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兩儀殿外。


    高陽滿臉興奮。


    方才她跟著太子去見父皇,太子隻是說了新興公主的事。


    父皇就立即同意了讓新興公主嫁給長孫曦。


    答應得非常爽快,連半點遲疑都沒有。


    這也讓高陽公主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得父皇寵愛,跟太子完全是兩碼事。


    如果當初父皇要自己嫁給房遺愛,大兄願意幫著說話的話,可能就不用嫁了。


    可高陽心裏也清楚。


    之所以現在跟大兄親密,是真正的原因不在於這兄妹之情。


    皇宮裏,大兄有這麽多的妹妹,為什麽就跟她關係好?


    說到底,是因為自己要嫁給房遺愛,而房遺愛是魏王心腹。


    如果不是,那大兄還會對自己這般好嗎。


    轉來轉去,又轉到死胡同裏去了。


    “行了,新興的事辦成了,你滿意了吧。”


    李承乾笑著說道。


    高陽聞言,從思索中驚醒過來,笑嘻嘻的道:“有大兄出麵,果然就是不同,高陽當然滿意啊,新興肯定也會很感謝大兄的。”


    話是這麽說,但高陽很清楚,大兄根本不在乎新興。


    若說在乎,都這麽久了,不至於去見一麵都沒有。


    “滿意就好,我先迴宮了,你去找新興玩吧,順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


    “能與心上人成婚,想來她必定很高興。”


    李承乾不經意間的話,卻讓笑容滿麵的高陽麵色一僵。


    新興能跟心上人在一起長相廝守,而自己呢,卻要嫁給一介武夫。


    想到這裏,不知怎的,高陽對新興生出幾分妒忌。


    不過想起自己跟新興姐妹情深,這份妒忌又消散開來,心裏為姐姐感到高興。


    這個時候的高陽,在性情上還是比較單純的,也沒一開始就想紅杏出牆。


    換個角度來說,高陽公主其實也並非是水性楊花的女子。


    房遺愛本就不是她心儀之人,隻是奉旨成婚沒有選擇。


    後來遇到了辯機,這才有了偷情的事情發生。


    這也算是遇到了真愛,所以才奮不顧身。


    大唐風氣開放,也讓多數女子敢愛敢恨。


    不過現在玄奘還沒有從天竺迴來,辯機也沒有成為玄奘弟子,還沒資格見到高陽公主。


    “高陽替新興謝謝大兄。”


    “往後高陽定會認真聽從大兄的吩咐。”


    高陽現在已經有了很清晰的自我認知。


    太子才是她最大的依靠。


    自然要抱緊大腿才是。


    李承乾笑笑沒有多說什麽。


    高陽的事情,算是隨手布局,也不指望一定能有多大驚喜。


    魏王那邊,還能蹦躂出什麽花樣來。


    唯一比較忌憚的,也就隻有房玄齡了。


    畢竟這老登人脈太廣,如果全心全意幫助魏王對付自己,那還真是個大麻煩。


    這也是李承乾直到今日,在房玄齡擔任魏王文學館大學士後,也從來沒有要出手對付房玄齡的原因。


    畢竟房玄齡至今還沒有正式的站在魏王陣營。


    他也很清楚房玄齡的想法,不想參與他跟魏王之間的爭鬥。


    高陽公主這事,也算是防一手。


    房遺愛李承乾見過,不管從性格上比較,還是曆史上,都是被高陽公主馴服得服服帖帖的。


    如果房玄齡真對自己有什麽算計,李承乾感覺,高陽公主跟房遺愛這塊,很可能就是破局的關鍵。


    至於二鳳會很爽快答應自己的要求,這在李承乾看來很正常。


    李世民並非是要真的廢掉太子。


    這是個很矛盾的心裏,又想太子不要過於優秀,又不想太子太過廢材。


    至於其他大部分的事務,對李承乾這邊基本上是有求必應了。


    “對了,大兄。”


    高陽公主剛走幾步,又好像想到了什麽,折返迴來。


    “還有什麽事嗎?”李承乾笑著問道。


    高陽公主說道:“是這樣的,這裏不馬上過年了嗎,年後便是元宵佳節。”


    “屆時長安開放宵禁,滿城歡騰,父皇說這次是由楊妃主持元宵詩會。”


    “楊妃的意思,是把詩會的地點放在魏王的芙蓉園,畢竟那邊景色最好,文人墨客最多。”


    “楊妃昨日跟我說,想請大兄你也參與,不知大兄是否願意。”


    李承乾聞言,微微皺眉,沒有立即迴答。


    楊妃便是吳王李恪和蜀王李愔生母,前隋公主。


    可以說在這後宮之中,除了曾經的長孫皇後外,便是她的身份最為尊貴。


    隻是楊妃也明白自身地位的尷尬,因此並未有掌控後宮權勢。


    主持元宵詩會是每年的慣例,輪流由幾個妃子負責,隻是今年原本應該到陰妃,因為齊王謀反之事被幽禁,便就到了楊妃這裏。


    元宵節是大唐長安的狂歡,前後放夜三日,是真正意義上的長安不夜城。


    由後宮舉辦的元宵詩會,也可以說是大唐文人最高規格的盛會了。


    “楊妃難道不知道我跟魏王的關係?”


    “把詩會的地點定在芙蓉園不說,還讓我去參加,這是什麽意思。”


    李承乾的語氣有些不爽,但心中卻有幾分狐疑。


    畢竟他跟魏王的事,皇宮大內誰人不知。


    而楊妃是隋朝公主,自小就在這大內長大,朝代更換,楊妃的家卻沒有變化。


    對於當前的政治格局,自然門清。


    卻偏偏邀請自己,怎麽想都不對勁。


    “我也覺得奇怪,當時就問了楊妃,但她什麽都沒說。”


    “就說讓我跟大兄如此說。”


    “我就說大兄怎麽可能去呢,待會就去迴複楊妃,說大兄不去。”


    高陽納悶的說道。


    李承乾卻道:“誰說我不去的,你跟楊妃說,我屆時定會過去。”


    “啊?”


    高陽一頭霧水,懷疑是自己聽錯了。


    “大兄是說的去?”


    李承乾道:“元宵詩會,楊妃盛情相邀,我怎能不去。”


    高陽是沒搞懂這裏頭是什麽情況。


    不過既然太子說去,那就去吧。


    “屆時我跟大兄一塊去。”高陽笑嘻嘻的說道。


    對於後宮的嬪妃皇女來說,也就是元宵節才能名正言順的出宮遊玩。


    元宵節那是真熱鬧啊。


    除了詩會外,便就是元宵燈會了。


    夜間的朱雀大街,將會掛滿燈籠,也會成為整個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


    ——


    馬上就要過年了。


    這幾天的時間裏,除了講武堂的日常操練外。


    李承乾就是在安排晉州開礦的事情。


    不僅是晉王,包括杜荷,趙節,李元昌,都給拉上了。


    唯一的例外,隻有賀蘭楚石了。


    自從賀蘭楚石在大理寺被放出來後,雖然名義上掛著東宮右內率的官職。


    但其已經被侯君集拉迴家了。


    賀蘭楚石知曉的事情太多,尤其是在謀反這塊,顯然是很有私心的。


    但畢竟是侯君集的女婿,李承乾不方便直接殺,影響太大。


    殺紇幹承基,因為他是東宮衛士,太子家仆,沒人調查。


    可侯君集的女婿死了,對於長安城來說,就是極大的事情。


    到時候調查之下,順藤摸瓜,真要把謀反的事情查出來,可就得不償失了。


    賀蘭楚石是不能留的。


    這一點李承乾已經跟侯君集通過氣了。


    隻是侯君集準備的是,等到時候出征高麗,再想個辦法將其弄死。


    這樣既不會傷了女兒的心,也不會讓人生疑。


    目前來說,這倒是算比較靠譜的辦法。


    距離正旦的前一天,便是到了李世民巡查講武堂的日子。


    心腹大臣們也都跟著去瞧。


    皇帝車架出行,街道封閉。


    好在永興坊就在延喜門邊上,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聽說太子練兵很有成效,諸將都說厲害得緊。”


    魏征笑眯眯的說道。


    自從確定了打高麗後,魏征就沒怎麽生太子的氣了,算是拿得起放得下。


    太子偶爾做些荒唐事,做臣子的,難道還一直記恨不成。


    隻要願意改正錯誤,都是好的。


    程咬金卻不客氣,道:“依我老程看來,太子的兵,都是儀仗隊的排場,看著好看,中看不中用。”


    尉遲敬德道:“這般時日,能練出這般模樣,太子也很厲害了,難道你程知節,能練出這等軍容來不成,至少在軍紀上,太子練兵我是瞧著厲害。”


    李世民聞言,笑著對李道宗問道:“承範,你如何看。”


    李道宗是唐朝宗室名將,字承範,文成公主去吐蕃,他便是和親使者。


    更是李淵堂侄,李世民的堂兄弟。


    很早就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深得信任。


    聽到陛下問話,李道宗迴道:“太子練兵,士氣如虹,編纂的鼓點,臣覺得可用於大唐全軍。”


    李世民聽完後,笑著對房玄齡道:“玄齡,你到時候幫朕好好看看,太子練兵如何。”


    房玄齡早先便總管軍務大事,雖然不曾帶兵打仗,但對軍事很是熟悉。


    “是,陛下。”


    房玄齡,魏征,褚遂良,包括長孫無忌等一眾文臣,對於太子練兵,也很是好奇。


    原本大家沒覺得有什麽,可聽這麽一說,就很好奇了。


    講武堂。


    李承乾已經在這裏等著了,旁邊還有皇長孫李象。


    這次李承乾沒有坐四輪車,而是筆直的站在高台上。


    “父皇。”


    “皇祖父。”


    李世民笑嗬嗬的走到高台上,坐到早就已經準備好的椅子上。


    其他大臣,武將,也紛紛就位。


    不過校場上是一片空白,半個人影都沒有。


    眾人有些好奇,李世民也沒問什麽,隻是道:“承乾,開始吧。”


    李承乾點點頭,接過力士遞過來的鼓槌,開始擂鼓。


    咚咚咚。


    隨著戰鼓聲響起。


    整齊的步伐聲突兀的出現。


    一排排學長,行著整齊的隊列,不斷進入校場。


    沒有絲毫的淩亂,四人一排,整齊劃一。


    半通鼓還沒有擂完,整個校場上已經列隊完畢。


    “很快。”


    李靖在旁邊感歎了一聲。


    要知道正常的士兵集合,在古代是很緩慢的。


    人數稍微多一些,比如幾千人的隊伍,可能單單在列隊上,就會耗費半個時辰才能勉強完成。


    要是有個上萬人或者幾萬人,一個時辰搞完都算不錯了。


    而這裏,雖說太子這裏早先就有準備,但半炷香的功夫完成,依舊令人驚歎。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


    這邊李承乾並沒有因為士兵們到齊而結束,依舊是繼續擂鼓。


    咚!


    最後一鼓落下。


    “風!風!大風!”


    學子們的咆哮聲頓時響徹整個校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得更加猛烈一些。


    畢竟在他們前邊點將台坐著的,可是當今聖人。


    這一陣咆哮,當真是把氣勢瞬間拔高到頂峰。


    再是不懂軍事的人,都能看出這支隊伍嚴格的紀律,整齊的軍容,還有那與眾不同的精氣神。


    如此氣勢,便是大唐的禁衛軍,似乎都要差上幾分。


    “明明之前看著沒這麽厲害的啊。”


    程咬金小聲的嘀咕道。


    最早太子練兵的時候,他就來看過,鬆鬆垮垮,全是在練走路,整個校場東倒西歪一大片。


    而這才一個月不到吧,簡直就跟換了一批人似的。


    這是平時那些怎麽講學也聽不懂的學子們?


    李承乾沒有說話,集合隻是個開始。


    接下來李承乾也沒有把鼓槌交給力士,而是跟著力士一同擂鼓。


    不需要特定的指揮,擂鼓的順序,力士們早已經熟悉。


    李世民便就帶著大臣武將們,欣賞檢校這次閱兵。


    隨著鼓點發出的指令,校場上的隊列井然有序的變幻著形態,看不到絲毫的雜亂。


    如果先前李道宗說太子練兵,士氣如虹,眾人還有些不信。


    可如今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哪還有不信的地方。


    李世民靜靜的看著,麵色很是驚喜。


    對於冷兵器的交戰來說,最為主要的就是士氣。


    如哀兵必勝,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這些手段,都是用來提升軍隊士氣。


    軍隊作戰,普通軍隊傷亡比達到一成,基本上就會有擴散的危險。


    精銳軍隊,則能達到兩成或三成。


    現在太子練的這些兵,保守估計都能達到兩成傷亡比,甚至更多。


    當最後一通鼓結束的時候,校場上的三百學子安靜的站在原地。


    即便他們的體力已經消耗很多,可以聽到許多喘粗氣的聲音,但每個人身姿挺拔,紋絲不動。


    “好,朕沒想到,承乾在練兵一道上,竟會有如此天賦。”


    “朕沒記錯的話,講武堂開課到現在,還沒一個月的時間吧。”


    “這些學子,也就操練了半個多月。”


    “朕心甚慰啊。”


    李世民大聲誇讚,為有這樣的太子而驕傲。


    群臣們麵色各異,但也隨著叫好。


    李承乾神色平淡,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世民,而後躬身作揖道:“謝父皇誇讚,我準備往後在講武堂,便按照此等方法練兵。”


    “每日操練半日,餘下時間,便是學習兵法理論。”


    李世民很是爽快,道:“好,就按太子所言。”


    閱兵結束後,李世民也迴了太極宮。


    臨入宮時,便把房玄齡叫了過來。


    “房卿啊,你可不能總是藏著。”


    “朕記得,你已經在魏王文學館擔任大學士,有不少時日了吧。”


    “也是該稍微盡心點了,近些時日,朕也沒看到魏王那邊,有什麽起色。”


    李世民淡淡的說道,語氣中帶著一股不容置疑意味。


    房玄齡麵色發苦,一聲房卿,就是告誡他,不能再摸魚了,要幹點實事了。


    他心裏也清楚,現在的講武堂已經成了太子根基,按照如今這等練兵的方式,稍加時日,大唐講武堂就要變成太子講武堂。


    長久以往,別說魏王,陛下可能都要親自下場了。


    他這個被陛下親自指定站在魏王陣營的人,也是該要出力,協助魏王,壓製太子了。


    “是,陛下,臣自當竭力輔佐魏王。”


    房玄齡的聲音中帶有幾分苦澀。


    就現在的太子來說,還能有什麽辦法去壓製嗎。


    太子根本不在乎文官,甚至是不在乎名聲,一門心思都在軍隊兵權上。


    對這樣的太子,他能有什麽好的辦法


    除非


    可那樣的話,陛下你確定那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玄齡,朕相信你,定是能輔佐好魏王。”


    李世民拍了拍房玄齡的肩膀,鼓勵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