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隻剛剛邁出右腳,宋嘉樹便來了一句,「你是希望大虢的君主也因此引你為摯交嗎?」
齊檀雖然極力遮掩,但眼神中還是流露出幾分受傷,她握緊了手中的書卷,踏出去的右腳沒有收迴,一邊拱手一邊道:「勞煩殿下過問,臣還有事,先行告退。」
宋嘉樹眼看著齊檀往外走,知道人不見影了才依依不捨地收迴目光,為了聽她說幾句話,倒是艱難。
宋修遠從書架後走出來,道:「太子對齊小姐未免有些無禮。」
宋嘉樹道:「皇叔,偷聽他人的對話可不是君子行為。」
「在藏書閣大聲說話,就是君子行為了?」宋修遠倒也不惱,慢條斯理地道:「對不起,是本王忘了,太子殿下本來就不是君子。」
宋嘉樹皮笑肉不笑,雙手攥緊了衣袖,道:「皇叔說笑。」
宋修遠挑了下眉,繼續方才的話題道:「檀卿本意乃是為國盡忠,太子不該那樣對他。」
宋嘉樹看了他一眼,檀卿?何時宋修遠和齊檀關係這樣好了?自己怎麽不知道?
「你莫要這樣看本王。」宋修遠麵上照舊一派溫和,語氣間卻嚴肅了不少,「本王自在學宮之時起,就一直以能夠拜讀她的作品為幸。」
「皇叔。」宋嘉樹有些嫉妒宋修遠能夠這樣大方直白地表達對齊檀的讚許,說話便較以往更重,「你不要動不該動的心思。」
宋修遠頗為灑脫地一笑,「什麽叫不該動?議親嗎?」
宋嘉樹心中一緊,「皇叔說話可要想清楚,畢竟齊檀在外,名聲可不大好聽。」
宋修遠是真不知道宋嘉樹為什麽三番五次拿名聲說是,他和宋嘉樹明明生活在一個玄宋,上下朝見得是同一批人,走出宮門後進入的市坊街巷也大同小異,合該聽到的聲音也差不多才是。怎麽他就愣是沒有聽見關於齊檀的半句壞話?
她化幹戈為玉帛,同長周攝政王以文交友還傳了些佳話呢。
「名、聲皆是外物,本王看中的是內在。」宋修遠懶得細究這些,隻一門心思膈應人道:「太子殿下隨意,反正本王素來覺得檀卿甚好。」
宋嘉樹心中翻了個白眼:得,這樣一對比,他真是錯怪了周明慎,人是真的是把齊檀當成了知交在來往的。
宋修遠見宋嘉樹沒有及時迴話,乘勝追擊道:「下次相見,你若真是不喜檀卿,不說話也是好的。何必總是傷人?」
宋嘉樹心中罵道:白癡。我要是真不喜歡她,應該多說話,引起父皇的注意之後,她自然會有個「好去處」。說不定,還能去長周或者大虢和親呢。
麵上卻和和氣氣地,「皇侄知道了,多謝皇叔教誨。」
宋修遠側身一避,沒有受他的禮,「太子言重。本王還有要事,本王也先行告退了。」
說著,他也拿著一本《大虢古往攻伐略》往外走去。
宋嘉樹想起齊檀也在看這本書,趕忙在書架上來迴尋找。尋了片刻,居然連這本書的影子都沒有找到。她隨即去詢問召藏書閣的當值侍郎,道:「《大虢古往攻伐略》這本書,本王要看。你去尋來。」
侍郎點頭應道:「是。」
侍郎進入層層書架之中,幾乎是片刻功夫就出來了,不過兩手空空。緊接著,他翻閱了《借閱名冊》,又飛快地找到《書目登記薄》的某一頁,呈到宋嘉樹麵前。
「殿下恕罪,《大虢古往攻伐略》總共隻五本,一本在陛下處,兩本昨日緊急被借調,八百裏加急送往了東防。剛剛榮親王殿下和齊大人每人借了一本走。」
言下之意,書已經全部借出去了,閣內一本都沒有。
宋嘉樹道:「若本王即刻就要呢?」
送到東防的兩本肯定是不能要迴來的,給到皇帝手中的那是斷斷不敢要的,榮親王也是得罪不起的。
果然,侍郎道:「那臣立刻去找齊大人,請她先看旁的書目。」
宋嘉樹擺手,「罷了,你挑些別的關於大虢的書給本王就是。」
侍郎忙不迭應了,給他挑了七八本關於大虢的書,從風土人情、民間習俗到內政外交、部兵排陣一應俱全。最奇的是,居然還有一本《大虢防線一覽》。
來者不拒,宋嘉樹通通借走了。拿著這厚厚的一摞書,她心中不禁好奇到:《大虢古往攻伐略》到底有什麽妙處,怎麽那麽受青睞?
****
「也沒有什麽特別的。」齊檀對陸鴻道,「隻不過這本書比其他的更新一些,記載的陣法更多一些。且比起《大虢防線一覽》這種書,更為可靠。」
陸鴻笑道:「《大虢防線一覽》?還有這種書呢?寫書的招搖撞騙倒也罷了,這看書的要是借了,那可真是腦子被驢踢了。外人怎麽可能會知道大虢防線?大虢知道具體布防的人,又怎敢說出?」
齊檀也露出了幾分笑意,「正是。」
陸鴻道:「那你看了這幾日,可有什麽想法嗎?」
齊檀並不同陸鴻見外,她深信以陸鴻的人品,斷然不會搶功,「若要得勝,無外乎天時地利人和。」
陸鴻對東防不甚了解,但是對齊檀的這個說法卻深感贊同,「正是如此。」
齊檀看著攤開在桌上的大虢和東防一帶的地勢圖,腦海中的想法逐漸成型。
春末夏初,乃是東防和大虢雨季。每逢雨季,大虢的幾條主要江流必會漲水。而東防地處高位,若是開鑿渠道,可借天時地利。
</br>
齊檀雖然極力遮掩,但眼神中還是流露出幾分受傷,她握緊了手中的書卷,踏出去的右腳沒有收迴,一邊拱手一邊道:「勞煩殿下過問,臣還有事,先行告退。」
宋嘉樹眼看著齊檀往外走,知道人不見影了才依依不捨地收迴目光,為了聽她說幾句話,倒是艱難。
宋修遠從書架後走出來,道:「太子對齊小姐未免有些無禮。」
宋嘉樹道:「皇叔,偷聽他人的對話可不是君子行為。」
「在藏書閣大聲說話,就是君子行為了?」宋修遠倒也不惱,慢條斯理地道:「對不起,是本王忘了,太子殿下本來就不是君子。」
宋嘉樹皮笑肉不笑,雙手攥緊了衣袖,道:「皇叔說笑。」
宋修遠挑了下眉,繼續方才的話題道:「檀卿本意乃是為國盡忠,太子不該那樣對他。」
宋嘉樹看了他一眼,檀卿?何時宋修遠和齊檀關係這樣好了?自己怎麽不知道?
「你莫要這樣看本王。」宋修遠麵上照舊一派溫和,語氣間卻嚴肅了不少,「本王自在學宮之時起,就一直以能夠拜讀她的作品為幸。」
「皇叔。」宋嘉樹有些嫉妒宋修遠能夠這樣大方直白地表達對齊檀的讚許,說話便較以往更重,「你不要動不該動的心思。」
宋修遠頗為灑脫地一笑,「什麽叫不該動?議親嗎?」
宋嘉樹心中一緊,「皇叔說話可要想清楚,畢竟齊檀在外,名聲可不大好聽。」
宋修遠是真不知道宋嘉樹為什麽三番五次拿名聲說是,他和宋嘉樹明明生活在一個玄宋,上下朝見得是同一批人,走出宮門後進入的市坊街巷也大同小異,合該聽到的聲音也差不多才是。怎麽他就愣是沒有聽見關於齊檀的半句壞話?
她化幹戈為玉帛,同長周攝政王以文交友還傳了些佳話呢。
「名、聲皆是外物,本王看中的是內在。」宋修遠懶得細究這些,隻一門心思膈應人道:「太子殿下隨意,反正本王素來覺得檀卿甚好。」
宋嘉樹心中翻了個白眼:得,這樣一對比,他真是錯怪了周明慎,人是真的是把齊檀當成了知交在來往的。
宋修遠見宋嘉樹沒有及時迴話,乘勝追擊道:「下次相見,你若真是不喜檀卿,不說話也是好的。何必總是傷人?」
宋嘉樹心中罵道:白癡。我要是真不喜歡她,應該多說話,引起父皇的注意之後,她自然會有個「好去處」。說不定,還能去長周或者大虢和親呢。
麵上卻和和氣氣地,「皇侄知道了,多謝皇叔教誨。」
宋修遠側身一避,沒有受他的禮,「太子言重。本王還有要事,本王也先行告退了。」
說著,他也拿著一本《大虢古往攻伐略》往外走去。
宋嘉樹想起齊檀也在看這本書,趕忙在書架上來迴尋找。尋了片刻,居然連這本書的影子都沒有找到。她隨即去詢問召藏書閣的當值侍郎,道:「《大虢古往攻伐略》這本書,本王要看。你去尋來。」
侍郎點頭應道:「是。」
侍郎進入層層書架之中,幾乎是片刻功夫就出來了,不過兩手空空。緊接著,他翻閱了《借閱名冊》,又飛快地找到《書目登記薄》的某一頁,呈到宋嘉樹麵前。
「殿下恕罪,《大虢古往攻伐略》總共隻五本,一本在陛下處,兩本昨日緊急被借調,八百裏加急送往了東防。剛剛榮親王殿下和齊大人每人借了一本走。」
言下之意,書已經全部借出去了,閣內一本都沒有。
宋嘉樹道:「若本王即刻就要呢?」
送到東防的兩本肯定是不能要迴來的,給到皇帝手中的那是斷斷不敢要的,榮親王也是得罪不起的。
果然,侍郎道:「那臣立刻去找齊大人,請她先看旁的書目。」
宋嘉樹擺手,「罷了,你挑些別的關於大虢的書給本王就是。」
侍郎忙不迭應了,給他挑了七八本關於大虢的書,從風土人情、民間習俗到內政外交、部兵排陣一應俱全。最奇的是,居然還有一本《大虢防線一覽》。
來者不拒,宋嘉樹通通借走了。拿著這厚厚的一摞書,她心中不禁好奇到:《大虢古往攻伐略》到底有什麽妙處,怎麽那麽受青睞?
****
「也沒有什麽特別的。」齊檀對陸鴻道,「隻不過這本書比其他的更新一些,記載的陣法更多一些。且比起《大虢防線一覽》這種書,更為可靠。」
陸鴻笑道:「《大虢防線一覽》?還有這種書呢?寫書的招搖撞騙倒也罷了,這看書的要是借了,那可真是腦子被驢踢了。外人怎麽可能會知道大虢防線?大虢知道具體布防的人,又怎敢說出?」
齊檀也露出了幾分笑意,「正是。」
陸鴻道:「那你看了這幾日,可有什麽想法嗎?」
齊檀並不同陸鴻見外,她深信以陸鴻的人品,斷然不會搶功,「若要得勝,無外乎天時地利人和。」
陸鴻對東防不甚了解,但是對齊檀的這個說法卻深感贊同,「正是如此。」
齊檀看著攤開在桌上的大虢和東防一帶的地勢圖,腦海中的想法逐漸成型。
春末夏初,乃是東防和大虢雨季。每逢雨季,大虢的幾條主要江流必會漲水。而東防地處高位,若是開鑿渠道,可借天時地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