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玩了,順便麵試了一下。


    玩得應該是開心的。


    感覺就是:


    人好多!


    不想坐車,好暈。


    腿疼,累⊙﹏⊙


    飯味道還不錯。


    額。。。。。。。。。


    沒別的感受了


    關於麵試:


    天坑d(?д??)


    啥都沒幹就讓我們交200塊!


    我們果斷放棄了。


    太累了,還是老老實實學習吧,考編上岸,雖然工資少,但是沒那麽累。


    書在鹹買的,比淘寶便宜一半,聽說是全新的,應該不錯吧,最晚明天就能取到了。


    舍友吃飯把包包落在飯店了,明天去取,順便逛逛~


    我真的太不自量力了,今天走了步,就虛了(肯定是車坐多了才難受的,狡辯jpg)


    我已經不想爬山了


    想睡,但是我舍不得手機,總是想拿著玩??(???????)??


    早上整理東西突然發現我有好幾張用不上的銀行卡,一會兒去注銷了。


    學習的欲望空前強盛,希望能堅持下去吧。


    至於寫小說,目前興趣不大,倒是想將一天學的一些東西呈現出來。


    廁所好冷啊,風好大,凍死了


    ————————————


    難過,我的普通話測試依舊沒過,啊!


    我為什麽要選語文呀!考數學不香嗎?唉~算了,不急,明明沒過,我一點都不慌,很是平靜。


    在粉筆上做了10道題,結果錯了6道,腦子退化了,上大學後越來越笨了,智商巔峰期在高中。


    在這兒重現一下題目吧。


    文化常識:


    a.“晉太元中”中的“太元”、“元豐六年”中的“元豐”,都是帝王的年號。


    b.古代住宅旁邊常栽種桑樹和梓樹,後來就用“桑梓”指代家鄉。


    c.“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絲竹”泛指音樂。


    d.古代的中國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棄疾字幼安,韓愈字退之。


    打完這一個知識點,出去吃了個飯,迴來刷了幾個小時抖音!無語!接著來吧。


    刷到了“完美嬰兒”的視頻,我想在我有生之年應該不會參與到完美人類和自然人類之間的矛盾中,為了避免後代受罪,所以我就不結婚生孩子了吧~


    基礎知識:


    a.鼎力相助:指大力支持幫助,一般用於請托或表示感謝時的客氣話,為敬辭。


    b.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習慣等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外界影響而逐漸發生變化。


    c.別具匠心: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多用於寫文章、繪畫、工程設計等。


    d.因地製宜: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采取行之適當的措施。


    古代文學史知識: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釋:


    1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


    2萬事空:什麽也沒有了。


    3但:隻是。


    4九州: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代指中國。


    為什麽要用九州代表中國呢?我在百度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闡述得蠻好的(在正能量公益公眾號看到的)。


    甲骨文是三條曲線,當中一條的中間有個眼。本義就是現在的“洲”字,江河中的島。


    《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說文》引作〝在河之州〞,可見許慎所見《詩經》本作〝州〞。


    《漢書-地理誌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漢書》好用古字本字,故水中陸地義仍用〝州〞。


    堯舜時,發大洪水,中華大地一片汪洋,隻露出九塊陸地。大禹治水成功後,分天下為九州(即九大可居之陸地)。


    這個意義就是由〝州〞的本義引申出來的。後來就以九州代表中國。


    陸遊《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難過的隻是沒看見中國統一!


    後來洪水退了,陸地都露出來了,這州就不好分割了,就經常變動。


    州作為行政區劃,曆代所轄地域有所不同。東漢州轄郡,隋唐州相當郡,明清州轄縣。《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晉書·王濬傳》裏有個故事。一天,王濬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家房梁上掛著三把長刀,過一會又“益(增加的意思)一刀”。醒來後,就去請季毅測算。季立即向王道喜:三長刀,就是州字。又益,合起來就是益州。你肯定要到益州去當官了。後來王濬真的當了益州刺史。


    〝州〞引申為行政單位名後,新造“洲”表示江河中的島。


    又引伸作一種居民組織。《周禮·大司徒》:“五黨為州。”一黨是五百戶,因此一州是二千五百家。後來生產力提高了,人口就膨脹了,改為每州一萬戶。


    古代中國又被稱為“九州”,那麽,是哪九州呢?曆來說法不一,沒有定論。因為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劃分方法。


    主流的大致有如下幾種說法:


    《尚書·禹貢》作: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爾雅·釋地》作:冀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營州;


    《周禮·職方》作: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並州。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許多說法。古代文獻存在不同的記載,究竟以哪一個為準?今天估計沒有誰能說的清楚了。


    有人認為:《尚書》所記為夏朝九州;《爾雅》所記為商朝九州;《周禮》所記為周朝九州。所謂“三代九州”。


    如果這樣理解的話,那就僅僅隻是行政區劃意義上的九州了,而不是天然地理上的本來麵目。


    中國為什麽會被叫作九州?又究竟是哪九州?這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咱們還得從沒有朝代之前的大禹治水說起。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華大地上洪水為患,禹受命治水。他采用“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讓洪水快速通過,最終導之流入大海。


    當然,治水的並非大禹一人,還必須得到沿途各個氏族部落首領們的支持配合才行得通。於是,夏部落的大禹,就成為了所有部落(聯盟)中的總指揮,對付共同的水患。


    經過13年的治理,洪水終於全部都向下遊流入海中,江河從此暢通,中華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州”,從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環繞著高地、山丘之形,《說文》稱:“水中可居曰州。”可見,最初的本意與行政區劃無關,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每一個“州”,都是一個高於水麵的可以住人的陸地板塊。這樣的陸地板塊共有九個,也就是“九州”。


    那麽,這九州,究竟是哪九大板塊呢?


    我們可以看一看井田製的九宮格,橫著畫兩條線,再豎著畫兩條線,就是一個“井”字,這個井字正好就把一塊田分成了九份。


    古代中國就是一個大型的井田製九宮格。橫著的兩條線,是黃河、長江,這兩大河流的上遊、中遊、下遊的臨界處就是豎著的兩條線,剛好就分成了九大板塊。


    北方三大板塊。


    上遊:後來稱涼州,今甘肅一帶。


    中遊:後來稱並州,今山西、河北一帶。春秋晉國稱霸於此。


    下遊:幽州,今河北以北。有古燕國。


    南方三大板塊。


    上遊:後來稱益州,今四川。古巴蜀之地。


    中遊:古荊州,今湖北、湖南一帶。春秋楚國稱霸於此。


    下遊:揚州,今江浙一帶。春秋吳、越稱霸於此。


    黃河與長江之間的三大板塊。


    上遊:雍州,今陝西一帶。春秋秦國稱霸於西。


    下遊:後來稱青州,泰山以東。春秋齊國稱霸於此。


    中遊:豫州,又稱中州,今河南。無論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都居正中,故稱中原。


    因此,中國(原)的中,是指居黃河、長江之中,(非地球之中),這就是中國之所以叫中國的緣由。古中國的九州,實際上就是分布在黃河長江沿岸的九大陸地板塊:涼州、並州、幽州、雍州、中州、青州、益州、荊州、揚州。


    說明:有些名稱是後來形成的,此處是為了便於敘述。這種劃分方法與行政區劃最大的不同,就是以自然形成的山河為界,更接近於本來的地形地貌了。


    九州,就是一個巨大的井田製九宮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貢。


    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朝貢,就是大禹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後,各方的小部落首領們,紛紛向他貢獻各州的青銅。大禹就用這些進貢來的青銅鑄造成了九鼎。


    《春秋·左傳》中談到九鼎的鑄造:


    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夏朝初年,夏啟(大禹的兒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從此,九鼎象征著九州,夏王亦順應“天命”,成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傳國寶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傳。


    5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文學常識: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小人:境界較低的人。


    君子與小人說的是一種境界。


    文言文鑒賞:


    存孝,代州飛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給事帳中,賜姓 名,以為子,常從為騎將。文德元年,河南張言襲破河陽,李罕之來歸晉,晉處罕 之於澤州,遣存孝與薛阿檀、安休休等以兵七千助罕之還擊河陽。梁亦遣丁會、牛 存節等助言。戰於溫縣,梁軍先扼太行,存孝大敗,安休休被執。是時,晉已得澤、 潞,歲出山東,與孟方立爭邢、洺、磁,存孝未嚐不在兵間。方立死,晉取三州, 存孝功為多。


    明年,潞州軍亂,殺李克恭以歸唐,梁遣李讜攻李罕之於澤州,存孝以騎兵五 千救之。梁軍唿罕之曰:“公常恃太原以為命,今上黨已歸唐,唐兵大集,圍太原, 沙陀將無穴以自處,公複誰恃而不降乎?”存孝以精騎五百繞梁柵而唿曰:“我沙 陀之求穴者,待爾肉以食軍,可令肥者出鬥!”梁驍將鄧季筠引軍出戰,存孝舞槊 擒之,李讜敗走,追擊至馬牢關。還攻潞州,唐以孫揆為潞州節度使,揆儒者,以 梁卒三千為衛,褒衣大蓋,擁節先驅。存孝以三百騎伏長子西崖穀間,伺揆軍過, 橫擊斷之,擒揆以歸。初,梁遣葛從周、朱崇節守潞州以待揆,聞揆見執,皆棄去, 晉遂複取潞州。是時,張浚、韓建伐晉,擊陰地關,晉以李存信、薛阿檀等當浚, 別遣存孝軍於趙城。唐軍戰敗於陰地關,浚退保晉州,韓建走絳州。存孝攻晉州, 浚兵出戰,輒複敗,因閉壁不敢出。存孝去,攻絳州。浚、建皆走。


    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鎧,櫜弓坐槊,手舞鐵楇,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 酣易騎,上下如飛。初,存孝取潞州功為多,而太祖別以大將康君立為潞州留後, 存孝為汾州刺史,存孝負其功,不食者數日。及走張浚,遷邠州刺史。大順二年, 徙邢州留後。是時,晉軍連歲攻趙常山,存孝常為先鋒,下趙臨城、元氏。趙王求 救於幽州李匡威,匡威兵至,晉軍輒引去。存孝素與存信有隙,存信譖之曰:“存 孝有二心,常避趙不擊。”存孝不自安,乃附梁通趙,自歸於唐,因請會兵以代晉。 唐命趙王王鎔援之。明年,趙與幽州有隙,懼而與晉和,反以兵三萬助晉擊存孝。 存孝嬰城自守。太祖自將兵傅其城,掘塹以圍之,存孝出兵衝擊,塹不得成。裨將 袁奉韜使人說存孝曰:“公所畏者,晉王爾。王俟塹成,且留兵去,諸將非公敵也, 雖塹何為?”存孝以為然,縱兵成塹。塹成,深溝高壘,不可近,存孝遂窘。城中 食盡,登城唿曰:“兒蒙王恩,位至將相,豈欲舍父子而附仇讎,乃存信構陷之耳。 願生見王一言而死。”太祖哀之,遣劉夫人入城慰諭之。劉夫人引與俱來,存孝泥 首請罪曰:“兒於晉有功而無過,所以至此,由存信為之耳!”太祖叱曰:“爾為 書檄,罪我百端,亦存信為之邪?”縛載後車,至太原,車裂之以徇。然太祖惜其 材,悵然恨諸將之不能容也,為之不視事者十餘日。


    康君立素與存信相善,方二人之交惡也,君立每左右存信以傾之。存孝已死, 太祖與諸將博,語及存孝,流涕不已,君立以為不然,太祖怒,鴆殺君立。君立初 為雲州牙將,唐僖宗時,逐段文楚,與太祖俱起雲中,蓋君立首事。其後累立戰功, 表昭義節度使,以存孝故殺之。


    (節選自《新五代史·義兒傳第二十四》)


    1、兒是兒的繁體字。


    2、唐以孫揆(kui)為潞州節度使,揆儒者,以 梁卒三千為衛,褒衣大蓋,擁節先驅。存孝以三百騎伏長子西崖穀間,伺揆軍過, 橫擊斷之,擒揆以歸。


    ——————


    a.太祖:指先祖稱謂,後多用於指開國皇帝的廟號,魏晉以後,特別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用“祖”作為廟號已經泛濫。


    b.文德、大順都是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有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c.留後:唐代節度使、觀察使缺位時設置的代理職稱。玄宗時,宰相或大臣遙領節度使,節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後知節度事,以後成為慣例。


    五代仍有留後。北宋置節度觀察留後,為虛銜。


    題並不難,看來下次要認真了,邊走邊做題效果真的很差啊。


    希望明天能早起,能學進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獸世甜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蓮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蓮的貓並收藏穿越之獸世甜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