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新種子的信息
四合院前傳,軋鋼廠風雲 作者:嚐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易中海帶著賈東旭,在街上尋找著種子店。
上迴說到現在的種子店不是私營糧店兼營的,就是國營的。
當然也有農村村民們自己每年把自家糧食留種的。
賈家這是第一年在北京種地,家裏沒有種子,隻好自己去買。
對於易中海來說,此時紅黨政府開設的種子店是比私營糧店更被信任的。
此時的北京城裏,在解放的時候,政府從禿黨和不法官商、不法商人手裏接收了不少店鋪。
再加上上次掃除妓院,以及懲治不法糧商的機會,又獲得了不少的店鋪。
而這些店鋪又被商業部門接手,開設了不少國營的店鋪。
種子店也包含在內。
易中海由於在家養傷半年,對於街麵兒上的新變化並不知情,隻知道有國營店鋪,但是不知道在哪裏。
於是停下腳步轉身朝賈東旭問道。
“東旭,你知道咱們南鑼鼓巷附近哪裏有種子店麽?”
“我說的是國營的。”
賈東旭也停下腳步稍微的迴憶起來,過了片刻搖搖頭說道。
“師傅,我並不是很清楚。”
“之前沒吃出來我沒關注這個。”
易中海沒好氣的瞪了賈東旭一眼,“你平時老是往外跑,也不在家好好學習,那你跑出來的是什麽?”
“問你點兒正事兒,你都不知道,有什麽用?”
“走吧,我們先去國營糧鋪打聽一下。”
接著易中海也不再理會賈東旭,一個人往前走著。
賈東旭在後麵撓撓頭,然後小步快跑跟了上去。
兩人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南鑼鼓巷巷子口處的一個國營糧店上。
上麵門頭上掛著用紅漆寫成的“國營糧店”幾個大字。
易中海抬頭看了一眼,接著帶上賈東旭往店裏走去。
等進入店裏才發現這個店子規模並不小。
稍微打量一下,就能看到一個寬五米多,進深八米的一個大廳。
大廳裏擺著一個櫃台,櫃台旁邊放著裝米麵的升和鬥(升、鬥在過去是計量單位,整體呈四麵梯形的盒子狀,一鬥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一鬥大約12.5斤。)。
升
再旁邊又是杆秤和裝糧食的大布袋。
布袋敞露出承裝的大米、白麵、玉米麵、玉米磣、高粱麵等各類糧食。
在大廳後半部分用磚頭墊著,離地麵大約三十公分的地方,整齊碼放著不少的糧食。
這些顯然是紅黨政府為京城百姓們供應平價糧食的地方。
就在易中海四處打量的時候,一個身著中山裝,文雅的中年人走了過來,笑著問道。
“兩位同誌,你們好,您二位想買點兒什麽啊?”
易中海好奇的打量了對方一眼,然後客氣的迴應道。
“您客氣了同誌,我們是東郊婁記機械廠的工人,因為廠裏放春耕假,這次過來買些糧食的種子,所以就想向您打聽一下,這附近哪裏有國營種子店啊?”
正好這個時候糧店裏也沒有客人,那位中山裝也好奇的問道。
“嗬嗬,同誌,這附近的糧店都有種子賣啊,你咋專門找國營糧店啊?”
易中海微微一笑,“我信不過那些糧商們,去年他們做的惡事兒,我還記在心裏呢,還是國營糧店讓人放心。”
易中海一說完,那位國營糧店的中山裝也驕傲的昂了一下腦袋,然後高興的說道。
“同誌,您說的太好了,我們紅黨是工農出身,跟那些資本家不一樣,我們是不會損害工農利益的。”
接著那人又伸出手,“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南鑼鼓巷附近國營糧店的總店長。”
易中海見狀,也趕忙伸出手來,兩人握了握手,又鬆開。
那店長繼續說道:“至於種子,我們這個店裏也有,不過都是去年收上來的糧食,然後精挑細選出來的,各個顆粒飽滿。”
“您要是實在想去國營種子店購買種子的話,那在帽兒胡同那邊有一家。”
“我們這邊的種子他們那裏都有,還有一些農業部在陝北時期就開始培養的高產種子。”
“去年華北大旱,不少地方糧食減產,上級和農業部今年就調集了不少新培育的,能抗旱,還高產的種子過來,想要提升一下周邊的糧食產量。”
“所以您要是信得過新種子的話,那就去那邊,要是信不過,我們這邊和那邊都可以買我們精心挑選的普通種子。”
易中海聽後稍微的猶豫了一下。
他自己不是種地的,不好替賈家做決定。
更何況,他自己也說不準上級調撥過來的新培育糧食種子到底是不是高產抗旱。
還是穩妥一點兒吧。
買些普通的種子,最起碼能保證不至於顆粒無收。
不過易中海還是打算再問一下這位店長,最後再讓賈東旭拿主意。
於是易中海帶著猶豫的表情,向那位店長問道。
“同誌,您能跟我說說新種子到底能增產多少麽?”
那位店長立馬大喜過望。
畢竟他們這些店長上級都是交代了,讓他們宣傳新培育種子的任務。
可是大部分農民對於新種子都有些猶豫,甚至不敢相信。
對於種子的推廣,那是困難重重。
也就是西北等老根據地,因為群眾基礎紮實,才讓百姓願意相信。
而京城周邊推廣就有些慢了。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京城周邊大範圍種植新種子,還是在公社化之後。
在之前很多百姓都是不相信的。
那位店長熱情的介紹起新種子的特點來。
“同誌,咱們這新種子可是在老根據地的時候,經過農業專家近十年的時間才培育出來的。”
“新種子根係紮的深,不容易被風吹倒,而且比普通種子能抗旱,產量大概也是比普通種子多一成半到兩成。”
“如果管理到位,肥料充足,還能再增加一成。”
易中海聽後很是心動,可又無法做決定。
而這個時候賈東旭跳了出來。
剛才易中海和店長在交流的時候,他在一旁算過一筆賬。
就算增產一成半,那家裏十畝地也能多收不少糧食。
增產的糧食賣掉都是錢啊。
於是賈東旭拉著易中海,急切的說道。
“師傅,師傅,就買新種子吧,就買新種子吧。”
聽到賈東旭的決定,易中海猶豫了一下,然後轉頭看著店長說道。
“店長同誌,那我們就買新種子吧。”
那店長高興的一拍櫃台,大聲的說道。
“好,同誌,感謝您二位對我們政府的相信。”
“專門的種子店就離這裏不遠,你們從這裏出去朝左拐,走兩個路口,再右拐,就看到了。”
“種子店那邊還有技術專家詳細指導你們種植新種子的技術。”
“我這邊還有守著店鋪,就不送您二位了。”
易中海連忙拱手感謝,然後帶著賈東旭往種子店那邊走去。
上迴說到現在的種子店不是私營糧店兼營的,就是國營的。
當然也有農村村民們自己每年把自家糧食留種的。
賈家這是第一年在北京種地,家裏沒有種子,隻好自己去買。
對於易中海來說,此時紅黨政府開設的種子店是比私營糧店更被信任的。
此時的北京城裏,在解放的時候,政府從禿黨和不法官商、不法商人手裏接收了不少店鋪。
再加上上次掃除妓院,以及懲治不法糧商的機會,又獲得了不少的店鋪。
而這些店鋪又被商業部門接手,開設了不少國營的店鋪。
種子店也包含在內。
易中海由於在家養傷半年,對於街麵兒上的新變化並不知情,隻知道有國營店鋪,但是不知道在哪裏。
於是停下腳步轉身朝賈東旭問道。
“東旭,你知道咱們南鑼鼓巷附近哪裏有種子店麽?”
“我說的是國營的。”
賈東旭也停下腳步稍微的迴憶起來,過了片刻搖搖頭說道。
“師傅,我並不是很清楚。”
“之前沒吃出來我沒關注這個。”
易中海沒好氣的瞪了賈東旭一眼,“你平時老是往外跑,也不在家好好學習,那你跑出來的是什麽?”
“問你點兒正事兒,你都不知道,有什麽用?”
“走吧,我們先去國營糧鋪打聽一下。”
接著易中海也不再理會賈東旭,一個人往前走著。
賈東旭在後麵撓撓頭,然後小步快跑跟了上去。
兩人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南鑼鼓巷巷子口處的一個國營糧店上。
上麵門頭上掛著用紅漆寫成的“國營糧店”幾個大字。
易中海抬頭看了一眼,接著帶上賈東旭往店裏走去。
等進入店裏才發現這個店子規模並不小。
稍微打量一下,就能看到一個寬五米多,進深八米的一個大廳。
大廳裏擺著一個櫃台,櫃台旁邊放著裝米麵的升和鬥(升、鬥在過去是計量單位,整體呈四麵梯形的盒子狀,一鬥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一鬥大約12.5斤。)。
升
再旁邊又是杆秤和裝糧食的大布袋。
布袋敞露出承裝的大米、白麵、玉米麵、玉米磣、高粱麵等各類糧食。
在大廳後半部分用磚頭墊著,離地麵大約三十公分的地方,整齊碼放著不少的糧食。
這些顯然是紅黨政府為京城百姓們供應平價糧食的地方。
就在易中海四處打量的時候,一個身著中山裝,文雅的中年人走了過來,笑著問道。
“兩位同誌,你們好,您二位想買點兒什麽啊?”
易中海好奇的打量了對方一眼,然後客氣的迴應道。
“您客氣了同誌,我們是東郊婁記機械廠的工人,因為廠裏放春耕假,這次過來買些糧食的種子,所以就想向您打聽一下,這附近哪裏有國營種子店啊?”
正好這個時候糧店裏也沒有客人,那位中山裝也好奇的問道。
“嗬嗬,同誌,這附近的糧店都有種子賣啊,你咋專門找國營糧店啊?”
易中海微微一笑,“我信不過那些糧商們,去年他們做的惡事兒,我還記在心裏呢,還是國營糧店讓人放心。”
易中海一說完,那位國營糧店的中山裝也驕傲的昂了一下腦袋,然後高興的說道。
“同誌,您說的太好了,我們紅黨是工農出身,跟那些資本家不一樣,我們是不會損害工農利益的。”
接著那人又伸出手,“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南鑼鼓巷附近國營糧店的總店長。”
易中海見狀,也趕忙伸出手來,兩人握了握手,又鬆開。
那店長繼續說道:“至於種子,我們這個店裏也有,不過都是去年收上來的糧食,然後精挑細選出來的,各個顆粒飽滿。”
“您要是實在想去國營種子店購買種子的話,那在帽兒胡同那邊有一家。”
“我們這邊的種子他們那裏都有,還有一些農業部在陝北時期就開始培養的高產種子。”
“去年華北大旱,不少地方糧食減產,上級和農業部今年就調集了不少新培育的,能抗旱,還高產的種子過來,想要提升一下周邊的糧食產量。”
“所以您要是信得過新種子的話,那就去那邊,要是信不過,我們這邊和那邊都可以買我們精心挑選的普通種子。”
易中海聽後稍微的猶豫了一下。
他自己不是種地的,不好替賈家做決定。
更何況,他自己也說不準上級調撥過來的新培育糧食種子到底是不是高產抗旱。
還是穩妥一點兒吧。
買些普通的種子,最起碼能保證不至於顆粒無收。
不過易中海還是打算再問一下這位店長,最後再讓賈東旭拿主意。
於是易中海帶著猶豫的表情,向那位店長問道。
“同誌,您能跟我說說新種子到底能增產多少麽?”
那位店長立馬大喜過望。
畢竟他們這些店長上級都是交代了,讓他們宣傳新培育種子的任務。
可是大部分農民對於新種子都有些猶豫,甚至不敢相信。
對於種子的推廣,那是困難重重。
也就是西北等老根據地,因為群眾基礎紮實,才讓百姓願意相信。
而京城周邊推廣就有些慢了。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京城周邊大範圍種植新種子,還是在公社化之後。
在之前很多百姓都是不相信的。
那位店長熱情的介紹起新種子的特點來。
“同誌,咱們這新種子可是在老根據地的時候,經過農業專家近十年的時間才培育出來的。”
“新種子根係紮的深,不容易被風吹倒,而且比普通種子能抗旱,產量大概也是比普通種子多一成半到兩成。”
“如果管理到位,肥料充足,還能再增加一成。”
易中海聽後很是心動,可又無法做決定。
而這個時候賈東旭跳了出來。
剛才易中海和店長在交流的時候,他在一旁算過一筆賬。
就算增產一成半,那家裏十畝地也能多收不少糧食。
增產的糧食賣掉都是錢啊。
於是賈東旭拉著易中海,急切的說道。
“師傅,師傅,就買新種子吧,就買新種子吧。”
聽到賈東旭的決定,易中海猶豫了一下,然後轉頭看著店長說道。
“店長同誌,那我們就買新種子吧。”
那店長高興的一拍櫃台,大聲的說道。
“好,同誌,感謝您二位對我們政府的相信。”
“專門的種子店就離這裏不遠,你們從這裏出去朝左拐,走兩個路口,再右拐,就看到了。”
“種子店那邊還有技術專家詳細指導你們種植新種子的技術。”
“我這邊還有守著店鋪,就不送您二位了。”
易中海連忙拱手感謝,然後帶著賈東旭往種子店那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