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聽聞愛卿祖上乃是將門出身。\"


    \"不知愛卿對於我大明各地衛所有何看法?\"


    沉吟半晌,年輕天子不辨喜怒的聲音於暖閣中悠悠響起,引得正在小心打量眼前文官的司禮監內侍心中一動,隨即嘴角便微微上揚。


    如此\"敏感\"的話題,除卻朝中兩位兢兢業業的閣臣以及由天子親手提拔的兵部尚書之外,何人敢多加置喙?


    但現在,天子卻是就此事征詢眼前履曆略顯\"單薄\"的文官,足以側麵佐證這位孫大人在天子心目中享有的地位。


    畢竟上一位,單獨於乾清宮暖閣麵聖議政,研討軍國大事的文官,乃是後來官拜敘州知府,憑一己之力抵抗奢氏大軍,並因功調迴京師,擔任薊鎮總督一職的洪承疇。


    \"迴稟陛下,各地衛所將校世襲罔替,軍中勢力錯綜複雜,稍有些風吹草動,便會風聲鶴唳..\"


    \"久處淤泥之中,縱有清白之人,也難以置身事外..\"


    興許是沒有料到案牘後的天子竟會就如此\"軍國大事\"發問,自認為這兩日提前做了不少準備的孫傳庭也是一愣,隨後便雙眉緊鎖,小心的斟酌著言辭。


    隻是一邊說著,孫傳庭腦海中卻是靈光一閃,猛然想起前些時日他奉命前往山東和遼東等地核查戰果時,發現的蛛絲馬跡。


    其中,遠在千裏之外的遼鎮\"戰果\"雖是讓人驚怒不已,但勉強還能讓人接受,畢竟女真建奴崛起多年,又曾取得\"薩爾滸之戰\",軍中出現少許來自於\"官兵\"的甲胄也在情理之中。


    可山東兗州那場,滿打滿算不過持續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由白蓮賊首徐鴻儒領導的叛亂中,居然也出現了\"官兵\"的甲胄,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盡管在徐鴻儒伏誅不久,南直隸的兵部便給出了調查結果,聲稱是南京大營的一名參將\"監守自盜\",暗中將軍中年久失修的殘次品盜運至山東兗州。


    而負責轉運這些軍械之人,則是一群在運河沿岸神出鬼沒的\"水耗子\",已然由南京兵部下令,被魏國公親自領兵蕩平。


    事實上,盡管這些理由聽上去還算\"縝密\",但卻經不起半點推敲,甚至可以用漏洞百出來形容。


    畢竟區區一名參將,如何能夠繞過諸多手眼通天的勳貴高官,將軍械轉運至千裏之外的山東兗州?


    這不過是用來搪塞朝廷的說辭罷了!


    想到這裏,孫傳庭便不自覺加重了唿吸,轉而滿臉肅穆的看向案牘後沉默不語的天子。


    難道說,在整飭京師大營之後,天子打算對南京大營動手了?


    見眼前文官一臉的如臨大敵,似是明白了什麽,案牘後的天子輕輕頷首,臉上露出了一抹滿意之色,並從案牘上拿起一封奏本,經由身旁的王安交到孫傳庭的手上。


    \"濟寧乃運河重鎮,但其當地的文武官員卻沆瀣一氣,不僅與白蓮賊賊人暗中聯係,更是利用運河之便,公器私用,中飽私囊,已然被朕拿了..\"


    趁著孫傳庭一目十行,翻閱手中奏本的當口,天子飄忽的聲音再度於暖閣中響起:\"朕已委任前南京戶部右侍郎李養正為漕運總督,總領運河大小事務,提督漕軍..\"


    \"但是漕運積弊多年,漕軍早已名存實亡,不堪大用呐..\"


    所謂\"漕軍\",便是國朝初年,負責維係運河平穩運轉,並押送漕船進京的士卒們,直接隸屬於漕運總兵統率,巔峰時兵力高達二十餘萬,幾乎能夠與九邊重鎮相提並論。


    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各種各樣原因的影響下,這些本是負責押送運船的\"漕軍們\"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和地方上衛所官兵同樣的境遇,不得不淪為軍戶將校的\"私兵\",或是僅有軍籍,但卻領不到半點俸祿,隻能在運河上邁些力氣維持生計的船夫水手。


    至於押送漕船的重任,則是平穩過渡到了各位高官顯貴府中的家丁身上,幾乎完全擺脫了朝廷的控製。


    尤其是在萬曆末年,東林魁首李三才上書裁撤漕運總兵一職,並且被迫辭官還鄉之後,維係大明南北直隸數百人生計的漕運更是被南直隸的諸多勢力把控。


    即便他即位以來,通過不斷整飭軍務以及掣肘宗室藩王的方式,導致漕運\"公器私用\"的現象有所收斂,但朝廷中樞依舊難以完全掌控。


    遙想那白蓮賊首徐鴻儒叛亂起兵的時候,僅僅是攻占了山東境內的夏集,便導致整個漕運中斷了半月之久,險些引發更大的騷亂。


    \"朕聽聞愛卿家世淵博,自幼便能文能武,連楊肇基和滿桂兩位宿將都對愛卿讚不絕口。\"


    \"還望愛卿日後到了濟寧,好生操持一番,莫要辜負了朕的厚望。\"


    在孫傳庭不敢置信的眼神中,年輕天子滿臉真摯,清冷的聲音中也充斥著濃濃的期許和鼓勵。


    自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開始,魏國公等勳貴們已是留守南京兩百餘年,彼此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而負責拱衛南直隸的南京大營料想也早已從上到下,連跟都爛掉了,故此不可與他即位之初的京師大營一概而論。


    \"陛下,,\"情緒翻湧之下,孫傳庭有心想要說些什麽,但話到嘴邊卻又被重新咽迴到肚中,繼而化作重重的叩首聲。


    \"臣,必當肝腦塗地!\"


    天子洪恩,不僅擢升他為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更是毫不避諱的向他闡述了有關於南直隸和運河的種種。


    這是何等的信任和榮耀!


    \"去吧..\"


    \"朕會跟山東巡撫趙彥和楊肇基知會一聲..\"


    \"放開手腳,無須顧忌。\"


    輕輕擺手,喚起眼前激動不已的文官,朱由校溫和的聲音也在其耳畔旁幽幽響起,使得暖閣中的氣氛愈發火熱。


    對於孫傳庭這位在曆史上險些力挽狂瀾的\"大明脊梁\",他內心確實充滿了敬重和期許。


    至於這濟寧知州一職,不過是個開始罷了。


    ...


    傳庭死,而明亡。


    <<明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並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