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士鈺看來,若是不去對付江景辰,那他便沒了作用,對於失去作用之人,嶽父怕是更加不會在意。
先前幾次交手,雖說是處於劣勢,可也沒有輸。
不僅沒有輸,還因此當上了刑部一司主官,可謂是前途一片大好。
眼下正是需要證明自己的時候,若不去對付江景辰,單靠兢兢業業按部就班,熬資曆得熬到什麽時候?
前路迷茫,看不到前程所在,極有可能這輩子就止步於五品郎中。
他的不甘心便是源自於此,此刻卻隻能潛藏心中,不可對人言。
男兒有淚不輕彈,費興侖滿心感慨,輕歎道:“楊兄,不是說你想做什麽,便能做什麽。你想對付江景辰,可以,但不是現在。個人恩怨可以有,但得先顧著大局。”
楊士鈺連忙解釋道:“非是我與他之間的個人恩怨,從而自作主張,實是我家嶽父的意思。”
費興侖眉頭一挑,詢問道:“朱大人說了要你對付江景辰?”
楊士鈺迴答道:“雖未言明,卻有此意。”
費興侖緩緩開口道:“此一時,彼一時。楊兄,你得分清形勢,該動時再動。眼下先將暗案子結了,我保證不會讓你出事,無須擔憂。言盡於此,願你好自為之。”
說罷,不顧挽留,轉身離開。
楊士鈺呆滯了許久,迴想方才一番對話,心漸漸定了下來。
次日。
楊士鈺開堂結案,判處韓紹睿流放兩千裏。
死者家屬當堂高唿:“大人英明。”
韓紹睿亦是拱手說道:“學生謝過大人。”
這一聲謝沒有來由,聽的人心中莫名不安。
直至韓紹睿戴上枷鎖,行至城門前那一刻,左右忽然湧現出大批百姓,片刻間堵住了城門。
百姓紛紛下跪,高唿道:“錢大富死有餘辜,韓少爺為民除害,不應獲罪,求聖上開恩。”
拜的是皇宮,跪的是聖上。
守城士兵紛紛繞至兩旁,無人敢當其麵。
行人紛紛駐足,議論道:“這麽大動靜,究竟是出了什麽事情了?”
“也沒什麽,就是吏部尚書家的幺子打死了錢大富,被刑部判了兩千裏流刑。”
“錢大富?你說的可是長樂坊錢家獨子錢大富?”
“對,沒錯,就是他。”
“那還真是活該,我早就聽說錢家舉貸十家有九家必敗,賣兒賣女都是輕的,丟了性命也是常事。”
大周舉貸不止一種。
有朝廷置公廨本錢,亦稱“食利本錢”、“息利本錢”、“公廨錢”,由諸司令史經營,坊間稱其為“捉錢令史”。
此乃朝廷所設公廨衙門,利錢較低。
另有質庫,以物抵押借兌錢財,每月付利,如“舉取銀錢貳拾文,月別生利錢貳文”,也就是借二十文,每月以兩文計。
最後則是不需要任何物品,隻以身做抵,但凡是個人四肢健全之人都可借貸。
此種舉貸最為容易,但利錢也最高。
錢家祖上就是以放利為生,在京城裏頭算不上多富裕,卻也令普通百姓難以企及。
若正常放利也就罷了,偏生錢家這一代家主做事忒不地道,利錢高不說,催債的手段更是狠辣。
若是碰到了還不上的人家,有兒則賣做女仆,有女則賣入煙花之地,老兩口則拉去鄉下當牛做馬。
坊間百姓多有看不慣,奈何人家手裏頭拿著契約,即便是到了衙門也能有理。
有人開口道:“我外出剛迴京,這才知道錢大富已死。不是說給定了個出身書香門第的媳婦嗎?眼見就到日子了,竟是出了這種事情。”
“這就叫老天爺有眼......我聽說哪家小姐跟人私奔,被錢大富帶人給攔下來了,好巧不巧遇上了韓家小少爺,叫人給收拾了。”
“也怪錢老爺,想給兒子找個出身好的媳婦成親生子,主意都打到下一代去了,這麽貪心,老天爺自然是看不過去。”
能稱作書香門第的人家祖上都是讀書人,往上數幾代都是當過官的,再落魄那也當得起一個“士”。
士農工商,中間還隔著兩道。
錢家不過商賈,真是貪心大了!
有人搖頭,感慨道:“聽說是下了重聘......哎,沒那個命,壓不住,壓不住啊!”
守城兵從兩側近前驅趕,奈何百姓哪怕挨打也不肯動彈。
放眼看去,少數也有近千人,這般大的動靜很快就引來了禁衛軍。
也是同一時間,京兆府、大理寺、刑部,全都得到了消息。
因是提前得了費興侖的提點,楊士鈺倒是沒有太多緊張情緒,更多的是好奇:這一局到底誰會贏?
江景辰本不欲摻和,奈何潘彌業下令,命他前去查探,無奈之下隻能帶著一班衙差前往。
等到了城門前,江景辰不由得驚歎道:“好大的場麵!”
他在淮南道時曾遭遇過百姓圍堵要糧食,那時的場麵已經算不少,可跟眼前比起來,連一半都不到。
烏泱泱一片全是人,若不看跪著的,真是分不清哪些是看熱鬧哪些是在鬧事。
沒等走近,就聽一聲高喊:“刑部來人了,大家讓個道,讓刑部的大人給個說法。”
江景辰聞言,腳步不由一緩。
圍觀百姓見狀立即催促道:“江大人,就等著你了,倒是快些啊!”
有人立刻驚唿道:“可是江景辰江大人?有救了有救了,韓少爺這下有救了。”
喊得那個激動,都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收了錢,否則不可能這麽賣力。
江景辰慢步行走,從始至終未發一言。
韓紹睿的案子是楊士鈺判的,而楊士鈺乃是刑部的人,百姓隻看這一點,他們可不管這中間是否夾雜著什麽。
喊話之人其心不可謂不壞。
誰都知道韓紹睿的案子是刑部所判,其罪抵流,不及死,因而沒有過到大理寺複審。
也就是說出了差錯,所有責任都在刑部。
江景辰乃是刑部侍郎,百姓看的也隻是“刑部”二字。
大庭廣眾之下,怎麽救?
若是韓紹睿改口,倒是可以當眾翻案,將所有罪責都推到楊士鈺身上。
可看那樣子,似乎也沒想要改口的意思啊!
為了那“萬一”,江景辰還是行至韓紹睿身旁,壓低聲音道:“若還有什麽想說的,此刻倒也不算晚,否則出了京城可就再沒有轉圜的餘地。”
韓紹睿身負枷鎖,仍是一臉從容,笑了笑,說道:“多謝大人提點,隻不過眼下這般場景,大人認為學生可還出得去?”
這話問的有意思!
江景辰未做迴答,放眼看去,百姓跪坐一片,領頭之人手捧一卷紙張。
“這是何物?”
“迴大人的話,此乃萬民請願書。”
領頭之人雖是一身粗布麻衣,卻是不損渾身濃厚的書生之氣。
江景辰聽到“萬民請願書”時不禁心頭一跳,腦海中想起了曾經為舉薦陶宏廣,弄出的那把萬民傘。
萬民傘,萬民書,皆是以萬民之意,截取“一線生機”。
手段何其相似。
在此之前,大周可沒有過類似的手段出現。
是誰搞了這麽個盜版出來?
江景辰不禁皺眉,心中暗暗嘀咕道:我要是說他剽竊,他會不會說:文化人之間的事,應該叫借鑒才對?
先前幾次交手,雖說是處於劣勢,可也沒有輸。
不僅沒有輸,還因此當上了刑部一司主官,可謂是前途一片大好。
眼下正是需要證明自己的時候,若不去對付江景辰,單靠兢兢業業按部就班,熬資曆得熬到什麽時候?
前路迷茫,看不到前程所在,極有可能這輩子就止步於五品郎中。
他的不甘心便是源自於此,此刻卻隻能潛藏心中,不可對人言。
男兒有淚不輕彈,費興侖滿心感慨,輕歎道:“楊兄,不是說你想做什麽,便能做什麽。你想對付江景辰,可以,但不是現在。個人恩怨可以有,但得先顧著大局。”
楊士鈺連忙解釋道:“非是我與他之間的個人恩怨,從而自作主張,實是我家嶽父的意思。”
費興侖眉頭一挑,詢問道:“朱大人說了要你對付江景辰?”
楊士鈺迴答道:“雖未言明,卻有此意。”
費興侖緩緩開口道:“此一時,彼一時。楊兄,你得分清形勢,該動時再動。眼下先將暗案子結了,我保證不會讓你出事,無須擔憂。言盡於此,願你好自為之。”
說罷,不顧挽留,轉身離開。
楊士鈺呆滯了許久,迴想方才一番對話,心漸漸定了下來。
次日。
楊士鈺開堂結案,判處韓紹睿流放兩千裏。
死者家屬當堂高唿:“大人英明。”
韓紹睿亦是拱手說道:“學生謝過大人。”
這一聲謝沒有來由,聽的人心中莫名不安。
直至韓紹睿戴上枷鎖,行至城門前那一刻,左右忽然湧現出大批百姓,片刻間堵住了城門。
百姓紛紛下跪,高唿道:“錢大富死有餘辜,韓少爺為民除害,不應獲罪,求聖上開恩。”
拜的是皇宮,跪的是聖上。
守城士兵紛紛繞至兩旁,無人敢當其麵。
行人紛紛駐足,議論道:“這麽大動靜,究竟是出了什麽事情了?”
“也沒什麽,就是吏部尚書家的幺子打死了錢大富,被刑部判了兩千裏流刑。”
“錢大富?你說的可是長樂坊錢家獨子錢大富?”
“對,沒錯,就是他。”
“那還真是活該,我早就聽說錢家舉貸十家有九家必敗,賣兒賣女都是輕的,丟了性命也是常事。”
大周舉貸不止一種。
有朝廷置公廨本錢,亦稱“食利本錢”、“息利本錢”、“公廨錢”,由諸司令史經營,坊間稱其為“捉錢令史”。
此乃朝廷所設公廨衙門,利錢較低。
另有質庫,以物抵押借兌錢財,每月付利,如“舉取銀錢貳拾文,月別生利錢貳文”,也就是借二十文,每月以兩文計。
最後則是不需要任何物品,隻以身做抵,但凡是個人四肢健全之人都可借貸。
此種舉貸最為容易,但利錢也最高。
錢家祖上就是以放利為生,在京城裏頭算不上多富裕,卻也令普通百姓難以企及。
若正常放利也就罷了,偏生錢家這一代家主做事忒不地道,利錢高不說,催債的手段更是狠辣。
若是碰到了還不上的人家,有兒則賣做女仆,有女則賣入煙花之地,老兩口則拉去鄉下當牛做馬。
坊間百姓多有看不慣,奈何人家手裏頭拿著契約,即便是到了衙門也能有理。
有人開口道:“我外出剛迴京,這才知道錢大富已死。不是說給定了個出身書香門第的媳婦嗎?眼見就到日子了,竟是出了這種事情。”
“這就叫老天爺有眼......我聽說哪家小姐跟人私奔,被錢大富帶人給攔下來了,好巧不巧遇上了韓家小少爺,叫人給收拾了。”
“也怪錢老爺,想給兒子找個出身好的媳婦成親生子,主意都打到下一代去了,這麽貪心,老天爺自然是看不過去。”
能稱作書香門第的人家祖上都是讀書人,往上數幾代都是當過官的,再落魄那也當得起一個“士”。
士農工商,中間還隔著兩道。
錢家不過商賈,真是貪心大了!
有人搖頭,感慨道:“聽說是下了重聘......哎,沒那個命,壓不住,壓不住啊!”
守城兵從兩側近前驅趕,奈何百姓哪怕挨打也不肯動彈。
放眼看去,少數也有近千人,這般大的動靜很快就引來了禁衛軍。
也是同一時間,京兆府、大理寺、刑部,全都得到了消息。
因是提前得了費興侖的提點,楊士鈺倒是沒有太多緊張情緒,更多的是好奇:這一局到底誰會贏?
江景辰本不欲摻和,奈何潘彌業下令,命他前去查探,無奈之下隻能帶著一班衙差前往。
等到了城門前,江景辰不由得驚歎道:“好大的場麵!”
他在淮南道時曾遭遇過百姓圍堵要糧食,那時的場麵已經算不少,可跟眼前比起來,連一半都不到。
烏泱泱一片全是人,若不看跪著的,真是分不清哪些是看熱鬧哪些是在鬧事。
沒等走近,就聽一聲高喊:“刑部來人了,大家讓個道,讓刑部的大人給個說法。”
江景辰聞言,腳步不由一緩。
圍觀百姓見狀立即催促道:“江大人,就等著你了,倒是快些啊!”
有人立刻驚唿道:“可是江景辰江大人?有救了有救了,韓少爺這下有救了。”
喊得那個激動,都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收了錢,否則不可能這麽賣力。
江景辰慢步行走,從始至終未發一言。
韓紹睿的案子是楊士鈺判的,而楊士鈺乃是刑部的人,百姓隻看這一點,他們可不管這中間是否夾雜著什麽。
喊話之人其心不可謂不壞。
誰都知道韓紹睿的案子是刑部所判,其罪抵流,不及死,因而沒有過到大理寺複審。
也就是說出了差錯,所有責任都在刑部。
江景辰乃是刑部侍郎,百姓看的也隻是“刑部”二字。
大庭廣眾之下,怎麽救?
若是韓紹睿改口,倒是可以當眾翻案,將所有罪責都推到楊士鈺身上。
可看那樣子,似乎也沒想要改口的意思啊!
為了那“萬一”,江景辰還是行至韓紹睿身旁,壓低聲音道:“若還有什麽想說的,此刻倒也不算晚,否則出了京城可就再沒有轉圜的餘地。”
韓紹睿身負枷鎖,仍是一臉從容,笑了笑,說道:“多謝大人提點,隻不過眼下這般場景,大人認為學生可還出得去?”
這話問的有意思!
江景辰未做迴答,放眼看去,百姓跪坐一片,領頭之人手捧一卷紙張。
“這是何物?”
“迴大人的話,此乃萬民請願書。”
領頭之人雖是一身粗布麻衣,卻是不損渾身濃厚的書生之氣。
江景辰聽到“萬民請願書”時不禁心頭一跳,腦海中想起了曾經為舉薦陶宏廣,弄出的那把萬民傘。
萬民傘,萬民書,皆是以萬民之意,截取“一線生機”。
手段何其相似。
在此之前,大周可沒有過類似的手段出現。
是誰搞了這麽個盜版出來?
江景辰不禁皺眉,心中暗暗嘀咕道:我要是說他剽竊,他會不會說:文化人之間的事,應該叫借鑒才對?