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拙離開之後,迴到王府書房待了一個時辰。
隨後入宮前去向母妃請安,又讓母妃屏退左右,方才將今早與江景辰的談話細細說了一遍。
薛貴妃微眯著眼,輕笑道:“江景辰此子,不似少年!”
李守拙有些意味這句話的含義,想了想,詢問道:“母妃認為如何?”
薛貴妃瞥了他一眼,搖了搖頭,長歎道:“需知,你父皇給你 的,才是你的,你父皇不給的,你拿不走。”
李守拙對此不以為意。
君不見,多少奪嫡背後,皆是不甘於將皇位拱手相讓。
那些成功奪嫡之人,包括父皇在內,哪一個不是被排除在繼承者之外?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諸多奪嫡政變之事發生。
李守拙眼中流露些許不滿,悶聲道:“母妃當年讓了後位,如今也想讓兒子讓了太子之位嗎?”
薛貴妃神情平靜,淡淡道:“當年,哪裏是我想讓,說到底,都是為了那個位置。”
若是沒有瞿家的支持,登基可能不會那麽順利,或許能坐上那個位置,也或許坐不上那個位置。
於聖上而言,向瞿家許諾出後位,完全就是空手套白狼之事,何樂而不為。
恨嗎?
當然恨。
隻不過這麽多年也想明白了,如果換作是她的話,也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登基大寶之後,才能夠擁有封後的權利,如果連皇位都坐不上,那還談什麽封後。
李守拙清楚母妃的性子,順勢說道:“兒,也想要,那個位置。”
薛貴妃聞言,一時間陷入沉默。
李守拙緊跟著說道:“江景辰所言,半真半假,有一點卻是事實,老三入主工部,兒卻依舊閑置府內......”
頓了頓,李守拙換了語氣,壓低聲音,嚴肅詢問道:“兒想問,當年除了後位,父皇可是還曾許諾了什麽?”
“你是指太子之位?”
薛貴妃搖了搖頭,忽然笑出聲:“瞿家自以為得了中宮之位,後代子嗣自然能夠順理成章,成為太子,繼承大統......哼,何其天真!”
中宮嫡出,名正言順。
有了皇後之位,自然不用再索取什麽。
須知,那時的瞿氏女已經生下了男孩,所欠缺的隻不過是一個正統。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
想法當然很好,隻是他們忽略了聖上的出身,可不是以第一順位繼承人登基大寶。
又或者,他們自以為,聖上登基之後,會因種種掣肘,從而遵循古製。
從不受寵的王爺,登基成為天下共主的聖上,身份上巨大的轉變之後,還會是同一個人嗎?
答案顯而易見。
李守拙從母妃口中得了答案,心中暗自鬆了口氣,緊跟著說道:“兒是長子,這是母妃給兒的資本,兒不願放棄,定是要與老三爭上一爭。”
薛貴妃沉默不言,好一會才開口道:“你非是與老三爭,而是與你父皇爭。”
李守拙從未如此想過,一時間呆愣在了原地。
薛貴妃美眸流轉,輕歎道:“好不容易爭來的權利,這才幾年,哪裏會肯放手。”
李守拙搖頭道:“兒隻是爭太子,又非要立刻繼大統,父皇為何不願?”
薛貴妃收斂神情,正色道:“立了太子,便意味著要分權,你父皇連三省都想廢除,又怎會甘心在這時候立太子。”
立太子,等於分權?
李守拙第一次聽到這般說法,有心想要說些什麽,轉念一下,似乎又有些道理。
一旦立下太子,東宮所屬官吏自然也得安排。
且不說太子師、太子傅、太子保,隻說東宮重要的機構: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
分別對應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
詹事府的地位最高,類似於尚書省在三省中的地位。
東宮詹事府,最高長官為太子詹事(正三品),副長官為太子少詹事(正四品)。
太子詹事、太子少詹事之下,設兩名負責判府事的丞(正六品上)。
左、右春坊另有屬官若幹,暫且不提。
最重要的是東宮十率,那可是獨屬於太子的禁衛,實實在在的兵權。
這些從哪裏來?
自然是從聖上手裏分出來。
可這本就是常理之事,父皇為何會不願?
李守拙實在是有些想不明白,最終也隻是吐出一句:“這就是父皇遲遲不立太子的原因?”
薛貴妃點了點頭:“你父皇,心有猛虎,誌比天高,自然不舍得放權,至少眼下是萬萬舍不得。”
或遲或早,皇權更迭無可避免。
李守拙沒由來感到一陣悲傷,悶聲道:“父皇這是在防備親子啊!”
薛貴妃笑了笑,輕聲道:“你父皇是如何登基的,你又不是不知,若是不防備才真是奇了。”
話是這麽說,可心中終究有些古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就是皇室啊!
李守拙暗自長歎,稍作沉吟,方才開口說道:“那眼下,兒應做些什麽?”
薛貴妃沒有立刻迴答,視線來迴掃視,緩緩開口道:“你最大的對手,是你父皇,你確定這時候不安分些,一定要去爭嗎?”
眼下若是安分些,等到過了這段時期,未必沒有機會。
可是,那個位子從來不是等來的,而是爭來的。
李守拙眼神堅定,毫不猶豫點頭道:“那本就該是兒的位置,兒必須要去爭。”
世間之事,哪有什麽本該......
哎!
也罷!
薛貴妃瞬間轉變心態,眼中閃過一道精芒,輕笑道:“我兒有如此誌氣,做母妃的自然不能拖後腿......爭個皇位而已,不難。”
李守拙聞言,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下意識緊緊握住拳頭,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
這還是母妃第一次說出這樣支持的話語,讓他感到無比欣慰和鼓舞。
迴想過去,呃......
算了,不想過去種種。
現如今母子齊心,其利斷金!
李守拙相信,在母妃的支持下,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成功坐上那個位置。
“還請母妃教兒,眼下應該做些什麽?”
“首先,得幫你娶一個媳婦。”
薛貴妃臉上笑意盈盈,腦海中浮現出早就意屬的女子。
李守拙麵露古怪,遲疑道:“母妃挑中了哪家的姑娘?”
薛貴妃含笑道:“母妃給你挑的媳婦,自然是最好的。她姓徐,出自輔國大將軍府,嫡出女兒。”
李守拙渾身劇震,顫聲道:“徐...徐光曜的女兒?”
他激動了,全身的血液都開始沸騰起來。
徐光曜是何人?
輔國大將軍,鎮北軍主帥,執掌十萬兵權。
若有這樣的嶽父相助,何愁不能上位?
激動過後,李守拙逐漸冷靜下來,苦笑道:“母妃又拿兒尋開心,那樣人家的女兒,父皇怎麽可能會同意賜婚。”
薛貴妃淡淡道:“你父皇當然不會同意,但還有你皇祖母啊!”
李守拙聞言,不由一愣,試探道:“母妃是指,宮裏還是宮外?”
他有兩位皇祖母,一位是父皇嫡母,宮中魏太後。
另一位是父皇生母,玄元觀沈貴太妃。
無論是她們中的哪一位,都不是好相與的主啊!
隨後入宮前去向母妃請安,又讓母妃屏退左右,方才將今早與江景辰的談話細細說了一遍。
薛貴妃微眯著眼,輕笑道:“江景辰此子,不似少年!”
李守拙有些意味這句話的含義,想了想,詢問道:“母妃認為如何?”
薛貴妃瞥了他一眼,搖了搖頭,長歎道:“需知,你父皇給你 的,才是你的,你父皇不給的,你拿不走。”
李守拙對此不以為意。
君不見,多少奪嫡背後,皆是不甘於將皇位拱手相讓。
那些成功奪嫡之人,包括父皇在內,哪一個不是被排除在繼承者之外?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諸多奪嫡政變之事發生。
李守拙眼中流露些許不滿,悶聲道:“母妃當年讓了後位,如今也想讓兒子讓了太子之位嗎?”
薛貴妃神情平靜,淡淡道:“當年,哪裏是我想讓,說到底,都是為了那個位置。”
若是沒有瞿家的支持,登基可能不會那麽順利,或許能坐上那個位置,也或許坐不上那個位置。
於聖上而言,向瞿家許諾出後位,完全就是空手套白狼之事,何樂而不為。
恨嗎?
當然恨。
隻不過這麽多年也想明白了,如果換作是她的話,也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登基大寶之後,才能夠擁有封後的權利,如果連皇位都坐不上,那還談什麽封後。
李守拙清楚母妃的性子,順勢說道:“兒,也想要,那個位置。”
薛貴妃聞言,一時間陷入沉默。
李守拙緊跟著說道:“江景辰所言,半真半假,有一點卻是事實,老三入主工部,兒卻依舊閑置府內......”
頓了頓,李守拙換了語氣,壓低聲音,嚴肅詢問道:“兒想問,當年除了後位,父皇可是還曾許諾了什麽?”
“你是指太子之位?”
薛貴妃搖了搖頭,忽然笑出聲:“瞿家自以為得了中宮之位,後代子嗣自然能夠順理成章,成為太子,繼承大統......哼,何其天真!”
中宮嫡出,名正言順。
有了皇後之位,自然不用再索取什麽。
須知,那時的瞿氏女已經生下了男孩,所欠缺的隻不過是一個正統。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
想法當然很好,隻是他們忽略了聖上的出身,可不是以第一順位繼承人登基大寶。
又或者,他們自以為,聖上登基之後,會因種種掣肘,從而遵循古製。
從不受寵的王爺,登基成為天下共主的聖上,身份上巨大的轉變之後,還會是同一個人嗎?
答案顯而易見。
李守拙從母妃口中得了答案,心中暗自鬆了口氣,緊跟著說道:“兒是長子,這是母妃給兒的資本,兒不願放棄,定是要與老三爭上一爭。”
薛貴妃沉默不言,好一會才開口道:“你非是與老三爭,而是與你父皇爭。”
李守拙從未如此想過,一時間呆愣在了原地。
薛貴妃美眸流轉,輕歎道:“好不容易爭來的權利,這才幾年,哪裏會肯放手。”
李守拙搖頭道:“兒隻是爭太子,又非要立刻繼大統,父皇為何不願?”
薛貴妃收斂神情,正色道:“立了太子,便意味著要分權,你父皇連三省都想廢除,又怎會甘心在這時候立太子。”
立太子,等於分權?
李守拙第一次聽到這般說法,有心想要說些什麽,轉念一下,似乎又有些道理。
一旦立下太子,東宮所屬官吏自然也得安排。
且不說太子師、太子傅、太子保,隻說東宮重要的機構: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
分別對應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
詹事府的地位最高,類似於尚書省在三省中的地位。
東宮詹事府,最高長官為太子詹事(正三品),副長官為太子少詹事(正四品)。
太子詹事、太子少詹事之下,設兩名負責判府事的丞(正六品上)。
左、右春坊另有屬官若幹,暫且不提。
最重要的是東宮十率,那可是獨屬於太子的禁衛,實實在在的兵權。
這些從哪裏來?
自然是從聖上手裏分出來。
可這本就是常理之事,父皇為何會不願?
李守拙實在是有些想不明白,最終也隻是吐出一句:“這就是父皇遲遲不立太子的原因?”
薛貴妃點了點頭:“你父皇,心有猛虎,誌比天高,自然不舍得放權,至少眼下是萬萬舍不得。”
或遲或早,皇權更迭無可避免。
李守拙沒由來感到一陣悲傷,悶聲道:“父皇這是在防備親子啊!”
薛貴妃笑了笑,輕聲道:“你父皇是如何登基的,你又不是不知,若是不防備才真是奇了。”
話是這麽說,可心中終究有些古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就是皇室啊!
李守拙暗自長歎,稍作沉吟,方才開口說道:“那眼下,兒應做些什麽?”
薛貴妃沒有立刻迴答,視線來迴掃視,緩緩開口道:“你最大的對手,是你父皇,你確定這時候不安分些,一定要去爭嗎?”
眼下若是安分些,等到過了這段時期,未必沒有機會。
可是,那個位子從來不是等來的,而是爭來的。
李守拙眼神堅定,毫不猶豫點頭道:“那本就該是兒的位置,兒必須要去爭。”
世間之事,哪有什麽本該......
哎!
也罷!
薛貴妃瞬間轉變心態,眼中閃過一道精芒,輕笑道:“我兒有如此誌氣,做母妃的自然不能拖後腿......爭個皇位而已,不難。”
李守拙聞言,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下意識緊緊握住拳頭,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
這還是母妃第一次說出這樣支持的話語,讓他感到無比欣慰和鼓舞。
迴想過去,呃......
算了,不想過去種種。
現如今母子齊心,其利斷金!
李守拙相信,在母妃的支持下,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成功坐上那個位置。
“還請母妃教兒,眼下應該做些什麽?”
“首先,得幫你娶一個媳婦。”
薛貴妃臉上笑意盈盈,腦海中浮現出早就意屬的女子。
李守拙麵露古怪,遲疑道:“母妃挑中了哪家的姑娘?”
薛貴妃含笑道:“母妃給你挑的媳婦,自然是最好的。她姓徐,出自輔國大將軍府,嫡出女兒。”
李守拙渾身劇震,顫聲道:“徐...徐光曜的女兒?”
他激動了,全身的血液都開始沸騰起來。
徐光曜是何人?
輔國大將軍,鎮北軍主帥,執掌十萬兵權。
若有這樣的嶽父相助,何愁不能上位?
激動過後,李守拙逐漸冷靜下來,苦笑道:“母妃又拿兒尋開心,那樣人家的女兒,父皇怎麽可能會同意賜婚。”
薛貴妃淡淡道:“你父皇當然不會同意,但還有你皇祖母啊!”
李守拙聞言,不由一愣,試探道:“母妃是指,宮裏還是宮外?”
他有兩位皇祖母,一位是父皇嫡母,宮中魏太後。
另一位是父皇生母,玄元觀沈貴太妃。
無論是她們中的哪一位,都不是好相與的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