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瀾江之戰(六)
劍破雲京的天下第一隻想跑路 作者:流年笙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陵州,碧螺山防線。
“咚咚咚!!!”
激烈的鼓聲在山腰處響起,緊隨其後的是那響徹雲霄的號角聲。
激昂而又急促的號角聲緊隨鼓聲響起,攜帶著穿金裂石之勢,迴蕩在百米來高的山林之間。
一聲接著一聲的號角,在大江南岸響徹,
刺耳的鳴聲在江畔的每一個角落響起,讓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
“蠻人來了!”
懸崖旁的棧道上,一群披著破敗鎧甲的老兵目光死死的盯著江麵,片刻都不曾從江麵那一艘艘橫列的戰艦上挪開。
密密麻麻的戰艦以江心洲為起點,在瀾江的內航道上一線排開,
遠遠望去,似小黑點般的戰船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徹底映入山崖上士兵的瞳孔。
望著這樣的一幕,一名名身形佝僂的老兵本能的站直了身子,緊了緊手中的墨刀,
握著刀柄的手心更是有冷汗冒出,
更有五旬的老兵不自覺的舔了舔嘴唇,皺縮的瞳孔之中帶著幾分別樣的期待。
有多久沒打過仗了?好像已經記不太清了,
自從被調到瀾寧拱衛京師,這些終日在戰場之上廝殺,浸潤在血與火的凱歌中的老兵就再未參與過一場戰爭。
這支大餘第一精銳,好似被所有人忘記了一般,扔在了深山老林之中,任由其自生自滅。
腰間的玄鐵墨刀沒有了昔日的鋒利,身上的鎧甲更是生出了鏽跡。
或許是舊時代的殘黨注定會被遺忘被拋棄,身上深深銘刻著舊朝烙印的玄甲軍同樣如此,被新的時代所拋棄。
一群立下誓言,飽經風霜的老兵終日在山林之間進行著過家家一般的操練,掃蕩著山林間的野獸。
然,戰場上的硝煙往往會給人帶來難以抹去的烙印,
從淩雲少年廝殺到垂垂老矣,幾十年的戰爭將印記深深刻在了每一個玄甲軍士兵的心中。
每一個玄甲軍士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配備著最好的戰甲,最好的武器,常年廝殺。
而戰場,無疑是最好的訓練場,
每一名玄甲軍的士兵都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手上都沾滿了敵人的鮮血,
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殺過近兩位數乃至更多的敵人。
而這樣的玄甲軍,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戰爭而生,
哪怕垂垂老矣,無數個日日夜夜,坐在火堆邊,躺在軍營的帳篷之中,
他們的腦中依舊會閃過曾經在戰場上的一幕幕畫麵,仍會幻想著自己再次走上戰場,再次在生死之間拚殺。
甚至於說,在他們眼中,這深山老林之中的平靜生活讓他們感到了無比的瘋狂與絕望。
將他們內心那熱切的渴望壓製到了極點,極近崩潰的邊緣,
而眼下這場戰爭,無疑再次喚醒了他們沉睡的記憶,喚醒了他們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欲望。
很難說該如何界定這些,但對這些終年遊離於生死邊緣的人而言,
相較於平靜的生活,他們在內心深處渴望著曾經的刺激,渴望著曾經的那個自己。
……
一處串聯棧道的山洞前,孔文生眯著眼睛看著前方浩浩蕩蕩,中間以鐵鏈串聯,呈一字排開的漠北戰船,一直緊皺著的眉頭總算舒緩了下來。
視線之內,一艘艘戰船整齊的排列,排成了方正的軍陣朝著碧螺山的方向開來,
以鎖鏈將戰船串聯在一起,看似整齊方正,氣勢恢宏,能夠平穩的行駛在瀾江之上,
實則失了靈活變化的可能,更是給依托碧螺山設置防線的玄甲軍創造了絕佳的進攻機會,讓火攻成為了可能。
如此排列,隻需箭雨覆蓋,便可一舉擊潰敵人。
早在戰前,考慮到敵人收攏了一批降將的孔文生,
便提前做了數個苦戰計劃,設想了無數種可能的變故,做了數個應急方案。
力求以最小的代價打好這瀾江之上的第一戰,打出所有參戰士兵的信心。
哪曾想,這漠北的先鋒軍竟如此之蠢,主動封死了自己的機動性,拱手將勝利送到了自己手中。
心情大好的孔文生笑著看向了一旁的原太平府守將明遠。
“都說漠北不善水戰,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明確的驗證,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元帥所言甚是,如此排陣,此戰勝矣!”
“妙哉!”
……
五百米。
“傳令下去,以江心洲為中心,左右兩側水師隨時做好出擊準備,
架炮,架弩,提供火力支援,瞄準了再打!
若有不從者,可便宜行事!”
四百米。
“弓箭手準備!”
三百米。
“淋火油!”
兩百米。
“彎弓!”
一百米。
“放箭!”
令旗揮下的那一刹那,
帶著崎嶇的百米懸崖之上,一眾身經百戰的老兵微微眯上了一隻眼睛,
下一瞬,火海漫天。
燃燒著熊熊烈焰的箭矢似那漫天火雨一般傾斜而下,
哪怕居高臨下,哪怕距離已經拉的很近,
箭矢依舊不能如每一名弓箭手的心意那般精準的打擊到江麵的戰船之上,
但在大規模的戰場之上,靠的從來都不是一己之力,亦或是多麽精準的打擊。
一支箭矢在這浩大的戰爭之中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戰場之上,最不缺的就是成規模的火力覆蓋。
上萬支箭矢同時自山壁之上傾瀉而下,漫天的火雨覆蓋了江麵,落在了江麵的戰船之上。
一輪射出,站在後方的士兵已然連貫的銜接而上,兩班輪流交替,
交織的箭雨自幾十米高的山壁之上射出,在江麵形成密集的火網,
雖然大多數箭矢都落在了寬廣的江麵之上,燃盡了薪火,沉入江中,
但仍有大量燃著火焰的箭矢以不可阻擋之勢,砸在了那木質的戰船之上,
些許火焰燃不起江麵那橫行的戰船,但千百支箭矢燃起的火焰卻足以將木質的戰船徹底焚盡。
燃起大火的戰船之上,雜亂的嘶吼,喧囂之聲此起彼伏,
哪怕戰船上的指揮官再怎麽嘶吼,也沒能控製住這混亂的局麵,
喧囂,怒吼,哀鳴,痛唿,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在火光的映照之下,無數大漠士兵或是在戰船的邊緣被箭矢擊中,跌入水中,
或是主動從戰船之上一躍而下,跳入江麵,
亦有那運氣差的大漠士兵被箭矢貫穿了身體,倒在火海之中,眼睜睜的看著烈火將一切吞噬。
無數不善水性的漠北士兵在水中接連撲棱,或是被江麵的浪花打入水下,或是腿腳抽筋,或是被江中的暗流裹挾卷走,
唯有那些本就世代生活在這的降兵,利用自己良好的水性,朝著江邊遊去。
兩方軍隊尚未短兵相接,大漠帝國一方已然損失慘重,
靠江一側的山崖之上,穿著一身玄甲的老將嶽明平靜的看著江上發生的一切,
直到那些許僥幸越過火海的戰船靠近江麵,這位久經戰事的老將才將目光投向了山腳處的平河磯。
突出的江灘後方,一座滿是防線的軍營已然搭建起來,
此時此刻,在副將嶽倫的指揮下,一支由兩千府兵組成的軍隊越過了軍營,
在江畔的石灘之上嚴陣以待的看著那試圖遊過江麵的敵人。
伴隨著一聲令下,唿嘯的箭雨隨之而至。
一方是竭盡全力遊過江麵的大漠士卒,另一方是準備周全的太平府兵。
一方在逃跑的過程中丟盔棄甲,隻求減輕自己的負擔,另一方全副武裝,早早製定了完善的作戰計劃。
一方軍心潰散,一方士氣正旺。
以逸待勞之下,整場戰爭顯得毫無懸念。
也因為從一開始,餘人一方的兩名統帥便下達了不留俘虜的命令。
最終,不善水戰且極度輕敵的漠北先鋒部隊以超過七成的死亡告終,
僥幸活下來的兩千多人或是逃迴江心洲中的大營,或是順著江水朝著下遊的方向逃去。
“咚咚咚!!!”
激烈的鼓聲在山腰處響起,緊隨其後的是那響徹雲霄的號角聲。
激昂而又急促的號角聲緊隨鼓聲響起,攜帶著穿金裂石之勢,迴蕩在百米來高的山林之間。
一聲接著一聲的號角,在大江南岸響徹,
刺耳的鳴聲在江畔的每一個角落響起,讓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
“蠻人來了!”
懸崖旁的棧道上,一群披著破敗鎧甲的老兵目光死死的盯著江麵,片刻都不曾從江麵那一艘艘橫列的戰艦上挪開。
密密麻麻的戰艦以江心洲為起點,在瀾江的內航道上一線排開,
遠遠望去,似小黑點般的戰船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徹底映入山崖上士兵的瞳孔。
望著這樣的一幕,一名名身形佝僂的老兵本能的站直了身子,緊了緊手中的墨刀,
握著刀柄的手心更是有冷汗冒出,
更有五旬的老兵不自覺的舔了舔嘴唇,皺縮的瞳孔之中帶著幾分別樣的期待。
有多久沒打過仗了?好像已經記不太清了,
自從被調到瀾寧拱衛京師,這些終日在戰場之上廝殺,浸潤在血與火的凱歌中的老兵就再未參與過一場戰爭。
這支大餘第一精銳,好似被所有人忘記了一般,扔在了深山老林之中,任由其自生自滅。
腰間的玄鐵墨刀沒有了昔日的鋒利,身上的鎧甲更是生出了鏽跡。
或許是舊時代的殘黨注定會被遺忘被拋棄,身上深深銘刻著舊朝烙印的玄甲軍同樣如此,被新的時代所拋棄。
一群立下誓言,飽經風霜的老兵終日在山林之間進行著過家家一般的操練,掃蕩著山林間的野獸。
然,戰場上的硝煙往往會給人帶來難以抹去的烙印,
從淩雲少年廝殺到垂垂老矣,幾十年的戰爭將印記深深刻在了每一個玄甲軍士兵的心中。
每一個玄甲軍士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配備著最好的戰甲,最好的武器,常年廝殺。
而戰場,無疑是最好的訓練場,
每一名玄甲軍的士兵都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手上都沾滿了敵人的鮮血,
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殺過近兩位數乃至更多的敵人。
而這樣的玄甲軍,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戰爭而生,
哪怕垂垂老矣,無數個日日夜夜,坐在火堆邊,躺在軍營的帳篷之中,
他們的腦中依舊會閃過曾經在戰場上的一幕幕畫麵,仍會幻想著自己再次走上戰場,再次在生死之間拚殺。
甚至於說,在他們眼中,這深山老林之中的平靜生活讓他們感到了無比的瘋狂與絕望。
將他們內心那熱切的渴望壓製到了極點,極近崩潰的邊緣,
而眼下這場戰爭,無疑再次喚醒了他們沉睡的記憶,喚醒了他們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欲望。
很難說該如何界定這些,但對這些終年遊離於生死邊緣的人而言,
相較於平靜的生活,他們在內心深處渴望著曾經的刺激,渴望著曾經的那個自己。
……
一處串聯棧道的山洞前,孔文生眯著眼睛看著前方浩浩蕩蕩,中間以鐵鏈串聯,呈一字排開的漠北戰船,一直緊皺著的眉頭總算舒緩了下來。
視線之內,一艘艘戰船整齊的排列,排成了方正的軍陣朝著碧螺山的方向開來,
以鎖鏈將戰船串聯在一起,看似整齊方正,氣勢恢宏,能夠平穩的行駛在瀾江之上,
實則失了靈活變化的可能,更是給依托碧螺山設置防線的玄甲軍創造了絕佳的進攻機會,讓火攻成為了可能。
如此排列,隻需箭雨覆蓋,便可一舉擊潰敵人。
早在戰前,考慮到敵人收攏了一批降將的孔文生,
便提前做了數個苦戰計劃,設想了無數種可能的變故,做了數個應急方案。
力求以最小的代價打好這瀾江之上的第一戰,打出所有參戰士兵的信心。
哪曾想,這漠北的先鋒軍竟如此之蠢,主動封死了自己的機動性,拱手將勝利送到了自己手中。
心情大好的孔文生笑著看向了一旁的原太平府守將明遠。
“都說漠北不善水戰,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明確的驗證,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元帥所言甚是,如此排陣,此戰勝矣!”
“妙哉!”
……
五百米。
“傳令下去,以江心洲為中心,左右兩側水師隨時做好出擊準備,
架炮,架弩,提供火力支援,瞄準了再打!
若有不從者,可便宜行事!”
四百米。
“弓箭手準備!”
三百米。
“淋火油!”
兩百米。
“彎弓!”
一百米。
“放箭!”
令旗揮下的那一刹那,
帶著崎嶇的百米懸崖之上,一眾身經百戰的老兵微微眯上了一隻眼睛,
下一瞬,火海漫天。
燃燒著熊熊烈焰的箭矢似那漫天火雨一般傾斜而下,
哪怕居高臨下,哪怕距離已經拉的很近,
箭矢依舊不能如每一名弓箭手的心意那般精準的打擊到江麵的戰船之上,
但在大規模的戰場之上,靠的從來都不是一己之力,亦或是多麽精準的打擊。
一支箭矢在這浩大的戰爭之中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戰場之上,最不缺的就是成規模的火力覆蓋。
上萬支箭矢同時自山壁之上傾瀉而下,漫天的火雨覆蓋了江麵,落在了江麵的戰船之上。
一輪射出,站在後方的士兵已然連貫的銜接而上,兩班輪流交替,
交織的箭雨自幾十米高的山壁之上射出,在江麵形成密集的火網,
雖然大多數箭矢都落在了寬廣的江麵之上,燃盡了薪火,沉入江中,
但仍有大量燃著火焰的箭矢以不可阻擋之勢,砸在了那木質的戰船之上,
些許火焰燃不起江麵那橫行的戰船,但千百支箭矢燃起的火焰卻足以將木質的戰船徹底焚盡。
燃起大火的戰船之上,雜亂的嘶吼,喧囂之聲此起彼伏,
哪怕戰船上的指揮官再怎麽嘶吼,也沒能控製住這混亂的局麵,
喧囂,怒吼,哀鳴,痛唿,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在火光的映照之下,無數大漠士兵或是在戰船的邊緣被箭矢擊中,跌入水中,
或是主動從戰船之上一躍而下,跳入江麵,
亦有那運氣差的大漠士兵被箭矢貫穿了身體,倒在火海之中,眼睜睜的看著烈火將一切吞噬。
無數不善水性的漠北士兵在水中接連撲棱,或是被江麵的浪花打入水下,或是腿腳抽筋,或是被江中的暗流裹挾卷走,
唯有那些本就世代生活在這的降兵,利用自己良好的水性,朝著江邊遊去。
兩方軍隊尚未短兵相接,大漠帝國一方已然損失慘重,
靠江一側的山崖之上,穿著一身玄甲的老將嶽明平靜的看著江上發生的一切,
直到那些許僥幸越過火海的戰船靠近江麵,這位久經戰事的老將才將目光投向了山腳處的平河磯。
突出的江灘後方,一座滿是防線的軍營已然搭建起來,
此時此刻,在副將嶽倫的指揮下,一支由兩千府兵組成的軍隊越過了軍營,
在江畔的石灘之上嚴陣以待的看著那試圖遊過江麵的敵人。
伴隨著一聲令下,唿嘯的箭雨隨之而至。
一方是竭盡全力遊過江麵的大漠士卒,另一方是準備周全的太平府兵。
一方在逃跑的過程中丟盔棄甲,隻求減輕自己的負擔,另一方全副武裝,早早製定了完善的作戰計劃。
一方軍心潰散,一方士氣正旺。
以逸待勞之下,整場戰爭顯得毫無懸念。
也因為從一開始,餘人一方的兩名統帥便下達了不留俘虜的命令。
最終,不善水戰且極度輕敵的漠北先鋒部隊以超過七成的死亡告終,
僥幸活下來的兩千多人或是逃迴江心洲中的大營,或是順著江水朝著下遊的方向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