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難民南遷
劍破雲京的天下第一隻想跑路 作者:流年笙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承平七年,二月。
漠北六十萬大軍東進,以靳州為突破點,自西向東,目標直指雲京。
大軍所過之處,屍橫遍野,山河破碎。
同一時間,燕州同河州的交界處,三十萬北境大軍發動進攻,目標直指安國關。
漠北十萬大軍自幽州借道,殺入河州腹地。
……
三月,靳州,河州戰火四起,生靈塗炭。
當地駐軍奮起反抗,不敵,潰散,據城而守。
各大世家或是帶頭投降,或是殊死反抗,或是舉族逃離。
消息傳迴,朝野震動。
舉全京州之力,雲京再次派出精銳二十萬,輔兵百萬趕赴前線,號稱雄師百萬。
整個大餘就此進入戰備狀態,向天下征召士卒,奔赴前線。
祁州,永州,武州,雍州,寧州,永州,京州……
一時之間,仍在大餘控製下的二十八州人人自危。
剛剛被分封的諸侯不顧代價的開始擴軍備戰。
尤以靠近河州,靳州的武州,永州,薑州,祁州,京州為最。
當地諸侯和官僚發了瘋一般的修築城防設施,隻求能擋住漠北的兵鋒。
相對於其他各州,地形以平原為主的五州麵對漠北的騎兵將更加艱難。
一旦河州陷落,漠北的兵鋒將直指京州,似一把利刃插入雲京腹地。
倘若分封日久,值此之際可號召天下勤王,然各大諸侯得封地時日尚短,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建設和抗災之中。
短短幾個月時間,先前一無所有的諸侯根本拿不出軍隊。
南部大地雖仍有四十萬駐軍,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橫跨南北,三千裏的路途足以拖垮任何軍隊。
一時之間,偌大的大餘竟是無人可調。
三月下旬,漠北加派三十萬大軍自幽州入境,肆虐河州。
大量諸侯,官僚攜家眷潛逃。
……
四月。
當代餘皇君言下詔, 所有諸侯,官吏守土有責,凡擅自撤離封地者,視為叛國處理。
同一時間,西南王君吉調派十萬遠征軍北上,全員由西南最精銳的部隊組成,奔赴前線。
而人類曆史上最大的難民南遷也就此拉開序幕。
數千萬難民拖家帶口,自河州,靳州逃離,朝著更南的方向遷徙。
和平年間,刀具都是禁物,麵對強大的漠北騎兵,樸素而又平凡的百姓絲毫沒有抵抗的能力。
隻知躬耕農田的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同漠北的騎兵對抗。
而在這個時代,大字不識一個,從小被欺壓到大的百姓更是不知道何為家國大義。
他們隻知道這裏活不下去了,那就帶著家裏的人,逃往能活下去的地方。
至於皇帝?
誰知道那是誰?有那惡毒的捕快兇嗎?有那縣令老爺厲害嗎?
他們所能做的隻有逃,背井離鄉,逃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去。
人族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就此以最為喧囂的方式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百萬援軍同漠北大軍在薑州平原相遇,展開激烈衝突,死傷慘重,民兵潰散。
無奈之下,援軍退守薑州,據城而守。
……
五月,最初的難民已經逃入中部各州,戰亂的消息傳遍大餘四方大地。
不同於先前的內鬥,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的外敵入侵。
但安定慣了的天下仍未把這些太當迴事,
又或者說,真正的有識之士太少太少,絕大多人都隻想著自掃門前雪。
那蠻夷不是還沒打過來嗎?
大餘三十三州,兵強馬壯,官吏無數,還擋不住這些蠻夷?
怎麽也輪不到自己才是。
更何況,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不管誰去坐這天下,總得用人才是,屆時還不是得用自己這些人?
至於邸報中的屠城,血肉盛宴,無非是慣用伎倆罷了。
騙騙那些有誌青年,騙騙那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又豈能騙到這些老奸巨猾的世家門閥?
不過是想多征召些人去前線罷了。
家族裏的愣頭青想去去就是了。
吹噓的多兇狠,實際上誰知道呢?
唯有那些臨近戰場,每天都有大量難民湧入的地區才真正知曉這一次的不同。
從逃兵,難民口中,他們得到了足夠多的消息,真正知曉了敵人的可怕。
哪怕不清楚戰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也能從這些惶恐的士兵和難民口中推測些許。
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次外族入侵,這一次的敵人強的根本不是一星半點。
行事之狠辣也不是千百年來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能比擬。
隻是,逃兵也好,難民也好,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他們了解的也隻是極其片麵的東西,而前線的戰報此時更是半點都無法傳出。
所有人都隻能憑著自己的推測去進行防禦。
他們隻知道,前線幾十萬大軍全部戰敗,隻知道援軍在野外被擊潰,隻知道所有人都在逃亡。
一時之間,漠北的軍隊被傳出了千百種形象。
恐懼被無限放大。
在這一刻,再無法推斷天機的大餘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無所知的悲哀。
臨近戰火邊緣的官僚,諸侯紛紛將家族分成兩支,一方固守,一方遷往南方延續香火。
……
五月中旬,
武州境內,三十七家武林門派,武館,幫派,組成聯軍八百,奔赴前線。
祁州境內,二十一家門派組成聯軍六百,奔赴戰場。
永州境內,四大門派各派百名弟子,出山迎敵。
薑州境內,十二大幫組織幫眾千人,奔赴北疆。
至此,大餘武林正式加入戰鬥。
然先有武林盟之殤,後有天機樓之隕。
前者斷送了江湖各派半數精英,後者斷送了天機樓和朝廷近乎全部的先天武者。
時至今日,便是強如西南武林魁首華山劍派,也隻有歸無影一名先天。
名震江湖的五嶽劍派加在一起,也隻能湊出兩名先天,其中一人還投靠了朝廷。
偌大的大餘武林,早已斷層,四個大州,三千武者竟隻尋得一八十老朽作為統帥。
而這已是四大州內僅剩的兩名先天之一。
倘若君臨在此,必然會認出,這位被選出來的統帥曾被他砍過。
還是在他極其弱小,無助的時候砍過。
遙想當年,君臨初入先天,還是一個可憐無助又弱小的孩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弱不禁風,就被迫同諸多高手交戰。
好在君臨技高一籌,僥幸贏了那麽一點點。
不然哪有今日這唿風喚雨的瀾江江神。
而這位四州武者的統帥,赫然就是那天荒穀的拾荒老人。
……
漠北六十萬大軍東進,以靳州為突破點,自西向東,目標直指雲京。
大軍所過之處,屍橫遍野,山河破碎。
同一時間,燕州同河州的交界處,三十萬北境大軍發動進攻,目標直指安國關。
漠北十萬大軍自幽州借道,殺入河州腹地。
……
三月,靳州,河州戰火四起,生靈塗炭。
當地駐軍奮起反抗,不敵,潰散,據城而守。
各大世家或是帶頭投降,或是殊死反抗,或是舉族逃離。
消息傳迴,朝野震動。
舉全京州之力,雲京再次派出精銳二十萬,輔兵百萬趕赴前線,號稱雄師百萬。
整個大餘就此進入戰備狀態,向天下征召士卒,奔赴前線。
祁州,永州,武州,雍州,寧州,永州,京州……
一時之間,仍在大餘控製下的二十八州人人自危。
剛剛被分封的諸侯不顧代價的開始擴軍備戰。
尤以靠近河州,靳州的武州,永州,薑州,祁州,京州為最。
當地諸侯和官僚發了瘋一般的修築城防設施,隻求能擋住漠北的兵鋒。
相對於其他各州,地形以平原為主的五州麵對漠北的騎兵將更加艱難。
一旦河州陷落,漠北的兵鋒將直指京州,似一把利刃插入雲京腹地。
倘若分封日久,值此之際可號召天下勤王,然各大諸侯得封地時日尚短,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建設和抗災之中。
短短幾個月時間,先前一無所有的諸侯根本拿不出軍隊。
南部大地雖仍有四十萬駐軍,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橫跨南北,三千裏的路途足以拖垮任何軍隊。
一時之間,偌大的大餘竟是無人可調。
三月下旬,漠北加派三十萬大軍自幽州入境,肆虐河州。
大量諸侯,官僚攜家眷潛逃。
……
四月。
當代餘皇君言下詔, 所有諸侯,官吏守土有責,凡擅自撤離封地者,視為叛國處理。
同一時間,西南王君吉調派十萬遠征軍北上,全員由西南最精銳的部隊組成,奔赴前線。
而人類曆史上最大的難民南遷也就此拉開序幕。
數千萬難民拖家帶口,自河州,靳州逃離,朝著更南的方向遷徙。
和平年間,刀具都是禁物,麵對強大的漠北騎兵,樸素而又平凡的百姓絲毫沒有抵抗的能力。
隻知躬耕農田的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同漠北的騎兵對抗。
而在這個時代,大字不識一個,從小被欺壓到大的百姓更是不知道何為家國大義。
他們隻知道這裏活不下去了,那就帶著家裏的人,逃往能活下去的地方。
至於皇帝?
誰知道那是誰?有那惡毒的捕快兇嗎?有那縣令老爺厲害嗎?
他們所能做的隻有逃,背井離鄉,逃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去。
人族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就此以最為喧囂的方式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百萬援軍同漠北大軍在薑州平原相遇,展開激烈衝突,死傷慘重,民兵潰散。
無奈之下,援軍退守薑州,據城而守。
……
五月,最初的難民已經逃入中部各州,戰亂的消息傳遍大餘四方大地。
不同於先前的內鬥,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的外敵入侵。
但安定慣了的天下仍未把這些太當迴事,
又或者說,真正的有識之士太少太少,絕大多人都隻想著自掃門前雪。
那蠻夷不是還沒打過來嗎?
大餘三十三州,兵強馬壯,官吏無數,還擋不住這些蠻夷?
怎麽也輪不到自己才是。
更何況,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不管誰去坐這天下,總得用人才是,屆時還不是得用自己這些人?
至於邸報中的屠城,血肉盛宴,無非是慣用伎倆罷了。
騙騙那些有誌青年,騙騙那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又豈能騙到這些老奸巨猾的世家門閥?
不過是想多征召些人去前線罷了。
家族裏的愣頭青想去去就是了。
吹噓的多兇狠,實際上誰知道呢?
唯有那些臨近戰場,每天都有大量難民湧入的地區才真正知曉這一次的不同。
從逃兵,難民口中,他們得到了足夠多的消息,真正知曉了敵人的可怕。
哪怕不清楚戰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也能從這些惶恐的士兵和難民口中推測些許。
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次外族入侵,這一次的敵人強的根本不是一星半點。
行事之狠辣也不是千百年來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能比擬。
隻是,逃兵也好,難民也好,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他們了解的也隻是極其片麵的東西,而前線的戰報此時更是半點都無法傳出。
所有人都隻能憑著自己的推測去進行防禦。
他們隻知道,前線幾十萬大軍全部戰敗,隻知道援軍在野外被擊潰,隻知道所有人都在逃亡。
一時之間,漠北的軍隊被傳出了千百種形象。
恐懼被無限放大。
在這一刻,再無法推斷天機的大餘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無所知的悲哀。
臨近戰火邊緣的官僚,諸侯紛紛將家族分成兩支,一方固守,一方遷往南方延續香火。
……
五月中旬,
武州境內,三十七家武林門派,武館,幫派,組成聯軍八百,奔赴前線。
祁州境內,二十一家門派組成聯軍六百,奔赴戰場。
永州境內,四大門派各派百名弟子,出山迎敵。
薑州境內,十二大幫組織幫眾千人,奔赴北疆。
至此,大餘武林正式加入戰鬥。
然先有武林盟之殤,後有天機樓之隕。
前者斷送了江湖各派半數精英,後者斷送了天機樓和朝廷近乎全部的先天武者。
時至今日,便是強如西南武林魁首華山劍派,也隻有歸無影一名先天。
名震江湖的五嶽劍派加在一起,也隻能湊出兩名先天,其中一人還投靠了朝廷。
偌大的大餘武林,早已斷層,四個大州,三千武者竟隻尋得一八十老朽作為統帥。
而這已是四大州內僅剩的兩名先天之一。
倘若君臨在此,必然會認出,這位被選出來的統帥曾被他砍過。
還是在他極其弱小,無助的時候砍過。
遙想當年,君臨初入先天,還是一個可憐無助又弱小的孩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弱不禁風,就被迫同諸多高手交戰。
好在君臨技高一籌,僥幸贏了那麽一點點。
不然哪有今日這唿風喚雨的瀾江江神。
而這位四州武者的統帥,赫然就是那天荒穀的拾荒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