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


    早在天色尚未大亮的時候,朝中六部九卿便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的率領下,大步越過金水橋,行至位於內廷的乾清宮。


    氣氛冷凝的暖閣中,兵部尚書王在晉眉頭緊皺,盯著身前的輿圖遲遲不發一語,另一側代替戶部尚書李汝華出席的戶部左侍郎畢自嚴麵紅耳赤,好似剛剛經曆過一番爭吵。


    至於身著緋袍,並肩而坐的三位閣臣也是摒棄了往日私下裏的\"成見\",不時交頭接耳幾句,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遼東經略熊廷弼八百裏急奏,女真二貝勒阿敏已然越過渾河,於撫順廢墟安營紮寨,建州女真蠢蠢欲動,遼東大戰一觸即發。


    \"李如柏可動身了?\"不知過了多久,暖閣內令人窒息的沉默終是被天子朱由校清冷的聲音所打破。


    但其言語的內容,卻是讓在場朝臣的心情愈發複雜,尤其是首輔方從哲,更是有些痛苦的閉上了眼睛,好似迴憶起某些不堪迴首的往事。


    \"迴稟陛下,昨日李..大人出宮之後便是打點行囊,並於太陽落山之前,在錦衣衛緹騎和京營士卒的護送下出了京師,怕是不日便將抵達廣寧城。\"聞言,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是不假思索的迴應道,但其臉上同樣是湧現了些許糾結之色。


    李如柏,遼東鐵嶺衛人氏,乃是昔日遼東總兵李成梁次子,曆任密雲遊擊,黃花嶺參將,薊鎮總兵等職,風頭一時無兩,更是當之無愧的\"將門子弟\"。


    萬曆末年,因遼東局勢吃緊,朝中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已是六旬高齡,賦閑在家二十餘年的李如柏被臨時啟用為\"遼東總兵\",並參與了\"薩爾滸之戰\"。


    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朝廷集結了九邊精銳所在的大軍非但未能對建州女真\"犁庭掃穴\",反倒是被其逐個擊破,唯有奉命統率中路軍的李如柏及其麾下將士得以保全,退守沈陽。


    消息傳迴北京,萬曆皇帝震怒,遼東經略楊鎬引咎辭職,總兵李如柏也被朝中禦史彈劾,迴京待命。


    可就在昨日,近兩年來飽受非議的李如柏卻是突然被案牘後的天子於乾清宮暖閣單獨召見,僅有司禮監掌印太監在場。


    據宮中傳出的消息,這場突如其來的奏對足足出席了兩三個時辰,待到李如柏躬身退出乾清宮暖閣之後,這位年過六旬的老將淚流滿麵,不顧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阻攔,跪在白玉階下,山唿萬歲不止。


    旋即不久,紫禁城中便是傳出旨意,以遼東戰事吃緊為由頭,緊急起複前任遼東總兵李如柏,命其坐鎮廣寧城,戴罪立功。


    \"唔,速度倒是不慢。\"聽聞李如柏昨日晚間便動身,不日便將抵達廣寧城,年輕天子淡然如水的臉龐上也是湧現了一抹滿意之色,聲音輕鬆了許多。


    雖說無論是朝野間,亦或者\"後世\",有關於李如柏的紛爭都是更迭不休,但在朱由校看來,受限於諸多因素,李如柏於\"薩爾滸之戰\"中的表現還算情有可原。


    但此次朱由校突然起複李如柏,令其坐鎮廣寧城戴罪立功,並不是同情其\"遭遇\",而是考慮其遼東李氏的身份。


    誠然,其父李成梁在坐鎮遼東的時候,曾表現出擁兵自重的野心,甚至為了\"養虎為患\",一度漠視建州女真崛起而無動於衷。


    但放眼遼東,無論是野心勃勃的建州女真,還是蠢蠢欲動的蒙古韃子,亦或者心懷不軌的遼東將校,遼東李氏的名頭仍然擁有不俗的影響力。


    朱由校命李如柏坐鎮廣寧城,也是擔憂廣寧巡撫薛國用根基尚淺,難以約束城中桀驁不馴的將校,繼而影響到遼沈戰事。


    \"陛下,廣寧巡撫薛國用上奏,聲稱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派遣使臣索取歲賞..\"未等暖閣內冷凝的氣氛有所緩和,兵部尚書王在晉便是緩緩起身,聲音沉重的稟報道。


    聽得此話,在其身旁的戶部左侍郎畢自嚴臉色愈發難看,口中不斷重複著諸如\"趁火打劫\"等字眼。


    而以內閣首輔方從哲為首的三位閣臣也是臉色一變,下意識看向案牘後的天子。


    雖說經過了兩百餘年的\"內訌\",曾經如日中天的蒙古鐵騎已然不複昔日之輝煌,但曆任蒙古大汗仍然在蒙古人心中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得以在時間長河中屹立不倒。


    時至如今,在現任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的勵精圖治之下,其治下的察哈爾部迅速崛起壯大,成為漠南草原上首屈一指的大部落。


    但因建州女真的迅速崛起,明廷也逐漸采取了\"以夷製夷\"的戰略方式,以\"歲賞\"的方式拉攏蒙古部落,遏製建州女真。


    其中,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所率領的察哈爾部,便是朝廷於遼東最為重要的盟友之一。


    而蒙古科爾沁部之所以\"棄暗投明\",主動與建州女真結盟,除了雙方領地彼此接壤之外,便是迫於察哈爾部的威脅,不得已而為之。


    \"嗬,好手段..\"


    聽聞一向見風使舵的蒙古部落趁虛而入,年輕天子的臉上並沒有露出半點驚訝或震怒,隻是嗤笑一聲,好似對此結果早有預料。


    在原本的曆史上,廣寧巡撫王化貞便曾寄希望於實力雄厚的察哈爾部,希望憑借著高額的\"歲賞\",換取察哈爾部的鼎力相助。


    但當建州女真傾巢而出,圍困廣寧城的時候,被其寄予厚望的蒙古鐵騎卻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宣府,大同可有異動?\"輕輕擺手,示意眼前的兵部尚書落座,朱由校便將目光投向身旁的司禮監掌印,直接將話題由千裏之外的遼鎮轉移至拱衛京師的宣大。


    \"敢叫陛下知曉,錦衣衛及東廠並未發現端倪..\"遲疑少許,認真思索了一番之後,司禮監掌印方才認真的說道。


    \"內閣也未收到有關於宣大的軍報。\"見天子的目光望來,內閣首輔方從哲便是趕忙拱手迴稟。


    聽得此話,案牘後的朱由校便是輕輕頷首,臉上的鄙夷之色更甚,同時不由自主的看向遼東。


    這林丹巴圖爾果然是在\"虛張聲勢\",趁著建州女真興兵的當口,向朝廷索要歲賞。


    \"傳令宣大總督崔景榮,令其整飭行伍,以防不靖。\"簡單的沉吟過後,年輕天子便是有條不紊的吩咐道。


    蒙古大汗的\"趁火打劫\"不過是個小插曲,對於遼東局勢全然起不到半點影響。


    雖然有遼東經略熊廷弼坐鎮的沈陽城方才是此次戰役之核心,但朱由校的心中卻是隱隱有些直覺,近幾十年來一直被遼東將校牢牢把持的廣寧城方才是此次破城之關鍵。


    例如,廣寧城中的\"地頭蛇\",祖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並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