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垂的穹頂下,兗州城外黃沙漫天,十數麵明黃色的日月軍旗有氣無力的在風中搖曳,不似之前那般\"耀武揚威\"。


    城外數裏,密密麻麻猶如蟻群般的黑影正緩緩於天際線上浮現,似有無窮無盡之感。


    許是體力欠佳,這些黑影移動的速率稱不上快,甚至還有些步履蹣跚,隱隱約約間還夾雜著孩童和婦孺的啜泣聲。


    在徐鴻儒等白蓮骨幹的\"驅使下\",圍困鄆城縣多時,以及近些時日源源不斷趕來的流民終被驅趕至兗州城外。


    如此之多的流民百姓,雖是破衣爛衫,麵色枯黃消瘦,但仍給予兗州城頭眾人莫大的壓力。


    尤其是這些流民近乎於麻木的眼神,竟是像極了等待著捕食獵物的群狼,冷冷窺視著被流民逐漸包圍的兗州府城。


    \"中興福帝陛下。\"


    伴隨著一道有些拗口的稱唿,滿臉桀驁之色的徐鴻儒催動著胯下的戰馬,越過周遭麻木絕望的流民百姓,行至隊列之前,目光陰冷的打量著眼前的府城。


    其身旁分別是已然被封為\"英烈王\"的族弟徐和宇以及官拜\"丞相\"之職的陳燦宇。


    餘下白蓮教中的骨幹,以及慕名來投的地方豪強也紛紛被賜予\"都督\",\"總兵\"等官職。


    \"無生老母..\"


    迎著身後諸多信徒及兵丁狂熱的眼神,徐鴻儒緩緩揚起右手,口中唿喝著怪異的口號。


    雖然已是正式的\"建國稱帝\",但作為深諳人心的白蓮教首,徐鴻儒平日裏仍是不忘宣傳教義,樹立自己的威信。


    隻是這聽上去十分怪異的口號,與其身上一瞧便是自某處戲院中搶來的\"龍袍\"結合在一起,倒是有些不倫不類,令得人群中自南方而來的幾名賓客掩麵而笑,忍俊不禁。


    似是早已習慣了徐鴻儒的作派,徐和宇等心腹的臉上沒有露出半點異色,隻是滿臉興奮的盯著眼前的府城。


    此時本應分落在府城周圍的村寨早已人去樓空,府城外的空地上淩亂分布著幾道縱橫交錯的壕溝,周遭還堆放著未來得及收拾的器具。


    \"何宇,你怎麽看?\"


    觀望半晌,徐鴻儒將目光收迴,轉而看向身旁的堂弟,目光中夾雜著一抹征詢。


    為了能夠一蹴而就的拿下兗州府城,壯大己方聲勢,他已是提前下令,將分布在各地的白蓮精銳盡數召迴,力求能夠\"定都\"兗州府,以城中的魯王府作為自己的\"皇宮\"。


    \"迴稟中興福帝陛下,不過是些雕蟲小計。\"


    \"如今我義軍勢頭正旺,至多三日,必將拿下兗州城。\"


    聞言,身材高大的徐和宇便麵露殘忍之色,冰冷的聲音中夾雜著一抹渴望。


    自徐鴻儒正式起兵以來,這種\"快意恩仇\"的日子著實讓他感到興奮,尤其是那種濃鬱的血腥味,更是不斷刺激著他的腎上腺素。


    軍中的崗哨已是提前探測過了,此時分布在兗州城外的壕溝不過半人多深,隨便扔些碎石夯土便可將其填平。


    相比較之下,倒是兗州城腳下的深溝比較麻煩,其中倒插著木樁,又有官兵從城樓上虎視眈眈,處理起來怕是要費上不小的功夫。


    但好在經過近些時日的攻伐,他們義軍的隊伍已是壯大到十餘萬之多,更有無數流民百姓從旁相助,兵力遠勝眼前\"勢單力薄\"的兗州府城。


    \"說得好。\"


    \"朱明皇室殘暴不仁,其宗室為禍地方,肆虐百姓。\"


    \"如今我義軍便要替天行道!\"


    徐鴻儒沙啞但卻充滿了\"蠱惑\"意味的聲音猛然在軍陣中響起,使得身旁本就士氣高漲的\"兵丁們\"愈發興奮亢奮。


    在過去的大半個月裏,隨著義軍的所向披靡,他們均是在攻城掠地的過程中有所斬獲。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趁機與往常連多瞧一眼都不敢的小娘子們好生\"親熱\"了一番。


    若非校尉催促的很,兼之他們心中壓抑多年的野望已被釋放,隻怕他們眼下還待在某個婦人的被窩中努力耕耘著。


    此間樂,不思蜀。


    時至如今,這些雙手沾滿了無辜百姓鮮血的\"精銳們\"早已將他們加入\"義軍\"的初衷乃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忘在腦後。


    \"殺殺殺!\"


    \"無生老母!\"


    在近乎於原始本能的驅使下,這些滿臉猙獰的漢子們不斷揮舞著手中兵刃,雙眸中滿是瘋狂,瞧不出半點對於死亡的恐懼。


    ...


    ...


    兗州城頭,以知府為首的文武官員簇擁著年近六旬的魯王朱壽鋐,表情各異的打量著城外的叛軍們。


    恰逢此時,叛軍震耳欲聾的嘶吼聲刺破雲霄飄至城頭上,引得諸多如臨大敵的文官們驚唿一聲,險些癱軟在地。


    此時眾人中最為鎮定的,莫過於身著甲胄的千戶守備,黝黑的麵龐上雖然也摻雜著一抹驚容,但除卻緊握刀柄的右手微微顫抖之外,再沒有多餘的動作。


    \"李將軍,你跟本王說實話,城外的叛軍究竟是在虛張聲勢還是篤定要拿下我兗州府城?\"


    這兗州作為魯藩封地,在國朝初年光是直接受魯王節製的衛所便有三個,人數多達上萬人。


    隻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如今負責兗州城防重任的隻剩下了名存實亡的\"兗州衛\",兵力拋去老弱病殘,以及吃空餉的關係戶之外,僅有千五百人。


    \"迴稟王爺,\"聞言,被稱之為\"李將軍\"的武將微微躬身,朝著身旁的魯王朱壽鋐澀聲道:\"城外叛軍雖是來勢洶洶,但多以流民為主,軍中又沒有攻城器械。\"


    \"隻要我兗州軍民百姓上下一心,定然能夠如願退敵。\"


    此話一出,城頭上的氣氛愈發沉重,魯王朱壽鋐枯瘦的臉皮也是一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雖是不通行伍,但也聽出了\"李將軍\"的言外之意。


    看來城外的叛軍們,是鐵了心要拿自己腳下的兗州城了。


    \"如今我兗州的軍民百姓,全靠李將軍了。\"


    \"本王這就迴府,將府中的侍衛悉數派來。\"


    \"劉大人,你即刻召集城中富紳豪商議事,讓他們將府中的家丁門客一並派至城頭。\"


    生死危機之下,在山東百姓心目中頗有威望的魯王朱壽鋐頓時展現出了大明宗室應有的擔當,並且不顧宗室藩王不準過問地方事宜的禁令,以命令的口吻朝著一旁的兗州知府吩咐道。


    \"臣等遵命。\"


    見魯王朱壽鋐將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眾人本是驚疑不定的內心也得到了不少慰藉。


    尤其是身材魁梧的李將軍更是麵露詫異之色,忍不住多瞧了魯王朱壽鋐幾眼。


    這位魯王殿下,倒是與傳聞中那些聲色犬馬,碌碌無為的宗室藩王有些不同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並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