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閣老說說看,”秦尋雪端坐高台,居高臨下,言語冷淡,輕輕敲著檀木桌,眼神冷漠,“昨個早朝不是剛剛見過,為何如今使了手段,喚我過來,還是為了前幾日的事?”
秦尋雪身旁的小皇帝瑟瑟發抖,小心把自己縮成一團,妄圖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鄭閣老作死可不能帶上他,這些日子,他好不容易才能同母後相處,才不能讓鄭閣老破壞了去。
小皇帝放緩唿吸,在母後看過來時露出一個討好賣乖的笑,秦尋雪的眼神很冷淡,到底也沒說什麽,隻是轉過頭繼續盯著下方坐著的鄭閣老,空氣都因此冷了下來。
鄭閣老身份擺在那兒,自鄭閣老入仕以來便殫精竭慮為了大齊,是堅定不移的保皇黨。不說別的,就單單說荒唐的玄清帝時期,他都敢冒死諫言,不顧玄清帝震怒都要攔下修建行宮一事,可見其剛正不阿。鄭閣老勞苦功高,是玄清帝時期的老人,算起來自然是三朝元老,縱使秦尋雪和鄭閣老之間有不少過節,但麵子上總要過得去,賜個座自然是要的。
如今,頭發花白的鄭閣老坐在加了軟墊的皇宮椅上,銳利的眼神直勾勾盯著秦尋雪,不卑不亢,也不閃避,迎著秦尋雪的目光迴話,聲如洪鍾,一身浩然正氣:“迴娘娘,臣今日聽聞娘娘離宮,去了演武場,自然是為了前幾日之事而來。恕老臣直言,娘娘如今還是大齊的太後,外頭的風言風語娘娘自然也有所耳聞,那大周的質子自然是外男,如今卻住在後宮之中,不成體統,還望娘娘將其遷出後宮。”
鄭閣老端得一派正直,秦尋雪卻一眯眼,冷笑一聲,言語之中的厭惡毫不掩飾:“我若是不遷呢,鄭閣老打算做什麽?和從前一樣嗎?”
鄭閣老端正坐姿,神情嚴肅:“娘娘是大齊的太後,臣自然不敢對娘娘使那些不入流的手段。但縱然舍了這一條命,臣也要讓大周的質子遷出後宮。”
氣氛一觸即發。小皇帝大驚失色,朝站在陰影處的雲夏使眼色。卻見著向來好脾氣的雲夏抱胸,眼神陰沉,嘴角掛著嘲弄的笑,看起來也很看不慣鄭閣老,也篤定鄭閣老不會為此付出性命。
小皇帝默默收迴自己伸出去的手,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繼續把自己縮成一團。小皇帝確實是個合格的掌權者,但秦尋雪和鄭閣老之間的陳年舊怨他並不清楚,隻知鄭閣老隻認皇權。秦尋雪向來瘋狂,並非什麽公私分明之人,但因著當初答應了玄清帝,即使看不慣鄭閣老,到底也沒對鄭閣老做些什麽。但如今鄭閣老仗著她再三忍讓,公然同秦尋雪叫板,秦尋雪卻不會慣著。
小皇帝張大嘴,悄悄偏頭看母後。秦尋雪好似並沒有被鄭閣老的話影響到,依舊輕輕敲著檀木桌,輕但是清晰可聞。
她靜靜地盯著鄭閣老,良久突然笑了出來:“鄭閣老勞苦功高,自然是我大齊的功臣,若是為了這麽一件小事讓鄭閣老命喪於此,後人不知要如何評價哀家。”
鄭閣老神情依舊嚴肅,他了解秦尋雪,縱然秦尋雪心思難猜,但他年歲擺在那,經曆過更加瘋狂的玄清帝掌權時期,比起旁人自然更能揣測秦尋雪心中所想。如此,他自然能看出秦尋雪罕見把不滿擺在了明麵上,似乎就是做給他看的,似乎就是要明晃晃告訴他——她秦尋雪護定了周澤年。
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鄭閣老皺眉,對周澤年的厭惡如有實質,已經溢出來了。
“說起來,倒是許久未曾見到鄭太守歸京述職了。”秦尋雪手頭停下了敲擊的動作,言語溫柔了不少,眼見著鄭閣老的神色驟然陰沉了下來,這才笑了出來,語氣中的惡意消減不少,如同隻是嘮家常,“也不知是錦州太遠,還是不願歸京。”
鄭家是清流,比不得世家在朝中盤根錯節。鄭閣老在朝為官多年,教養了不少子孫輩,如今也有好些同鄉和旁支親戚在朝為官,但鄭家本家有能力的可算不得多,除了一個鄭蘊,便隻有鄭閣老的嫡長孫鄭奕如今在朝為官。這鄭家嫡長孫又嫡又長,自然被過分在意嫡庶之分的鄭閣老寄予厚望,舉全族之力培養,同樣也是養在身旁悉心教導的。
這鄭奕也不負眾望,科舉當年是甲等第八,入了翰林院,不過月餘便被提拔到戶部,還在玄清帝麵前露了臉,前途無量。鄭閣老清流之首,自然不能在玄清帝眼皮子底下做結黨營私之事,但當時的戶部尚書自然會賣已是太傅的鄭閣老一個麵子,對鄭奕照顧幾分。
這樣前途無量的鄭家嫡長孫卻在某天,和鄭閣老大吵一架自請離京。若不曾犯錯,京官一般不會外調,縱然京官外調也是為了更好地右遷。但鄭奕不同,他鐵了心要留在地方當官,鄭家所有人都勸過了但收效甚微。當初此事甚至驚動了玄清帝,派了人領著鄭奕入宮促膝長談,最後卻親自定下了將人送去西北,從縣令做起,十年內倒也做到了順府太守。
該說不說,雖然玄清帝是個喜怒無常的掌權者,但鮮少濫殺無辜,還善於用人,洞察人心。要不是和秦尋雪博弈的過程中栽了,如今心甘情願認輸。
打那以後,鄭奕已經很多年沒迴過京中述職了。縱使鄭閣老處態度軟化不少,一封封家書寄過去也不見迴信,鄭奕是個死腦筋的,他認定的事情難得更改,這點鄭閣老心知肚明,但到底是自己養大的孩子,哪裏能不心軟呢。
但鄭閣老的心軟可換不迴已然離去的鄭奕。加上這些年,鄭奕歸於太後麾下,秦尋雪有意庇護,鄭閣老隻能從西北歸京述職的地方官員處獲得一些鄭奕的近況,不得再見自己自幼養到大的嫡長孫一麵。
鄭閣老臉色很難看。他握緊了梨花木扶手,深唿吸好幾口氣這才平靜了下來,對上秦尋雪頗為戲謔的眼神。
“如今臣隻說大周質子居於宮中一事,還望娘娘莫要牽扯上他人。”鄭閣老還是有本事的,他居於官場多年,自然能看出秦尋雪簡單的激將法。
但秦尋雪可不是為了激怒鄭閣老才說起這件事的。當初鄭奕向她投誠時,鄭閣老已然在朝中公然反對她掌權,哪怕秦尋雪漫不經心地將一柄長劍橫在他脖子上,鄭閣老也梗著脖子不肯讓她上朝,看起來忠心為主,即使他已經見過了玄清帝的密信。
秦尋雪當時本就煩躁,秦景盛和謝琳芸莫名其妙的態度讓她倍感煩躁,留在大齊皇宮也並非她願。加上當時江南水患傳來,鄭閣老還擋在身前不讓她下旨,秦尋雪是真的動了殺心。
是還未離京的秦景盛攔住了堪堪見血的劍,呈上了鄭奕的信,以虎符投誠,擁護秦尋雪上位。
鄭閣老接到鄭奕的信後,整個人抖得厲害,秦尋雪冷眼看著,這人頂著文人和言官的壓力,顫抖著跪下,高唿“太後娘娘千歲”。
這件事過去許久,秦尋雪卻依舊能記起鄭閣老怨毒但又不得不臣服的神情,看起來可並非全無私心,也並非外頭看起來那般是清流一派的領頭人。
秦尋雪不欲與他糾纏周澤年的事,也不喜有人對她的事指手畫腳。
做好了快刀斬亂麻的決定,秦尋雪無視鄭閣老的話,言語犀利:“閣老可知,鄭奕聽聞鄭蘊歸京一事,心中惦記著這同樣在朝中為官的弟弟,打算歸京述職?眼下馬上就是年關了,若是多留幾日與家人團聚倒也不是什麽難事,全看鄭閣老怎麽選了。”
這是明晃晃的威脅。誰不知鄭奕是秦尋雪麾下的,作為太後,若是秦尋雪願意留人,那鄭奕自然可以在京中留到年關之後。
鄭閣老閉眼,心中悲涼。他確實有私心,配不上清流之首的名號,但在過去他確實一心為了大齊鞠躬盡瘁,要不然也不能得玄清帝寵信。
偏偏人老了就會想起過去的事,想起那個養在膝下多年的孩子久久未曾歸家。秦尋雪確實拿捏了他,他確有私心,不值清流之首的稱號。
鄭閣老長長歎了一口氣,睜開眼望向秦尋雪的眼裏滿是蒼涼:“娘娘何必庇護那大周質子至此?”
鄭閣老坐鎮朝堂多年,手上處理過很多事,倒也真沒留下什麽把柄,可見為人謹慎。秦尋雪和鄭閣老也並非不死不休的關係,隻是因著過去一些事情不能成為同盟,兩人都死死盯著對方打算拉下來罷了。
鄭閣老此生唯二寵愛的兩個嫡孫都站在了秦尋雪身邊,忠心耿耿。秦尋雪自然能拿這兩人拿捏他,不過哪裏需要用在這種小事上。
鄭閣老是真的不解:“難不成娘娘,當真對人動了不該有的心思?”
偷偷裝作不存在的小皇帝此刻也豎起了耳朵,偷偷聽母後會說些什麽。眼中露出幾分不符合年齡的冷漠和嘲弄,小皇帝心想,是啊,母後到底是不是真的對那不該存在在皇宮裏的蛀蟲生出了幾分想法?若是真的,那真的該找個合適的時候把人殺了。
秦尋雪不知小皇帝心中黑暗的想法,隻是漫不經心點點頭,沒否認也沒承認:“不算什麽大事,總歸是可以好好利用的人,庇護幾分又有何妨?縱然真生了別的心思,那也不是什麽不該有的心思,閣老還是慎言的好。”
鄭閣老麵色平靜,早有所準備似的,在秦尋雪話音剛落後便接了話:“娘娘心中裝著大齊,自然是我大齊百姓之福。若是鄭奕能在京中多留幾日也是好事,畢竟他紮根西北多年,能帶來的價值可能比娘娘想得要多得多。”
這便是讓步了。鄭閣老向秦尋雪俯首稱臣,為了自己的私心。秦尋雪倒是不怎麽意外,甚至可以說在提到鄭奕時便已知此事會輕易翻篇。
至於鄭奕一事,秦尋雪輕輕地哼了一聲,麵上掛著輕鬆愜意的笑,滿口答應了下來:“哀家自然明白,閣老這話倒是提醒了哀家,確實該讓鄭奕在京中多留些日子,和家人團聚。”
這便是以太後地身份答應了此事。鄭閣老緊繃的心情一鬆,身子也放鬆了不少,倚著靠背的皇宮椅,還沒說話,便聽見秦尋雪漫不經心地投下一個驚雷似的消息:“哦對了,還有一件事需要麻煩鄭閣老。哀家欲封大周八皇子為王,到時候還得麻煩鄭閣老在朝上幫哀家說幾句話。”
鄭閣老被這個消息砸得頭昏眼花,下意識去看旁邊的小皇帝,小皇帝木著臉,臉色很不好,但並沒有幾分驚訝之色,看起來是早就知曉了此事。
鄭閣老猛的站了起來,一陣頭暈。秦尋雪朝雲夏使了個眼色,雲夏會意上前扶著鄭閣老,不動聲色朝人輸送了點內力,防止鄭閣老厥過去。
秦尋雪笑眯眯的:“怎麽,閣老可是有話對哀家說?”
鄭閣老抬起手,顫顫巍巍指著秦尋雪,猛的吸了一口氣,差點栽下去,偏偏因著前頭雲夏做了準備,要暈不暈的,顯得有幾分滑稽。
鄭閣老瞪了雲夏一眼,他自然認得雲夏,也知道大抵是雲夏搗的鬼。他甩開雲夏扶著他的手,見倒不下去,便中氣十足開口,這迴是真的帶了幾分死諫的意味,帶著破釜沉舟之意:“還望娘娘,收迴成命!”
秦尋雪料到鄭閣老的反應,沒覺得緊張反而笑了出來:“陛下那頭已經過了聖旨了,哀家命鄭奕歸京的懿旨也已經蓋好了鳳印,鄭閣老可想清楚了?”
自秦尋雪掌權以來,太後鳳印倒是有了堪比國璽的分量。但她承諾,自她以後,後宮無人能有此等權力。
鄭閣老眉眼堅毅,板正地跪了下去,重重地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聲音很沉悶:“若是娘娘一開始打的便是這個主意,那麽老臣鬥膽,請娘娘收迴懿旨。老臣不能愧對玄清帝,亦然不能愧對百姓。”
“……行吧,”秦尋雪出乎意料的痛快,“倒是沒想到你還存著幾分良心,我還以為這些年的錦衣玉食已經蠶食了你的良心呢,嗬嗬。”
鄭閣老睜大了眼。
“封王而已,給他一個封號,沒有封地,沒有食邑,我要的不過是一個封王的封號,告訴大周的周明帝,這人已經是大齊的人了,他還敢要迴去嗎?”
鄭閣老不明白,但既然提及周明帝,那麽這件事必有玄機。鄭閣老閉眼,緩緩歎了口氣。
“連陛下都鬥不過娘娘,老臣何必廢這個力氣呢……”鄭閣老叩首,“娘娘千歲。老臣告退。”
這便是應下了。鄭閣老佝僂著腰起身,徹底轉投秦尋雪。過去的那些過節自然不能消除,但如今,鄭閣老恍然想起了當年他從田間走向大齊政權中心的一路。
“懿旨已經快馬加鞭送去西北了,”秦尋雪冷不丁開口,成功看到鄭閣老身形一僵,“鄭閣老放心,哀家答應的事,自然會實現。”
鄭閣老默然:“……謝過娘娘。”
秦尋雪身旁的小皇帝瑟瑟發抖,小心把自己縮成一團,妄圖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鄭閣老作死可不能帶上他,這些日子,他好不容易才能同母後相處,才不能讓鄭閣老破壞了去。
小皇帝放緩唿吸,在母後看過來時露出一個討好賣乖的笑,秦尋雪的眼神很冷淡,到底也沒說什麽,隻是轉過頭繼續盯著下方坐著的鄭閣老,空氣都因此冷了下來。
鄭閣老身份擺在那兒,自鄭閣老入仕以來便殫精竭慮為了大齊,是堅定不移的保皇黨。不說別的,就單單說荒唐的玄清帝時期,他都敢冒死諫言,不顧玄清帝震怒都要攔下修建行宮一事,可見其剛正不阿。鄭閣老勞苦功高,是玄清帝時期的老人,算起來自然是三朝元老,縱使秦尋雪和鄭閣老之間有不少過節,但麵子上總要過得去,賜個座自然是要的。
如今,頭發花白的鄭閣老坐在加了軟墊的皇宮椅上,銳利的眼神直勾勾盯著秦尋雪,不卑不亢,也不閃避,迎著秦尋雪的目光迴話,聲如洪鍾,一身浩然正氣:“迴娘娘,臣今日聽聞娘娘離宮,去了演武場,自然是為了前幾日之事而來。恕老臣直言,娘娘如今還是大齊的太後,外頭的風言風語娘娘自然也有所耳聞,那大周的質子自然是外男,如今卻住在後宮之中,不成體統,還望娘娘將其遷出後宮。”
鄭閣老端得一派正直,秦尋雪卻一眯眼,冷笑一聲,言語之中的厭惡毫不掩飾:“我若是不遷呢,鄭閣老打算做什麽?和從前一樣嗎?”
鄭閣老端正坐姿,神情嚴肅:“娘娘是大齊的太後,臣自然不敢對娘娘使那些不入流的手段。但縱然舍了這一條命,臣也要讓大周的質子遷出後宮。”
氣氛一觸即發。小皇帝大驚失色,朝站在陰影處的雲夏使眼色。卻見著向來好脾氣的雲夏抱胸,眼神陰沉,嘴角掛著嘲弄的笑,看起來也很看不慣鄭閣老,也篤定鄭閣老不會為此付出性命。
小皇帝默默收迴自己伸出去的手,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繼續把自己縮成一團。小皇帝確實是個合格的掌權者,但秦尋雪和鄭閣老之間的陳年舊怨他並不清楚,隻知鄭閣老隻認皇權。秦尋雪向來瘋狂,並非什麽公私分明之人,但因著當初答應了玄清帝,即使看不慣鄭閣老,到底也沒對鄭閣老做些什麽。但如今鄭閣老仗著她再三忍讓,公然同秦尋雪叫板,秦尋雪卻不會慣著。
小皇帝張大嘴,悄悄偏頭看母後。秦尋雪好似並沒有被鄭閣老的話影響到,依舊輕輕敲著檀木桌,輕但是清晰可聞。
她靜靜地盯著鄭閣老,良久突然笑了出來:“鄭閣老勞苦功高,自然是我大齊的功臣,若是為了這麽一件小事讓鄭閣老命喪於此,後人不知要如何評價哀家。”
鄭閣老神情依舊嚴肅,他了解秦尋雪,縱然秦尋雪心思難猜,但他年歲擺在那,經曆過更加瘋狂的玄清帝掌權時期,比起旁人自然更能揣測秦尋雪心中所想。如此,他自然能看出秦尋雪罕見把不滿擺在了明麵上,似乎就是做給他看的,似乎就是要明晃晃告訴他——她秦尋雪護定了周澤年。
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鄭閣老皺眉,對周澤年的厭惡如有實質,已經溢出來了。
“說起來,倒是許久未曾見到鄭太守歸京述職了。”秦尋雪手頭停下了敲擊的動作,言語溫柔了不少,眼見著鄭閣老的神色驟然陰沉了下來,這才笑了出來,語氣中的惡意消減不少,如同隻是嘮家常,“也不知是錦州太遠,還是不願歸京。”
鄭家是清流,比不得世家在朝中盤根錯節。鄭閣老在朝為官多年,教養了不少子孫輩,如今也有好些同鄉和旁支親戚在朝為官,但鄭家本家有能力的可算不得多,除了一個鄭蘊,便隻有鄭閣老的嫡長孫鄭奕如今在朝為官。這鄭家嫡長孫又嫡又長,自然被過分在意嫡庶之分的鄭閣老寄予厚望,舉全族之力培養,同樣也是養在身旁悉心教導的。
這鄭奕也不負眾望,科舉當年是甲等第八,入了翰林院,不過月餘便被提拔到戶部,還在玄清帝麵前露了臉,前途無量。鄭閣老清流之首,自然不能在玄清帝眼皮子底下做結黨營私之事,但當時的戶部尚書自然會賣已是太傅的鄭閣老一個麵子,對鄭奕照顧幾分。
這樣前途無量的鄭家嫡長孫卻在某天,和鄭閣老大吵一架自請離京。若不曾犯錯,京官一般不會外調,縱然京官外調也是為了更好地右遷。但鄭奕不同,他鐵了心要留在地方當官,鄭家所有人都勸過了但收效甚微。當初此事甚至驚動了玄清帝,派了人領著鄭奕入宮促膝長談,最後卻親自定下了將人送去西北,從縣令做起,十年內倒也做到了順府太守。
該說不說,雖然玄清帝是個喜怒無常的掌權者,但鮮少濫殺無辜,還善於用人,洞察人心。要不是和秦尋雪博弈的過程中栽了,如今心甘情願認輸。
打那以後,鄭奕已經很多年沒迴過京中述職了。縱使鄭閣老處態度軟化不少,一封封家書寄過去也不見迴信,鄭奕是個死腦筋的,他認定的事情難得更改,這點鄭閣老心知肚明,但到底是自己養大的孩子,哪裏能不心軟呢。
但鄭閣老的心軟可換不迴已然離去的鄭奕。加上這些年,鄭奕歸於太後麾下,秦尋雪有意庇護,鄭閣老隻能從西北歸京述職的地方官員處獲得一些鄭奕的近況,不得再見自己自幼養到大的嫡長孫一麵。
鄭閣老臉色很難看。他握緊了梨花木扶手,深唿吸好幾口氣這才平靜了下來,對上秦尋雪頗為戲謔的眼神。
“如今臣隻說大周質子居於宮中一事,還望娘娘莫要牽扯上他人。”鄭閣老還是有本事的,他居於官場多年,自然能看出秦尋雪簡單的激將法。
但秦尋雪可不是為了激怒鄭閣老才說起這件事的。當初鄭奕向她投誠時,鄭閣老已然在朝中公然反對她掌權,哪怕秦尋雪漫不經心地將一柄長劍橫在他脖子上,鄭閣老也梗著脖子不肯讓她上朝,看起來忠心為主,即使他已經見過了玄清帝的密信。
秦尋雪當時本就煩躁,秦景盛和謝琳芸莫名其妙的態度讓她倍感煩躁,留在大齊皇宮也並非她願。加上當時江南水患傳來,鄭閣老還擋在身前不讓她下旨,秦尋雪是真的動了殺心。
是還未離京的秦景盛攔住了堪堪見血的劍,呈上了鄭奕的信,以虎符投誠,擁護秦尋雪上位。
鄭閣老接到鄭奕的信後,整個人抖得厲害,秦尋雪冷眼看著,這人頂著文人和言官的壓力,顫抖著跪下,高唿“太後娘娘千歲”。
這件事過去許久,秦尋雪卻依舊能記起鄭閣老怨毒但又不得不臣服的神情,看起來可並非全無私心,也並非外頭看起來那般是清流一派的領頭人。
秦尋雪不欲與他糾纏周澤年的事,也不喜有人對她的事指手畫腳。
做好了快刀斬亂麻的決定,秦尋雪無視鄭閣老的話,言語犀利:“閣老可知,鄭奕聽聞鄭蘊歸京一事,心中惦記著這同樣在朝中為官的弟弟,打算歸京述職?眼下馬上就是年關了,若是多留幾日與家人團聚倒也不是什麽難事,全看鄭閣老怎麽選了。”
這是明晃晃的威脅。誰不知鄭奕是秦尋雪麾下的,作為太後,若是秦尋雪願意留人,那鄭奕自然可以在京中留到年關之後。
鄭閣老閉眼,心中悲涼。他確實有私心,配不上清流之首的名號,但在過去他確實一心為了大齊鞠躬盡瘁,要不然也不能得玄清帝寵信。
偏偏人老了就會想起過去的事,想起那個養在膝下多年的孩子久久未曾歸家。秦尋雪確實拿捏了他,他確有私心,不值清流之首的稱號。
鄭閣老長長歎了一口氣,睜開眼望向秦尋雪的眼裏滿是蒼涼:“娘娘何必庇護那大周質子至此?”
鄭閣老坐鎮朝堂多年,手上處理過很多事,倒也真沒留下什麽把柄,可見為人謹慎。秦尋雪和鄭閣老也並非不死不休的關係,隻是因著過去一些事情不能成為同盟,兩人都死死盯著對方打算拉下來罷了。
鄭閣老此生唯二寵愛的兩個嫡孫都站在了秦尋雪身邊,忠心耿耿。秦尋雪自然能拿這兩人拿捏他,不過哪裏需要用在這種小事上。
鄭閣老是真的不解:“難不成娘娘,當真對人動了不該有的心思?”
偷偷裝作不存在的小皇帝此刻也豎起了耳朵,偷偷聽母後會說些什麽。眼中露出幾分不符合年齡的冷漠和嘲弄,小皇帝心想,是啊,母後到底是不是真的對那不該存在在皇宮裏的蛀蟲生出了幾分想法?若是真的,那真的該找個合適的時候把人殺了。
秦尋雪不知小皇帝心中黑暗的想法,隻是漫不經心點點頭,沒否認也沒承認:“不算什麽大事,總歸是可以好好利用的人,庇護幾分又有何妨?縱然真生了別的心思,那也不是什麽不該有的心思,閣老還是慎言的好。”
鄭閣老麵色平靜,早有所準備似的,在秦尋雪話音剛落後便接了話:“娘娘心中裝著大齊,自然是我大齊百姓之福。若是鄭奕能在京中多留幾日也是好事,畢竟他紮根西北多年,能帶來的價值可能比娘娘想得要多得多。”
這便是讓步了。鄭閣老向秦尋雪俯首稱臣,為了自己的私心。秦尋雪倒是不怎麽意外,甚至可以說在提到鄭奕時便已知此事會輕易翻篇。
至於鄭奕一事,秦尋雪輕輕地哼了一聲,麵上掛著輕鬆愜意的笑,滿口答應了下來:“哀家自然明白,閣老這話倒是提醒了哀家,確實該讓鄭奕在京中多留些日子,和家人團聚。”
這便是以太後地身份答應了此事。鄭閣老緊繃的心情一鬆,身子也放鬆了不少,倚著靠背的皇宮椅,還沒說話,便聽見秦尋雪漫不經心地投下一個驚雷似的消息:“哦對了,還有一件事需要麻煩鄭閣老。哀家欲封大周八皇子為王,到時候還得麻煩鄭閣老在朝上幫哀家說幾句話。”
鄭閣老被這個消息砸得頭昏眼花,下意識去看旁邊的小皇帝,小皇帝木著臉,臉色很不好,但並沒有幾分驚訝之色,看起來是早就知曉了此事。
鄭閣老猛的站了起來,一陣頭暈。秦尋雪朝雲夏使了個眼色,雲夏會意上前扶著鄭閣老,不動聲色朝人輸送了點內力,防止鄭閣老厥過去。
秦尋雪笑眯眯的:“怎麽,閣老可是有話對哀家說?”
鄭閣老抬起手,顫顫巍巍指著秦尋雪,猛的吸了一口氣,差點栽下去,偏偏因著前頭雲夏做了準備,要暈不暈的,顯得有幾分滑稽。
鄭閣老瞪了雲夏一眼,他自然認得雲夏,也知道大抵是雲夏搗的鬼。他甩開雲夏扶著他的手,見倒不下去,便中氣十足開口,這迴是真的帶了幾分死諫的意味,帶著破釜沉舟之意:“還望娘娘,收迴成命!”
秦尋雪料到鄭閣老的反應,沒覺得緊張反而笑了出來:“陛下那頭已經過了聖旨了,哀家命鄭奕歸京的懿旨也已經蓋好了鳳印,鄭閣老可想清楚了?”
自秦尋雪掌權以來,太後鳳印倒是有了堪比國璽的分量。但她承諾,自她以後,後宮無人能有此等權力。
鄭閣老眉眼堅毅,板正地跪了下去,重重地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聲音很沉悶:“若是娘娘一開始打的便是這個主意,那麽老臣鬥膽,請娘娘收迴懿旨。老臣不能愧對玄清帝,亦然不能愧對百姓。”
“……行吧,”秦尋雪出乎意料的痛快,“倒是沒想到你還存著幾分良心,我還以為這些年的錦衣玉食已經蠶食了你的良心呢,嗬嗬。”
鄭閣老睜大了眼。
“封王而已,給他一個封號,沒有封地,沒有食邑,我要的不過是一個封王的封號,告訴大周的周明帝,這人已經是大齊的人了,他還敢要迴去嗎?”
鄭閣老不明白,但既然提及周明帝,那麽這件事必有玄機。鄭閣老閉眼,緩緩歎了口氣。
“連陛下都鬥不過娘娘,老臣何必廢這個力氣呢……”鄭閣老叩首,“娘娘千歲。老臣告退。”
這便是應下了。鄭閣老佝僂著腰起身,徹底轉投秦尋雪。過去的那些過節自然不能消除,但如今,鄭閣老恍然想起了當年他從田間走向大齊政權中心的一路。
“懿旨已經快馬加鞭送去西北了,”秦尋雪冷不丁開口,成功看到鄭閣老身形一僵,“鄭閣老放心,哀家答應的事,自然會實現。”
鄭閣老默然:“……謝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