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兵進三韓
漢末:以驍騎之名永鎮華夏 作者:戒了酒的酒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韓和穢貘,人口加起來,都沒有三十萬。
還都處於半原始的生活,他們生活的房屋,還是五尺多高,用泥巴壘起來的低矮房屋。
房屋的地麵,會下挖三尺,人在房屋中,可以站直身體。
雖然高度夠了,可房屋內還是漆黑一片,沒有陽光。
房屋內不僅陰暗潮濕,還十分髒亂,惡臭撲鼻。
生活在那裏的百姓,大多衣不遮體。
所謂的衣物,不過是漢人穿剩下的破衣爛布。
被穢貘人用少許獵物換了去,並當成了寶貝。
若是沒有這些破衣爛布,那穢貘人隻能穿上用幹草編織的衣物。
那種用幹草編織的衣物,不僅不保暖,還十分不舒服。
穢貘人為數不多的鐵器,還大多是從漢境換來的,他們自己根本沒有冶鐵的能力。
這些鐵器,用來製作農具都不夠,又哪裏會製作武器?
所以,穢貘人的武器,還是用棍棒削尖了的長矛。
那種長矛,就算是獸皮製作的鎧甲,都很難穿透。
更別提精良的漢甲,還有防禦力強上數倍的驍騎軍黑甲了。
長矛擊在黑甲上,連撓癢癢的都算不上。
三韓的百姓生活水平,比之穢貘要強上一些,卻也沒有完全脫離原始生活。
三韓的士兵,會使用和製作弓箭,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冶鐵工藝。
士兵也大多手持長矛,矛尖也是用鐵製作,有一定的殺傷力。
並且三韓的士兵,也進行了一些簡單的訓練,比之穢貘軍隊要強上不少。
三韓境內也沒有城池,都是用粗木削尖的柵欄。
這種防禦,在驍騎軍眼中,形同虛設。
三韓和穢貘,加起來的可戰之兵,也沒有五萬。
麵對手持棍棒和農具,枯瘦如柴,麵黃肌瘦,如同野人一般的軍隊。
即便兵力達到二十萬,也不會對驍騎軍造成威脅,就是會殺到手軟罷了。
所謂三韓和穢貘,包括東部的倭島,都是華夏的種。
隻不過,華夏播撒出的這些種子,遭遇了蟲害,最終長歪了。
這種遭遇蟲害的幼苗,張驍自然不能放任其自由生長。
應該提前收割,並滅其根,重新播撒種子。
這種沒有絲毫挑戰和威脅的征伐,張驍自然不必親自帶兵。
他麾下的一眾將領,都可以獨當一麵,每個將領,都能獨自完成任務。
雖然沒有挑戰性,可一眾將領還是爭搶的麵紅耳赤。
即便是老成持重,不苟言笑的黃忠,也參與到了爭搶之中。
爭搶最厲害的,當屬顏良和彭脫波才,還有劉備三兄弟,呂布自然也不甘落後。
張驍被眾將吵得頭疼,最終,張驍直接拍板,就由沒有斬殺賊首的大將,負責此次征伐。
於是,黃忠、呂布、文醜三人,悲催的留在了襄平城練兵。
而顏良,劉備三兄弟,還有波才和彭脫,則是兵分三路,每路帶領五千兵馬,南下三韓。
見自家將軍拍板了,眾將領這才安靜下來。
等到張驍派出的驍鷹衛,將探查完畢,成功返迴襄平城後。
顏良和劉備等人,這才風風火火的帶兵離開襄平。
張驍站在城頭上,望著大軍離開的背影,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攻下三韓和穢貘,根本毫無意外,等三韓和穢貘攻下之後,張驍就要將目光看向東部的倭島。
想要登上倭島,就要擁有船隻,如今他身在遼東,靠近海岸,正是建造船隻,組建水軍的機會。
遼東遍地是山川,許多大山,烏桓人都沒有進入過。
有大半的山川,還保持著原始森林的模樣。
其中過腰粗的巨木,數不勝數,這都是製造船隻的好材料。
而且,製造船隻,可不能用濕木,要將其晾曬,還需要多種工藝。
這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建造起來的。
至於製作船隻的工匠,在北疆幾乎找不到。
就算有會製作船隻的,也不過是最小的先登船。
那種三層高的巨大樓船,隻有荊揚等地的工匠,才會製作。
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隻要張驍書信一封。
派人送入洛陽,交給劉宏便可,相信劉宏一定會對此感興趣的。
想到此處,張驍深吸了一口氣,隨即轉身走下城頭。
半個時辰後,一名驍鷹衛,便拍馬衝出了襄平城的城門,向著西南方向,狂奔而去。
……
征北將軍殲滅叛軍,斬殺四名賊首,為大漢收複失地之事,一直持續到了新年,熱度才逐漸退去。
新年剛過,一道消息,又在荊揚等地火速傳開。
荊揚大地的多個大城,都張貼了告示。
就是告示上的內容,令整個荊揚大地,都為之沸騰了。
天子命征北將軍,在幽州組建水軍?
還要在荊揚等地,招募手藝嫻熟的製船工匠,前往遼東?
還招募兩萬名會水性的荊揚百姓,組成遼東水軍?
工匠和水軍士兵的軍餉,同驍騎軍騎兵相同?還一日三餐?
工匠家人也可以一同前往遼東,並分發土地房屋?
製船工匠,在荊揚等地的地位,並不高。
很多工匠,常年都找不到夥計,隻能想別的辦法維持生計。
如今,如此誘惑擺在麵前,所有製船工匠都忍不住了。
身體強壯,又會水性的百姓,也忍不住了。
那可是朝廷下達的告示,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驍騎軍。
雖然是水軍,可還是歸征北將軍統禦,也屬於驍騎軍。
別人百姓可能不相信,征北將軍他們還能不相信?
於是,荊揚大地,便出現了北上的人潮。
尤其是揚州的百姓和工匠,他們拖家帶口,不遠千裏的向著北方前行。
即便是他們帶的糧食不多,我不需要擔心。
因為他們所路過的官府,都會拿出糧食,來救濟路上的工匠和百姓。
甚至有的郡縣,還會給路上的工匠,提供住處。
百姓和工匠們都想好了,即便他們應征失敗,他們也會留在北疆,留在征北將軍的治下。
若不是路途太遠,又囊中羞澀,怕餓死在路上,他們早就踏上前往北方的道路了。
如今,官府一路救濟,他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北上的人潮,幾乎是一發而不可收拾。
每一日,都有數以萬計的百姓還有工匠,踏上前往幽州的道路。
到最後,由於百姓和工匠的數量太多,荊揚等地的府衙,隻能控製百姓北上的數量。
畢竟幽州如今還十分貧瘠,沒有那麽多的資源和土地。
百姓們若是去的太多,幽州根本負擔不起,即便有朝廷的救濟,也不足以支撐。
……
還都處於半原始的生活,他們生活的房屋,還是五尺多高,用泥巴壘起來的低矮房屋。
房屋的地麵,會下挖三尺,人在房屋中,可以站直身體。
雖然高度夠了,可房屋內還是漆黑一片,沒有陽光。
房屋內不僅陰暗潮濕,還十分髒亂,惡臭撲鼻。
生活在那裏的百姓,大多衣不遮體。
所謂的衣物,不過是漢人穿剩下的破衣爛布。
被穢貘人用少許獵物換了去,並當成了寶貝。
若是沒有這些破衣爛布,那穢貘人隻能穿上用幹草編織的衣物。
那種用幹草編織的衣物,不僅不保暖,還十分不舒服。
穢貘人為數不多的鐵器,還大多是從漢境換來的,他們自己根本沒有冶鐵的能力。
這些鐵器,用來製作農具都不夠,又哪裏會製作武器?
所以,穢貘人的武器,還是用棍棒削尖了的長矛。
那種長矛,就算是獸皮製作的鎧甲,都很難穿透。
更別提精良的漢甲,還有防禦力強上數倍的驍騎軍黑甲了。
長矛擊在黑甲上,連撓癢癢的都算不上。
三韓的百姓生活水平,比之穢貘要強上一些,卻也沒有完全脫離原始生活。
三韓的士兵,會使用和製作弓箭,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冶鐵工藝。
士兵也大多手持長矛,矛尖也是用鐵製作,有一定的殺傷力。
並且三韓的士兵,也進行了一些簡單的訓練,比之穢貘軍隊要強上不少。
三韓境內也沒有城池,都是用粗木削尖的柵欄。
這種防禦,在驍騎軍眼中,形同虛設。
三韓和穢貘,加起來的可戰之兵,也沒有五萬。
麵對手持棍棒和農具,枯瘦如柴,麵黃肌瘦,如同野人一般的軍隊。
即便兵力達到二十萬,也不會對驍騎軍造成威脅,就是會殺到手軟罷了。
所謂三韓和穢貘,包括東部的倭島,都是華夏的種。
隻不過,華夏播撒出的這些種子,遭遇了蟲害,最終長歪了。
這種遭遇蟲害的幼苗,張驍自然不能放任其自由生長。
應該提前收割,並滅其根,重新播撒種子。
這種沒有絲毫挑戰和威脅的征伐,張驍自然不必親自帶兵。
他麾下的一眾將領,都可以獨當一麵,每個將領,都能獨自完成任務。
雖然沒有挑戰性,可一眾將領還是爭搶的麵紅耳赤。
即便是老成持重,不苟言笑的黃忠,也參與到了爭搶之中。
爭搶最厲害的,當屬顏良和彭脫波才,還有劉備三兄弟,呂布自然也不甘落後。
張驍被眾將吵得頭疼,最終,張驍直接拍板,就由沒有斬殺賊首的大將,負責此次征伐。
於是,黃忠、呂布、文醜三人,悲催的留在了襄平城練兵。
而顏良,劉備三兄弟,還有波才和彭脫,則是兵分三路,每路帶領五千兵馬,南下三韓。
見自家將軍拍板了,眾將領這才安靜下來。
等到張驍派出的驍鷹衛,將探查完畢,成功返迴襄平城後。
顏良和劉備等人,這才風風火火的帶兵離開襄平。
張驍站在城頭上,望著大軍離開的背影,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攻下三韓和穢貘,根本毫無意外,等三韓和穢貘攻下之後,張驍就要將目光看向東部的倭島。
想要登上倭島,就要擁有船隻,如今他身在遼東,靠近海岸,正是建造船隻,組建水軍的機會。
遼東遍地是山川,許多大山,烏桓人都沒有進入過。
有大半的山川,還保持著原始森林的模樣。
其中過腰粗的巨木,數不勝數,這都是製造船隻的好材料。
而且,製造船隻,可不能用濕木,要將其晾曬,還需要多種工藝。
這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建造起來的。
至於製作船隻的工匠,在北疆幾乎找不到。
就算有會製作船隻的,也不過是最小的先登船。
那種三層高的巨大樓船,隻有荊揚等地的工匠,才會製作。
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隻要張驍書信一封。
派人送入洛陽,交給劉宏便可,相信劉宏一定會對此感興趣的。
想到此處,張驍深吸了一口氣,隨即轉身走下城頭。
半個時辰後,一名驍鷹衛,便拍馬衝出了襄平城的城門,向著西南方向,狂奔而去。
……
征北將軍殲滅叛軍,斬殺四名賊首,為大漢收複失地之事,一直持續到了新年,熱度才逐漸退去。
新年剛過,一道消息,又在荊揚等地火速傳開。
荊揚大地的多個大城,都張貼了告示。
就是告示上的內容,令整個荊揚大地,都為之沸騰了。
天子命征北將軍,在幽州組建水軍?
還要在荊揚等地,招募手藝嫻熟的製船工匠,前往遼東?
還招募兩萬名會水性的荊揚百姓,組成遼東水軍?
工匠和水軍士兵的軍餉,同驍騎軍騎兵相同?還一日三餐?
工匠家人也可以一同前往遼東,並分發土地房屋?
製船工匠,在荊揚等地的地位,並不高。
很多工匠,常年都找不到夥計,隻能想別的辦法維持生計。
如今,如此誘惑擺在麵前,所有製船工匠都忍不住了。
身體強壯,又會水性的百姓,也忍不住了。
那可是朝廷下達的告示,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驍騎軍。
雖然是水軍,可還是歸征北將軍統禦,也屬於驍騎軍。
別人百姓可能不相信,征北將軍他們還能不相信?
於是,荊揚大地,便出現了北上的人潮。
尤其是揚州的百姓和工匠,他們拖家帶口,不遠千裏的向著北方前行。
即便是他們帶的糧食不多,我不需要擔心。
因為他們所路過的官府,都會拿出糧食,來救濟路上的工匠和百姓。
甚至有的郡縣,還會給路上的工匠,提供住處。
百姓和工匠們都想好了,即便他們應征失敗,他們也會留在北疆,留在征北將軍的治下。
若不是路途太遠,又囊中羞澀,怕餓死在路上,他們早就踏上前往北方的道路了。
如今,官府一路救濟,他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北上的人潮,幾乎是一發而不可收拾。
每一日,都有數以萬計的百姓還有工匠,踏上前往幽州的道路。
到最後,由於百姓和工匠的數量太多,荊揚等地的府衙,隻能控製百姓北上的數量。
畢竟幽州如今還十分貧瘠,沒有那麽多的資源和土地。
百姓們若是去的太多,幽州根本負擔不起,即便有朝廷的救濟,也不足以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