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浩劫過後
漢末:以驍騎之名永鎮華夏 作者:戒了酒的酒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到田地後,張驍直接翻身下馬,來到了田間地頭。
他扛著特製的四鉤扁擔,隨手拎起四個木桶,就向著水源走去。
張驍身後的典韋見狀,也擼起胳膊,同樣拎著四個木桶,拿著特製的扁擔,跟在了張驍的身後。
黃忠見狀,也不甘示弱的拎著四個木桶,追上了張驍和典韋。
來到水源處,張驍依次把四個木桶裝滿,隨即毫不費力的挑著四個木桶,向著田間走去。
沒想到,他們這位年輕的太守,竟然肯進入田間,同百姓們一起勞動。
不止是張驍,就連一個個身體雄壯,赤裸著上身,身上肌肉隆起的士兵,都在天地間勞作著。
很難想象,士兵竟然和百姓們相處的如此融洽,還會幫助百姓進入田間勞作。
這要是說出去,怕是沒人會相信。
這讓田豐和陳宮對張驍佩服的同時,也不由得為之汗顏。
他們二人都自詡清正廉潔,以百姓為重,可他們卻從沒有進入過田間,同百姓一起勞作。
如今,他們成為張驍麾下的官員,身為太守的張驍,都自降身份,進入田間勞作。
田豐和陳宮等人,難道還能騎在馬上看著?
於是,田豐和陳宮,還有荀彧戲誌才四人,也擼起胳膊,挑著兩個木桶,來到了水源邊。
張驍見狀,搖頭一笑,也沒有理會田豐等人,而是繼續做著手頭上的事。
當水接滿後,田豐腰部用力,將水桶挑起。
還沒走出多遠,田豐就覺得唿吸急促,雙腿發軟。
感覺自己不可能堅持到目標地點,田豐臉上不由得閃過一抹尷尬之色。
隨後,他老實的扔掉了扁擔,雙手提著一桶水,費力的向著田間走去。
陳宮見狀,也有樣學樣,放棄了扁擔,老老實實的拎著一個木桶。
陳宮之後,就是荀彧,最後才是戲誌才。
當水桶接滿水後,戲誌才咬牙切齒的將水桶拎起,一步一晃的向著田間慢慢挪動著。
他們幾人,雖然都是文人,可無論是陳宮還是田豐,亦或者是荀彧,都是君子六藝,樣樣精通。
身體素質,即便是比不了軍中士兵,也不比普通百姓差。
而戲誌才,雖然飽讀詩書,胸藏韜略。
可他在閑暇時,卻花天酒地,瀟灑快活,這讓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如今,讓他進入田地間,跟著百姓一同勞作,無疑是對戲誌才的一種酷刑。
拎著一桶水,讓戲誌才額頭上的青筋直跳,牙關緊咬。
雖然累的夠嗆,可如今他已經進了賊坑。
想要跳出來,怕是不可能了,他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拎著水。
戲誌才隻希望時間過得快一些,早一些天黑。
若不然,他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累死在田間的穎川學子。
……
在雲中的軍民,還有所有官員的共同努力下。
曆經一個多月,終於挺過了這次的旱災。
到了七月中旬的時候,就在河水的水位,即將退到水車之下時。
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下雨的天空,終於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氣溫也不再異常炎熱,而是變得涼爽起來。
勞累了一個多月的百姓和士兵,他們並沒有選擇躲雨,而是激動萬分的站在露天的空地上,任由著雨水將身體濕透。
雖然被澆成了落湯雞,可無論是百姓還是驍騎軍士兵,他們的臉上,都帶著無比激動的笑容。
雲中的旱災終於過去,可大漢境內,如關東、關中,還有西涼等地的旱災,依舊在持續。
比起並州,關東等地的旱災,更為嚴重。
張驍也早就收到了消息,他將水車的製作方法,派人快馬加鞭,送去了關東和關中等地。
可當地的官府,卻沒有組織人手,進入田間,而是繼續躲在府衙之中。
直到時間進入七月末,各地的旱災,才陸續結束。
這個時候,在想去耕種田地,已經為時已晚,關東大地,注定顆粒無收。
冀州受到旱災的影響,也十分嚴重,不過,在張驍把水車的製作方法,送去冀州後。
中山國和巨鹿,還有常山國的官員,都派出人手製作水車,又派出官員,組織百姓進入田間。
這讓巨鹿和常山,以及中山國,挽迴了不少損失。
糧食產量雖然減少了七成,最起碼也保住了三成。
若是降低一些稅收,百姓們咬咬牙,勒緊褲腰帶,也能堅持到明年。
旱災過後,在各地的道路上,都能看到已經腐爛的屍體。
一股令人無法忍受的惡臭,時刻的彌漫在空氣中。
許多百姓,家中的糧食,別說堅持到明年秋收,即便是堅持到明年春種,都不可能。
百姓們紛紛逃離家門,在聽到並州雲中郡,成功的挺過了這場旱災。
田地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時,難民們紛紛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據說,雲中的太守,那位年輕的破虜將軍。
他早在數月前,就發布告示,承諾給百姓們分發土地和房屋。
並且還可以租借耕牛耕犁,用秋收所收獲的小部分糧食來償還時,難民們變得更加瘋狂了。
剛開始,北上的人流,還隻有數千,慢慢的增加至上萬。
如今,有近十萬難民,都在向著北方前行。
其中,最多的當屬兗州、青州,還有徐州的百姓。
雖然路途遙遠,可難民的腳步,依舊堅定。
難民們遭此大難,官府沒有學著雲中的官員,組織百姓拯救良田。
如今,百姓們變成了難民,官府不但沒有出手相助的意思,反而是將難民當做老鼠害蟲一般。
甚至有的縣城,官府還出動官兵,驅趕難民。
官府的官員,都是出身士族,那些個世家大族,將百姓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據為己有,讓百姓們為他們當牛做馬。
勞累了一年,收獲的糧食,要上交給官府一部分。
剩餘的大部分糧食,都被士族收入囊中,分到百姓們手中的糧食少的可憐。
如今,那些士族,還囤積著無數糧食,他們不但絲毫不施舍給百姓們。
還抬高了糧價,讓原本一百多錢的糧食,漲到了一石兩百多錢。
甚至有的地方,已經達到了三百錢。
這讓百姓們將士族恨到了骨子裏,恨不得生吃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
還有官府裏毫不作為的官員,百姓們也恨得牙癢癢。
……
他扛著特製的四鉤扁擔,隨手拎起四個木桶,就向著水源走去。
張驍身後的典韋見狀,也擼起胳膊,同樣拎著四個木桶,拿著特製的扁擔,跟在了張驍的身後。
黃忠見狀,也不甘示弱的拎著四個木桶,追上了張驍和典韋。
來到水源處,張驍依次把四個木桶裝滿,隨即毫不費力的挑著四個木桶,向著田間走去。
沒想到,他們這位年輕的太守,竟然肯進入田間,同百姓們一起勞動。
不止是張驍,就連一個個身體雄壯,赤裸著上身,身上肌肉隆起的士兵,都在天地間勞作著。
很難想象,士兵竟然和百姓們相處的如此融洽,還會幫助百姓進入田間勞作。
這要是說出去,怕是沒人會相信。
這讓田豐和陳宮對張驍佩服的同時,也不由得為之汗顏。
他們二人都自詡清正廉潔,以百姓為重,可他們卻從沒有進入過田間,同百姓一起勞作。
如今,他們成為張驍麾下的官員,身為太守的張驍,都自降身份,進入田間勞作。
田豐和陳宮等人,難道還能騎在馬上看著?
於是,田豐和陳宮,還有荀彧戲誌才四人,也擼起胳膊,挑著兩個木桶,來到了水源邊。
張驍見狀,搖頭一笑,也沒有理會田豐等人,而是繼續做著手頭上的事。
當水接滿後,田豐腰部用力,將水桶挑起。
還沒走出多遠,田豐就覺得唿吸急促,雙腿發軟。
感覺自己不可能堅持到目標地點,田豐臉上不由得閃過一抹尷尬之色。
隨後,他老實的扔掉了扁擔,雙手提著一桶水,費力的向著田間走去。
陳宮見狀,也有樣學樣,放棄了扁擔,老老實實的拎著一個木桶。
陳宮之後,就是荀彧,最後才是戲誌才。
當水桶接滿水後,戲誌才咬牙切齒的將水桶拎起,一步一晃的向著田間慢慢挪動著。
他們幾人,雖然都是文人,可無論是陳宮還是田豐,亦或者是荀彧,都是君子六藝,樣樣精通。
身體素質,即便是比不了軍中士兵,也不比普通百姓差。
而戲誌才,雖然飽讀詩書,胸藏韜略。
可他在閑暇時,卻花天酒地,瀟灑快活,這讓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如今,讓他進入田地間,跟著百姓一同勞作,無疑是對戲誌才的一種酷刑。
拎著一桶水,讓戲誌才額頭上的青筋直跳,牙關緊咬。
雖然累的夠嗆,可如今他已經進了賊坑。
想要跳出來,怕是不可能了,他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拎著水。
戲誌才隻希望時間過得快一些,早一些天黑。
若不然,他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累死在田間的穎川學子。
……
在雲中的軍民,還有所有官員的共同努力下。
曆經一個多月,終於挺過了這次的旱災。
到了七月中旬的時候,就在河水的水位,即將退到水車之下時。
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下雨的天空,終於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氣溫也不再異常炎熱,而是變得涼爽起來。
勞累了一個多月的百姓和士兵,他們並沒有選擇躲雨,而是激動萬分的站在露天的空地上,任由著雨水將身體濕透。
雖然被澆成了落湯雞,可無論是百姓還是驍騎軍士兵,他們的臉上,都帶著無比激動的笑容。
雲中的旱災終於過去,可大漢境內,如關東、關中,還有西涼等地的旱災,依舊在持續。
比起並州,關東等地的旱災,更為嚴重。
張驍也早就收到了消息,他將水車的製作方法,派人快馬加鞭,送去了關東和關中等地。
可當地的官府,卻沒有組織人手,進入田間,而是繼續躲在府衙之中。
直到時間進入七月末,各地的旱災,才陸續結束。
這個時候,在想去耕種田地,已經為時已晚,關東大地,注定顆粒無收。
冀州受到旱災的影響,也十分嚴重,不過,在張驍把水車的製作方法,送去冀州後。
中山國和巨鹿,還有常山國的官員,都派出人手製作水車,又派出官員,組織百姓進入田間。
這讓巨鹿和常山,以及中山國,挽迴了不少損失。
糧食產量雖然減少了七成,最起碼也保住了三成。
若是降低一些稅收,百姓們咬咬牙,勒緊褲腰帶,也能堅持到明年。
旱災過後,在各地的道路上,都能看到已經腐爛的屍體。
一股令人無法忍受的惡臭,時刻的彌漫在空氣中。
許多百姓,家中的糧食,別說堅持到明年秋收,即便是堅持到明年春種,都不可能。
百姓們紛紛逃離家門,在聽到並州雲中郡,成功的挺過了這場旱災。
田地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時,難民們紛紛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據說,雲中的太守,那位年輕的破虜將軍。
他早在數月前,就發布告示,承諾給百姓們分發土地和房屋。
並且還可以租借耕牛耕犁,用秋收所收獲的小部分糧食來償還時,難民們變得更加瘋狂了。
剛開始,北上的人流,還隻有數千,慢慢的增加至上萬。
如今,有近十萬難民,都在向著北方前行。
其中,最多的當屬兗州、青州,還有徐州的百姓。
雖然路途遙遠,可難民的腳步,依舊堅定。
難民們遭此大難,官府沒有學著雲中的官員,組織百姓拯救良田。
如今,百姓們變成了難民,官府不但沒有出手相助的意思,反而是將難民當做老鼠害蟲一般。
甚至有的縣城,官府還出動官兵,驅趕難民。
官府的官員,都是出身士族,那些個世家大族,將百姓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據為己有,讓百姓們為他們當牛做馬。
勞累了一年,收獲的糧食,要上交給官府一部分。
剩餘的大部分糧食,都被士族收入囊中,分到百姓們手中的糧食少的可憐。
如今,那些士族,還囤積著無數糧食,他們不但絲毫不施舍給百姓們。
還抬高了糧價,讓原本一百多錢的糧食,漲到了一石兩百多錢。
甚至有的地方,已經達到了三百錢。
這讓百姓們將士族恨到了骨子裏,恨不得生吃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
還有官府裏毫不作為的官員,百姓們也恨得牙癢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