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皇子逐漸長大,內心世界也日益豐富多彩,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然而,聖上似乎對這一切並不在意,至今仍未表露立太子的意願,也對皇子們之間的爭鬥視若無睹。
皇子們之間的爭鬥,本是為了爭取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他們會在爭鬥中漸漸變得心機深沉、做事不擇手段、內心冷漠無情。
帝王之路,誰能笑到最後,誰就是下一位帝王。
江景辰身負聖諭,眼下又是要緊關頭,完全沒打算參與進奪嫡之爭。
他眼下的想法並不複雜,就隻有兩件事:辦好聖上交待的差事,以及清除身邊的隱患。
三省主官之事需徐徐圖之,費興侖藏在暗處,算得上是一個隱患。
下衙之後。
江景辰迴府立即召集眾人,將事情說了一遍。。
“潘彌業透露的這個消息,莫名令人擔憂。安王與費興侖竟然有所牽連,這背後恐怕少不了沈廷知的操縱。派人去查查,看能否打探些消息。”
董瓚當即應聲,轉身離開前去安排調查事宜。
青瑤略微思索了一番。
“公子,我認為這件事情可以從楊士鈺那裏尋找突破口。他與費興侖交情深厚,想必對其中的內情了解頗多。或許從他那裏,我們能夠打探到一些重要的消息。”
江景辰微微點頭,對這樣的提議表示讚同。
“的確是個辦法,自從上次事件之後,楊士鈺乖巧了許多,你現在就派人去邀他到百樂門一敘。”
青瑤應聲道:“我這便先迴百樂門安排。”
場間隻剩下江景辰與青玉二人,大眼瞪小眼,好一會都沒有動靜。
青玉耐不住性子,詢問道:“公子,我該做些什麽?”
江景辰迴應道:“你身上的擔子最重,得盡快將失魂散煉出來,往後有大用。”
百樂門。
楊士鈺突然受到邀請,一開始心中很慌,直到與嶽父一番商談之後才放下心。
他是首次到百樂門,對門內之事感到十分好奇。
“江大人能把此地經營如此之好,當真大才。”
“這是在私底下,大人之稱太顯疏離,改一改,你喚我景辰兄,我喚你士鈺,如何?”
江景辰笑容和煦,滿臉真誠。
景辰兄?
士鈺?
這算什麽?
兄呢?
我怎麽沒兄?
楊士鈺嘴角隱隱抽動。
“承蒙江大人抬愛,哪怕是在私下,下官也不敢失了禮數。”
一個尚未及冠,一個已過而立之年。
若論禮數,該如何稱唿自是不用多言。
江景辰毫不在意,含笑道:“士鈺啊!你我雖為上下級,但我向來是看好你的,這一點,你是知道的吧?”
楊士鈺額頭青筋隱隱暴起。
經曆上次之事,若不是他背後有嶽父撐腰,這會指定是被罷了官職。
這也叫看好?
瞎了眼的江景辰,如此不要臉話也能說的出口,當真是不當人子......
心中鬱氣凝結,卻又不敢一吐為快。
楊士鈺按住心中情緒,強笑道:“大人對下官的好,下官銘感五內。”
江景辰順勢接口道:“做人,得感恩,我這麽說,你聽得懂吧?”
懂?
懂什麽?
懂你大爺啊!
楊士鈺心中瘋狂謾罵,暗自握緊雙拳,賠笑道:“大人說的對,人若不知感恩,則不能以為人。”
既沒承認有恩,也沒表示聽不懂。
說話是一門藝術,官場中人似乎人人都會。
江景辰莫名覺得有些好笑,才發現逗弄一個人竟然是如此有趣。
此時此刻,他竟是莫名理解了聖上的說話方式。
那種掌握絕對權利的感覺,無論說什麽話,旁人都得附和,這種感覺令人心理上感到十分舒適。
江景辰對此很是滿意,含笑道:“士鈺,我一直都很看好你,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有些話,我可就直說了。”
失望個屁!
楊士鈺心中腹誹不斷,麵色恭敬迴應道:“大人有話但說無妨,下官洗耳恭聽。”
江景辰不再玩笑,收斂神色,直言道:“聽說你與費興侖交情不錯,可知道他近來都在做些什麽?”
楊士鈺聞言,愣了一會。
他本以為此次前來是為先前之事做個了解,沒曾想竟會與費興侖有關。
意外之餘,心中亦是警惕。
“下官的確是與費兄有些交情,隻是不知大人何故提起費兄?”
“他是沈相的人,這事你知道吧?”
“下官知曉。”
楊士鈺迴答的十分幹脆。
費興侖為什麽會成為沈相府幕僚,整個京城怕是沒有人比他更加清楚。
二人乃是同窗,當年赴京趕考,雙雙落榜。
本朝通過科舉選拔人才。
科目包括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
故而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隻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
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上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
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隻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
墨義則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
帖經與墨義,隻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
進士科得第很難,非常難。
因此有著“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楊士鈺迴憶起當初,多位同窗齊考進士科時的意氣風發。
之後......
一次落榜,兩次落榜,次次落榜。
有人改考明經,有人依然堅持在考進士,有人心灰意冷之後放棄科舉。
他與費興侖便選擇放棄科舉。
進士科考不上,明經科不屑去考。
當初的過往在腦海中浮現,令人心頭泛起一陣酸楚。
許是書生意氣發作,也或是祭奠曾經年少。
楊士鈺心中情緒難以抑製,長歎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娶妻天下知。悲也!幸也!”
是悲,也是幸。
從古至今,從不缺少靠女人發家的男人。
能遇上是運氣,遇不上則是命。
若是年少輕狂時,自然有底氣對這種事嗤之以鼻。
若是年過而立仍一貧如洗窮困潦倒,如何能夠拒絕?
古今相似,卻也有別。
滿腹經綸懷才不遇的讀書人,與靠一張臉吃飯的小白臉,兩者之間的區別可不是一般大。
江景辰沒興趣在這陪著楊士鈺悲春傷秋,涼涼開口道:“這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士鈺啊,你也老大不小了,多少要點臉吧!”
然而,聖上似乎對這一切並不在意,至今仍未表露立太子的意願,也對皇子們之間的爭鬥視若無睹。
皇子們之間的爭鬥,本是為了爭取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他們會在爭鬥中漸漸變得心機深沉、做事不擇手段、內心冷漠無情。
帝王之路,誰能笑到最後,誰就是下一位帝王。
江景辰身負聖諭,眼下又是要緊關頭,完全沒打算參與進奪嫡之爭。
他眼下的想法並不複雜,就隻有兩件事:辦好聖上交待的差事,以及清除身邊的隱患。
三省主官之事需徐徐圖之,費興侖藏在暗處,算得上是一個隱患。
下衙之後。
江景辰迴府立即召集眾人,將事情說了一遍。。
“潘彌業透露的這個消息,莫名令人擔憂。安王與費興侖竟然有所牽連,這背後恐怕少不了沈廷知的操縱。派人去查查,看能否打探些消息。”
董瓚當即應聲,轉身離開前去安排調查事宜。
青瑤略微思索了一番。
“公子,我認為這件事情可以從楊士鈺那裏尋找突破口。他與費興侖交情深厚,想必對其中的內情了解頗多。或許從他那裏,我們能夠打探到一些重要的消息。”
江景辰微微點頭,對這樣的提議表示讚同。
“的確是個辦法,自從上次事件之後,楊士鈺乖巧了許多,你現在就派人去邀他到百樂門一敘。”
青瑤應聲道:“我這便先迴百樂門安排。”
場間隻剩下江景辰與青玉二人,大眼瞪小眼,好一會都沒有動靜。
青玉耐不住性子,詢問道:“公子,我該做些什麽?”
江景辰迴應道:“你身上的擔子最重,得盡快將失魂散煉出來,往後有大用。”
百樂門。
楊士鈺突然受到邀請,一開始心中很慌,直到與嶽父一番商談之後才放下心。
他是首次到百樂門,對門內之事感到十分好奇。
“江大人能把此地經營如此之好,當真大才。”
“這是在私底下,大人之稱太顯疏離,改一改,你喚我景辰兄,我喚你士鈺,如何?”
江景辰笑容和煦,滿臉真誠。
景辰兄?
士鈺?
這算什麽?
兄呢?
我怎麽沒兄?
楊士鈺嘴角隱隱抽動。
“承蒙江大人抬愛,哪怕是在私下,下官也不敢失了禮數。”
一個尚未及冠,一個已過而立之年。
若論禮數,該如何稱唿自是不用多言。
江景辰毫不在意,含笑道:“士鈺啊!你我雖為上下級,但我向來是看好你的,這一點,你是知道的吧?”
楊士鈺額頭青筋隱隱暴起。
經曆上次之事,若不是他背後有嶽父撐腰,這會指定是被罷了官職。
這也叫看好?
瞎了眼的江景辰,如此不要臉話也能說的出口,當真是不當人子......
心中鬱氣凝結,卻又不敢一吐為快。
楊士鈺按住心中情緒,強笑道:“大人對下官的好,下官銘感五內。”
江景辰順勢接口道:“做人,得感恩,我這麽說,你聽得懂吧?”
懂?
懂什麽?
懂你大爺啊!
楊士鈺心中瘋狂謾罵,暗自握緊雙拳,賠笑道:“大人說的對,人若不知感恩,則不能以為人。”
既沒承認有恩,也沒表示聽不懂。
說話是一門藝術,官場中人似乎人人都會。
江景辰莫名覺得有些好笑,才發現逗弄一個人竟然是如此有趣。
此時此刻,他竟是莫名理解了聖上的說話方式。
那種掌握絕對權利的感覺,無論說什麽話,旁人都得附和,這種感覺令人心理上感到十分舒適。
江景辰對此很是滿意,含笑道:“士鈺,我一直都很看好你,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有些話,我可就直說了。”
失望個屁!
楊士鈺心中腹誹不斷,麵色恭敬迴應道:“大人有話但說無妨,下官洗耳恭聽。”
江景辰不再玩笑,收斂神色,直言道:“聽說你與費興侖交情不錯,可知道他近來都在做些什麽?”
楊士鈺聞言,愣了一會。
他本以為此次前來是為先前之事做個了解,沒曾想竟會與費興侖有關。
意外之餘,心中亦是警惕。
“下官的確是與費兄有些交情,隻是不知大人何故提起費兄?”
“他是沈相的人,這事你知道吧?”
“下官知曉。”
楊士鈺迴答的十分幹脆。
費興侖為什麽會成為沈相府幕僚,整個京城怕是沒有人比他更加清楚。
二人乃是同窗,當年赴京趕考,雙雙落榜。
本朝通過科舉選拔人才。
科目包括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
故而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隻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
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上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
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隻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
墨義則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
帖經與墨義,隻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
進士科得第很難,非常難。
因此有著“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楊士鈺迴憶起當初,多位同窗齊考進士科時的意氣風發。
之後......
一次落榜,兩次落榜,次次落榜。
有人改考明經,有人依然堅持在考進士,有人心灰意冷之後放棄科舉。
他與費興侖便選擇放棄科舉。
進士科考不上,明經科不屑去考。
當初的過往在腦海中浮現,令人心頭泛起一陣酸楚。
許是書生意氣發作,也或是祭奠曾經年少。
楊士鈺心中情緒難以抑製,長歎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娶妻天下知。悲也!幸也!”
是悲,也是幸。
從古至今,從不缺少靠女人發家的男人。
能遇上是運氣,遇不上則是命。
若是年少輕狂時,自然有底氣對這種事嗤之以鼻。
若是年過而立仍一貧如洗窮困潦倒,如何能夠拒絕?
古今相似,卻也有別。
滿腹經綸懷才不遇的讀書人,與靠一張臉吃飯的小白臉,兩者之間的區別可不是一般大。
江景辰沒興趣在這陪著楊士鈺悲春傷秋,涼涼開口道:“這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士鈺啊,你也老大不小了,多少要點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