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娘娘可有迴宮的打算?」陸鴻問道。
「如果本王派去的人中用,最遲明天,皇祖母必然會歸來。」宋嘉樹道。
在宋嘉樹離開之後,三司也提交了證據,試圖證明齊檀當真與此事無關。但皇帝卻以「親王叛逆,茲事體大,必須嚴查」為由,下了新的旨意,齊檀若拒不招認,可施重刑。
皇帝換了獄中所有的人,重新負責掌罰的雖是一名中庸,但卻也是出了名的酷吏。
如若明天皇太後還不迴來,那宋嘉樹也不知道自己會做出什麽樣的事情來。
陸鴻自然也是相信太後的,他道:「太後素來疼愛女孩子,不知為何,我朝已經三代沒有公主了。」
宋嘉樹輕笑著嘆了口氣,手指捏了捏自己的衣袖,「誰知道呢?」
****
第二日,皇太後雲遊歸來,迴宮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禦書房。
「當初,本宮很中意卿雲,看你待她也不同。後來,你說要三書六禮許子落太子正妃之位,本宮也沒有攔著你。」太後道。
皇帝放下筆,問道:「母後緣何重提舊事?」
太後笑了一下,沒有迴答問題,繼續自顧自地道:「本宮突然些後悔。你先負了卿雲,她去到齊府,也算又得了一段良緣。但是你後來負了先後,她香消玉殞,夏家也就此遠走江湖,朝廷少了一位忠臣,北境也少了一位良將。」
太後說出了自己的真實來意:「現如今,種種證據、太子親審,檀兒這丫頭足以被證明為與修遠的事情無關,你不放人,反而下諭令換人重審,又是何為?」
皇帝冷笑一聲,「朕是玄宋天子,卿雲當時不該嫁去齊府。」
太後聽了連連搖頭,質問道:「你雖是天子,可也是一個負心的情郎。怎麽?一個女子遇人不淑,還不能另覓良緣嗎?」
「朕有苦衷。」
那種情況下,如果不娶出謀獻策有大功且出身將門、素有英名的夏子落,在軍中根本說不過去。皇帝當時沒有朝堂,若是再失了軍隊中的人心,那便會是大麻煩。而且他聽人提起,夏子落非他不嫁。人也漂亮,性子不好爭搶。想著日後許姚卿雲側妃之位,夏子落應當也不會阻攔,這才下了聘禮。
太後直言道:「本宮可不管你的苦衷,當年本宮沒能救下重病的卿雲,但本宮今日一定要救檀兒。」
皇帝很久沒有聽人用這樣的口吻同他說過話,但無奈太後是他親生母親,雖然心中有怒氣,出口卻不能失了輕重。思來想去,他問道:「母後請恕兒子多嘴,為何母後待姚卿雲那般好?」
「因為姚太師救過先皇的命。」太後道。
「那當年…」皇帝突然心中一空,那當年太後為什麽不說?
「因為愧疚而讓愛填上彌補的色彩,本宮不覺得卿雲願意接受。」太後看穿皇帝心中所想,道:「她很純粹。如你所見,齊府這麽多年來,隻有她這一位當家主母。皇帝,有一點,你不如齊國公。」
「你從來不知珍惜。良人再多,愛意依舊珍貴。良臣再多,忠心也依舊值錢。」
皇帝此生最厭惡同人相比較,他更不喜歡被人同齊國公相比。太後心裏清楚,正因為這種不喜歡,所以他會表現得格外大度,如是方為不輸。
果然,皇帝道:「朕今後不會再過多為難齊家,但是朕也希望,這時母後最後一次站出來替世臣說話。」
「世臣,亦有世忠。」太後語重心長地道。
皇帝冷笑著,道:「可萬一他們生出叛心,母後,知人知麵可不知心吶。」
「罷了,本宮當年位分太低,不能親自教養你。現在也遲了。你已然成為了一代雄主,不願意聽本宮的,便也算了。本宮今日不為說服你改變什麽觀念,隻為救檀兒。本宮目的已經達到了。」說完,太後便離開了禦書房。
她前腳剛走,後頭就聽到皇帝宣旨:「傳朕旨意,三司會審,太子親審,理據充分。內閣學士齊檀無罪,允天牢釋放。」
****
太後不好喊齊檀來宮中,更不便親自去看望她,便派身邊的柴嬤嬤過去問問情況。
柴嬤嬤將太後親自同皇上救下齊檀一事說與了她聽。
「臣跪謝太後娘娘。」說完,便對著太後所在的宮殿方向,行叩拜之禮。
柴嬤嬤將她扶起來,「小姐身上這麽多傷,迴去好生將養,切莫留下疤痕來。」
齊檀謝過柴嬤嬤,道:「是臣錯了。臣本該更為謹慎。」
「太後若是晚來一步,小姐…」柴嬤嬤曾於饑荒中受過齊府施粥之恩,對齊檀也是頗為愛護。見她披風之下滿襟血、一身傷,落下淚來。
齊檀安慰她:「嬤嬤莫傷心,臣迴去養幾日,自然好了。」
柴嬤嬤穩了穩神,繼續替太後傳話,「身子好了後,來太後宮裏請安。」
齊檀恭敬道:「是,臣遵旨。」
作者有話要說:
1.宋修遠又不是太後親生的,太後當然不會替他求情。
2.鶴:(語重心長)良人再多,愛意依舊珍貴。良臣再多,忠心也依舊值錢。
皇帝:哦。所以呢?
鶴:...你活該沒朋友!
3.齊國公是一個特別深情的人。齊檀之所以字季卿,並不是因為排行第四,而是隱晦地取諧音「記卿」。
順帶一說,齊檀的娘姚雲卿當年那可是玄宋第一美人。皇帝最終由愛生恨,所以一直為難齊家。
</br>
「如果本王派去的人中用,最遲明天,皇祖母必然會歸來。」宋嘉樹道。
在宋嘉樹離開之後,三司也提交了證據,試圖證明齊檀當真與此事無關。但皇帝卻以「親王叛逆,茲事體大,必須嚴查」為由,下了新的旨意,齊檀若拒不招認,可施重刑。
皇帝換了獄中所有的人,重新負責掌罰的雖是一名中庸,但卻也是出了名的酷吏。
如若明天皇太後還不迴來,那宋嘉樹也不知道自己會做出什麽樣的事情來。
陸鴻自然也是相信太後的,他道:「太後素來疼愛女孩子,不知為何,我朝已經三代沒有公主了。」
宋嘉樹輕笑著嘆了口氣,手指捏了捏自己的衣袖,「誰知道呢?」
****
第二日,皇太後雲遊歸來,迴宮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禦書房。
「當初,本宮很中意卿雲,看你待她也不同。後來,你說要三書六禮許子落太子正妃之位,本宮也沒有攔著你。」太後道。
皇帝放下筆,問道:「母後緣何重提舊事?」
太後笑了一下,沒有迴答問題,繼續自顧自地道:「本宮突然些後悔。你先負了卿雲,她去到齊府,也算又得了一段良緣。但是你後來負了先後,她香消玉殞,夏家也就此遠走江湖,朝廷少了一位忠臣,北境也少了一位良將。」
太後說出了自己的真實來意:「現如今,種種證據、太子親審,檀兒這丫頭足以被證明為與修遠的事情無關,你不放人,反而下諭令換人重審,又是何為?」
皇帝冷笑一聲,「朕是玄宋天子,卿雲當時不該嫁去齊府。」
太後聽了連連搖頭,質問道:「你雖是天子,可也是一個負心的情郎。怎麽?一個女子遇人不淑,還不能另覓良緣嗎?」
「朕有苦衷。」
那種情況下,如果不娶出謀獻策有大功且出身將門、素有英名的夏子落,在軍中根本說不過去。皇帝當時沒有朝堂,若是再失了軍隊中的人心,那便會是大麻煩。而且他聽人提起,夏子落非他不嫁。人也漂亮,性子不好爭搶。想著日後許姚卿雲側妃之位,夏子落應當也不會阻攔,這才下了聘禮。
太後直言道:「本宮可不管你的苦衷,當年本宮沒能救下重病的卿雲,但本宮今日一定要救檀兒。」
皇帝很久沒有聽人用這樣的口吻同他說過話,但無奈太後是他親生母親,雖然心中有怒氣,出口卻不能失了輕重。思來想去,他問道:「母後請恕兒子多嘴,為何母後待姚卿雲那般好?」
「因為姚太師救過先皇的命。」太後道。
「那當年…」皇帝突然心中一空,那當年太後為什麽不說?
「因為愧疚而讓愛填上彌補的色彩,本宮不覺得卿雲願意接受。」太後看穿皇帝心中所想,道:「她很純粹。如你所見,齊府這麽多年來,隻有她這一位當家主母。皇帝,有一點,你不如齊國公。」
「你從來不知珍惜。良人再多,愛意依舊珍貴。良臣再多,忠心也依舊值錢。」
皇帝此生最厭惡同人相比較,他更不喜歡被人同齊國公相比。太後心裏清楚,正因為這種不喜歡,所以他會表現得格外大度,如是方為不輸。
果然,皇帝道:「朕今後不會再過多為難齊家,但是朕也希望,這時母後最後一次站出來替世臣說話。」
「世臣,亦有世忠。」太後語重心長地道。
皇帝冷笑著,道:「可萬一他們生出叛心,母後,知人知麵可不知心吶。」
「罷了,本宮當年位分太低,不能親自教養你。現在也遲了。你已然成為了一代雄主,不願意聽本宮的,便也算了。本宮今日不為說服你改變什麽觀念,隻為救檀兒。本宮目的已經達到了。」說完,太後便離開了禦書房。
她前腳剛走,後頭就聽到皇帝宣旨:「傳朕旨意,三司會審,太子親審,理據充分。內閣學士齊檀無罪,允天牢釋放。」
****
太後不好喊齊檀來宮中,更不便親自去看望她,便派身邊的柴嬤嬤過去問問情況。
柴嬤嬤將太後親自同皇上救下齊檀一事說與了她聽。
「臣跪謝太後娘娘。」說完,便對著太後所在的宮殿方向,行叩拜之禮。
柴嬤嬤將她扶起來,「小姐身上這麽多傷,迴去好生將養,切莫留下疤痕來。」
齊檀謝過柴嬤嬤,道:「是臣錯了。臣本該更為謹慎。」
「太後若是晚來一步,小姐…」柴嬤嬤曾於饑荒中受過齊府施粥之恩,對齊檀也是頗為愛護。見她披風之下滿襟血、一身傷,落下淚來。
齊檀安慰她:「嬤嬤莫傷心,臣迴去養幾日,自然好了。」
柴嬤嬤穩了穩神,繼續替太後傳話,「身子好了後,來太後宮裏請安。」
齊檀恭敬道:「是,臣遵旨。」
作者有話要說:
1.宋修遠又不是太後親生的,太後當然不會替他求情。
2.鶴:(語重心長)良人再多,愛意依舊珍貴。良臣再多,忠心也依舊值錢。
皇帝:哦。所以呢?
鶴:...你活該沒朋友!
3.齊國公是一個特別深情的人。齊檀之所以字季卿,並不是因為排行第四,而是隱晦地取諧音「記卿」。
順帶一說,齊檀的娘姚雲卿當年那可是玄宋第一美人。皇帝最終由愛生恨,所以一直為難齊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