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臨戰(上)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一日,距離京畿之地足有千裏之遙的兗州城外同樣是殺意凜然,頭頂熾熱的日頭非但沒有提供半點暖意,反倒是將城外的血腥狼藉展露無疑。
如若此時有人從高處俯瞰便會發現,一望無際的平原上除卻官兵營地還算規整之外,亂哄哄的流民營地中盡是汙濁,不時便有流民在身旁親屬微弱的啜泣聲中倒伏在焦黃的大地上。
對於眼前的人倫慘劇,自山東各地匯聚於此的流民們早已麻木,枯瘦的臉頰上瞧不出半點感情波動,一動不動的注視著在空中盤旋許久,隨時都有可能一擁而上的飛禽們。
在兗州這片猶如人間煉獄的地界上,唯有眼前這些靠著啃食腐肉為生的畜生們得以\"安居樂業\"。
\"天子禦駕親征,擅闖營地者死!\"
\"爾等莫要自誤!\"
位於官兵營地轅門附近的了望塔上,不時便響起整齊劃一的唿喝聲,威懾著似是鋌而走險,打算強闖營地的流民們。
但對於絕大多數的流民而言,官兵的威脅早已起不到半點效果,畢竟在過去的幾天中,凡是身體尚有些餘力的,早就見勢不妙,偷偷溜走,前往他處苟活。
畢竟那傳聞中乃是\"佛陀轉世\"的徐善人已是建國稱帝,不斷向麾下信徒和士卒灌輸\"早登極樂\"的念頭,其用意早已不言而喻。
如今還待在這兗州城外,並且將官兵營地團團圍住的流民,大多是些渾身乏力,難以走動的老弱婦孺。
他們就像是被宣判了死刑的罪犯,默默於原地等候著屬於自己的喪鍾。
...
...
\"音訊斷絕多日,料想京師也該亂起來了吧..\"
緩緩登上戒備森嚴的高台,身著甲胄的年輕天子麵朝京師的方向,若有所思的低喃了一句,全然沒有受空氣中撲麵而來的腥臭味所影響。
\"陛下,音訊斷絕乃是兵家大忌,時間久了難保人心浮動,\"聞言,未等黃得功等武將做聲,一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便不假思索的迴應道,同時滿臉驚憂的看向腳下的流民:\"還請陛下早做決斷..\"
\"還請陛下早做決斷..\"此話一出,高台上的其餘武將們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不約而同的出聲附和,其中尤以親率標營前來勤王救駕的楊肇基最為激動。
陛下禦駕親征已有半月之久,山東各地早已獲悉,但如此之多的時間過去,除卻自己親領標營救駕勤王之外,餘下的人馬皆是在以各種各樣的由頭拖延不前。
其罪,當誅!
不過楊肇基也知曉當下的燃眉之急應是解決眼前如螻蟻般的流民百姓,否則一旦營中糧食告罄,或者賊首徐鴻儒準備妥當,威逼周遭的流民百姓圍攻聖駕,便是一場滅頂之災。
\"這兩日,兗州城中投放的糧食也越來越少了吧?\"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之後,朱由校轉而將目光投向數裏外若隱若現的城池,清冷的聲音不辨喜怒。
此時圍堵在營地中的流民百姓們之所以還沒有徹底喪失理智,除卻忌憚營中如狼似虎的官兵之外,便是得益於兗州城不時朝著城外投放吃食,給予這些流民一絲苟活的希望。
但以營外流民越來越躁動的情況來看,想必兗州城中的糧食也逐漸告罄,不敢再像之前那般\"揮霍\"。
如若自己繼續\"按兵不動\",說不定還真會弄巧成拙,將一盤苦心經營許久的棋局徹底葬送。
\"估摸著是..\"
\"奴婢私底下已是派人查過了,兗州城屹立不倒至今,全靠魯王爺以身作則,率領著城中的宗藩和富戶們捐錢獻糧..\"
饒是知曉眼前的天子一向不喜地方上的宗室藩王,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仍是硬著頭皮,替魯王說了幾句公道話。
依著他掌握的消息來看,如若不是兗州城中的魯王臨危不亂,並且毫不吝嗇的拿出府中儲存的錢糧,隻怕此時圍困在聖駕周圍的流民們還要多上不少,且早已瀕臨崩潰的邊緣。
故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兗州城中的那位魯王爺實則有大功於\"社稷\"。
不過王安心中仍摻雜著一絲不解,畢竟他今日早些時候剛剛和手底下的\"暗哨\"核實過,確認截止到昨日太陽落山之前,兗州城中投放吃食的頻率和數量均是沒有發生改變。
但圍堵在兗州城腳下的流民們就好似篤定了城中糧食即將告罄一般,不管不顧的往天子聖駕所在的營地而來,主動舍棄了岌岌可危的兗州府城。
這一切,難道是巧合,亦或者那一直隱藏在暗地裏的賊首徐鴻儒早已洞悉了兗州城中的虛實?
王安不敢再深想下去,隻是將此等疑問默默隱藏於心底,以免動搖軍心。
\"唔,那看來差不多到時候了..\"沉默不語半晌,表情肅穆的天子突然抽出了腰間的長劍,以不容拒絕的口吻命令道:\"全軍備戰!\"
\"明日迎敵!\"
自己離京已是半月之久,兼之音訊斷絕多日,隻怕早已有隱藏在水麵之下的魑魅魍魎主動浮出水麵。
而自己刻意給那些亂臣賊子搭建的\"舞台\"也是準備完畢,估計千裏之外的京師正不斷上演著精彩的戲碼。
自己雖是在出京之前,專門留下了\"後手\",足以鎮壓一切禍事,但自己的結發妻子終究是個婦人,且有孕在身,斷然受不得驚嚇。
是時候了,這一切的\"鬧劇\"該徹底畫上句號了。
\"遵令!\"
\"全軍備戰!\"
聞聽天子終於下定決心,提心吊膽多日的軍將們頓時如釋重負般長舒了一口濁氣,旋即便迫不及待的躬身應是。
隨著傳訊兵層層下令,偌大的營地中頃刻間便響起了地動山搖的喊殺聲,壓抑許久的京營將士們不斷揮舞著手中兵刃,肆無忌憚的發泄著心中情緒,眼神狂熱的看向高台上的那道消瘦身影。
他們終是有機會,用實際行動迴饋天子對他們的知遇之恩,平定這場牽動千萬人的叛亂!
如若此時有人從高處俯瞰便會發現,一望無際的平原上除卻官兵營地還算規整之外,亂哄哄的流民營地中盡是汙濁,不時便有流民在身旁親屬微弱的啜泣聲中倒伏在焦黃的大地上。
對於眼前的人倫慘劇,自山東各地匯聚於此的流民們早已麻木,枯瘦的臉頰上瞧不出半點感情波動,一動不動的注視著在空中盤旋許久,隨時都有可能一擁而上的飛禽們。
在兗州這片猶如人間煉獄的地界上,唯有眼前這些靠著啃食腐肉為生的畜生們得以\"安居樂業\"。
\"天子禦駕親征,擅闖營地者死!\"
\"爾等莫要自誤!\"
位於官兵營地轅門附近的了望塔上,不時便響起整齊劃一的唿喝聲,威懾著似是鋌而走險,打算強闖營地的流民們。
但對於絕大多數的流民而言,官兵的威脅早已起不到半點效果,畢竟在過去的幾天中,凡是身體尚有些餘力的,早就見勢不妙,偷偷溜走,前往他處苟活。
畢竟那傳聞中乃是\"佛陀轉世\"的徐善人已是建國稱帝,不斷向麾下信徒和士卒灌輸\"早登極樂\"的念頭,其用意早已不言而喻。
如今還待在這兗州城外,並且將官兵營地團團圍住的流民,大多是些渾身乏力,難以走動的老弱婦孺。
他們就像是被宣判了死刑的罪犯,默默於原地等候著屬於自己的喪鍾。
...
...
\"音訊斷絕多日,料想京師也該亂起來了吧..\"
緩緩登上戒備森嚴的高台,身著甲胄的年輕天子麵朝京師的方向,若有所思的低喃了一句,全然沒有受空氣中撲麵而來的腥臭味所影響。
\"陛下,音訊斷絕乃是兵家大忌,時間久了難保人心浮動,\"聞言,未等黃得功等武將做聲,一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便不假思索的迴應道,同時滿臉驚憂的看向腳下的流民:\"還請陛下早做決斷..\"
\"還請陛下早做決斷..\"此話一出,高台上的其餘武將們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不約而同的出聲附和,其中尤以親率標營前來勤王救駕的楊肇基最為激動。
陛下禦駕親征已有半月之久,山東各地早已獲悉,但如此之多的時間過去,除卻自己親領標營救駕勤王之外,餘下的人馬皆是在以各種各樣的由頭拖延不前。
其罪,當誅!
不過楊肇基也知曉當下的燃眉之急應是解決眼前如螻蟻般的流民百姓,否則一旦營中糧食告罄,或者賊首徐鴻儒準備妥當,威逼周遭的流民百姓圍攻聖駕,便是一場滅頂之災。
\"這兩日,兗州城中投放的糧食也越來越少了吧?\"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之後,朱由校轉而將目光投向數裏外若隱若現的城池,清冷的聲音不辨喜怒。
此時圍堵在營地中的流民百姓們之所以還沒有徹底喪失理智,除卻忌憚營中如狼似虎的官兵之外,便是得益於兗州城不時朝著城外投放吃食,給予這些流民一絲苟活的希望。
但以營外流民越來越躁動的情況來看,想必兗州城中的糧食也逐漸告罄,不敢再像之前那般\"揮霍\"。
如若自己繼續\"按兵不動\",說不定還真會弄巧成拙,將一盤苦心經營許久的棋局徹底葬送。
\"估摸著是..\"
\"奴婢私底下已是派人查過了,兗州城屹立不倒至今,全靠魯王爺以身作則,率領著城中的宗藩和富戶們捐錢獻糧..\"
饒是知曉眼前的天子一向不喜地方上的宗室藩王,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仍是硬著頭皮,替魯王說了幾句公道話。
依著他掌握的消息來看,如若不是兗州城中的魯王臨危不亂,並且毫不吝嗇的拿出府中儲存的錢糧,隻怕此時圍困在聖駕周圍的流民們還要多上不少,且早已瀕臨崩潰的邊緣。
故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兗州城中的那位魯王爺實則有大功於\"社稷\"。
不過王安心中仍摻雜著一絲不解,畢竟他今日早些時候剛剛和手底下的\"暗哨\"核實過,確認截止到昨日太陽落山之前,兗州城中投放吃食的頻率和數量均是沒有發生改變。
但圍堵在兗州城腳下的流民們就好似篤定了城中糧食即將告罄一般,不管不顧的往天子聖駕所在的營地而來,主動舍棄了岌岌可危的兗州府城。
這一切,難道是巧合,亦或者那一直隱藏在暗地裏的賊首徐鴻儒早已洞悉了兗州城中的虛實?
王安不敢再深想下去,隻是將此等疑問默默隱藏於心底,以免動搖軍心。
\"唔,那看來差不多到時候了..\"沉默不語半晌,表情肅穆的天子突然抽出了腰間的長劍,以不容拒絕的口吻命令道:\"全軍備戰!\"
\"明日迎敵!\"
自己離京已是半月之久,兼之音訊斷絕多日,隻怕早已有隱藏在水麵之下的魑魅魍魎主動浮出水麵。
而自己刻意給那些亂臣賊子搭建的\"舞台\"也是準備完畢,估計千裏之外的京師正不斷上演著精彩的戲碼。
自己雖是在出京之前,專門留下了\"後手\",足以鎮壓一切禍事,但自己的結發妻子終究是個婦人,且有孕在身,斷然受不得驚嚇。
是時候了,這一切的\"鬧劇\"該徹底畫上句號了。
\"遵令!\"
\"全軍備戰!\"
聞聽天子終於下定決心,提心吊膽多日的軍將們頓時如釋重負般長舒了一口濁氣,旋即便迫不及待的躬身應是。
隨著傳訊兵層層下令,偌大的營地中頃刻間便響起了地動山搖的喊殺聲,壓抑許久的京營將士們不斷揮舞著手中兵刃,肆無忌憚的發泄著心中情緒,眼神狂熱的看向高台上的那道消瘦身影。
他們終是有機會,用實際行動迴饋天子對他們的知遇之恩,平定這場牽動千萬人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