他孝陵衛直接聽從天子調遣,地位等同於"錦衣衛",而負責代天巡狩的南京守備太監便是他的頂頭上司。


    "咱奉陛下旨意,輔佐王大人整飭南京軍營,由京營黃將軍行督查之事。"


    "這些時日,勞煩梅將軍直接聽從王大人和黃將軍的調遣。"


    稍作沉默之後,逐漸適應了自己身份的魏忠賢便在官廳中諸多官員和將校愕然的眼神中,毫不猶豫的將手中"軍權"暫且交由王在晉節製。


    "卑職謹遵聖諭!"


    "孝陵衛已然在城外聽候諸位大人的調遣。"


    對於魏忠賢的命令,孝陵衛指揮使梅春沒有半點猶豫,其言辭灼灼的模樣也是讓兵部尚書王在晉和京營武臣黃得功下意識的交換了一個眼神,臉上露出了一抹滿意之色。


    這孝陵衛的人數雖然滿打滿算不過兩三千人,難以與城外"擁兵十萬"的魏國公相提並論,但用以遏製官廳中這些心思各異的衛所將校們卻是輕而易舉。


    至於城外的軍營,自有京營將士負責鎮壓。


    "諸位將軍,請隨本官趕赴城外軍營巡視。"


    短暫的沉默過後,兵部尚書王在晉緩緩起身,漲紅的臉頰上湧現出一抹激動之色。


    天子運籌帷幄多時,終是要到了見真章的時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並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