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黎的這口氣剛歎完,耳邊就傳來一人頌唱的歌謠,雖不曾聽過,但頗有意味。
“白茅蒼蒼,風雨霪霪;麗麗其華,颻颻其心。
君子堂堂,鴟鴞凜凜;嫋嫋其姱,鏘鏘其金。”
薑黎循聲望去,見一人破衣爛衫,與難民無異,麵上的神情卻堅毅剛正,全無一絲頹喪落魄的神情,待看清那人的麵容,心中不禁一驚,快步走了過去。
木宣起初看見薑黎立在施粥點旁,本想直接上前相認,又覺不妥,就高聲頌歌。難民之中雖有人側目窺看,卻隻是不解,暗以為木宣在發瘋。
見到薑黎過來,木宣忙輕咳一聲,薑黎也知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就在前麵帶路,走到一旁的馬車邊,木宣跟隨而至。
“黎叔。”木宣走近,輕喚一聲,紅了眼眶,差點落下淚來,這是使團離散之後,他見到的第一個熟人。
薑黎見木宣這副模樣,大概猜到使團遭遇了恆國的內亂,也紅了眼睛,不知道安慰什麽好,顧忌到人多眼雜,就把木宣拉進了馬車,聽他邊哭著邊述說起一路的遭遇。
薑黎等木宣說完,感慨唏噓一番後,說道:“木宣,無善和公主定能平安無事的,隻是不知道你有什麽打算。不如稍待幾日,好好休養,等我獻禮完畢,而後一起同行,借道禹國,返迴越國如何?”
木宣見薑黎說得真切,拜了一禮之後說道:“木宣流亡濟國,就像是流浪的野犬。黎叔邀我同行,我感謝都來不及,怎麽會拒絕呢。”
薑黎就讓木宣待在馬車上,而後自己重迴施粥點,叫迴馬車夫,說自己今日想早些迴客館休息,兩名護衛見薑黎要迴客館,也要跟著迴去,卻被薑黎以看護施粥點的理由製止。
薑黎重新迴到馬車,吩咐車夫駕車,馬車“踢嗒踢嗒”地往臨陽城而去。
馬車行至臨陽城中門外,被守城兵士攔住。薑黎起身出了馬車。
“例行盤查。”為首的一個卒長看見車內的人下來,稍微愣怔一下,隨即恢複原本的姿態,甚至話語裏帶著些不耐。
“我是禹國獻禮的使節,這是通關牌子。”薑黎從衣袖裏取出一塊硬木黑色漆牌,上麵正中用紅色篆字刻著“通令”二字,右下的小字則是具體的發令關隘。
那卒長一看令牌,倒是真的,但聽到是禹國的,臉上多了些鄙夷。
“禹國使節是麽?”卒長反問了一句,卻不是在確認,“看你牌子是真的,人卻不一定了,穿得倒像是個樣子,可這馬車,拉拉垮垮,是用幾塊板子敲著,套了個瘦馬吧,實在不是使節的威儀,除了個馬車夫,連護衛都不見一個。”
薑黎看那卒長時,很是眼熟,分明就是自己早上出城時見過的那個。
“今日早間我剛出城,乘坐的是同一輛馬車,不過少了護衛罷了。我尚未見過濟侯,使節文書還在,足可取信。”薑黎把令牌放迴衣袖,又從裏麵拿出絲質文書。
“我就是個守城門的,隻認識銅子,不認得文字。”沒想到那卒長看也不看,蠻橫地說道。
薑黎的眉頭皺起,自己堂堂的一國上卿,竟然被守城的卒長給攔住討要過路費,還是在大國之都,正欲理論,又想到木宣還在車內,便作罷了,從另一隻衣袖中取出幾枚銅子來,遞與守城卒長。
這時從城內疾駛出一輛馬車,經大門直出城外,車內的人撩起車簾往外看去,正見到薑黎轉身將要上馬車,便踢了踢車架,喊車夫停住。
車內的人也不下馬車,隻對著薑黎方向高聲問是何人。
薑黎輕施一禮,迴答說:“禹國使者”。
那人便輕哼一聲,不再答言,放下車簾,催促車夫快走。
薑黎不禁苦笑,剛被一個卒長勒索錢財,又被一個濟國官員看輕,大國之禮,真是獨到,而小國無交,誠然不虛。
薑黎上車,車夫自中門入城,迴到客館,薑黎吩咐將馬車停至偏門,又支開了車夫,看四下無人看視,打開偏門,讓木宣入內,拿來幹淨服飾,讓木宣沐浴更衣。
晚飯時,木宣出來,副使及一眾隨從護衛都麵露詫異,薑黎以舊友偶遇粗略帶過,隨從與護衛自不敢多說什麽,副使看著木宣,頗覺眼熟,隻是想不起在哪兒見過。
第二日,臨陽令派人傳過話來,說今日午前往見君上,讓薑黎稍做準備,由城令領著入宮麵君獻禮。
挨熬了這麽些天,今日終於可以獻禮,薑黎說不出的輕鬆,獻禮之後,君侯表謝,便可歸國了,按照現下的情形,不能再節外生枝。
準備完畢,薑黎領著副使上了馬車,一眾隨從及獻禮搭乘另一輛馬車,趕往城令府。
到達城令府時,城令尚未出來,副使要上前通傳,被薑黎製止。等了近一個時辰,臨陽令譚越出了門來,對著薑黎抱歉兩句,上了停在府門外的豪華馬車,當先出發,禹國的兩輛馬車緊隨其後。
一路無話,馬車停在濟國宮城外城牆下,正巧宮門守將帶著一隊甲兵巡至宮門下。
譚越上前與守將敘話,守將不時瞟向薑黎一行,最後點了點頭;譚越遙遙一招手,示意薑黎等人過去,副使正要申辯兩句,見薑黎已神態自若往宮門而去,不好再說什麽,緊走兩步跟在薑黎側後半步,餘下的隨從雙手捧舉著獻禮成縱列一列隔兩步相隨。
薑黎一行還未靠近宮門,譚越向守將一禮,守將抱了抱拳,一揮手,領著那隊甲兵直接離開,譚越也不見怪,拿出城令官符對著守門的衛兵一晃,當先越過宮門,守門衛兵也不多問,對薑黎一眾直接放入。
進了外城門,眼前豁然開朗,甚少建築,隻有外城牆的四角上設了箭樓,箭樓邊是幾排低矮的竹木營房。
前行了約莫三百步,又是一道宮門,宮門外甲兵守衛,門邊站著一人,正是宮正觀芒,身後跟著一隊寺人。
“城令大人來了。”觀芒隨意擺了擺手。
“有勞宮正了。”譚越卻是恭敬得很,拜了個禮。
望著禹國的正副使身後的一眾隨從,觀芒皺起眉頭,開口說:“君上信任我,所以讓我管著臨陽宮內的大小事務,禹國的正副使能進這道內宮門,那些個隨從卻是不能。”
觀芒說完就對著身後的寺人招招手,那一隊寺人就上前來,越過薑黎,走到禹國隨從身邊,將禹國隨從捧著的獻禮接過。
“你是禹國的正使麽?”觀芒看著薑黎問道。
“是,禹國薑黎。”
觀芒聽完後突然笑著說道:“大國上卿,那是正真的上卿,小國的嘛,位下兩階。你說呢,上卿大人?”
薑黎隻是拜一個禮,麵色平靜,並不答話,副使的臉卻漲得通紅。
內宮與外宮又大有不同,除了四角的箭樓更加高大外,還有錯落相間的繁華宮殿,宮殿之間交雜相連著打磨光亮的石板路,一隊隊或兩三人或四五人的寺人隊伍,如同海底錯落的大珊瑚之間嬉遊的魚群。
眾人一路走著,直到一座在一眾大殿之間頗顯精巧的小殿之前,門楣上立著紅漆金字“養學殿”,殿外的兩根大紅立柱邊各站著一個寺人。
觀芒對著其中一人使了個眼色,那人微微點頭,大聲通報:“禹國使者上卿薑黎獻濟侯禮。”
“白茅蒼蒼,風雨霪霪;麗麗其華,颻颻其心。
君子堂堂,鴟鴞凜凜;嫋嫋其姱,鏘鏘其金。”
薑黎循聲望去,見一人破衣爛衫,與難民無異,麵上的神情卻堅毅剛正,全無一絲頹喪落魄的神情,待看清那人的麵容,心中不禁一驚,快步走了過去。
木宣起初看見薑黎立在施粥點旁,本想直接上前相認,又覺不妥,就高聲頌歌。難民之中雖有人側目窺看,卻隻是不解,暗以為木宣在發瘋。
見到薑黎過來,木宣忙輕咳一聲,薑黎也知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就在前麵帶路,走到一旁的馬車邊,木宣跟隨而至。
“黎叔。”木宣走近,輕喚一聲,紅了眼眶,差點落下淚來,這是使團離散之後,他見到的第一個熟人。
薑黎見木宣這副模樣,大概猜到使團遭遇了恆國的內亂,也紅了眼睛,不知道安慰什麽好,顧忌到人多眼雜,就把木宣拉進了馬車,聽他邊哭著邊述說起一路的遭遇。
薑黎等木宣說完,感慨唏噓一番後,說道:“木宣,無善和公主定能平安無事的,隻是不知道你有什麽打算。不如稍待幾日,好好休養,等我獻禮完畢,而後一起同行,借道禹國,返迴越國如何?”
木宣見薑黎說得真切,拜了一禮之後說道:“木宣流亡濟國,就像是流浪的野犬。黎叔邀我同行,我感謝都來不及,怎麽會拒絕呢。”
薑黎就讓木宣待在馬車上,而後自己重迴施粥點,叫迴馬車夫,說自己今日想早些迴客館休息,兩名護衛見薑黎要迴客館,也要跟著迴去,卻被薑黎以看護施粥點的理由製止。
薑黎重新迴到馬車,吩咐車夫駕車,馬車“踢嗒踢嗒”地往臨陽城而去。
馬車行至臨陽城中門外,被守城兵士攔住。薑黎起身出了馬車。
“例行盤查。”為首的一個卒長看見車內的人下來,稍微愣怔一下,隨即恢複原本的姿態,甚至話語裏帶著些不耐。
“我是禹國獻禮的使節,這是通關牌子。”薑黎從衣袖裏取出一塊硬木黑色漆牌,上麵正中用紅色篆字刻著“通令”二字,右下的小字則是具體的發令關隘。
那卒長一看令牌,倒是真的,但聽到是禹國的,臉上多了些鄙夷。
“禹國使節是麽?”卒長反問了一句,卻不是在確認,“看你牌子是真的,人卻不一定了,穿得倒像是個樣子,可這馬車,拉拉垮垮,是用幾塊板子敲著,套了個瘦馬吧,實在不是使節的威儀,除了個馬車夫,連護衛都不見一個。”
薑黎看那卒長時,很是眼熟,分明就是自己早上出城時見過的那個。
“今日早間我剛出城,乘坐的是同一輛馬車,不過少了護衛罷了。我尚未見過濟侯,使節文書還在,足可取信。”薑黎把令牌放迴衣袖,又從裏麵拿出絲質文書。
“我就是個守城門的,隻認識銅子,不認得文字。”沒想到那卒長看也不看,蠻橫地說道。
薑黎的眉頭皺起,自己堂堂的一國上卿,竟然被守城的卒長給攔住討要過路費,還是在大國之都,正欲理論,又想到木宣還在車內,便作罷了,從另一隻衣袖中取出幾枚銅子來,遞與守城卒長。
這時從城內疾駛出一輛馬車,經大門直出城外,車內的人撩起車簾往外看去,正見到薑黎轉身將要上馬車,便踢了踢車架,喊車夫停住。
車內的人也不下馬車,隻對著薑黎方向高聲問是何人。
薑黎輕施一禮,迴答說:“禹國使者”。
那人便輕哼一聲,不再答言,放下車簾,催促車夫快走。
薑黎不禁苦笑,剛被一個卒長勒索錢財,又被一個濟國官員看輕,大國之禮,真是獨到,而小國無交,誠然不虛。
薑黎上車,車夫自中門入城,迴到客館,薑黎吩咐將馬車停至偏門,又支開了車夫,看四下無人看視,打開偏門,讓木宣入內,拿來幹淨服飾,讓木宣沐浴更衣。
晚飯時,木宣出來,副使及一眾隨從護衛都麵露詫異,薑黎以舊友偶遇粗略帶過,隨從與護衛自不敢多說什麽,副使看著木宣,頗覺眼熟,隻是想不起在哪兒見過。
第二日,臨陽令派人傳過話來,說今日午前往見君上,讓薑黎稍做準備,由城令領著入宮麵君獻禮。
挨熬了這麽些天,今日終於可以獻禮,薑黎說不出的輕鬆,獻禮之後,君侯表謝,便可歸國了,按照現下的情形,不能再節外生枝。
準備完畢,薑黎領著副使上了馬車,一眾隨從及獻禮搭乘另一輛馬車,趕往城令府。
到達城令府時,城令尚未出來,副使要上前通傳,被薑黎製止。等了近一個時辰,臨陽令譚越出了門來,對著薑黎抱歉兩句,上了停在府門外的豪華馬車,當先出發,禹國的兩輛馬車緊隨其後。
一路無話,馬車停在濟國宮城外城牆下,正巧宮門守將帶著一隊甲兵巡至宮門下。
譚越上前與守將敘話,守將不時瞟向薑黎一行,最後點了點頭;譚越遙遙一招手,示意薑黎等人過去,副使正要申辯兩句,見薑黎已神態自若往宮門而去,不好再說什麽,緊走兩步跟在薑黎側後半步,餘下的隨從雙手捧舉著獻禮成縱列一列隔兩步相隨。
薑黎一行還未靠近宮門,譚越向守將一禮,守將抱了抱拳,一揮手,領著那隊甲兵直接離開,譚越也不見怪,拿出城令官符對著守門的衛兵一晃,當先越過宮門,守門衛兵也不多問,對薑黎一眾直接放入。
進了外城門,眼前豁然開朗,甚少建築,隻有外城牆的四角上設了箭樓,箭樓邊是幾排低矮的竹木營房。
前行了約莫三百步,又是一道宮門,宮門外甲兵守衛,門邊站著一人,正是宮正觀芒,身後跟著一隊寺人。
“城令大人來了。”觀芒隨意擺了擺手。
“有勞宮正了。”譚越卻是恭敬得很,拜了個禮。
望著禹國的正副使身後的一眾隨從,觀芒皺起眉頭,開口說:“君上信任我,所以讓我管著臨陽宮內的大小事務,禹國的正副使能進這道內宮門,那些個隨從卻是不能。”
觀芒說完就對著身後的寺人招招手,那一隊寺人就上前來,越過薑黎,走到禹國隨從身邊,將禹國隨從捧著的獻禮接過。
“你是禹國的正使麽?”觀芒看著薑黎問道。
“是,禹國薑黎。”
觀芒聽完後突然笑著說道:“大國上卿,那是正真的上卿,小國的嘛,位下兩階。你說呢,上卿大人?”
薑黎隻是拜一個禮,麵色平靜,並不答話,副使的臉卻漲得通紅。
內宮與外宮又大有不同,除了四角的箭樓更加高大外,還有錯落相間的繁華宮殿,宮殿之間交雜相連著打磨光亮的石板路,一隊隊或兩三人或四五人的寺人隊伍,如同海底錯落的大珊瑚之間嬉遊的魚群。
眾人一路走著,直到一座在一眾大殿之間頗顯精巧的小殿之前,門楣上立著紅漆金字“養學殿”,殿外的兩根大紅立柱邊各站著一個寺人。
觀芒對著其中一人使了個眼色,那人微微點頭,大聲通報:“禹國使者上卿薑黎獻濟侯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