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送別匈奴
漢末:以驍騎之名永鎮華夏 作者:戒了酒的酒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普通百姓,他們震驚的同時,也感到萬分解氣。
驍騎大將軍張驍,是漢人們心中的英雄,是解救千萬百姓的人傑,是大漢朝廷的最大功臣。
將張驍定為反賊?就算朝廷裏麵都是反賊,驍騎大將軍也不會是反賊。
就算是反賊,那又如何?天下,是驍騎大將軍平複的。
北方州郡,是大將軍打下來的,邊疆是驍騎軍鎮壓的,百姓們的好日子,是大將軍給的。
就算大將軍真的造反,百姓們支持的也是大將軍!
當年的士族之亂,百姓們已經反抗過朝廷一次了,大漢兩個字,在百姓心裏已經變得模糊。
即便這幾年間,這兩個字變得清晰了不少,可擦亮這兩個字的,正是驍騎大將軍!
如今,大皇子吞毒自盡,也算是罪有應得,二十多萬聯軍死的死,被俘的被俘,那都是活該。
嵩高山脈的百姓被波及,那也是他們運氣不好,跟大將軍有什麽關係?
如今,天子的病情恢複,狠狠地整治了朝廷的蛀蟲,這無疑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隻希望驍騎大將軍不要心存芥蒂,不要舍棄大漢百姓。
……
洛陽北,箕關城外。
隻見那巍峨高聳的箕關城外,靜立著黑壓壓一片,根本數不清的騎兵。
這些騎兵,都身著獸甲,麵容粗獷,手持長刀,皆滿臉的兇悍相。
在騎兵的後方,匈奴單於唿征,還有格爾泰兄弟,以及唿廚泉等人,正同張驍告別。
幾日前,驍騎軍撤離洛陽,為了防止事情有變。
唿征帶領匈奴勇士,在離開洛陽後,並沒有直接迴歸草原,而是留在箕關。
如今,大漢天子已經將所有事都昭告天下,並封張驍為王,沒有對驍騎軍再次出手的意向。
知道驍騎軍在沒有危險後,唿征這才打算帶領匈奴勇士迴歸北部草原。
在唿征等人眼中,什麽王不王的,對於張驍來說,是不是王爺,根本不重要。
唿征不止一次勸說張驍,說他匈奴族願意全力幫助驍騎軍。
讓張驍直接滅了大漢朝廷,讓張驍成為大漢天子,卻都被張驍笑著拒絕了。
對此,唿征很不理解,明明滅掉朝廷不費吹灰之力。
為何張驍放著眼前的至尊之位不去拿取,反而要帶兵退走?
雖然唿征不理解,可他並沒有過多追問。
因為他帶領匈奴勇士前來相助,並非有所圖謀,而是張驍是他們匈奴族真正的朋友,是可以為其付出一切的。
如今的匈奴族,族人的生活,提升了不止一星半點。
缺糧?不存在的!如今的匈奴族,可以自由的同邊境漢人交易糧食,購買生活所需的物品。
並且交易的雙方,都會將價格保持在一個十分合理的區間,沒有惡意抬高價格的商賈。
如果出現這種人,那不用匈奴族人去狀告,負責處理此事的漢人官員,就會親自出手懲治。
對於這種奸商,不止匈奴族人痛恨,漢人百姓對他們也同樣唾棄,同樣反感。
不止能自由購買交換糧食,他們匈奴族也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
雖然耕種田地,匈奴族人還不精通,隻能雇傭漢人去耕種。
可比起收獲來,付出的那些許錢財,根本不值一提。
寒冬?根本不需要害怕!自從漢人和匈奴族通商之後。
每年寒冬來臨之前,都會有無數漢人百姓,拉著一車車幹柴進入草原。
幹柴的售價很便宜,隻要三五牛羊,就能讓匈奴族一家人度過寒冬。
況且如今匈奴族的房屋,已經被漢人兄弟重新建造並加固,根本不懼風雪。
還有美酒、綢緞、瓷器、食鹽等等,都可以自由買賣。
如今的匈奴族,每天都歡聲笑語不斷,唿征每次聽到族人的笑聲,腦海中都會想起張驍。
他知道,族人們的笑聲,都是張驍帶來的。
沒有張驍,他們匈奴族人,還會整天的同餓狼搶食,還要在寒冬之中瑟瑟發抖,還要在旱災之中拚命祈禱。
這份恩情,所有匈奴族人,都銘記在心。
關於張驍和他麾下的驍騎軍,唿征都一直關注著。
隻要張驍有丁點麻煩,他唿征都會集結匈奴族全部力量,前去幫忙。
這也是為何張驍剛剛帶兵行至匈奴的領地,唿征就帶兵早早的等候在驍騎軍必經之路的原因。
如今,危機已解,自然就沒有他們匈奴族的事了。
看著眼睛盯著自己,仿佛有無數話要對他說的張驍,唿征仰頭大笑一聲,隨即拍馬來到張驍的身前。
隻見唿征伸出滿是老繭的大手,重重地拍了拍張驍的肩膀。
唿征沒有開口說話,隻是對著張驍微微一笑,並眼神堅定的點了點頭。
並沒有給張驍開口說話的機會,唿征直接大手一揮,拍馬向著北方狂奔而去。
唿廚泉和格爾泰兄弟見狀,紛紛大笑一聲。
而後,眾匈奴大將學著漢人的禮儀,對著張驍拱了拱手,便拍馬向著自家單於追去。
一眾匈奴勇士們,在離去之前,也都轉過頭,對張驍拱手行禮。
隻見眼前的匈奴勇士,他們那粗獷的臉上,滿是真誠的笑容。
張驍見狀,深吸了一口氣,隨即對著數不清的匈奴勇士,鄭重地拱了拱手。
“轟隆隆……”
萬馬奔騰,卷起了滿天煙塵,震的兩旁樹木簌簌作響。
很快,匈奴騎兵的背影,便消失在了天際的盡頭。
直到這時,張驍才收迴了目光,他深吸了一口氣,隨即調轉馬頭,向著箕關內行去。
其餘的驍騎大將們,也都拍馬跟上了自家主公。
“唉……”
等到張驍等人離去,曹操一臉感慨的長歎一聲。
世人皆懼匈奴,可誰又能知道,最不可能背叛朋友,最講義氣的,就是這些被世人所恐懼,還被文人所唾棄的匈奴漢子。
在文人們的口中,草原牧民,就是一群沒有教化,茹毛飲血的野蠻人。
就是這群茹毛飲血的野蠻人,在有恩於自己的朋友有難之際。
他們不分對錯,不計後果,傾盡全力的相助,還不求迴報。
受過張驍恩惠之人,如同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朝廷之中,就有一多半的大臣,受到過張驍恩惠。
各州郡的官員,也有不少受過張驍恩惠的,更別提普通百姓了。
……
驍騎大將軍張驍,是漢人們心中的英雄,是解救千萬百姓的人傑,是大漢朝廷的最大功臣。
將張驍定為反賊?就算朝廷裏麵都是反賊,驍騎大將軍也不會是反賊。
就算是反賊,那又如何?天下,是驍騎大將軍平複的。
北方州郡,是大將軍打下來的,邊疆是驍騎軍鎮壓的,百姓們的好日子,是大將軍給的。
就算大將軍真的造反,百姓們支持的也是大將軍!
當年的士族之亂,百姓們已經反抗過朝廷一次了,大漢兩個字,在百姓心裏已經變得模糊。
即便這幾年間,這兩個字變得清晰了不少,可擦亮這兩個字的,正是驍騎大將軍!
如今,大皇子吞毒自盡,也算是罪有應得,二十多萬聯軍死的死,被俘的被俘,那都是活該。
嵩高山脈的百姓被波及,那也是他們運氣不好,跟大將軍有什麽關係?
如今,天子的病情恢複,狠狠地整治了朝廷的蛀蟲,這無疑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隻希望驍騎大將軍不要心存芥蒂,不要舍棄大漢百姓。
……
洛陽北,箕關城外。
隻見那巍峨高聳的箕關城外,靜立著黑壓壓一片,根本數不清的騎兵。
這些騎兵,都身著獸甲,麵容粗獷,手持長刀,皆滿臉的兇悍相。
在騎兵的後方,匈奴單於唿征,還有格爾泰兄弟,以及唿廚泉等人,正同張驍告別。
幾日前,驍騎軍撤離洛陽,為了防止事情有變。
唿征帶領匈奴勇士,在離開洛陽後,並沒有直接迴歸草原,而是留在箕關。
如今,大漢天子已經將所有事都昭告天下,並封張驍為王,沒有對驍騎軍再次出手的意向。
知道驍騎軍在沒有危險後,唿征這才打算帶領匈奴勇士迴歸北部草原。
在唿征等人眼中,什麽王不王的,對於張驍來說,是不是王爺,根本不重要。
唿征不止一次勸說張驍,說他匈奴族願意全力幫助驍騎軍。
讓張驍直接滅了大漢朝廷,讓張驍成為大漢天子,卻都被張驍笑著拒絕了。
對此,唿征很不理解,明明滅掉朝廷不費吹灰之力。
為何張驍放著眼前的至尊之位不去拿取,反而要帶兵退走?
雖然唿征不理解,可他並沒有過多追問。
因為他帶領匈奴勇士前來相助,並非有所圖謀,而是張驍是他們匈奴族真正的朋友,是可以為其付出一切的。
如今的匈奴族,族人的生活,提升了不止一星半點。
缺糧?不存在的!如今的匈奴族,可以自由的同邊境漢人交易糧食,購買生活所需的物品。
並且交易的雙方,都會將價格保持在一個十分合理的區間,沒有惡意抬高價格的商賈。
如果出現這種人,那不用匈奴族人去狀告,負責處理此事的漢人官員,就會親自出手懲治。
對於這種奸商,不止匈奴族人痛恨,漢人百姓對他們也同樣唾棄,同樣反感。
不止能自由購買交換糧食,他們匈奴族也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
雖然耕種田地,匈奴族人還不精通,隻能雇傭漢人去耕種。
可比起收獲來,付出的那些許錢財,根本不值一提。
寒冬?根本不需要害怕!自從漢人和匈奴族通商之後。
每年寒冬來臨之前,都會有無數漢人百姓,拉著一車車幹柴進入草原。
幹柴的售價很便宜,隻要三五牛羊,就能讓匈奴族一家人度過寒冬。
況且如今匈奴族的房屋,已經被漢人兄弟重新建造並加固,根本不懼風雪。
還有美酒、綢緞、瓷器、食鹽等等,都可以自由買賣。
如今的匈奴族,每天都歡聲笑語不斷,唿征每次聽到族人的笑聲,腦海中都會想起張驍。
他知道,族人們的笑聲,都是張驍帶來的。
沒有張驍,他們匈奴族人,還會整天的同餓狼搶食,還要在寒冬之中瑟瑟發抖,還要在旱災之中拚命祈禱。
這份恩情,所有匈奴族人,都銘記在心。
關於張驍和他麾下的驍騎軍,唿征都一直關注著。
隻要張驍有丁點麻煩,他唿征都會集結匈奴族全部力量,前去幫忙。
這也是為何張驍剛剛帶兵行至匈奴的領地,唿征就帶兵早早的等候在驍騎軍必經之路的原因。
如今,危機已解,自然就沒有他們匈奴族的事了。
看著眼睛盯著自己,仿佛有無數話要對他說的張驍,唿征仰頭大笑一聲,隨即拍馬來到張驍的身前。
隻見唿征伸出滿是老繭的大手,重重地拍了拍張驍的肩膀。
唿征沒有開口說話,隻是對著張驍微微一笑,並眼神堅定的點了點頭。
並沒有給張驍開口說話的機會,唿征直接大手一揮,拍馬向著北方狂奔而去。
唿廚泉和格爾泰兄弟見狀,紛紛大笑一聲。
而後,眾匈奴大將學著漢人的禮儀,對著張驍拱了拱手,便拍馬向著自家單於追去。
一眾匈奴勇士們,在離去之前,也都轉過頭,對張驍拱手行禮。
隻見眼前的匈奴勇士,他們那粗獷的臉上,滿是真誠的笑容。
張驍見狀,深吸了一口氣,隨即對著數不清的匈奴勇士,鄭重地拱了拱手。
“轟隆隆……”
萬馬奔騰,卷起了滿天煙塵,震的兩旁樹木簌簌作響。
很快,匈奴騎兵的背影,便消失在了天際的盡頭。
直到這時,張驍才收迴了目光,他深吸了一口氣,隨即調轉馬頭,向著箕關內行去。
其餘的驍騎大將們,也都拍馬跟上了自家主公。
“唉……”
等到張驍等人離去,曹操一臉感慨的長歎一聲。
世人皆懼匈奴,可誰又能知道,最不可能背叛朋友,最講義氣的,就是這些被世人所恐懼,還被文人所唾棄的匈奴漢子。
在文人們的口中,草原牧民,就是一群沒有教化,茹毛飲血的野蠻人。
就是這群茹毛飲血的野蠻人,在有恩於自己的朋友有難之際。
他們不分對錯,不計後果,傾盡全力的相助,還不求迴報。
受過張驍恩惠之人,如同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朝廷之中,就有一多半的大臣,受到過張驍恩惠。
各州郡的官員,也有不少受過張驍恩惠的,更別提普通百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