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時間過得很快。
“今天的課就到這裏了。”計文石說了一句,隨後便走出了學堂。
包括徐晉安在內一共二十四個學生也都是收拾好東西便準備離開。
劉景煥將書本筆硯胡亂塞進包裏,隨後又帶著幾個孩子來到薑小麵前,故意搗亂,東拿拿西放放,就是不讓她放好東西。
因為劉景煥知道,薑小每次下完堂都急著跑迴去,自己若是給她搗亂拖延時間的話,對方絕對會著急的哭鼻子。
果然,薑小看著幾人在她麵前搗亂,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一張還算幹淨的臉頓時花了。
“哭鼻子了,臭薑小哭鼻子嘍!”看到薑小哭鼻子,劉景煥大笑,隨後便準備繼續捉弄薑小,但是轉頭卻看到徐晉安在看著自己。
畢竟是孩子,麵對比自己年齡大好幾歲的人,劉景煥還是有些懼怕,也沒再捉弄薑小,而是帶著他的小跟班大笑著衝出了學堂。
“我幫你收拾吧。”薑小還在哭泣,聽到聲音,抬頭一看便看到徐晉安在其麵前幫忙撿著掉落在地上的東西。
薑小慢慢停下了哭聲,很快便與徐晉安收拾了東西,走出了春壽書院。
“你家住哪?”徐晉安問道。
“我住在安米巷。”薑小說迴答道。
“那正好和我有一段同路。”
“他們欺負你,你為什麽不找計夫子?”徐晉安又問。
“計夫子不會管的,即便看到了他也隻會罰我,不會罰劉景煥。”
“為什麽啊?”
“因為我是女孩,我的家裏窮唄。劉景煥的家裏就很有錢,每年都會多給一份束修給計夫子。”
“那你不恨計夫子嗎?”
“恨。”薑小答道。
這個迴答讓徐晉安意外,沒想到迴答的這麽直接幹脆。
“那計夫子就是個勢利眼,趨炎附勢,頑固秀才,知道自己考不上功名,水平不行,所以才把自己兒子送安崇書院去。”
安崇書院,是上京城中最好的幾個書院之一。
“你覺得計夫子的人怎麽樣?”薑小好奇抬頭問道。
徐晉安想了想道:“我也不知道,我到現在也才聽過幾次堂而已。不過每個人心中的夫子應該都不一樣。像劉景煥,他爹給夫子多交了束修,無論他在學堂如何,夫子都不會罰他。所以他對夫子的印象應該是極好的。而你明明每次是被動犯錯,受罰的隻有你一個,所以你對夫子的印象便是不好的。”
“你迴頭不要跟計夫子告狀!”要分別之時,薑小看著徐晉安警告道。
“好。”徐晉安笑著答應。
“要拉鉤,如果你跟夫子告了狀,你就是小狗。”薑小還是有些不放心,要跟徐晉安拉鉤。
“你不相信我?”徐晉安笑問。
“我為什麽要相信你,我跟你又不是很熟!”
“但你好像跟書院其他人好像也不是很熟吧?”
“你別管那麽多,跟我拉鉤,否則我不讓你走!”薑小說道,直接擋在徐晉安麵前,插著腰,鼓著小嘴。
雖表麵如此囂張,但其實她心裏還是有些打鼓的。
眼前青年比自己大那麽多歲,不像劉景煥,自己根本打不過,若是他明日真的與夫子告狀怎麽辦?
早知道就不跟他說了,薑小心中有些懊悔。
“好,拉鉤。”徐晉安忽然笑著開口,伸出了手指。
薑小愣了一下,隨後也是伸出了手指。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誰變誰是小狗!”
拉了勾,薑小露出一臉輕鬆,蹦蹦跳跳走進了旁邊的巷子。
這是一個陳舊的小巷,土石小路,黃土磚牆,估計是上幾個朝代的建築了。
看到薑小敲開一家院門,徐晉安這才離去,迴到了江連巷之中。
……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
今天上京的夜晚格外熱鬧,原因無他,隻因為一流宗門水仙宮的蘭玉仙子要在上京城中的銅雀台招親。
銅雀台,設在青龍街的內城河上,為前朝所設,早先是因為先帝喜歡詩歌辭賦。建立銅雀台的目的便是用來歡宴、借文人創作詩歌,或彰顯其平定四海功績。
不過到了今朝,銅雀台幾乎就已經不再使用了。
然而誰知道為了蘭玉仙子的招親一事,皇城竟然重新將銅雀台開放了出來。
這個在先朝最熱鬧,最具象征的建築,便在今日重新顯世。
內城河蜿蜒曲折,經過四條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條街道最終穿過上京流入運河。
穿過青龍街的河道是最寬的,不過由於銅雀台的停用,青龍街並沒有其他四個街道那麽繁華。
然而今日銅雀台重見天日,青龍街變得比以往繁華熱鬧了許多。
徐晉安與嶽華,江子晉,張開朗一行人也很快來到了青龍街,看到了那座建立於河道之上上的銅雀台。
高約十米,長寬各五十米,河道兩側各有一條長梯。
整座銅雀台由一直入河中的圓柱支撐,據說圓柱整體都是用精鐵澆築而成,堅硬無比,即便再過數千年也能屹立不倒。
站在岸邊,隻要站的高一些便能夠看清銅雀台上情景。
徐晉安一行四人便站在一高處,可以看到銅雀台上,隻見當中布滿桌椅,隻留出前端的空地,此刻銅雀台上已經坐了很多人。
有各宗天驕,也有眾多江湖修士。
銅雀台自然容納不了這麽多人,不夠空間了,便在銅雀台下麵,譬如普陀寺和桃花庵,他們並沒有上去,而是在河畔駐足觀看著頭頂。
“是殿下來了!”身後忽然傳來驚唿聲。
徐晉安迴頭一看,便看到一輛馬車駛來,有十多個墨甲兵護衛。
墨甲兵是皇子公主才能調動的,所以來人自然是皇子。
但就是不知道是哪位殿下。
車窗打開,徐晉安才看清了裏麵的人,是二殿下,當初在外使宴上徐晉安便見過二殿下。
“居然是二殿下,難道二殿下也要參加招親?”
“二殿下至今未納皇妃,或許此次真的是為了蘭玉仙子而來。”
看到是二殿下,河畔兩側的百姓頓時議論紛紛。
不過二皇子並沒有下馬車,而是停在路邊,眺望著銅雀台。
“今天的課就到這裏了。”計文石說了一句,隨後便走出了學堂。
包括徐晉安在內一共二十四個學生也都是收拾好東西便準備離開。
劉景煥將書本筆硯胡亂塞進包裏,隨後又帶著幾個孩子來到薑小麵前,故意搗亂,東拿拿西放放,就是不讓她放好東西。
因為劉景煥知道,薑小每次下完堂都急著跑迴去,自己若是給她搗亂拖延時間的話,對方絕對會著急的哭鼻子。
果然,薑小看著幾人在她麵前搗亂,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一張還算幹淨的臉頓時花了。
“哭鼻子了,臭薑小哭鼻子嘍!”看到薑小哭鼻子,劉景煥大笑,隨後便準備繼續捉弄薑小,但是轉頭卻看到徐晉安在看著自己。
畢竟是孩子,麵對比自己年齡大好幾歲的人,劉景煥還是有些懼怕,也沒再捉弄薑小,而是帶著他的小跟班大笑著衝出了學堂。
“我幫你收拾吧。”薑小還在哭泣,聽到聲音,抬頭一看便看到徐晉安在其麵前幫忙撿著掉落在地上的東西。
薑小慢慢停下了哭聲,很快便與徐晉安收拾了東西,走出了春壽書院。
“你家住哪?”徐晉安問道。
“我住在安米巷。”薑小說迴答道。
“那正好和我有一段同路。”
“他們欺負你,你為什麽不找計夫子?”徐晉安又問。
“計夫子不會管的,即便看到了他也隻會罰我,不會罰劉景煥。”
“為什麽啊?”
“因為我是女孩,我的家裏窮唄。劉景煥的家裏就很有錢,每年都會多給一份束修給計夫子。”
“那你不恨計夫子嗎?”
“恨。”薑小答道。
這個迴答讓徐晉安意外,沒想到迴答的這麽直接幹脆。
“那計夫子就是個勢利眼,趨炎附勢,頑固秀才,知道自己考不上功名,水平不行,所以才把自己兒子送安崇書院去。”
安崇書院,是上京城中最好的幾個書院之一。
“你覺得計夫子的人怎麽樣?”薑小好奇抬頭問道。
徐晉安想了想道:“我也不知道,我到現在也才聽過幾次堂而已。不過每個人心中的夫子應該都不一樣。像劉景煥,他爹給夫子多交了束修,無論他在學堂如何,夫子都不會罰他。所以他對夫子的印象應該是極好的。而你明明每次是被動犯錯,受罰的隻有你一個,所以你對夫子的印象便是不好的。”
“你迴頭不要跟計夫子告狀!”要分別之時,薑小看著徐晉安警告道。
“好。”徐晉安笑著答應。
“要拉鉤,如果你跟夫子告了狀,你就是小狗。”薑小還是有些不放心,要跟徐晉安拉鉤。
“你不相信我?”徐晉安笑問。
“我為什麽要相信你,我跟你又不是很熟!”
“但你好像跟書院其他人好像也不是很熟吧?”
“你別管那麽多,跟我拉鉤,否則我不讓你走!”薑小說道,直接擋在徐晉安麵前,插著腰,鼓著小嘴。
雖表麵如此囂張,但其實她心裏還是有些打鼓的。
眼前青年比自己大那麽多歲,不像劉景煥,自己根本打不過,若是他明日真的與夫子告狀怎麽辦?
早知道就不跟他說了,薑小心中有些懊悔。
“好,拉鉤。”徐晉安忽然笑著開口,伸出了手指。
薑小愣了一下,隨後也是伸出了手指。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誰變誰是小狗!”
拉了勾,薑小露出一臉輕鬆,蹦蹦跳跳走進了旁邊的巷子。
這是一個陳舊的小巷,土石小路,黃土磚牆,估計是上幾個朝代的建築了。
看到薑小敲開一家院門,徐晉安這才離去,迴到了江連巷之中。
……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
今天上京的夜晚格外熱鬧,原因無他,隻因為一流宗門水仙宮的蘭玉仙子要在上京城中的銅雀台招親。
銅雀台,設在青龍街的內城河上,為前朝所設,早先是因為先帝喜歡詩歌辭賦。建立銅雀台的目的便是用來歡宴、借文人創作詩歌,或彰顯其平定四海功績。
不過到了今朝,銅雀台幾乎就已經不再使用了。
然而誰知道為了蘭玉仙子的招親一事,皇城竟然重新將銅雀台開放了出來。
這個在先朝最熱鬧,最具象征的建築,便在今日重新顯世。
內城河蜿蜒曲折,經過四條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條街道最終穿過上京流入運河。
穿過青龍街的河道是最寬的,不過由於銅雀台的停用,青龍街並沒有其他四個街道那麽繁華。
然而今日銅雀台重見天日,青龍街變得比以往繁華熱鬧了許多。
徐晉安與嶽華,江子晉,張開朗一行人也很快來到了青龍街,看到了那座建立於河道之上上的銅雀台。
高約十米,長寬各五十米,河道兩側各有一條長梯。
整座銅雀台由一直入河中的圓柱支撐,據說圓柱整體都是用精鐵澆築而成,堅硬無比,即便再過數千年也能屹立不倒。
站在岸邊,隻要站的高一些便能夠看清銅雀台上情景。
徐晉安一行四人便站在一高處,可以看到銅雀台上,隻見當中布滿桌椅,隻留出前端的空地,此刻銅雀台上已經坐了很多人。
有各宗天驕,也有眾多江湖修士。
銅雀台自然容納不了這麽多人,不夠空間了,便在銅雀台下麵,譬如普陀寺和桃花庵,他們並沒有上去,而是在河畔駐足觀看著頭頂。
“是殿下來了!”身後忽然傳來驚唿聲。
徐晉安迴頭一看,便看到一輛馬車駛來,有十多個墨甲兵護衛。
墨甲兵是皇子公主才能調動的,所以來人自然是皇子。
但就是不知道是哪位殿下。
車窗打開,徐晉安才看清了裏麵的人,是二殿下,當初在外使宴上徐晉安便見過二殿下。
“居然是二殿下,難道二殿下也要參加招親?”
“二殿下至今未納皇妃,或許此次真的是為了蘭玉仙子而來。”
看到是二殿下,河畔兩側的百姓頓時議論紛紛。
不過二皇子並沒有下馬車,而是停在路邊,眺望著銅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