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尋覓大才
漢末:以驍騎之名永鎮華夏 作者:戒了酒的酒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值得高興的是,冀州百姓的人流,並沒有因為陽曲城之事,而就此停止。
每一日,都有冀州百姓,通過陽曲城,來到雲中。
就連本就人煙稀少的幽州,也有不少百姓通過高柳城,來到雲中生活。
每一日,都有近千名百姓,成功來到雲中郡。
對此,張驍自然是來者不拒,將投奔他的百姓,盡數吸納。
雲中郡,就像一個缺水的巨大海綿一般,正源源不斷的吸納著由百姓組成的溪流。
房屋不夠?那就派出人手去建造房屋,反正如今雲中的糧食還足夠。
由官府派出工匠,各地投奔雲中的百姓,就是工匠身邊的小工。
如此多的百姓,加上官府出動的數百名建造房屋的能工巧匠,還怕房屋不夠?
擁有房屋和土地的百姓,張驍自然也不會讓他們閑著。
野外還有那麽多的荒地,等著開墾。
即便是開墾出來的土地,耕種不過來,那也要先開墾出來再說。
而耕種完的田地,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去除草。
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除草用的農藥,全是靠著百姓們的雙手去除草。
就算有肥料,那也是牛羊的糞便,牛羊糞便曬幹後,直接撒在土地表層就可以。
就這樣,雲中郡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化著。
原本簡陋的茅草屋,都變成嶄新的房屋。
原本冷冷清清的村落,也變得熱鬧了起來。
雲中城那清冷的街道上,也多出了不少小販和百姓的身影。
……
這一日,張驍正坐在太守府的書房內,他的手中,還拿著一封沒有署名的書信。
雖然書信沒有署名,可這封書信出自誰手,張驍心裏一清二楚。
張驍麵帶笑容的看完了書信,隨即將書信放在火盆裏燒掉。
這封信,正是劉宏寫給自己的,書信的內容,也並非什麽大事。
無非就是劉宏訴說了一番對自己的想念之情。
在書信的末尾,劉宏還告知張驍,可以大膽去做,放手施為,不必理會朝廷。
朝廷有他劉宏在,張驍就可以高枕無憂。
在書信中,劉宏還淺淺的提了一嘴關於太平道的事。
劉宏讓張驍在處理完雲中和邊境的事後,在將太平道,接管到自己手中。
如今的張角,幾乎不去理會太平道,隻負責張家的藥鋪生意。
太平道的人數有多少,分布在哪裏,張角也並不清楚。
對此,張驍自然不會拒絕,今世的太平道,遠沒有上一世史書中記載的那麽強大。
太平道教眾,也大多在太平醫館和藥鋪裏救治百姓,更沒有刻意的蠱惑人心,盲目招收信徒。
雖說太平道人數已經超過十萬眾,可十萬人分布在大漢上百個郡,數百個縣中。
平均下來,每個郡縣的教眾,也就沒有多少人了。
唯一超過上一世的,那就是太平道的分布密度。
太平道的教眾,也沒有頭戴黃巾,若是太平道教眾不主動表露身份,那就同尋常人於異。
不過,要他接手太平道,還不知道要多久。
隻雲中郡之事,都讓張驍忙的焦頭爛額。
因為土地耕種完畢,還有村落要建設,城池也需要修繕。
還有每天進入雲中的各地百姓,都要去處理。
張驍進入太守府書房,若是不到天黑,那他都出不來書房。
此時,張驍迫切的想要一些人才,來投奔自己。
奈何,張驍在士族的名聲太臭,即便是看好張驍的士族,也不願意跋山涉水,千裏迢迢的來到他們眼中的窮山惡水。
投奔他的百姓,其中有不少身體強壯,且弓馬嫻熟的獵戶,被應征至驍騎軍中。
然而,這些百姓中,卻沒有能治理地方的人才,這也讓張驍感到無奈。
突然,張驍眼睛猛地一亮,這些人才不會主動的來投奔自己。
若是自己讓劉宏下旨,將自己看好的人才直接調來雲中呢?
難道那些大才,還會抗旨不尊不成?
還有那些仕途不如意,或者還沒有出仕的人才。
若是他們能收到天子的聖旨,八成還會激動的熱淚盈眶,跪地謝恩呢!
想到就去做,張驍直接揮筆,在蔡侯紙上寫下了自己想要的大才名字。
並且根據自己後世的記憶,將那些大才的居住之地,也一一寫在了書信上。
寫好之後,張驍小心翼翼的將書信封好。
隨即喚來了一名驍鷹衛,讓其快馬加鞭,火速送到洛陽。
當書信送到洛陽之時,已經是七日後了。
劉宏手拿還沒有開封的書信,臉上滿是高興的笑容。
他終於收到那個家夥的書信了,那小子下山都多久了?
他除了給自己送了一封狀告陽曲官員的文書之外。
張驍還沒有主動給自己送過書信,這讓劉宏心裏多少有些怨氣。
將書信打開後,看到張驍也訴說著對自己的想念,劉宏臉上的笑容又擴大了不少。
“哼!算你小子還有點良心,知道想念為兄!”
有些得意的哼了一聲,隨即劉宏又繼續看了下去。
當看到書信後半部分記載的內容時,劉宏眉頭一挑,口中喃喃道。
“穎川書院荀彧?荀攸?東郡陳宮?……南陽黃忠?為何朕一個都沒聽說過?”
“這個田豐……是不是前段時間向朕辭去侍禦史之位的那個田豐?!”
“難道這些人都是大才?若不然,驍弟怎麽會讓朕下聖旨,將這些人調去雲中?”
劉宏笑著搖了搖頭,看來自己的驍弟,早就派出了探子,去探查各地的賢才能人。
如今,自己身邊都沒有幾個可用之人。
既然他的驍弟能找到這麽多的人才,要不要讓他驍弟給自己找幾個能用之人?
想到此處,劉宏也沒有猶豫,接連寫下了好幾道聖旨。
聖旨寫好之後,劉宏又奮筆疾書,迴了張驍一封書信。
待書信和聖旨都寫好之後,劉宏這才將曹節喚入書房。
讓其派出小黃門,帶著聖旨,送到大漢各地。
看著如此多的聖旨,曹節明顯一愣,可很快,曹節就反應了過來。
隻見曹節對著劉宏恭敬的行了一禮,隨後轉身快步走出了書房。
待曹節離開後,劉宏板著的臉,再次恢複了笑容。
驍弟他為了自己這個兄長,為了大漢。
他還沒及冠,就要上陣殺敵,流血流汗,鎮守邊疆,抗擊異族。
他驍弟提的這點要求,根本不算什麽,他這個做兄長的,自然要滿足。
若不是怕他驍弟不認他這個兄長,讓他跟自己翻臉,劉宏都想將自己已經滿十歲的女兒,嫁給張驍了。
……
每一日,都有冀州百姓,通過陽曲城,來到雲中。
就連本就人煙稀少的幽州,也有不少百姓通過高柳城,來到雲中生活。
每一日,都有近千名百姓,成功來到雲中郡。
對此,張驍自然是來者不拒,將投奔他的百姓,盡數吸納。
雲中郡,就像一個缺水的巨大海綿一般,正源源不斷的吸納著由百姓組成的溪流。
房屋不夠?那就派出人手去建造房屋,反正如今雲中的糧食還足夠。
由官府派出工匠,各地投奔雲中的百姓,就是工匠身邊的小工。
如此多的百姓,加上官府出動的數百名建造房屋的能工巧匠,還怕房屋不夠?
擁有房屋和土地的百姓,張驍自然也不會讓他們閑著。
野外還有那麽多的荒地,等著開墾。
即便是開墾出來的土地,耕種不過來,那也要先開墾出來再說。
而耕種完的田地,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去除草。
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除草用的農藥,全是靠著百姓們的雙手去除草。
就算有肥料,那也是牛羊的糞便,牛羊糞便曬幹後,直接撒在土地表層就可以。
就這樣,雲中郡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化著。
原本簡陋的茅草屋,都變成嶄新的房屋。
原本冷冷清清的村落,也變得熱鬧了起來。
雲中城那清冷的街道上,也多出了不少小販和百姓的身影。
……
這一日,張驍正坐在太守府的書房內,他的手中,還拿著一封沒有署名的書信。
雖然書信沒有署名,可這封書信出自誰手,張驍心裏一清二楚。
張驍麵帶笑容的看完了書信,隨即將書信放在火盆裏燒掉。
這封信,正是劉宏寫給自己的,書信的內容,也並非什麽大事。
無非就是劉宏訴說了一番對自己的想念之情。
在書信的末尾,劉宏還告知張驍,可以大膽去做,放手施為,不必理會朝廷。
朝廷有他劉宏在,張驍就可以高枕無憂。
在書信中,劉宏還淺淺的提了一嘴關於太平道的事。
劉宏讓張驍在處理完雲中和邊境的事後,在將太平道,接管到自己手中。
如今的張角,幾乎不去理會太平道,隻負責張家的藥鋪生意。
太平道的人數有多少,分布在哪裏,張角也並不清楚。
對此,張驍自然不會拒絕,今世的太平道,遠沒有上一世史書中記載的那麽強大。
太平道教眾,也大多在太平醫館和藥鋪裏救治百姓,更沒有刻意的蠱惑人心,盲目招收信徒。
雖說太平道人數已經超過十萬眾,可十萬人分布在大漢上百個郡,數百個縣中。
平均下來,每個郡縣的教眾,也就沒有多少人了。
唯一超過上一世的,那就是太平道的分布密度。
太平道的教眾,也沒有頭戴黃巾,若是太平道教眾不主動表露身份,那就同尋常人於異。
不過,要他接手太平道,還不知道要多久。
隻雲中郡之事,都讓張驍忙的焦頭爛額。
因為土地耕種完畢,還有村落要建設,城池也需要修繕。
還有每天進入雲中的各地百姓,都要去處理。
張驍進入太守府書房,若是不到天黑,那他都出不來書房。
此時,張驍迫切的想要一些人才,來投奔自己。
奈何,張驍在士族的名聲太臭,即便是看好張驍的士族,也不願意跋山涉水,千裏迢迢的來到他們眼中的窮山惡水。
投奔他的百姓,其中有不少身體強壯,且弓馬嫻熟的獵戶,被應征至驍騎軍中。
然而,這些百姓中,卻沒有能治理地方的人才,這也讓張驍感到無奈。
突然,張驍眼睛猛地一亮,這些人才不會主動的來投奔自己。
若是自己讓劉宏下旨,將自己看好的人才直接調來雲中呢?
難道那些大才,還會抗旨不尊不成?
還有那些仕途不如意,或者還沒有出仕的人才。
若是他們能收到天子的聖旨,八成還會激動的熱淚盈眶,跪地謝恩呢!
想到就去做,張驍直接揮筆,在蔡侯紙上寫下了自己想要的大才名字。
並且根據自己後世的記憶,將那些大才的居住之地,也一一寫在了書信上。
寫好之後,張驍小心翼翼的將書信封好。
隨即喚來了一名驍鷹衛,讓其快馬加鞭,火速送到洛陽。
當書信送到洛陽之時,已經是七日後了。
劉宏手拿還沒有開封的書信,臉上滿是高興的笑容。
他終於收到那個家夥的書信了,那小子下山都多久了?
他除了給自己送了一封狀告陽曲官員的文書之外。
張驍還沒有主動給自己送過書信,這讓劉宏心裏多少有些怨氣。
將書信打開後,看到張驍也訴說著對自己的想念,劉宏臉上的笑容又擴大了不少。
“哼!算你小子還有點良心,知道想念為兄!”
有些得意的哼了一聲,隨即劉宏又繼續看了下去。
當看到書信後半部分記載的內容時,劉宏眉頭一挑,口中喃喃道。
“穎川書院荀彧?荀攸?東郡陳宮?……南陽黃忠?為何朕一個都沒聽說過?”
“這個田豐……是不是前段時間向朕辭去侍禦史之位的那個田豐?!”
“難道這些人都是大才?若不然,驍弟怎麽會讓朕下聖旨,將這些人調去雲中?”
劉宏笑著搖了搖頭,看來自己的驍弟,早就派出了探子,去探查各地的賢才能人。
如今,自己身邊都沒有幾個可用之人。
既然他的驍弟能找到這麽多的人才,要不要讓他驍弟給自己找幾個能用之人?
想到此處,劉宏也沒有猶豫,接連寫下了好幾道聖旨。
聖旨寫好之後,劉宏又奮筆疾書,迴了張驍一封書信。
待書信和聖旨都寫好之後,劉宏這才將曹節喚入書房。
讓其派出小黃門,帶著聖旨,送到大漢各地。
看著如此多的聖旨,曹節明顯一愣,可很快,曹節就反應了過來。
隻見曹節對著劉宏恭敬的行了一禮,隨後轉身快步走出了書房。
待曹節離開後,劉宏板著的臉,再次恢複了笑容。
驍弟他為了自己這個兄長,為了大漢。
他還沒及冠,就要上陣殺敵,流血流汗,鎮守邊疆,抗擊異族。
他驍弟提的這點要求,根本不算什麽,他這個做兄長的,自然要滿足。
若不是怕他驍弟不認他這個兄長,讓他跟自己翻臉,劉宏都想將自己已經滿十歲的女兒,嫁給張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