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京城之後才踏上死路?
費興侖並不這麽認為,搖了搖頭,接口道:“確切的說,是在威遠侯府覆滅之後,你的結局就已經注定。”
威遠侯府覆滅,江景辰便成了孤家寡人,放眼整個朝堂,沒有人能比他更“孤”。
聖上需要這樣的“孤臣”,去做一件早就想做之事。
於是便施以恩寵,先是忠義伯,後是刑部侍郎,之後再是諸道巡察使。
一步步把江景辰放到該放的位置上,布下一場必死之局。
江景辰雙眸中流露出一絲複雜神色,輕歎道:“你這句話,真的很傷人啊!”
他是因威遠侯嫡長子的身份,方才能踏進朝堂,入了聖上的眼。
而後也是因為威遠侯府的覆滅,從而注定了必死的結局。
他不曾想過,在親手布局摧毀威遠侯府之後,會將自己推向萬劫不複之地。
種下什麽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麽樣的花。
世間因果輪迴就像是一個圈,兜兜轉轉最終都要迴到原處。
是起點,也是終點。
費興侖不明話中真意,當即開口道:“在下並非無的放矢,可也沒有確鑿證據,一切都是推斷猜測,信與不信,全在乎一心。”
若什麽事情都要講證據,就算有八百條命都不夠死。
朝堂爭鬥,不亞於高手過招,生死隻在一瞬之間。
一瞬間的決定,直接影響到自己能夠活多久。
宋硯自落座後便開始吃吃喝喝,旁若無人般自在。
他見左右兩人都不開口,眼珠一轉,出聲道:“姓費?對吧。我知道的不多,順耳聽了幾句,發現當中有個問題,實在是想不明白。”
費興侖拱手道:“小兄弟有何疑問,但說無妨。”
宋硯飲盡杯中酒,含笑道:“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請問費兄,沈相可是不忠之臣?”
不忠之臣!
短短四個字,猶如一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
費興侖不敢輕易作答。
思索良久之後,方才開口道:“小兄弟此言未免太過偏頗,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是故......”
宋硯揮手打斷道:“我讀書少,聽不懂費兄長篇大論,費兄隻需迴答,是與不是。”
江景辰聞言,嘴角不禁隱隱抽動。
不得不說,“讀書少”這三個字,的確是很有用!
是?
不是?
這樣的問題,哪裏是這麽好答?
費興侖沉吟片刻,開口道:“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宋硯嘴角微揚,再次打斷道:“我有沒問這個,費兄不敢正麵迴答,是不是也認為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
三綱者,何謂也?
謂君臣、父子、夫婦也。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費興侖有心辯論,又覺此刻爭論並無益處,當即反問道:“小兄弟覺得,江大人可是願甘心赴死?”
宋硯毫不猶豫迴答道:“當然不甘願。”
費興侖笑了笑,不再繼續多言。
倘若不願甘心赴死便是不忠之臣,那麽放眼整個天下,找不出幾個忠臣出來。
宋硯常年與江湖中人打交道,實在不喜歡這樣的對話方式,當下隻覺得十分無趣。
費興侖將視線落在江景辰身上,緩緩開口道:“你雖抓住了刺客,但並沒有變得安全,眼下的處境反而變得更加危險。”
江景辰眉頭一挑,淡淡道:“你是說還有刺客藏在暗處,伺機要來殺我?”
費興侖迴答道:“暗中隻有一位宗師刺客,倘若失手,殺你的任務便會交由呂恆接手,到時麵對百騎,你該如何應對?”
先前的戰場已經清掃幹淨,並未留下蛛絲馬跡。
但江景辰心裏清楚,倘若真如費興侖所言,那麽在自己歸京之時,呂恆定能想到刺殺失敗,也必會選擇在歸途中下手。
想要反殺呂恆與五十名百騎不是什麽難事,隻需要青玉一包毒藥便可。
問題是,將人殺了之後,肯定不能再迴京城,先前所有一切籌謀都將白費。
不僅如此,百騎若出了意外,聖上必將雷霆震怒,從而引發不可預估的嚴重後果。
從此之後隱姓埋名,活在陰暗之中嗎?
不是不能接受,隻是心中會有不甘!
一切發生的太快,費興侖所帶來的消息衝擊力之大,不亞於一場海嘯。
江景辰腦海中思緒紛亂,片刻間理不出個頭緒。
費興侖目光如炬,將江景辰臉上所有細微的神情變化盡收眼底。
他抓住時機,語氣平靜地說道:“如今身陷困局無法脫身者不止你一人,相爺亦是難以幸免,所以我才特意前來找你。”
江景辰聞言,順勢追問道:“哦?那依你所見,應當如何行事呢?”
費興侖心中早已盤算好了應對之策,當即直言道:“要解決眼前的難題並不難,隻需你挺身而出,承擔下這失職的罪責,那麽一切問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江景辰嘴角泛起一抹冷冽的笑容,譏笑道:“如此損己利人之事,你覺得我會答應嗎?”
費興侖神色嚴肅,鄭重其事迴應道:“事已至此,別無他法。聖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往後定然還是要用你,失職至多是施以小懲,絕不會有性命之憂。”
狡兔未死,走狗自然無恙。
如今的局勢之下,江景辰隻有兩個選擇。
其一,不信費興侖所言。
如此隻需依照之前的計劃,將遊方道士與倭寇帶迴京城。
其二,相信費興侖所言。
那麽最好的選擇,便是放棄對沈廷知的栽贓,不帶一人迴京,甘領失職之罪。
自從踏入仕途,他走的每一步都十分艱難。
給他壓力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執掌天下權柄的帝王。
江景辰微微皺眉,陷入沉思之中,片刻後抬頭看著費興侖,緩緩問道:“你家沈相有求於人,難道就沒有一點表示?”
費興侖含笑道:“力所能及,任君索取。”
聽到這句話,江景辰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
他緊盯著費興侖,語氣平靜地說道:“如果我想要進入吏部任職呢?”
費興侖微愣,稍作遲疑,方才開口道:“此事不難,相爺自會盡力而為。”
這個答案並不能令人感到滿意。
江景辰麵色一沉,不滿道:“也就是說難以保證此事能成?”
費興侖挺直身子,神情嚴肅,提醒道:“有一件事,希望你能明白,隻要相爺一日不倒,你便能聖寵不斷。”
頓了頓,緊跟著道:“所以,你該把眼光放長遠些,好好想想與相爺之間的關係。”
費興侖並不這麽認為,搖了搖頭,接口道:“確切的說,是在威遠侯府覆滅之後,你的結局就已經注定。”
威遠侯府覆滅,江景辰便成了孤家寡人,放眼整個朝堂,沒有人能比他更“孤”。
聖上需要這樣的“孤臣”,去做一件早就想做之事。
於是便施以恩寵,先是忠義伯,後是刑部侍郎,之後再是諸道巡察使。
一步步把江景辰放到該放的位置上,布下一場必死之局。
江景辰雙眸中流露出一絲複雜神色,輕歎道:“你這句話,真的很傷人啊!”
他是因威遠侯嫡長子的身份,方才能踏進朝堂,入了聖上的眼。
而後也是因為威遠侯府的覆滅,從而注定了必死的結局。
他不曾想過,在親手布局摧毀威遠侯府之後,會將自己推向萬劫不複之地。
種下什麽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麽樣的花。
世間因果輪迴就像是一個圈,兜兜轉轉最終都要迴到原處。
是起點,也是終點。
費興侖不明話中真意,當即開口道:“在下並非無的放矢,可也沒有確鑿證據,一切都是推斷猜測,信與不信,全在乎一心。”
若什麽事情都要講證據,就算有八百條命都不夠死。
朝堂爭鬥,不亞於高手過招,生死隻在一瞬之間。
一瞬間的決定,直接影響到自己能夠活多久。
宋硯自落座後便開始吃吃喝喝,旁若無人般自在。
他見左右兩人都不開口,眼珠一轉,出聲道:“姓費?對吧。我知道的不多,順耳聽了幾句,發現當中有個問題,實在是想不明白。”
費興侖拱手道:“小兄弟有何疑問,但說無妨。”
宋硯飲盡杯中酒,含笑道:“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請問費兄,沈相可是不忠之臣?”
不忠之臣!
短短四個字,猶如一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
費興侖不敢輕易作答。
思索良久之後,方才開口道:“小兄弟此言未免太過偏頗,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是故......”
宋硯揮手打斷道:“我讀書少,聽不懂費兄長篇大論,費兄隻需迴答,是與不是。”
江景辰聞言,嘴角不禁隱隱抽動。
不得不說,“讀書少”這三個字,的確是很有用!
是?
不是?
這樣的問題,哪裏是這麽好答?
費興侖沉吟片刻,開口道:“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宋硯嘴角微揚,再次打斷道:“我有沒問這個,費兄不敢正麵迴答,是不是也認為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
三綱者,何謂也?
謂君臣、父子、夫婦也。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費興侖有心辯論,又覺此刻爭論並無益處,當即反問道:“小兄弟覺得,江大人可是願甘心赴死?”
宋硯毫不猶豫迴答道:“當然不甘願。”
費興侖笑了笑,不再繼續多言。
倘若不願甘心赴死便是不忠之臣,那麽放眼整個天下,找不出幾個忠臣出來。
宋硯常年與江湖中人打交道,實在不喜歡這樣的對話方式,當下隻覺得十分無趣。
費興侖將視線落在江景辰身上,緩緩開口道:“你雖抓住了刺客,但並沒有變得安全,眼下的處境反而變得更加危險。”
江景辰眉頭一挑,淡淡道:“你是說還有刺客藏在暗處,伺機要來殺我?”
費興侖迴答道:“暗中隻有一位宗師刺客,倘若失手,殺你的任務便會交由呂恆接手,到時麵對百騎,你該如何應對?”
先前的戰場已經清掃幹淨,並未留下蛛絲馬跡。
但江景辰心裏清楚,倘若真如費興侖所言,那麽在自己歸京之時,呂恆定能想到刺殺失敗,也必會選擇在歸途中下手。
想要反殺呂恆與五十名百騎不是什麽難事,隻需要青玉一包毒藥便可。
問題是,將人殺了之後,肯定不能再迴京城,先前所有一切籌謀都將白費。
不僅如此,百騎若出了意外,聖上必將雷霆震怒,從而引發不可預估的嚴重後果。
從此之後隱姓埋名,活在陰暗之中嗎?
不是不能接受,隻是心中會有不甘!
一切發生的太快,費興侖所帶來的消息衝擊力之大,不亞於一場海嘯。
江景辰腦海中思緒紛亂,片刻間理不出個頭緒。
費興侖目光如炬,將江景辰臉上所有細微的神情變化盡收眼底。
他抓住時機,語氣平靜地說道:“如今身陷困局無法脫身者不止你一人,相爺亦是難以幸免,所以我才特意前來找你。”
江景辰聞言,順勢追問道:“哦?那依你所見,應當如何行事呢?”
費興侖心中早已盤算好了應對之策,當即直言道:“要解決眼前的難題並不難,隻需你挺身而出,承擔下這失職的罪責,那麽一切問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江景辰嘴角泛起一抹冷冽的笑容,譏笑道:“如此損己利人之事,你覺得我會答應嗎?”
費興侖神色嚴肅,鄭重其事迴應道:“事已至此,別無他法。聖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往後定然還是要用你,失職至多是施以小懲,絕不會有性命之憂。”
狡兔未死,走狗自然無恙。
如今的局勢之下,江景辰隻有兩個選擇。
其一,不信費興侖所言。
如此隻需依照之前的計劃,將遊方道士與倭寇帶迴京城。
其二,相信費興侖所言。
那麽最好的選擇,便是放棄對沈廷知的栽贓,不帶一人迴京,甘領失職之罪。
自從踏入仕途,他走的每一步都十分艱難。
給他壓力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執掌天下權柄的帝王。
江景辰微微皺眉,陷入沉思之中,片刻後抬頭看著費興侖,緩緩問道:“你家沈相有求於人,難道就沒有一點表示?”
費興侖含笑道:“力所能及,任君索取。”
聽到這句話,江景辰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
他緊盯著費興侖,語氣平靜地說道:“如果我想要進入吏部任職呢?”
費興侖微愣,稍作遲疑,方才開口道:“此事不難,相爺自會盡力而為。”
這個答案並不能令人感到滿意。
江景辰麵色一沉,不滿道:“也就是說難以保證此事能成?”
費興侖挺直身子,神情嚴肅,提醒道:“有一件事,希望你能明白,隻要相爺一日不倒,你便能聖寵不斷。”
頓了頓,緊跟著道:“所以,你該把眼光放長遠些,好好想想與相爺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