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廢史立牧
漢末:以驍騎之名永鎮華夏 作者:戒了酒的酒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張驍抵達洛陽的當日,他就收到消息,讓他第二日一早,參與朝會。
此刻,張驍正身處朝堂之上,身為大漢天子的劉宏,正端坐龍台之上。
隻見劉宏正一臉的愁容,不停地發出歎息聲。
下方的一眾大臣,也都表情悲苦,如同家中失竊的模樣。
其中,當屬袁隗和袁逢二人,心情最為悲痛。
汝南袁家,被難民夷為平地,從族人到丫鬟下人,一共兩千多人,一個都沒有留下。
收到這個消息後,袁逢愣了半晌,當他反應過來後。
袁逢頓時發出一聲悲慘的哀嚎聲,隨即癱軟在地,不省人事。
袁隗雖然沒有暈倒在地,可他的臉色十分蒼白,神情也透露著絕望。
整整兩千多條人命,竟然一個都沒剩下。
他汝南袁家,可是擁有一千多名護院,隻憑枯瘦如柴的難民,如何能攻破袁府?
就算是兩千名郡兵,也破不開他袁府的防禦。
這其中,一定有陰謀,那些難民之中,一定存在著精銳的死士!
放眼整個大漢,能一次性派出如此多的精銳,隻有一人。
這個人,就是身為征北將軍,大漢武進侯的張驍。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次叛亂雖然全都是難民,看似難民進攻城池,雜亂無章。
可結合戰報,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
這次難民襲擊士族,好似都提前安排好了一樣。
擁護漢室,所屬張驍一脈的士族,還有官員,都平安無事。
所屬袁家一脈,或者平時做事囂張,魚肉百姓的士族,幾乎不會留下活口。
這等行事風格,和張驍一般無二,加之張驍父親所創立的太平道。
袁逢自然而然的,就聯想到了張驍。
此時,袁逢和袁隗二人,看向張驍的眼神,都帶著刻骨銘心的恨意。
沒想到,張驍做的如此決絕,竟然用數十萬人性命的代價。
發動百年來最大的暴亂,隻為了除去他袁家。
這個張驍,還真是個做事不考慮後果的瘋子!
袁逢能想到這件事是出自張驍之手,大臣之中那些聰明之人,自然也想到了。
比如曹操,比如盧植,比如楊彪王允。
朝廷在多日前,就收到了有關豫州暴亂之事。
可天子卻表現的並不著急,更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第一時間將張驍調來洛陽。
到了今日,天子都沒有召集北軍,沒有在洛陽征兵,前去平亂。
若是按照正常邏輯,大漢各地發生了如此重大規模的暴亂。
天子定會表現的驚慌失措,隨即趕緊吩咐大臣,在洛陽征兵。
這一切的反常表現,不得不令曹操等人深思。
許多出身在豫州荊州或者是揚州等地的大臣,都極力勸諫天子征兵,隨後派出兵馬,前去平亂。
可無論大臣們如何勸諫,天子永遠都隻有一句話。
那就是等征北將軍抵達洛陽之後,在商議此事。
如今,張驍已經來到了洛陽,並參與了朝會,也許今日,天子就會同意募兵。
隻不過,大漢的暴亂已經達到了頂點,幾乎沒有任何郡縣,能逃得過難民攻打的。
這時候才募兵,是不是已經晚了?或者說,天子根本就沒有打算募兵,鎮壓暴亂?
大臣們滿心疑惑,但他們知道,今日朝會一定會有結果。
“眾愛卿,如今我大漢各地,爆發戰亂,官府被打砸,官員被殘忍殺害,許多士族也慘遭滅門,大漢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知眾愛卿有何對策?”
沉默了許久,劉宏終於坐直了身體,麵無表情的看向眾朝臣。
劉宏的話音一落,一眾大臣們便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如何解決?早在多日前,他們就勸諫天子募兵。
然而天子根本就不聽,如今又來詢問他們如何解決此事?
台下的袁逢和袁隗二人,他們本就怒火中燒,如今聽了劉宏的話,二人心中的怒氣,更是達到了臨界點。
雖然從他們二人的表情看不出什麽。
可他們隱藏在長袍之中的雙手,已經攥成了拳,身體都微不可察的顫抖著。
見一眾大臣都沉默不語,盧植低頭沉吟了一番後,便第一個抬腳出列,對著劉宏拱手說道。
“陛下,如今之計,就是要擴充北軍,然後北軍盡數出動,以迅雷之勢,平複叛亂!”
劉宏聞言,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張驍,隨即對著盧植說道。
“擴充北軍,在前往各地,最起碼要半月以上,這段時間內,會有多少無辜之人,死在暴民之手?朕可不想等那麽久!”
一眾大臣,尤其是袁家一脈的大臣聞言,險些咬碎了牙齒。
等不了那麽久?!那你要幹什麽去了?
孩子都餓死了你來奶了?火燒屁股了你知道逃了?婆娘都跑了你知道家裏窮了?
雖然心裏氣急,可這些話,大臣們是如何都不敢說出口的。
就在這時,身為朝廷宗正的劉焉,抬腳出列,對著劉宏拱手說道。
“陛下,如今想要募兵,怕是為時已晚!如今之計,隻能吩咐各州各郡幸存的官員,自行募兵,對抗暴民!那些暴民隻是普通的難民,沒有經過訓練,根本不足為懼!”
劉宏聞言,眼睛微微一眯,隨即饒有興趣的問道。
“哦?命各州郡的官員自行募兵?那不知以宗正之意,各地募兵數量以多少為合適?”
劉焉聞言,故作沉思的模樣,片刻後,劉焉這才對著劉宏拱手說道。
“陛下,各地府衙被暴民攻破,各地太守郡尉,已經十去其八,微臣建議陛下廢除刺史,設立州牧,由宗親任之!如此一來,可以最快速度的平複天下,令大漢恢複往日生機!”
說到此處,劉焉再次向前一步,臉色變得無比鄭重。
“微臣不才,願孤身前往益州,為陛下平複暴亂最為嚴重的益州大地!”
“哦?本將軍怎麽不知道,益州的暴亂最為嚴重呢?”
劉焉話音剛落,一道滿是嘲諷的聲音,頓時在朝會大殿上響起。
眾大臣聞聲,都將目光看向張驍,就連劉宏的目光,也不例外。
劉焉的話,劉宏覺得可以一試,畢竟宗親出身的劉焉,還是值得信任的。
在這朝堂之上,漢室宗親,可不止劉焉一人。
還有劉虞、劉表,以及劉備等人。
如果真的廢史立牧,那漢室宗親,的確是最好的人選。
可聽自己驍弟的語氣,貌似劉焉這個計策,是最下等的計策。
……
此刻,張驍正身處朝堂之上,身為大漢天子的劉宏,正端坐龍台之上。
隻見劉宏正一臉的愁容,不停地發出歎息聲。
下方的一眾大臣,也都表情悲苦,如同家中失竊的模樣。
其中,當屬袁隗和袁逢二人,心情最為悲痛。
汝南袁家,被難民夷為平地,從族人到丫鬟下人,一共兩千多人,一個都沒有留下。
收到這個消息後,袁逢愣了半晌,當他反應過來後。
袁逢頓時發出一聲悲慘的哀嚎聲,隨即癱軟在地,不省人事。
袁隗雖然沒有暈倒在地,可他的臉色十分蒼白,神情也透露著絕望。
整整兩千多條人命,竟然一個都沒剩下。
他汝南袁家,可是擁有一千多名護院,隻憑枯瘦如柴的難民,如何能攻破袁府?
就算是兩千名郡兵,也破不開他袁府的防禦。
這其中,一定有陰謀,那些難民之中,一定存在著精銳的死士!
放眼整個大漢,能一次性派出如此多的精銳,隻有一人。
這個人,就是身為征北將軍,大漢武進侯的張驍。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次叛亂雖然全都是難民,看似難民進攻城池,雜亂無章。
可結合戰報,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
這次難民襲擊士族,好似都提前安排好了一樣。
擁護漢室,所屬張驍一脈的士族,還有官員,都平安無事。
所屬袁家一脈,或者平時做事囂張,魚肉百姓的士族,幾乎不會留下活口。
這等行事風格,和張驍一般無二,加之張驍父親所創立的太平道。
袁逢自然而然的,就聯想到了張驍。
此時,袁逢和袁隗二人,看向張驍的眼神,都帶著刻骨銘心的恨意。
沒想到,張驍做的如此決絕,竟然用數十萬人性命的代價。
發動百年來最大的暴亂,隻為了除去他袁家。
這個張驍,還真是個做事不考慮後果的瘋子!
袁逢能想到這件事是出自張驍之手,大臣之中那些聰明之人,自然也想到了。
比如曹操,比如盧植,比如楊彪王允。
朝廷在多日前,就收到了有關豫州暴亂之事。
可天子卻表現的並不著急,更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第一時間將張驍調來洛陽。
到了今日,天子都沒有召集北軍,沒有在洛陽征兵,前去平亂。
若是按照正常邏輯,大漢各地發生了如此重大規模的暴亂。
天子定會表現的驚慌失措,隨即趕緊吩咐大臣,在洛陽征兵。
這一切的反常表現,不得不令曹操等人深思。
許多出身在豫州荊州或者是揚州等地的大臣,都極力勸諫天子征兵,隨後派出兵馬,前去平亂。
可無論大臣們如何勸諫,天子永遠都隻有一句話。
那就是等征北將軍抵達洛陽之後,在商議此事。
如今,張驍已經來到了洛陽,並參與了朝會,也許今日,天子就會同意募兵。
隻不過,大漢的暴亂已經達到了頂點,幾乎沒有任何郡縣,能逃得過難民攻打的。
這時候才募兵,是不是已經晚了?或者說,天子根本就沒有打算募兵,鎮壓暴亂?
大臣們滿心疑惑,但他們知道,今日朝會一定會有結果。
“眾愛卿,如今我大漢各地,爆發戰亂,官府被打砸,官員被殘忍殺害,許多士族也慘遭滅門,大漢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知眾愛卿有何對策?”
沉默了許久,劉宏終於坐直了身體,麵無表情的看向眾朝臣。
劉宏的話音一落,一眾大臣們便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如何解決?早在多日前,他們就勸諫天子募兵。
然而天子根本就不聽,如今又來詢問他們如何解決此事?
台下的袁逢和袁隗二人,他們本就怒火中燒,如今聽了劉宏的話,二人心中的怒氣,更是達到了臨界點。
雖然從他們二人的表情看不出什麽。
可他們隱藏在長袍之中的雙手,已經攥成了拳,身體都微不可察的顫抖著。
見一眾大臣都沉默不語,盧植低頭沉吟了一番後,便第一個抬腳出列,對著劉宏拱手說道。
“陛下,如今之計,就是要擴充北軍,然後北軍盡數出動,以迅雷之勢,平複叛亂!”
劉宏聞言,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張驍,隨即對著盧植說道。
“擴充北軍,在前往各地,最起碼要半月以上,這段時間內,會有多少無辜之人,死在暴民之手?朕可不想等那麽久!”
一眾大臣,尤其是袁家一脈的大臣聞言,險些咬碎了牙齒。
等不了那麽久?!那你要幹什麽去了?
孩子都餓死了你來奶了?火燒屁股了你知道逃了?婆娘都跑了你知道家裏窮了?
雖然心裏氣急,可這些話,大臣們是如何都不敢說出口的。
就在這時,身為朝廷宗正的劉焉,抬腳出列,對著劉宏拱手說道。
“陛下,如今想要募兵,怕是為時已晚!如今之計,隻能吩咐各州各郡幸存的官員,自行募兵,對抗暴民!那些暴民隻是普通的難民,沒有經過訓練,根本不足為懼!”
劉宏聞言,眼睛微微一眯,隨即饒有興趣的問道。
“哦?命各州郡的官員自行募兵?那不知以宗正之意,各地募兵數量以多少為合適?”
劉焉聞言,故作沉思的模樣,片刻後,劉焉這才對著劉宏拱手說道。
“陛下,各地府衙被暴民攻破,各地太守郡尉,已經十去其八,微臣建議陛下廢除刺史,設立州牧,由宗親任之!如此一來,可以最快速度的平複天下,令大漢恢複往日生機!”
說到此處,劉焉再次向前一步,臉色變得無比鄭重。
“微臣不才,願孤身前往益州,為陛下平複暴亂最為嚴重的益州大地!”
“哦?本將軍怎麽不知道,益州的暴亂最為嚴重呢?”
劉焉話音剛落,一道滿是嘲諷的聲音,頓時在朝會大殿上響起。
眾大臣聞聲,都將目光看向張驍,就連劉宏的目光,也不例外。
劉焉的話,劉宏覺得可以一試,畢竟宗親出身的劉焉,還是值得信任的。
在這朝堂之上,漢室宗親,可不止劉焉一人。
還有劉虞、劉表,以及劉備等人。
如果真的廢史立牧,那漢室宗親,的確是最好的人選。
可聽自己驍弟的語氣,貌似劉焉這個計策,是最下等的計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