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聖上生母的風流韻事已經在各州縣傳開,故事女主並未言明是沈貴太妃,隻說是京中一位貴婦,而故事男主則是點明了身份。
不過半個月時間,鄯州坊間皆在談論:
“想不到啊,嚴超之父竟然有那樣的奇遇,難怪嚴超從軍後能夠一路順遂,原來是有京中貴婦庇佑。”
“這麽說嚴超豈不是奸生子?他這樣的人也配領軍嗎?”
“想來嚴超生母的身份不一般,否則嚴超也當不上輕騎都尉。”
“你們說那位貴婦到底是哪家貴人啊?”
“聽說是姓沈,身份極其尊貴,我猜想應該是某位實權大臣的原配夫人吧。”
“有沒有可能是哪位郡主?”
“你還真敢想,怎麽不說是哪位公主?”
“不是都說是姓沈的貴婦嗎?我又不是傻子,公主是帝女,她姓李。”
......
有關嚴超身世的傳言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短時間內很快傳遍隴右道。
尋常人根本不會往沈貴太妃身上想,但當年知道一些內情的人,聽到傳言時,內心隻感到一片冰涼。
當年,嚴超之父扶棺進京,以那位將軍親兵的身份見過沈貴太妃,此事並非是絕密之事。
直到後來,當今聖上登上帝位,沈貴太妃對嚴超多有照拂,這也不是什麽隱秘。
如今結合坊間傳言,在仔細思量,有些事情似乎並非空穴來風,總有些蛛絲馬跡可尋。
那些知道內情的官員此刻也都在為難。
想著要阻止傳言已然來不及,可若是放任繼續,誰知道會發生什麽?
倒是可以由官府出麵壓製,但又找不到適合的理由。
坊間傳言隻說是姓沈的貴婦,可沒說那位貴婦是聖上的生母,這時候若是由官府出麵強行壓製,反倒是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畢竟,區區嚴超可不值得弄出那麽大的陣仗,怎麽想著背後都有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就在傳言越演越烈之時,汛期來臨,最先出事的不是隴右道,而是淮南道。
鄯州,官邸。
得知消息的江景辰不由冷笑道:“我以為那三個老家夥暫時不會出手,沒想到一出手就奔著絕殺,真是厲害啊!”
誰都知道,去年淮南道治水修堤之人是他,為此還殺了一大批貪官汙吏。
可這才一年時間,淮南道又潰堤了,換作任何人都會想:“去年江景辰鬧出那麽大的陣仗,轉過年,剛修的堤又潰了,他到底修了個什麽?”
“這件事,怕是不好善了......”莊延昌麵色十分凝重。
淮南道潰堤,淹了數萬畝良田,無數房屋被大水衝垮,上千百姓死於洪流之下。
其罪之大,一人難擔。
“我是真想不到,那三位竟然這麽大手筆,以數萬百姓的身家性命為注......這一局,我尚未反應過來,便已輸了!”
不用想也知道,有膽子這麽幹的隻有三省主官。
江景辰感慨之餘,心中亦是有一些佩服,能坐到上那般高位者,皆非良善之輩,手段之狠辣,遠非常人能及。
淮南道潰堤,這份罪過他不想背也得背。
莊延昌欲言又止。
他亦是沒想到那三位會用這樣的手段。
沒有人能夠想象的到,為了對付江景辰,那三位會讓淮南道潰堤。
也正是因此,加上那三位往日作風才不會受到懷疑。
“這件事要派人前去調查嗎?”青玉滿臉擔憂。
江景辰搖了搖頭。
去年是由他負責治水修堤,如今淮南道潰堤造成重大損失,他作為去年負責治水的官員難辭其咎。
調查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河堤已潰,百姓死,良田毀,必須要有人承擔罪責。
他就是那個該承擔罪責的人。
沒有人會為他說情,就連百姓也會在背後戳他的脊梁骨。
江景辰轉頭看向莊延昌,詢問道:“先生,可有破局之法?”
莊延昌沉默良久,搖了搖頭:“必死之局,無解。”
若隻是潰堤倒還好,關鍵是死了上千百姓,毀了萬畝良田,房屋倒塌無數。
如此罪過,即便是聖上想保也保不住。
江景辰自嘲一笑:“薑還是老的辣,我跟那三個老家夥比還是嫩了一些!”
三省主官,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不出手則已,出手便讓人萬劫不複。
莊延昌輕歎道:“說來,他們與你是一樣的人。”
江景辰想在汛期來臨時挖開河堤,奈何隴右道水位低於淮南道,對手先他一步,且更加不計後果。
上千百姓,那便是上千戶人家,背後牽扯到數萬人。
良田上萬畝,多少人因此流離失所?
“如此結果,隻為了坑殺你一人,他們到底是怎麽想的啊?”莊延昌想不明白。
江景辰冷笑道:“淮南道潰堤,朝廷必然要賑災,經此一事後,國庫必然削減,興兵一事自然暫緩,不僅如此,還能將我坑殺,短期內讓聖上無人可用。”
此舉,可謂是一箭雙雕。
至於那些受災百姓......倘若淮南道無水災之禍,那麽隴右道不久後便會有兵災之禍。
說到底,無非就是“取舍”二字。
青玉眉頭緊皺,恨聲道:“公子,事已至此,咱們反了吧。”
莊延昌聞言,急忙開口勸阻:“此事尚有餘地,若反必死無疑。”
青玉道:“此刻怕是問罪聖旨已在路上,朝堂百官定然不會有人替公子求情,再等下去也隻有死路一條。”
孤臣的弊端在此刻顯露。
哪怕明知淮南道潰堤之事另有蹊蹺,聖上也隻能將這份罪過掛在江景辰的頭上。
畢竟三省主官可不會任由聖上為其脫罪,文武百官也不會為其求情。
莊延昌看了眼麵色陰沉的江景辰,緩緩開口說道:“若進京,九死一生,眼下也不是舉事之機,老夫建議,先避一避吧。”
江南道有大船,可以逃往海外,又或者登上某座島嶼。
總之,在他看來,此地不宜久留!
江景辰瞧了眼窗外的大雨,沉默良久,詢問道:“先生覺得我是良善之人嗎?”
莊延昌聽出了話裏有話,遲疑道:“你該不會是想要魚死網破吧?”
江景辰搖了搖頭:“魚會不會死,我不知道,但網一定會先破。”
莊延昌似乎想到了什麽,小心試探道:“你難道還想去挖開河堤?”
頓了頓,又道:“如今雖是汛期,大雨連下數日不停,但隴右道水位要比淮南道低了許多,遠不到潰堤的程度,若是......”
江景辰知道莊延昌在擔心什麽,微微一笑,接口道:“若是此時潰堤,必是人為。”
再下幾天大雨,水位上漲,便有衝毀堤壩的可能,但也僅僅是可能。
更何況,已經沒有時間再等下去。
莊延昌正色道:“淮南道潰堤尚且還能有餘地,若此時隴右道潰堤,必將引來無數目光,且不說你如何從中脫身,單說淮南道潰堤一事,你又如何脫得了幹係?”
不過半個月時間,鄯州坊間皆在談論:
“想不到啊,嚴超之父竟然有那樣的奇遇,難怪嚴超從軍後能夠一路順遂,原來是有京中貴婦庇佑。”
“這麽說嚴超豈不是奸生子?他這樣的人也配領軍嗎?”
“想來嚴超生母的身份不一般,否則嚴超也當不上輕騎都尉。”
“你們說那位貴婦到底是哪家貴人啊?”
“聽說是姓沈,身份極其尊貴,我猜想應該是某位實權大臣的原配夫人吧。”
“有沒有可能是哪位郡主?”
“你還真敢想,怎麽不說是哪位公主?”
“不是都說是姓沈的貴婦嗎?我又不是傻子,公主是帝女,她姓李。”
......
有關嚴超身世的傳言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短時間內很快傳遍隴右道。
尋常人根本不會往沈貴太妃身上想,但當年知道一些內情的人,聽到傳言時,內心隻感到一片冰涼。
當年,嚴超之父扶棺進京,以那位將軍親兵的身份見過沈貴太妃,此事並非是絕密之事。
直到後來,當今聖上登上帝位,沈貴太妃對嚴超多有照拂,這也不是什麽隱秘。
如今結合坊間傳言,在仔細思量,有些事情似乎並非空穴來風,總有些蛛絲馬跡可尋。
那些知道內情的官員此刻也都在為難。
想著要阻止傳言已然來不及,可若是放任繼續,誰知道會發生什麽?
倒是可以由官府出麵壓製,但又找不到適合的理由。
坊間傳言隻說是姓沈的貴婦,可沒說那位貴婦是聖上的生母,這時候若是由官府出麵強行壓製,反倒是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畢竟,區區嚴超可不值得弄出那麽大的陣仗,怎麽想著背後都有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就在傳言越演越烈之時,汛期來臨,最先出事的不是隴右道,而是淮南道。
鄯州,官邸。
得知消息的江景辰不由冷笑道:“我以為那三個老家夥暫時不會出手,沒想到一出手就奔著絕殺,真是厲害啊!”
誰都知道,去年淮南道治水修堤之人是他,為此還殺了一大批貪官汙吏。
可這才一年時間,淮南道又潰堤了,換作任何人都會想:“去年江景辰鬧出那麽大的陣仗,轉過年,剛修的堤又潰了,他到底修了個什麽?”
“這件事,怕是不好善了......”莊延昌麵色十分凝重。
淮南道潰堤,淹了數萬畝良田,無數房屋被大水衝垮,上千百姓死於洪流之下。
其罪之大,一人難擔。
“我是真想不到,那三位竟然這麽大手筆,以數萬百姓的身家性命為注......這一局,我尚未反應過來,便已輸了!”
不用想也知道,有膽子這麽幹的隻有三省主官。
江景辰感慨之餘,心中亦是有一些佩服,能坐到上那般高位者,皆非良善之輩,手段之狠辣,遠非常人能及。
淮南道潰堤,這份罪過他不想背也得背。
莊延昌欲言又止。
他亦是沒想到那三位會用這樣的手段。
沒有人能夠想象的到,為了對付江景辰,那三位會讓淮南道潰堤。
也正是因此,加上那三位往日作風才不會受到懷疑。
“這件事要派人前去調查嗎?”青玉滿臉擔憂。
江景辰搖了搖頭。
去年是由他負責治水修堤,如今淮南道潰堤造成重大損失,他作為去年負責治水的官員難辭其咎。
調查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河堤已潰,百姓死,良田毀,必須要有人承擔罪責。
他就是那個該承擔罪責的人。
沒有人會為他說情,就連百姓也會在背後戳他的脊梁骨。
江景辰轉頭看向莊延昌,詢問道:“先生,可有破局之法?”
莊延昌沉默良久,搖了搖頭:“必死之局,無解。”
若隻是潰堤倒還好,關鍵是死了上千百姓,毀了萬畝良田,房屋倒塌無數。
如此罪過,即便是聖上想保也保不住。
江景辰自嘲一笑:“薑還是老的辣,我跟那三個老家夥比還是嫩了一些!”
三省主官,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不出手則已,出手便讓人萬劫不複。
莊延昌輕歎道:“說來,他們與你是一樣的人。”
江景辰想在汛期來臨時挖開河堤,奈何隴右道水位低於淮南道,對手先他一步,且更加不計後果。
上千百姓,那便是上千戶人家,背後牽扯到數萬人。
良田上萬畝,多少人因此流離失所?
“如此結果,隻為了坑殺你一人,他們到底是怎麽想的啊?”莊延昌想不明白。
江景辰冷笑道:“淮南道潰堤,朝廷必然要賑災,經此一事後,國庫必然削減,興兵一事自然暫緩,不僅如此,還能將我坑殺,短期內讓聖上無人可用。”
此舉,可謂是一箭雙雕。
至於那些受災百姓......倘若淮南道無水災之禍,那麽隴右道不久後便會有兵災之禍。
說到底,無非就是“取舍”二字。
青玉眉頭緊皺,恨聲道:“公子,事已至此,咱們反了吧。”
莊延昌聞言,急忙開口勸阻:“此事尚有餘地,若反必死無疑。”
青玉道:“此刻怕是問罪聖旨已在路上,朝堂百官定然不會有人替公子求情,再等下去也隻有死路一條。”
孤臣的弊端在此刻顯露。
哪怕明知淮南道潰堤之事另有蹊蹺,聖上也隻能將這份罪過掛在江景辰的頭上。
畢竟三省主官可不會任由聖上為其脫罪,文武百官也不會為其求情。
莊延昌看了眼麵色陰沉的江景辰,緩緩開口說道:“若進京,九死一生,眼下也不是舉事之機,老夫建議,先避一避吧。”
江南道有大船,可以逃往海外,又或者登上某座島嶼。
總之,在他看來,此地不宜久留!
江景辰瞧了眼窗外的大雨,沉默良久,詢問道:“先生覺得我是良善之人嗎?”
莊延昌聽出了話裏有話,遲疑道:“你該不會是想要魚死網破吧?”
江景辰搖了搖頭:“魚會不會死,我不知道,但網一定會先破。”
莊延昌似乎想到了什麽,小心試探道:“你難道還想去挖開河堤?”
頓了頓,又道:“如今雖是汛期,大雨連下數日不停,但隴右道水位要比淮南道低了許多,遠不到潰堤的程度,若是......”
江景辰知道莊延昌在擔心什麽,微微一笑,接口道:“若是此時潰堤,必是人為。”
再下幾天大雨,水位上漲,便有衝毀堤壩的可能,但也僅僅是可能。
更何況,已經沒有時間再等下去。
莊延昌正色道:“淮南道潰堤尚且還能有餘地,若此時隴右道潰堤,必將引來無數目光,且不說你如何從中脫身,單說淮南道潰堤一事,你又如何脫得了幹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