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兩淮鹽政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請愛卿為朕解惑,這餘下的賦稅,去了哪裏?\"
短暫的沉默過後,年輕天子不辨喜怒的聲音於暖閣內悠悠響起,使得周遭的氣氛愈發壓抑。
咚咚咚!
似是內心經曆了劇烈的掙紮,年過六旬的李養正臉上先是湧現過一抹堅毅,隨即便拱手迴稟道:\"啟稟陛下,淮揚兩地距離中樞千裏之遙,各級官吏趁機吃拿卡要,中飽私囊...\"
\"朝廷對於各地鹽場看管不利,使其盡皆淪為鹽商私產,稅額自是連年降低..\"
\"除此之外..\"停頓少許,李養正凝神看向案牘後的年輕天子,在得到其肯定眼神之後,方才澀聲道:\"自永樂年間開始,朝廷便有賞賜宗室藩王鹽引的慣例..\"
\"各地藩王們紛紛借此私設名目,肆意變更鹽引數量,繼而導致鹽引稅額模糊不定..\"
嘶。
倒吸涼氣的聲音響起,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忍不住多瞧了兩眼跪在地上的老臣,暗道這李養正倒是敢說。
前兩條倒也罷了,畢竟此乃人盡皆知的事實,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最後這條,可是將宗室藩王在背地裏的\"勾當\"擺到了明麵上,這李養正就不怕將天捅破嗎?
想到這裏,老太監的臉上不由得泛起一抹驚憂之色。
\"嗬,積重難返呐..\"幽幽一歎過後,神色有些落魄的朱由校揮手示意眼前早已汗如雨下的老臣起身。
盡管眼前老臣的話語有些隱晦,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曆練,他也聽懂了其言外之意,繼而明白了鹽政失衡的關鍵原因。
按理來說,鹽引應當是由朝廷發放給各地鹽商,專門規定其開采的份額,並按照鹽引數額繳納賦稅。
可早在永樂年間,成祖朱棣便曾將\"鹽引\"當做表彰,專門賞賜在地方上\"治境安民\"的賢王。
此後兩百餘年的時間裏,這些藩王的後代們便利用朝廷早先賞賜的鹽引,不斷私設偽造,繼而從鹽場盜取遠高於其手原有份額的精鹽。
現如今,淮揚等地的鹽商們之所以富可敵國,近乎於肆無忌憚的開采鹽場,便是因為其手中掌握著大量由藩王私自偽造的\"鹽引\"。
\"啟稟陛下,戶部尚書奉旨求見..\"
正當暖閣內的氣氛有些尷尬,群臣二人相顧無言的時候,身著紅袍的少監曹化淳急匆匆邁入暖閣,低聲迴稟。
\"宣。\"聞言,朱由校趕忙點頭允準,心道救星來了。
術業有專攻,事關關係到大明根基的兩淮財政,還是要過問一下畢自嚴的意見。
\"臣畢自嚴,叩見陛下。\"
不一會,伴隨著急促的腳步聲,發跡有些淩亂的戶部尚書畢自嚴便推開了木門,急匆匆邁進了幽靜的暖閣之中。
許是昨夜沒有休息好的原因,這位正值壯年的\"帝黨\"竟是滿臉倦色,眼中布滿血絲,精神顯得有些萎靡。
\"愛卿免禮平身。\"
一瞧畢自嚴這睡眼惺忪的模樣,朱由校便是大概猜到眼前的心腹,怕是因為昨日在暖閣議政的內容一宿未睡。
\"李卿家剛剛向朕講述了兩淮鹽政的現狀,不知愛卿有何想法?\"
待到王安為畢自嚴送上一杯香茗,簡單的寒暄了幾句之後,朱由校便言簡意賅的詢問道,目的十分明確。
聽得此話,掌管大明錢袋子多時的畢自嚴先是一愣,隨後便有些意外的看向身旁與其並肩而坐的李養正。
這兩淮鹽政一向是大明最為敏感的問題之一,無人願意刨根問底,尤其是似李養正這等常年在南直隸任職的官員更是對此避而不談。
但瞧天子這架勢,似乎已然了解了兩淮鹽政的\"陰暗\"?
\"迴稟陛下,兩淮鹽稅自國朝初年開始,便是我大明財政的重要支柱。\"
\"前些年,為了提高朝廷稅收,以應對遼鎮蠢蠢欲動的女真建奴,神宗皇帝授意按察使袁世振梳理兩淮鹽政,並與前任戶部尚書李汝華共同擬定綱鹽法。\"
\"從萬曆四十四年開始,及至萬曆四十八年初,袁世振共計向太倉庫繳納款銀達四百餘萬兩。\"
作為主管天下財政的戶部尚書,畢自嚴自是對於當下大明最為重要的財政收入了如指掌,故而稍作沉吟之後,便道出了諸多外人難以知曉的細節。
\"繳納稅銀達四百餘萬兩?\"
朱由校本以為如今的兩淮財政已是一潭死水,卻沒有想到就在他禦極稱帝之前,還有人專門整飭鹽政,而且似乎取得了不菲的成效?
\"可朕記得,去年兩淮稅額似乎不足百萬兩?\"短暫的意外過後,朱由校便是意識到了其中問題所在,轉而有些狐疑的開口。
他依稀記得,天啟元年的兩淮稅額似乎是不足百萬兩...
\"迴稟陛下,\"不待畢自嚴做聲,其身旁的南京戶部右侍郎李養正便拱手道:\"萬曆四十八年三月,袁大人因不滿朝中禦史彈劾其貪汙受賄,憤而辭官。\"
\"現如今,正在家中賦閑..\"
提及此事的時候,李養正原本堅毅的眼神顯得稍微有些躲閃,臉上也湧現了一抹不自然。
畢竟袁世振在整飭兩淮的時候,取得的功績有目共睹,就連重病纏身的萬曆皇帝都屢次下旨嘉獎。
隻可惜彼時朝中黨爭嚴重,互相攻訐之下,自是無人在意袁世振冤枉與否。
\"貪腐受賄?\"
像是聽到了某種笑話,原本神情有些肅穆的天子竟是啞然失笑,心中升起一股荒唐感。
兩淮鹽政稅額連年增長,袁世振都能被冠以\"貪汙受賄\"的罪名,足以可見當地鹽商們的囂張程度。
這是赤裸裸的挑釁呐。
\"傳朕旨意,即刻令袁世振官複原職,重迴兩淮整飭鹽政,加戶部侍郎銜。\"
短暫的思考過後,朱由校便斬釘截鐵的吩咐道,態度很是堅決。
南直隸那邊剛剛經過他的\"敲打\",正是做賊心虛的時候,他剛好可以趁機加強朝廷對於南直隸的掌控力。
唯有在根本上解決大明枯竭的財政,他才有足夠的底氣\"窮兵黷武\"。
短暫的沉默過後,年輕天子不辨喜怒的聲音於暖閣內悠悠響起,使得周遭的氣氛愈發壓抑。
咚咚咚!
似是內心經曆了劇烈的掙紮,年過六旬的李養正臉上先是湧現過一抹堅毅,隨即便拱手迴稟道:\"啟稟陛下,淮揚兩地距離中樞千裏之遙,各級官吏趁機吃拿卡要,中飽私囊...\"
\"朝廷對於各地鹽場看管不利,使其盡皆淪為鹽商私產,稅額自是連年降低..\"
\"除此之外..\"停頓少許,李養正凝神看向案牘後的年輕天子,在得到其肯定眼神之後,方才澀聲道:\"自永樂年間開始,朝廷便有賞賜宗室藩王鹽引的慣例..\"
\"各地藩王們紛紛借此私設名目,肆意變更鹽引數量,繼而導致鹽引稅額模糊不定..\"
嘶。
倒吸涼氣的聲音響起,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忍不住多瞧了兩眼跪在地上的老臣,暗道這李養正倒是敢說。
前兩條倒也罷了,畢竟此乃人盡皆知的事實,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最後這條,可是將宗室藩王在背地裏的\"勾當\"擺到了明麵上,這李養正就不怕將天捅破嗎?
想到這裏,老太監的臉上不由得泛起一抹驚憂之色。
\"嗬,積重難返呐..\"幽幽一歎過後,神色有些落魄的朱由校揮手示意眼前早已汗如雨下的老臣起身。
盡管眼前老臣的話語有些隱晦,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曆練,他也聽懂了其言外之意,繼而明白了鹽政失衡的關鍵原因。
按理來說,鹽引應當是由朝廷發放給各地鹽商,專門規定其開采的份額,並按照鹽引數額繳納賦稅。
可早在永樂年間,成祖朱棣便曾將\"鹽引\"當做表彰,專門賞賜在地方上\"治境安民\"的賢王。
此後兩百餘年的時間裏,這些藩王的後代們便利用朝廷早先賞賜的鹽引,不斷私設偽造,繼而從鹽場盜取遠高於其手原有份額的精鹽。
現如今,淮揚等地的鹽商們之所以富可敵國,近乎於肆無忌憚的開采鹽場,便是因為其手中掌握著大量由藩王私自偽造的\"鹽引\"。
\"啟稟陛下,戶部尚書奉旨求見..\"
正當暖閣內的氣氛有些尷尬,群臣二人相顧無言的時候,身著紅袍的少監曹化淳急匆匆邁入暖閣,低聲迴稟。
\"宣。\"聞言,朱由校趕忙點頭允準,心道救星來了。
術業有專攻,事關關係到大明根基的兩淮財政,還是要過問一下畢自嚴的意見。
\"臣畢自嚴,叩見陛下。\"
不一會,伴隨著急促的腳步聲,發跡有些淩亂的戶部尚書畢自嚴便推開了木門,急匆匆邁進了幽靜的暖閣之中。
許是昨夜沒有休息好的原因,這位正值壯年的\"帝黨\"竟是滿臉倦色,眼中布滿血絲,精神顯得有些萎靡。
\"愛卿免禮平身。\"
一瞧畢自嚴這睡眼惺忪的模樣,朱由校便是大概猜到眼前的心腹,怕是因為昨日在暖閣議政的內容一宿未睡。
\"李卿家剛剛向朕講述了兩淮鹽政的現狀,不知愛卿有何想法?\"
待到王安為畢自嚴送上一杯香茗,簡單的寒暄了幾句之後,朱由校便言簡意賅的詢問道,目的十分明確。
聽得此話,掌管大明錢袋子多時的畢自嚴先是一愣,隨後便有些意外的看向身旁與其並肩而坐的李養正。
這兩淮鹽政一向是大明最為敏感的問題之一,無人願意刨根問底,尤其是似李養正這等常年在南直隸任職的官員更是對此避而不談。
但瞧天子這架勢,似乎已然了解了兩淮鹽政的\"陰暗\"?
\"迴稟陛下,兩淮鹽稅自國朝初年開始,便是我大明財政的重要支柱。\"
\"前些年,為了提高朝廷稅收,以應對遼鎮蠢蠢欲動的女真建奴,神宗皇帝授意按察使袁世振梳理兩淮鹽政,並與前任戶部尚書李汝華共同擬定綱鹽法。\"
\"從萬曆四十四年開始,及至萬曆四十八年初,袁世振共計向太倉庫繳納款銀達四百餘萬兩。\"
作為主管天下財政的戶部尚書,畢自嚴自是對於當下大明最為重要的財政收入了如指掌,故而稍作沉吟之後,便道出了諸多外人難以知曉的細節。
\"繳納稅銀達四百餘萬兩?\"
朱由校本以為如今的兩淮財政已是一潭死水,卻沒有想到就在他禦極稱帝之前,還有人專門整飭鹽政,而且似乎取得了不菲的成效?
\"可朕記得,去年兩淮稅額似乎不足百萬兩?\"短暫的意外過後,朱由校便是意識到了其中問題所在,轉而有些狐疑的開口。
他依稀記得,天啟元年的兩淮稅額似乎是不足百萬兩...
\"迴稟陛下,\"不待畢自嚴做聲,其身旁的南京戶部右侍郎李養正便拱手道:\"萬曆四十八年三月,袁大人因不滿朝中禦史彈劾其貪汙受賄,憤而辭官。\"
\"現如今,正在家中賦閑..\"
提及此事的時候,李養正原本堅毅的眼神顯得稍微有些躲閃,臉上也湧現了一抹不自然。
畢竟袁世振在整飭兩淮的時候,取得的功績有目共睹,就連重病纏身的萬曆皇帝都屢次下旨嘉獎。
隻可惜彼時朝中黨爭嚴重,互相攻訐之下,自是無人在意袁世振冤枉與否。
\"貪腐受賄?\"
像是聽到了某種笑話,原本神情有些肅穆的天子竟是啞然失笑,心中升起一股荒唐感。
兩淮鹽政稅額連年增長,袁世振都能被冠以\"貪汙受賄\"的罪名,足以可見當地鹽商們的囂張程度。
這是赤裸裸的挑釁呐。
\"傳朕旨意,即刻令袁世振官複原職,重迴兩淮整飭鹽政,加戶部侍郎銜。\"
短暫的思考過後,朱由校便斬釘截鐵的吩咐道,態度很是堅決。
南直隸那邊剛剛經過他的\"敲打\",正是做賊心虛的時候,他剛好可以趁機加強朝廷對於南直隸的掌控力。
唯有在根本上解決大明枯竭的財政,他才有足夠的底氣\"窮兵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