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至尊至重,夙夜憂勞。今天下一統而東北不安,賊將叛國,圖謀割據,黎民流離,朕決意起大兵罰之,望遼東軍將迷途知返,見旨棄武,欽此。”


    聖旨降下,震動了華夏內外。


    羽檄飛馳,急如星火。


    任誰也沒有想到,大明朝九鎮之一的遼東鎮總兵官竟成叛逆,裹挾四萬餘軍攻入高麗,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克高麗十數城,還將高麗的陪都給攻下了。


    以不可阻擋之勢,朝著高麗都城漢城前進。


    朝廷斷掉了所有共計李成梁軍的輜重糧草,但顯然李成梁已經不太需要這個了。


    四萬多人在那容納了五百萬人的半島上“覓食”,怎麽也餓不著。


    或許,對於李成梁軍說,唯一棘手的,就是火器、強弩這些武器再也得不到供給。


    但李成梁早有準備,在擔任遼東鎮總兵官期間,借口囤積了大量火器、弩矢這些消耗品,就在鴨綠江畔藏著。


    數量龐大,成了李成梁最大的底牌。


    錦衣衛以貪墨、徇私枉法諸罪,在遼東鎮中抓到遼東巡撫趙楫,控製了礦監稅使太監高淮。


    趙楫就在遼東鎮中,在無數百姓目睹下,被淩遲處死。


    其家族親眷,盡數被斬。


    引得無數遼東百姓叫好。


    而高淮。


    屬於內廷中人,錦衣衛本意是想將之押送迴京城,交給東廠家法從事。


    不過,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太監黃錦親自前往了遼東鎮,要當著遼東百姓的麵,將高淮那狗東西處以極刑。


    雖然是太監,沒有後代,但不代表沒有家族,高淮的家族,就是高淮當上遼東礦監稅使後“升天”的。


    黃錦也讓人將高家人都帶上,送高淮及家族真正“升天”!


    遼東三惡,一人已死,一人將死,唯李成梁逃之夭夭。


    俞大猷率領萬名遼東軍跨過了鴨綠江,兵不血刃,就從李成梁原來部曲中克複了連克、蓋牟等十個高麗城池。


    並以防止李成梁軍反撲為名,接管了高麗王國安市城,隨後,便按照原計劃沒有繼續前進,等待北原建設軍團援軍到來。


    停軍駐留的時間,俞大猷讓高麗人去往南傳說,李成梁叛逆,四萬遼軍要迷途知返的旨意。


    隻是,在殺戮、錢財的激勵下,四萬遼軍早就被蒙蔽了雙眼,盡管有一些遼軍將校提出質疑,但也被參軍兼監軍的李成梁之弟李成材以未見聖旨、妖言惑眾為名抓捕、殺死。


    李成梁軍、高麗王軍,雙向奔赴下,三百裏的距離,轉瞬即至。


    兩軍相距不到百裏,默契地選擇緩慢行軍,養精蓄銳,準備決戰。


    高麗王帳。


    高麗王國領議政李浚慶,稟告道:“大王,前去大明的使者已經迴來了,明廷撇清了不宣而戰的事,宣稱李成梁的行為是叛逆,並派遣明軍包抄了李成梁的後路,明廷希望我國依靠地利、人和之利進行防守,等待明軍到來,前後夾擊,共誅叛逆。”


    與大明朝的內閣相同,高麗王國的權力中樞,名叫議政府,而議政府的長官,就是領議政,相當於大明朝的內閣首輔大臣。


    時年二十七歲,已經當了十六年君王的李峘擺擺手道:“上相(與閣老稱唿相同),明廷貪圖我高麗土地之饒,參銀之產,已不是一天兩天,這些奸詐的明朝人,不足為信。


    明朝大將軍俞大猷所率萬軍,遲遲不動,而先取我高麗十數城,大開我平原門戶,足以見其狼子野心。


    不管李成梁的幕後,究竟是不是明廷的支持,但三四萬人就敢突入我高麗,大殺我高麗子民,掠我高麗錢財,我非殺了他,以泄心頭之恨。


    我不是軟弱的君王,我生於宮鬥,長於士禍,在我二十歲的時候,在大明沿海掠奪後歸來的六十餘艘倭寇船隻又來掠奪我全羅道靈岩郡之達梁浦、梨津浦一帶海岸,達梁城失守,長興府使韓蘊戰死,其後擊敗全羅右水使金斌,轉攻珍島。


    我高麗險些淪喪倭寇之手我都沒怕過,我親率禁軍平亂,在靈岩城,我親手挫敗倭寇的進攻,最終驅逐倭寇。


    李成梁再狠,還能狠得過倭寇嗎?李成梁的刀再利,還能狠得過倭刀嗎?


    總之,會戰兵力,十五萬對四萬,優勢在我!”


    兩國毗鄰,又有宗藩關係,李峘對大明朝發生的兩場大戰事很清楚。


    明廷東南對倭大勝,這個,李峘在幾年前,在靈岩城就完成了,那一戰後,倭寇再不敢來犯。


    在李峘的眼中,明廷東南軍隊表現非常不堪,剿倭靖海,竟花了兩百年之久。


    明廷北征對虜大勝,而高麗的北麵,一直隻有對岸的女真族,雖偶爾來犯,但基本都是一擊而退。


    李峘想不通,區區一個幾十萬人的族群,連高麗都摸不進來,竟能成為大明朝遼東鎮上百年的心腹大患。


    明廷東南軍隊不堪,而遼東軍隊更是無法入目。


    君王喜戰,總會讓國中將領倍感高興,帳中的兩名大將南致勤、金景錫立刻頌聖道:“大王高見!”


    這兩位都是跟隨李峘在靈岩城驅逐倭寇的人,是李峘心腹中的心腹,一開口,就得到帳中其他文官、武將的附和。


    李浚慶不由得嘴角抽搐,大王上位雖久,但親政卻沒多久,之前是被舅父把持朝廷,在親政不久,就發生了靈岩城之戰,那一戰的勝利,成了大王引以為傲的事,要不是他們這群老臣攔著,八成都興兵打到江那邊去了。


    大王在談及李成梁,談及俞大猷時,眼中閃爍的輕蔑之色,夾雜的精光,總讓李浚慶有種不好的預感。


    大王不會贏了倭寇一次,就以為天下人都如此吧?


    明軍在高麗土地上,大王心中的高麗軍,恐怕要在大明的土地上。


    你在攻我,焉知我也在想著攻你!


    李浚慶是見識過正德朝、嘉靖朝初期兵威的人,出言勸道:“大王,臣以為應該聽從明廷命令,等待明軍前來除逆為上……”


    李峘打斷了他,不滿道:“本王心意已決,來人,披甲,我要禦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嘉靖:從長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中斬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中斬蛟並收藏大明嘉靖:從長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