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再次廷議(下)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薊鎮總督,我舉薦前任廣寧巡撫王化貞,其坐鎮遼東時的戰績有目共睹,可堪大任。\"
不多時的功夫,大理寺卿鄒元標便先聲奪人,率先打破了官廳內暗流湧動的局勢,眉眼間滿是嫉恨。
東林岌岌可危,他已是顧不上心疼自己的\"首善書院\",隻能暫且將全部注意力放在這薊鎮總督的空缺之上。
王化貞就任廣寧巡撫期間曾招攬蒙古各部,並且還是前任內閣首輔葉向高的得意門生,實乃出任薊鎮總督的不二人選。
\"本官附議。\"聞聲,刑部尚書黃克瓚便輕輕頷首,他的臉色同樣有些不太好看。
放眼朝野,有資格出任薊鎮總督的官員不過寥寥,這王化貞為人雖是有些桀驁,但已是其中翹楚。
至於曾長期在地方任職,整飭行伍的他,早已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忘卻了年輕時的雄心壯誌。
\"王本兵,有何高見?\"對於東林黨推薦的人選,周嘉謨心中沒有半點意外,隻是不自覺扭頭看向眉頭緊皺的兵部尚書。
薊鎮總督代天巡狩,總攬地方軍政大權,身負護持京畿的重任,唯有經驗豐富的老臣才能勝任。
在他心中,不過是靠著\"連帶關係\",於廣寧就職的王化貞還遠遠不夠資格。
聽聞吏部天官點到自己的名字,於在場官員中最年輕的王在晉便是緩緩起身,並在刑部尚書黃克瓚不滿的眼神中揚聲道:\"薊鎮總督護持京畿,最好還是由曆經兵事的幹臣擔任..\"
被朝中東林引以為傲的前任廣寧巡撫王化貞在他眼中實在不值一提,不過是靠著\"歲賞\"招攬了幾個牆頭草的蒙古部落,便敢妄言通曉軍事?
嘶。
此話一出,官廳內眾人均是倒吸了一口涼氣,就連主動提問的吏部尚書周嘉謨都不由得微微側目。
雖說這王在晉乃是由當今天子親手提拔,乃是毫無爭議的\"帝黨\",但其如此直白的話語,不僅直接得罪了舉薦王化貞的鄒元標,還直接得罪了劉一璟及韓爌這兩位出身\"東林\"的閣臣。
許是瞧見鄒元標的臉色有些陰晴不定,近些時日與王在晉配合頗為默契的戶部侍郎畢自嚴便輕輕拉了拉其袖袍。
而王在晉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有些\"失態\",隨即匆匆落座,不過從其欲言又止的表情來看,明顯是極為反對王化貞出任薊鎮總督一職的。
\"王化貞確實年輕了些..\"下一秒,東閣大學士韓爌的聲音悠悠響起,使得官廳內緊張的氣氛為之緩解。
\"袁應泰如何?!\"
早在當今天子剛剛登基的時候,朝中東林便有令右僉都禦史袁應泰將熊廷弼取而代之的架勢,後因\"帝師\"孫承宗以及吏部給事中楊漣等人於大朝會上臨陣倒戈,這才功虧一簣。
從履曆上來講,袁應泰確實比\"眼高手低\"的王化貞要強上不少,勉強也有代天巡狩的資格。
\"不妥。\"未等\"絕處逢生\"的東林官員高興太久,首輔方從斬釘截鐵的聲音便是在眾人耳畔旁炸響。
縱觀袁應泰自萬曆二十三年出仕以來的履曆,其更為擅長\"民生\",少有主政一方的經驗,遑論薊鎮自\"戚少保\"離職之後,便漸漸軍備鬆弛,形勢極為嚴峻。
袁應泰難堪大任。
\"那詹事府少詹事孫承宗如何..\"接連的\"失利\",令得官廳中的東林官員們再也不複最初的昂然,唯有督查院左都禦史張問達仍在不死心的掙紮著。
孫承宗素有知兵之名,且被當今天子倚重,尊為\"帝師\",身份和履曆都夠了。
\"不妥..\"這一次,未等兵部尚書王在晉及首輔方從哲下場,一直沉默不語的次輔劉一璟便輕輕頷首,渾濁的眸子中猛然湧現了一道精芒。
前些時日,建奴傾巢而出,遼鎮戰事吃緊,天子於乾清宮暖閣召集眾人議事的時候,孫承宗曾先後多次\"紙上談兵\",令劉一璟對其大失所望。
故此,盡管這孫承宗出身東林,但仍存著報國之心的次輔劉一璟並不讚成由孫承宗出邊坐鎮。
許是沒有料到次輔劉一璟親自上場,便是\"背刺\"了東林,偌大的官廳內頓時鴉雀無聲,就連首輔方從哲臉上也湧現了一抹錯愕之色。
\"咳咳,\"反應過來的首輔扭頭看向兵部尚書王在晉,輕聲道:\"既然朝中暫無合適人選,不若自軍中擇取宿將,代掌薊鎮?\"
\"聽說山海關和宣大等地的行伍整飭的還算不錯?\"
聽得此話,周遭臣工均是瞪大雙眼,麵露不可思議之色,此等\"危言聳聽\"的提議居然是由當朝首輔的嘴中說出?
國朝以來,除卻極少數特殊情況,何曾出現過以武將負責邊鎮防務的時候?哪怕是代掌兼領也不行!
\"糊塗!\"
\"目光短淺!\"
聞言,平日裏喜怒不形於色的東閣大學士韓爌便是拍案而起,對著首輔方從哲怒目而視。
對此,方從哲隻是冷冷一笑,完全沒有理會惱羞成怒的韓爌。
早在東林黨借著\"紅丸案\"向他發難的時候,雙方便是徹底撕破了臉皮,他又何必故作清高?
兩位閣臣意見相左,且事關邊鎮行伍,官廳內的朝臣們皆是不由自主的看向主管軍事的兵部尚書,希望同為\"文官\"的王在晉能夠將如此\"危言聳聽\"的提議否決。
但此刻,確是沒有人注意到欲言又止的次輔劉一璟以及其若有所思的表情。
\"自宣大總督就任以來,宣大行伍確是稱得上整飭有方,其中大同總兵楊肇基功不可沒...\"感受到周遭投來的殷切眼神,兵部尚書微微眯起眼睛,似是在闡述著一件與自身毫不相關的事情。
言罷,也不待身旁的同僚們有何反應,兵部尚書王在晉又自說自話道:\"兵部有意將楊肇基調迴京師,改鎮薊鎮...\"
唿!
人滿為患的官廳中好似一陣狂風掠過,吞咽口水的聲音此起彼伏,國朝初年,武將掌權的舊事又要重新出現了嗎?
\"既如此,不由將此事交由天子乾綱獨斷?\"或許是怕明顯有些\"瘋癲\"的首輔在整出些幺蛾子,主持廷議的吏部尚書周嘉謨趕忙詢問道,同時還將目光投向身旁的次輔劉一璟。
現如今,這位次輔的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今日廷議的最終結果。
\"可行。\"思慮良久之後,眼神變幻不定的次輔劉一璟終是沒有當場表態,而是自顧自的起身,大步朝著外間而去。
他知曉,今日的廷議已是結束了。
見狀,首輔方從哲便是微微一笑,他知曉劉一璟雖是沒有當場表態,實則已是做出了選擇。
這場他與東林黨之間的\"暗流湧動\",勝負已分!
不多時的功夫,大理寺卿鄒元標便先聲奪人,率先打破了官廳內暗流湧動的局勢,眉眼間滿是嫉恨。
東林岌岌可危,他已是顧不上心疼自己的\"首善書院\",隻能暫且將全部注意力放在這薊鎮總督的空缺之上。
王化貞就任廣寧巡撫期間曾招攬蒙古各部,並且還是前任內閣首輔葉向高的得意門生,實乃出任薊鎮總督的不二人選。
\"本官附議。\"聞聲,刑部尚書黃克瓚便輕輕頷首,他的臉色同樣有些不太好看。
放眼朝野,有資格出任薊鎮總督的官員不過寥寥,這王化貞為人雖是有些桀驁,但已是其中翹楚。
至於曾長期在地方任職,整飭行伍的他,早已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忘卻了年輕時的雄心壯誌。
\"王本兵,有何高見?\"對於東林黨推薦的人選,周嘉謨心中沒有半點意外,隻是不自覺扭頭看向眉頭緊皺的兵部尚書。
薊鎮總督代天巡狩,總攬地方軍政大權,身負護持京畿的重任,唯有經驗豐富的老臣才能勝任。
在他心中,不過是靠著\"連帶關係\",於廣寧就職的王化貞還遠遠不夠資格。
聽聞吏部天官點到自己的名字,於在場官員中最年輕的王在晉便是緩緩起身,並在刑部尚書黃克瓚不滿的眼神中揚聲道:\"薊鎮總督護持京畿,最好還是由曆經兵事的幹臣擔任..\"
被朝中東林引以為傲的前任廣寧巡撫王化貞在他眼中實在不值一提,不過是靠著\"歲賞\"招攬了幾個牆頭草的蒙古部落,便敢妄言通曉軍事?
嘶。
此話一出,官廳內眾人均是倒吸了一口涼氣,就連主動提問的吏部尚書周嘉謨都不由得微微側目。
雖說這王在晉乃是由當今天子親手提拔,乃是毫無爭議的\"帝黨\",但其如此直白的話語,不僅直接得罪了舉薦王化貞的鄒元標,還直接得罪了劉一璟及韓爌這兩位出身\"東林\"的閣臣。
許是瞧見鄒元標的臉色有些陰晴不定,近些時日與王在晉配合頗為默契的戶部侍郎畢自嚴便輕輕拉了拉其袖袍。
而王在晉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有些\"失態\",隨即匆匆落座,不過從其欲言又止的表情來看,明顯是極為反對王化貞出任薊鎮總督一職的。
\"王化貞確實年輕了些..\"下一秒,東閣大學士韓爌的聲音悠悠響起,使得官廳內緊張的氣氛為之緩解。
\"袁應泰如何?!\"
早在當今天子剛剛登基的時候,朝中東林便有令右僉都禦史袁應泰將熊廷弼取而代之的架勢,後因\"帝師\"孫承宗以及吏部給事中楊漣等人於大朝會上臨陣倒戈,這才功虧一簣。
從履曆上來講,袁應泰確實比\"眼高手低\"的王化貞要強上不少,勉強也有代天巡狩的資格。
\"不妥。\"未等\"絕處逢生\"的東林官員高興太久,首輔方從斬釘截鐵的聲音便是在眾人耳畔旁炸響。
縱觀袁應泰自萬曆二十三年出仕以來的履曆,其更為擅長\"民生\",少有主政一方的經驗,遑論薊鎮自\"戚少保\"離職之後,便漸漸軍備鬆弛,形勢極為嚴峻。
袁應泰難堪大任。
\"那詹事府少詹事孫承宗如何..\"接連的\"失利\",令得官廳中的東林官員們再也不複最初的昂然,唯有督查院左都禦史張問達仍在不死心的掙紮著。
孫承宗素有知兵之名,且被當今天子倚重,尊為\"帝師\",身份和履曆都夠了。
\"不妥..\"這一次,未等兵部尚書王在晉及首輔方從哲下場,一直沉默不語的次輔劉一璟便輕輕頷首,渾濁的眸子中猛然湧現了一道精芒。
前些時日,建奴傾巢而出,遼鎮戰事吃緊,天子於乾清宮暖閣召集眾人議事的時候,孫承宗曾先後多次\"紙上談兵\",令劉一璟對其大失所望。
故此,盡管這孫承宗出身東林,但仍存著報國之心的次輔劉一璟並不讚成由孫承宗出邊坐鎮。
許是沒有料到次輔劉一璟親自上場,便是\"背刺\"了東林,偌大的官廳內頓時鴉雀無聲,就連首輔方從哲臉上也湧現了一抹錯愕之色。
\"咳咳,\"反應過來的首輔扭頭看向兵部尚書王在晉,輕聲道:\"既然朝中暫無合適人選,不若自軍中擇取宿將,代掌薊鎮?\"
\"聽說山海關和宣大等地的行伍整飭的還算不錯?\"
聽得此話,周遭臣工均是瞪大雙眼,麵露不可思議之色,此等\"危言聳聽\"的提議居然是由當朝首輔的嘴中說出?
國朝以來,除卻極少數特殊情況,何曾出現過以武將負責邊鎮防務的時候?哪怕是代掌兼領也不行!
\"糊塗!\"
\"目光短淺!\"
聞言,平日裏喜怒不形於色的東閣大學士韓爌便是拍案而起,對著首輔方從哲怒目而視。
對此,方從哲隻是冷冷一笑,完全沒有理會惱羞成怒的韓爌。
早在東林黨借著\"紅丸案\"向他發難的時候,雙方便是徹底撕破了臉皮,他又何必故作清高?
兩位閣臣意見相左,且事關邊鎮行伍,官廳內的朝臣們皆是不由自主的看向主管軍事的兵部尚書,希望同為\"文官\"的王在晉能夠將如此\"危言聳聽\"的提議否決。
但此刻,確是沒有人注意到欲言又止的次輔劉一璟以及其若有所思的表情。
\"自宣大總督就任以來,宣大行伍確是稱得上整飭有方,其中大同總兵楊肇基功不可沒...\"感受到周遭投來的殷切眼神,兵部尚書微微眯起眼睛,似是在闡述著一件與自身毫不相關的事情。
言罷,也不待身旁的同僚們有何反應,兵部尚書王在晉又自說自話道:\"兵部有意將楊肇基調迴京師,改鎮薊鎮...\"
唿!
人滿為患的官廳中好似一陣狂風掠過,吞咽口水的聲音此起彼伏,國朝初年,武將掌權的舊事又要重新出現了嗎?
\"既如此,不由將此事交由天子乾綱獨斷?\"或許是怕明顯有些\"瘋癲\"的首輔在整出些幺蛾子,主持廷議的吏部尚書周嘉謨趕忙詢問道,同時還將目光投向身旁的次輔劉一璟。
現如今,這位次輔的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今日廷議的最終結果。
\"可行。\"思慮良久之後,眼神變幻不定的次輔劉一璟終是沒有當場表態,而是自顧自的起身,大步朝著外間而去。
他知曉,今日的廷議已是結束了。
見狀,首輔方從哲便是微微一笑,他知曉劉一璟雖是沒有當場表態,實則已是做出了選擇。
這場他與東林黨之間的\"暗流湧動\",勝負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