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延昌微愣,臉上露出一絲遲疑之色,緩緩開口說道:“你是想與孫家聯姻?”


    江景辰搖了搖頭:“確切地說,並非真正要與孫家聯姻,而是我想讓孫敬遠誤以為我有意和孫家結親罷了。”


    莊延昌聽後略加思索,很快便洞悉其中的微妙差別,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也給徐家送一封書信呢?”


    聽到這話,江景辰不禁感到十分驚愕,連連搖頭。


    “我與孫家多少還算是有些過往的緣分,但跟徐家卻是從未有過任何往來。此時貿然寫信表示親近,實在顯得過於突兀,這樣做恐怕不太妥當。”


    莊延昌卻不以為意地微微一笑:“你覺得自己與徐家毫無交集,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


    江景辰一臉茫然,完全沒弄明白莊延昌話中的深意,連忙追問:“先生此言究竟何意?”


    莊延昌解釋道:“之前為尋藥引,老夫帶人前往北邊待了幾年,最終能夠順利將藥引帶迴來,也是仰仗著鎮北軍相助。”


    對於這件事,江景辰自然是知曉的,隻是並不清楚其中有著怎樣內情,於是便追問道:“先生莫不是替我向他們許諾了什麽?”


    莊延昌緩緩地搖了搖頭:“算不上許諾,當年老夫曾經有幸前往徐將軍府上拜訪做客,當時恰好遇到了府中嫡幺女,閑聊之間,提及些許與你的事跡。”


    江景辰不禁心生疑惑,連忙追問:“先生究竟都說了些什麽?”


    莊延昌迴答道:“無非就是你年少時候,那些不著邊際的胡言亂語,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奇思妙想,諸如此類。”


    “具體都說了哪些?”江景辰顯然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繼續刨根問底。


    莊延昌略微思索了一下,不緊不慢迴答道:“諸如地心引力、宇宙太空、北極白熊、南極企鵝、絢爛極光……這些老夫都曾提到。”


    江景辰聽完之後,頓時感到一陣無語,臉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一旁的青玉好奇追問道:“那這位徐將軍家的女兒多大年紀?”


    莊延昌迴答道:“今年應是及笄之年。”


    青玉憶起當年過往,不禁感慨道:“我們聽那些故事時,與她也差不多大!”


    莊延昌微微一笑:“你們喜歡聽的故事,她也喜歡聽。”


    頓了頓,他又解釋道:“當年老夫隻是閑來無事,看到那小姑娘長得乖巧伶俐,實在討人喜歡,於是就順口說了幾個你們當年常常聽的有趣故事。”


    “不曾想,那小丫頭竟然從此就把編造這些故事的人,也就是你家公子深深地記在了心坎裏。”


    莊延昌說完,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在我離開之後,那丫頭還曾寫信詢問你的近況,想必也會通過別的途徑打聽你的事跡。”


    江景辰無奈苦笑道:“先生該不會是想說,那丫頭因為喜歡聽故事,所以喜歡上我這個編故事的人了吧?”


    莊延昌自嘲一笑:“老夫一把年紀,依舊孑然一身,哪裏懂得什麽喜歡不喜歡,隻是覺得你若寫信於她,必能有所迴應。”


    拉攏一家是拉,拉攏兩家也是拉,不就是兩封信的事情,容易的很。


    江景辰沒有任何猶豫,當即就命人端來筆墨紙硯,提筆之時,多問了一句:“先生,徐家幼女如何稱唿?”


    莊延昌迴答道:“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那丫頭是徐家的美玉,名喚徐琬琰。”


    琬琰,美玉也!


    至於究竟有多美,素未謀麵,尚不可知。


    江景辰提筆寫了兩份信,一份寫給孫敬遠,另一封則寫給徐琬琰。


    他將寫好的信交到董瓚手裏,命他派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出。


    解決完這件事情之後,江景辰重新將目光落在莊延昌的身上。


    “先生,咱們再來繼續商議造謠之事吧!”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謠言四散之時,聖上可不會忙前忙後的去辟謠,隻會下令將傳謠之人夷三族。


    因此,散播謠言的人選以及途徑都需要仔細權衡再三。


    青玉提議道:“咱們可以雇傭一批亡命之徒,讓他們四處散播謠言,一人百貫,雇來一千人,那也才一百萬,沒幾個錢。”


    江景辰對此表示讚同,隨口調侃道:“那些亡命之徒怕是這輩子都沒掙過這麽好掙的錢。”


    動動嘴,就能掙到一百貫,錢是很好賺,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賺。


    亡命之徒大多都是孤家寡人,別說是夷三族,就是十族也無所謂。


    對他們而言,本就是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腦袋掉了也就碗大的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莊延昌思考再三後提出建議:“首先,謠言不能太直白,要隱晦一些,否則無法大範圍傳開。其次,要分階段散布,不能一股腦全拋。”


    簡而言之,就是不能有明確的人物,且要像講故事一樣引人入勝,最好是能分出上、中、下續集。


    青玉接口道:“那就找說書先生啊!他們最會編故事了。”


    縱觀曆史,百姓起義之事多不勝舉。


    比較奇葩的當屬宋朝,從建朝到滅亡總共三百多年,期間就發生過四百多次造反,可以說,幾乎年年都有造反的現象。


    究其根本原因隻有一個:百姓吃不上飯,不造反就會餓死。


    說什麽皇帝昏聵,奸臣當道都是次要原因。


    倘若百姓吃得飽飯,哪怕日子過的艱難,他們也不可能會造反。


    管你皇帝有多昏,奸臣有多奸,隻要有口飽飯吃,老百姓才不不管那些,頂多閑聊時罵上幾句。


    因此,想要造反的前提,就得讓老百姓吃不上飽飯。


    在商議後傳謠一事後,江景辰獨自在書房又寫了兩封信,一封送去錢塘縣,另一封送去了利源商會。


    兩封信的核心內容相同,那就是即刻起開始囤糧,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為以防萬一,給錢塘縣的傳信是以口耳相傳,速度上是慢了些,但勝在安全。


    至於給利源商會的信,江景辰則是讓董瓚親自跑一趟,臨行前叮囑道:“告訴老貓,囤糧之事乃重中之重,務必派心腹經手。”


    頓了頓,又道:“另外,讓老貓大肆賄賂更多的吐蕃官員,別去找宮裏的那些大官,就找礦地上能做主的小官,盡可能去承包下更多的鐵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威遠侯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林野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林野馬並收藏威遠侯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