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開國第一考
三國:開局天寶將軍,舉鼎震董爹 作者:九七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乾乾坤五年,距離大乾建國已經過去了五年的時光。
五年之間雖然有些州偶有天災發生,但大乾的國力也在持續穩定的上升,所以一些局部的天災難以撼動大乾的國本。
為了能夠科舉製度的推行,五年的時間裏每一郡都設立了一座啟蒙書院、中學。
隻可惜長年的知識封鎖,能夠傳授更高一些知識名士並不多,這也導致各州隻有一間級別為大學的書院。
當然,技術學院這個同樣十分重要的學院也是每州一所。
不過饒是如此,這些書院的門檻,仍舊被一些想要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的學子們所踏破。
董寧為了將教育推行開來,在教學方麵給予了大量學子一定的補助,學費是免費的,吃住是有一定減免的,這也使得董寧因為早年被世家抨擊的惡名漸漸削弱。
當年世家掌握輿論,不斷地抹黑董寧,而如今輿論的權利重新迴到了平民、朝廷的手中,這種惡意抹黑開國之君的行為顯然也不敢再有人去做了。
德陽殿
如今已是三十五歲的董寧帝王威勢愈發強盛,僅僅是坐在龍椅上,堂內百官便不敢與之對視。
仍是壯年的開國之君,無人敢直麵其鋒芒。
“啟稟陛下,據統計,第一批大學學子數量已經高達五萬人,臣建議,立即推行科舉,於今年中秋定為開國第一考!”
荀彧拱了拱手,提議道。
“臣附議!”
顧雍上前一步,朗聲道。
“臣等附議!”
見到左右丞相同時開口,其餘人也是紛紛附議。
時至今日,世家蟄伏的蟄伏,沒落的沒落,在日漸強盛的帝王威勢下,所有陰溝裏的老鼠隻能退出朝堂,否則羅網那些無孔不入的家夥就會送你去見閻王爺。
“準奏!”
“此次科考乃是大乾建國以來第一次科考,嚴查徇私舞弊,確保考試的公平性。”
“田豐、賈詡監考,羅網輔之,凡有徇私舞弊者,殺,誅九族!”
董寧緩緩開口,聲音中氣十足。
“臣,遵旨!”
田豐、賈詡二人同時領命。
...
襄陽書院
作為荊州唯一一所大學的設立地點,這裏麵近乎囊括了荊州世家、寒門、豪強以及平民所有的有才之士。
不過世家多年的底蘊擺在那裏,因此寒門以下仍舊很難出現一名能踏入襄陽書院的學子。
畢竟,你永遠都難以估量世家有多少藏書,這些藏書恰恰就是世家子弟能夠頻繁產出人才的關鍵。
哪怕董寧已經把教育工作做的非常用心,可是某些東西的確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追趕上的。
不過聊勝於無,至少各大書院裏已經出現了一些以往連聽都沒聽過的年輕才俊。
這一日,襄陽書院的公告欄上貼上了一則重磅消息。
“科舉!”
“水鏡先生說的科舉真的實現了嗎?”
“太好了,我們終於有機會一展所長了!”
幾名平民出身的學子興奮的開口議論著科舉的事情。
“哼,此番我定能奪得魁首!”
一名年僅十六歲的少年神情倨傲的說道。
“五弟,休要胡言。”
一名白眉青年搖了搖頭,皺眉道。
“四哥,馬氏五常,幼常最良,我說說怎麽了!”
馬謖不以為意,再次說出了這句經常被其掛在嘴邊的話。
“你可拉倒吧,馬謖你什麽時候期末考試考贏你四哥再說這句話!”
幾名學子笑著搖了搖頭,打趣道。
“你!”
“哼,不過是些粗鄙之人!”
馬謖臉色一變,有些難看的罵了一句。
“幼常,不得無禮!”
馬玄、馬康、馬津以及馬良四人同時不滿的看向馬謖。
不知道什麽時候,馬謖就變成了眼前這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實在是讓他們馬家有些丟臉。
他們家並不算什麽高門大戶,在荊州士族圈子裏隻能算是靠後。
馬家出了他們五個聰明的後輩,自然是大力栽培。
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馬謖從十歲開始,性子就發生了轉變。
一句馬氏五常,幼常最良,不知是從何人口中傳出,就如同瘟疫一樣傳遍了荊州。
而從小被籠罩在老四馬良陰影下的馬謖竟然還真的信了這句話。
“嗬嗬,幾位都在啊?”
這時,一名身材高大,看起來豐神如玉的青年走了過來,笑著對幾人打著招唿。
“是孔明兄啊,想必也是聽說了科舉之事吧?”
馬玄看向諸葛亮,笑著問道。
“沒錯,我聽聞科舉已經昭告天下,便好奇的過來看看。”
諸葛亮點了點頭,笑道。
“嗬嗬,孔明,此次科舉我必壓你一頭!”
一名樣貌醜陋的青年走到諸葛亮身邊,咧嘴笑道。
“士元啊,你每年都這麽說,可是每年都考不過我。”
諸葛亮嘴角含笑,低頭看向龐統。
“那咱們就試試,我就不信我這鳳雛還真就一輩子也比不過你這臥龍了!”
龐統沒有絲毫氣惱,反而鬥誌昂揚的仰頭,直視著諸葛亮的目光。
這個時間段,荊州圈子的確出了不少的大才,其中馬家五人、諸葛亮、龐統、當年避難而來的崔州平、石韜、孟建等人相繼選擇在荊州入學。
另外,再加上荊南四郡豪強之家的學子,外加整個荊州的一些平民學子,整個荊州圈可謂是人才濟濟。
與之相比,黃河以北的學子數量不僅稀少,學識方麵也要差了些許。
至於淮河以北至黃河以南這部分,同樣也是人才濟濟,豫州、徐州、青州都是盛產人才之所。
當然,才子如此之多,也和這些年有許多學子在等待傳聞中的科舉,從而沒有選擇直接從大學畢業,參加當地官員的選拔。
畢竟,科舉這件事雖然遲遲沒能登場,但卻已經宣傳了五年。
而作為級別最高的考試,其高中後所帶來的迴報,足以讓諸多學子少奮鬥十年乃至數十年。
起點越高,後麵所能攀登到的高度也會越高。
隨著期限逐漸臨近,一些路途較遠的學子紛紛開始結伴啟程。
至於路上會不會遇到危險,這一點絲毫不用擔心,那些開國將軍因為沒什麽事情做,所以平日裏總會帶兵到各地剿匪。
這些年,乾國的山賊已經絕跡了,稀少程度比禿瓢頭上的頭發都誇張。
五年之間雖然有些州偶有天災發生,但大乾的國力也在持續穩定的上升,所以一些局部的天災難以撼動大乾的國本。
為了能夠科舉製度的推行,五年的時間裏每一郡都設立了一座啟蒙書院、中學。
隻可惜長年的知識封鎖,能夠傳授更高一些知識名士並不多,這也導致各州隻有一間級別為大學的書院。
當然,技術學院這個同樣十分重要的學院也是每州一所。
不過饒是如此,這些書院的門檻,仍舊被一些想要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的學子們所踏破。
董寧為了將教育推行開來,在教學方麵給予了大量學子一定的補助,學費是免費的,吃住是有一定減免的,這也使得董寧因為早年被世家抨擊的惡名漸漸削弱。
當年世家掌握輿論,不斷地抹黑董寧,而如今輿論的權利重新迴到了平民、朝廷的手中,這種惡意抹黑開國之君的行為顯然也不敢再有人去做了。
德陽殿
如今已是三十五歲的董寧帝王威勢愈發強盛,僅僅是坐在龍椅上,堂內百官便不敢與之對視。
仍是壯年的開國之君,無人敢直麵其鋒芒。
“啟稟陛下,據統計,第一批大學學子數量已經高達五萬人,臣建議,立即推行科舉,於今年中秋定為開國第一考!”
荀彧拱了拱手,提議道。
“臣附議!”
顧雍上前一步,朗聲道。
“臣等附議!”
見到左右丞相同時開口,其餘人也是紛紛附議。
時至今日,世家蟄伏的蟄伏,沒落的沒落,在日漸強盛的帝王威勢下,所有陰溝裏的老鼠隻能退出朝堂,否則羅網那些無孔不入的家夥就會送你去見閻王爺。
“準奏!”
“此次科考乃是大乾建國以來第一次科考,嚴查徇私舞弊,確保考試的公平性。”
“田豐、賈詡監考,羅網輔之,凡有徇私舞弊者,殺,誅九族!”
董寧緩緩開口,聲音中氣十足。
“臣,遵旨!”
田豐、賈詡二人同時領命。
...
襄陽書院
作為荊州唯一一所大學的設立地點,這裏麵近乎囊括了荊州世家、寒門、豪強以及平民所有的有才之士。
不過世家多年的底蘊擺在那裏,因此寒門以下仍舊很難出現一名能踏入襄陽書院的學子。
畢竟,你永遠都難以估量世家有多少藏書,這些藏書恰恰就是世家子弟能夠頻繁產出人才的關鍵。
哪怕董寧已經把教育工作做的非常用心,可是某些東西的確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追趕上的。
不過聊勝於無,至少各大書院裏已經出現了一些以往連聽都沒聽過的年輕才俊。
這一日,襄陽書院的公告欄上貼上了一則重磅消息。
“科舉!”
“水鏡先生說的科舉真的實現了嗎?”
“太好了,我們終於有機會一展所長了!”
幾名平民出身的學子興奮的開口議論著科舉的事情。
“哼,此番我定能奪得魁首!”
一名年僅十六歲的少年神情倨傲的說道。
“五弟,休要胡言。”
一名白眉青年搖了搖頭,皺眉道。
“四哥,馬氏五常,幼常最良,我說說怎麽了!”
馬謖不以為意,再次說出了這句經常被其掛在嘴邊的話。
“你可拉倒吧,馬謖你什麽時候期末考試考贏你四哥再說這句話!”
幾名學子笑著搖了搖頭,打趣道。
“你!”
“哼,不過是些粗鄙之人!”
馬謖臉色一變,有些難看的罵了一句。
“幼常,不得無禮!”
馬玄、馬康、馬津以及馬良四人同時不滿的看向馬謖。
不知道什麽時候,馬謖就變成了眼前這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實在是讓他們馬家有些丟臉。
他們家並不算什麽高門大戶,在荊州士族圈子裏隻能算是靠後。
馬家出了他們五個聰明的後輩,自然是大力栽培。
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馬謖從十歲開始,性子就發生了轉變。
一句馬氏五常,幼常最良,不知是從何人口中傳出,就如同瘟疫一樣傳遍了荊州。
而從小被籠罩在老四馬良陰影下的馬謖竟然還真的信了這句話。
“嗬嗬,幾位都在啊?”
這時,一名身材高大,看起來豐神如玉的青年走了過來,笑著對幾人打著招唿。
“是孔明兄啊,想必也是聽說了科舉之事吧?”
馬玄看向諸葛亮,笑著問道。
“沒錯,我聽聞科舉已經昭告天下,便好奇的過來看看。”
諸葛亮點了點頭,笑道。
“嗬嗬,孔明,此次科舉我必壓你一頭!”
一名樣貌醜陋的青年走到諸葛亮身邊,咧嘴笑道。
“士元啊,你每年都這麽說,可是每年都考不過我。”
諸葛亮嘴角含笑,低頭看向龐統。
“那咱們就試試,我就不信我這鳳雛還真就一輩子也比不過你這臥龍了!”
龐統沒有絲毫氣惱,反而鬥誌昂揚的仰頭,直視著諸葛亮的目光。
這個時間段,荊州圈子的確出了不少的大才,其中馬家五人、諸葛亮、龐統、當年避難而來的崔州平、石韜、孟建等人相繼選擇在荊州入學。
另外,再加上荊南四郡豪強之家的學子,外加整個荊州的一些平民學子,整個荊州圈可謂是人才濟濟。
與之相比,黃河以北的學子數量不僅稀少,學識方麵也要差了些許。
至於淮河以北至黃河以南這部分,同樣也是人才濟濟,豫州、徐州、青州都是盛產人才之所。
當然,才子如此之多,也和這些年有許多學子在等待傳聞中的科舉,從而沒有選擇直接從大學畢業,參加當地官員的選拔。
畢竟,科舉這件事雖然遲遲沒能登場,但卻已經宣傳了五年。
而作為級別最高的考試,其高中後所帶來的迴報,足以讓諸多學子少奮鬥十年乃至數十年。
起點越高,後麵所能攀登到的高度也會越高。
隨著期限逐漸臨近,一些路途較遠的學子紛紛開始結伴啟程。
至於路上會不會遇到危險,這一點絲毫不用擔心,那些開國將軍因為沒什麽事情做,所以平日裏總會帶兵到各地剿匪。
這些年,乾國的山賊已經絕跡了,稀少程度比禿瓢頭上的頭發都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