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嶽飛和高寵
武大郎,從金蓮逼洞房開始做戰神 作者:沈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勤王救駕?!”
李綱隻覺得一陣恍惚。
這十二道金牌若是慢上半分,剛到的相州軍加入戰團,不說給金兵造成重創,至少也會狠狠撕下一口肉。
壓退幾十裏。
汴京也就有了喘息之機。
其他勤王軍隊也會陸續到來。
屆時……
看了眼金牌,李綱淚眼朦朧,胡須一顫一顫。
在他看來,隻有大殘的鄰居,才是好鄰居。
就像現在的遼。
“大人?”
嶽飛沒見過這樣的金牌,還這麽多。
他隻見過銀牌。
此番勤王的令牌便是銀牌。
而且還在大人劉浩手中。
“退兵,據守城牆。”
李綱心頭雖然閃過一絲讓嶽飛率兵進攻的念頭。
但眼下畢竟是在皇城根。
凡事瞞不過皇帝的眼線的。
他是主戰派,但也不會為了達成目的,害死無辜的勤王軍隊。
尤其是眼前的小將,肚大腰粗,脊背壯實,雙腿健碩有力,背上一把四刃鐵鐧,一柄長刀,一看就是個打仗好手。
“得令!”
嶽飛帶人退守城牆,心裏也在疑惑,明明是進攻的大好時機,怎麽會連發十二道令牌?
這密集度也太可怕了吧?
到底發生了什麽?
嶽飛從王貴手中接過青騅馬,在馬鞍摘下瀝泉槍,疑惑地來到城牆下。
這時,一匹青鬃馬健步而來,其上的騎士比嶽飛還要高半個頭,頭戴金盔,身穿金甲,手持鏨金虎頭槍。
好家夥,那槍杆比茶盞還粗。
嶽飛在周侗的指點下,可是能拉三百斤硬弓,當下見獵心喜,主動打招唿:“在下嶽飛,兄弟哪個部的?”
“在下高寵,奉母親之名前來勤王救駕。”
高寵抓著大槍一抱拳,嘴角向下,有些無趣的模樣:“怎麽不打了?莫非來的不是時候?”
“原來是開平王之後。”
嶽飛拱手道:“元帥有令,暫時據守城牆。”
高懷德乃北宋開國元帥之一。
高寵可謂是真正的將門之後。
“那就守吧。”
高寵一揮大槍,身後五千人便開始搬運石塊滾木,清理屍體等等,作戰素養很高。
“他那個槍……不會是空心的吧?”
王貴在嶽飛耳邊悄聲道:“怎麽抓著跟沒拿東西一樣?”
“都說文人相輕,你怎麽也犯這毛病?”
嶽飛眯眼看了王貴一下:“去打掃戰場。”
“得令。”
王貴一抱拳走了。
張憲隨即道:“高寵不愧是將門之後,咱們不能輸給他,我也帶人去收拾戰場。”
高寵看到嶽飛跟自己體型差不多,便有些蔫蔫地說:“不知道何時能吹響反攻的號角,不過在打退金兵之後,我一定會去橫海郡,一槍挑了弑君者武直,順便打過山海關,一路向上京挺進。”
“好想法。”
嶽飛一抱拳:“那我等便等待軍令,一起出發。”
他們這邊在摩拳擦掌,李綱和種師道也迴到了議事廳,二人皆一躬掃地,任憑趙桓如何說平身也不抬頭。
“李綱,你要造反嗎?”
唐恪怒斥,他一直主張求和,結果被李綱橫扒豎擋。
現在終於有了和談機會,他們居然敢給皇帝擺臉子?
“臣想不通,苦苦支撐都已熬過去了,眼下我方優勢,勤王大軍陸續到來,陛下何故應允和談啊?”
李綱再次一拱手:“冬雪已至,金兵沒有足夠禦寒衣物,我軍士氣高漲,勤王大軍到來,怎麽算都是大勝之勢啊陛下!”
“李綱,你想逼宮嗎?!”
唐恪氣得胡子一撅一撅:“陛下和談,還不是為了大宋著想?繼續打下去,隻會更加勞民傷財,死傷的士兵,哪一個不用錢?
陛下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已經很不容易了,你能不能不要再給陛下出難題了,李綱?!”
“臣……遵旨。”
李綱將十二塊金牌放下,整個人聲音有些沙啞。
趙桓在梁師成的幫助下,收起十二塊金牌,必須要親手收起,不然不放心。
這金牌可事關大宋至高軍令。
“你能理解朕的用心便好。”
趙桓有點滿意,隨即道:“禦史中丞和太尉最近辛苦了,便繼續守城,剩餘之事,便有唐相出馬,耿南仲協同。”
“遵旨。”
唐恪和耿南仲立刻拱手。
李綱和種師道也拱手,退出議事廳。
二人一起向皇宮外走去,久久都沒有發言。
……
“退了!真退了嘿!”
劉彥宗瞪大了眼睛,滿臉都是難以置信。
大宋軍隊明明是最好的時機啊,他們怎麽可能就這麽退了?
可眼下真的退了啊!
劉彥宗轉頭看向了一旁的完顏宗望,對方仍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模樣,仿佛一切都在計算之中。
“二太子,屬下佩服,萬分佩服!”
劉彥宗這迴是真服了。
之前想過什麽跟錯人之類的事情,瞬間煙消雲散。
“很快大宋就會派出使者和談,我們先不要出條件,而是要質子。”
完顏宗望道:“質子要皇室宗族的年輕一代,我就不露麵了,你隻需要告訴使者,隻有達成這個條件,才能代表大宋有和談的誠意。”
“是。”
劉彥宗徹底服了。
二太子這一手,簡直就是鈍刀子割肉。
一開始大宋會覺得不怎麽疼,但最後一定會後悔。
果然,使者是大宋宰相,誠意很足了,但劉彥宗隻是輕飄飄地將完顏宗望的話傳達。
“金使的話,能否以詔書的形式?”
唐恪說話的時候腿肚子都有點轉筋,金人個個兇神惡煞,他連討價還價都懶得說了,隻想快速離開。
劉彥宗速度也很快,直接拿出詔書,還蓋了完顏宗望的印。
……
議事廳。
趙桓看著對方的條件,覺得倒也合理。
完顏宗望畢竟是在大宋的地盤,沒有安全感也是應該的。
隻是……
該派誰去做質子呢?
老五肅王趙樞肯定是不行的,那畢竟是趙桓的一奶同胞的弟弟。
趙楷?
還是康王趙構……
皇帝趙桓很快就否定了趙楷,這位弟弟還是很有才學的,沒必要。
他正打算選出一人時,突然有小太監進來,“陛下,康王求見。”
“???”
李綱隻覺得一陣恍惚。
這十二道金牌若是慢上半分,剛到的相州軍加入戰團,不說給金兵造成重創,至少也會狠狠撕下一口肉。
壓退幾十裏。
汴京也就有了喘息之機。
其他勤王軍隊也會陸續到來。
屆時……
看了眼金牌,李綱淚眼朦朧,胡須一顫一顫。
在他看來,隻有大殘的鄰居,才是好鄰居。
就像現在的遼。
“大人?”
嶽飛沒見過這樣的金牌,還這麽多。
他隻見過銀牌。
此番勤王的令牌便是銀牌。
而且還在大人劉浩手中。
“退兵,據守城牆。”
李綱心頭雖然閃過一絲讓嶽飛率兵進攻的念頭。
但眼下畢竟是在皇城根。
凡事瞞不過皇帝的眼線的。
他是主戰派,但也不會為了達成目的,害死無辜的勤王軍隊。
尤其是眼前的小將,肚大腰粗,脊背壯實,雙腿健碩有力,背上一把四刃鐵鐧,一柄長刀,一看就是個打仗好手。
“得令!”
嶽飛帶人退守城牆,心裏也在疑惑,明明是進攻的大好時機,怎麽會連發十二道令牌?
這密集度也太可怕了吧?
到底發生了什麽?
嶽飛從王貴手中接過青騅馬,在馬鞍摘下瀝泉槍,疑惑地來到城牆下。
這時,一匹青鬃馬健步而來,其上的騎士比嶽飛還要高半個頭,頭戴金盔,身穿金甲,手持鏨金虎頭槍。
好家夥,那槍杆比茶盞還粗。
嶽飛在周侗的指點下,可是能拉三百斤硬弓,當下見獵心喜,主動打招唿:“在下嶽飛,兄弟哪個部的?”
“在下高寵,奉母親之名前來勤王救駕。”
高寵抓著大槍一抱拳,嘴角向下,有些無趣的模樣:“怎麽不打了?莫非來的不是時候?”
“原來是開平王之後。”
嶽飛拱手道:“元帥有令,暫時據守城牆。”
高懷德乃北宋開國元帥之一。
高寵可謂是真正的將門之後。
“那就守吧。”
高寵一揮大槍,身後五千人便開始搬運石塊滾木,清理屍體等等,作戰素養很高。
“他那個槍……不會是空心的吧?”
王貴在嶽飛耳邊悄聲道:“怎麽抓著跟沒拿東西一樣?”
“都說文人相輕,你怎麽也犯這毛病?”
嶽飛眯眼看了王貴一下:“去打掃戰場。”
“得令。”
王貴一抱拳走了。
張憲隨即道:“高寵不愧是將門之後,咱們不能輸給他,我也帶人去收拾戰場。”
高寵看到嶽飛跟自己體型差不多,便有些蔫蔫地說:“不知道何時能吹響反攻的號角,不過在打退金兵之後,我一定會去橫海郡,一槍挑了弑君者武直,順便打過山海關,一路向上京挺進。”
“好想法。”
嶽飛一抱拳:“那我等便等待軍令,一起出發。”
他們這邊在摩拳擦掌,李綱和種師道也迴到了議事廳,二人皆一躬掃地,任憑趙桓如何說平身也不抬頭。
“李綱,你要造反嗎?”
唐恪怒斥,他一直主張求和,結果被李綱橫扒豎擋。
現在終於有了和談機會,他們居然敢給皇帝擺臉子?
“臣想不通,苦苦支撐都已熬過去了,眼下我方優勢,勤王大軍陸續到來,陛下何故應允和談啊?”
李綱再次一拱手:“冬雪已至,金兵沒有足夠禦寒衣物,我軍士氣高漲,勤王大軍到來,怎麽算都是大勝之勢啊陛下!”
“李綱,你想逼宮嗎?!”
唐恪氣得胡子一撅一撅:“陛下和談,還不是為了大宋著想?繼續打下去,隻會更加勞民傷財,死傷的士兵,哪一個不用錢?
陛下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已經很不容易了,你能不能不要再給陛下出難題了,李綱?!”
“臣……遵旨。”
李綱將十二塊金牌放下,整個人聲音有些沙啞。
趙桓在梁師成的幫助下,收起十二塊金牌,必須要親手收起,不然不放心。
這金牌可事關大宋至高軍令。
“你能理解朕的用心便好。”
趙桓有點滿意,隨即道:“禦史中丞和太尉最近辛苦了,便繼續守城,剩餘之事,便有唐相出馬,耿南仲協同。”
“遵旨。”
唐恪和耿南仲立刻拱手。
李綱和種師道也拱手,退出議事廳。
二人一起向皇宮外走去,久久都沒有發言。
……
“退了!真退了嘿!”
劉彥宗瞪大了眼睛,滿臉都是難以置信。
大宋軍隊明明是最好的時機啊,他們怎麽可能就這麽退了?
可眼下真的退了啊!
劉彥宗轉頭看向了一旁的完顏宗望,對方仍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模樣,仿佛一切都在計算之中。
“二太子,屬下佩服,萬分佩服!”
劉彥宗這迴是真服了。
之前想過什麽跟錯人之類的事情,瞬間煙消雲散。
“很快大宋就會派出使者和談,我們先不要出條件,而是要質子。”
完顏宗望道:“質子要皇室宗族的年輕一代,我就不露麵了,你隻需要告訴使者,隻有達成這個條件,才能代表大宋有和談的誠意。”
“是。”
劉彥宗徹底服了。
二太子這一手,簡直就是鈍刀子割肉。
一開始大宋會覺得不怎麽疼,但最後一定會後悔。
果然,使者是大宋宰相,誠意很足了,但劉彥宗隻是輕飄飄地將完顏宗望的話傳達。
“金使的話,能否以詔書的形式?”
唐恪說話的時候腿肚子都有點轉筋,金人個個兇神惡煞,他連討價還價都懶得說了,隻想快速離開。
劉彥宗速度也很快,直接拿出詔書,還蓋了完顏宗望的印。
……
議事廳。
趙桓看著對方的條件,覺得倒也合理。
完顏宗望畢竟是在大宋的地盤,沒有安全感也是應該的。
隻是……
該派誰去做質子呢?
老五肅王趙樞肯定是不行的,那畢竟是趙桓的一奶同胞的弟弟。
趙楷?
還是康王趙構……
皇帝趙桓很快就否定了趙楷,這位弟弟還是很有才學的,沒必要。
他正打算選出一人時,突然有小太監進來,“陛下,康王求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